收藏 分销(赏)

灯管制造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32465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管制造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灯管制造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芯柱制造工艺 为了保证芯柱质量,各生产厂家都花了力量总结经验,归结起来大致是:“烧得熟、吹得鼓、无应力”。 1、烧得熟:就是对芯柱夹扁处的玻璃要烧熟烧透,使玻璃和杜镁丝自然的融合为一体,而不是靠夹扁夹钳硬压在一起,烧不熟,势必就生,一是封接不良造成漏气,二是难以消除应力而造成炸裂。因此,在生产中火焰温度要恰当,保证一定的加热面积(不宜过高过低),使玻璃和杜镁丝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2、吹得鼓:即保证芯柱肩部的玻璃要均匀,夹扁处形状要好,芯柱夹扁处的玻璃与两导丝封接部分结构要均匀对称,肩部要吹鼓圆滑,保证玻璃厚薄均匀,排气管要在喇叭管的中心,粘合处要吹热风,吹出的孔眼大小适中无毛刺,无孔眼芯柱要吹小气泡。为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对各工位相关尺寸距离中心距和火头进行调节。首先,排气管夹钳、喇叭管钳口、导丝钳口、夹扁夹钳都要在同一轴线上,每个工位火头位置要对称、高低一致、火焰长短根据操作要求调到到一致。(比如预热火头和加热火头还有切割火头的高低还有煤气风量以及加氧量对温度的控制等)夹扁后芯柱要用还原火焰使其外形烧圆滑,然后分别向喇叭管四周排气管内吹入适当热风,吹出排气孔并烧去孔边毛刺,或吹小气泡(无孔眼芯柱),使其溶接部位的玻璃堆积厚薄均匀,形状端正。一般无孔眼芯柱较有孔眼芯柱易炸裂,主要是夹扁处玻璃堆积多多。为了便于吹鼓,使厚薄均匀,可以把喇叭管直径改小(14-15毫米改为12.4-13毫米),因为直径改细后一方面易烧熟,玻璃和杜镁丝能很好的熔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肩部玻璃流动小,堆积玻璃不多,厚薄变化不大,易吹鼓,可以减少炸裂. 3、无应力:由于玻璃膨胀系数较大,导热性又很差,玻璃内外层的收缩或膨胀不一致,因此在玻璃冷却和加热过程中易在玻璃内部形成应力,应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炸裂,为了使做好的芯柱内外层收缩一致,必须对它进行退火(缓慢冷却)。退火目的是为了避免应力和消除已产生的应力。荧光灯芯柱退火是荧光灯芯柱制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由于荧光灯用芯柱长度短,封口时承受的热量大,炸裂的可能性也大。退火温度上限为450摄氏度正负10摄氏度,下限为340摄氏度正负10摄氏度,出口温度为15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4-5分钟。在确定退火规范下,还必须考虑火咀喷射到芯柱夹扁处的位置、角度、每段火管上的孔距以确定温度高低的分布情况,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退火。无应力这个基本要求是相对的,只要在后面工序中能经受温度的考验而不发生炸裂和慢漏,所以退火好后还要进行严格检查。检查时看有无严重到炸裂的程度,一般是按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应力样品标准来比较。检查应力是用偏光仪看芯柱颜色来确定。 荧光灯质量工艺分析----(排气工序) 荧光灯排气工序的重要性 在荧光灯生产过程中,排气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序,其工艺的合理与否,对能否保证产品质量及合格率的高低是及其重要的。排气过程经完成管内除气、灯管内表面除气、阴极分解激活、注汞、充入氩气等。在完成这些工艺过程中,如有不当,就可能直接影响灯的寿命、光衰退、发黄、发黑等质量问题。 1、 荧光灯排气各阶段的作用 灯管的烘烤灯管玻璃的表面和内部都吸附有含有许多杂质气体。灯管表面及内部吸附气体是由于下列原因: 玻璃表面的气体吸附 1、杂质气体分子碰着玻璃表面会象液体一样凝结在物体表面。 2、物体因表面的分子具有盈余化学价力,电的引力,使杂质气体分子贴附在物体表面。 3、固体表面周围气体压强大,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量就大,压强减小,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量就少,多余的杂质气体又释放回空间。 玻管的内部气体吸气 玻管内含有气体,玻璃的结构和其他物质一样,各分子间并不完全密实,实际上有很多空隙,玻璃中孔的空隙不小于3.22埃,有孔性是一切固体的物理通性,在这些孔内常含有相适应的气体分子。这些气体分子由于外界压强和温度的改变而增加或减少,因此采用减少管内气压和升高温度来减少灯内气体是极其有效的办法。 玻管除气温度的选择和时间关系 对于一般的电真空用玻璃,烘烤温度选择为350摄氏度较为合理,但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烘烤温度缩短抽气时间,一般可选择500摄氏度左右,时间为12—15分钟,同时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温度升高到500度,力求玻管内部彻底去气,同时要求在整个排气过程中灯管应保持相当高的温度,使已去气的灯管不再吸气。 阴极分解 荧光灯阴极在排气过程中分解的好坏,对灯的性能和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阴极分解在较高真空中对阴极通入一定电流后产生的焦耳热使碱土金属三元碳酸盐分解。 MeCO MeO+CO ↑ (Me表示钡、锶、钙) 碳酸盐分解的速度(所加电流高低与时间长短)与抽气速度要相适应,否则就会产生阴极碳酸盐分解不彻底和分解过重,而影响灯的质量。 汞在荧光灯中的作用 荧光灯是低气压汞蒸汽放电灯,灯放电时,汞在灯管中产生波长为2537埃紫外线,荧光粉吸收2537埃紫外线能量发出可见光。达到照明目的。 汞的纯度不高,量太多太少或制灯工艺不当,形成汞的化合物,会在灯管内造成汞吸附,从而影响灯的光通和衰退。 氩气在荧光灯中的作用 氩气是大家所熟悉的气体,它与任何金属都不起化学作用而生成氩的化合物。由于氩的氩稳电位比汞的电离电位略高,能很好产生潘宁效应,有利于帮助汞的电离,从而达到帮助起跳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真空炙热状态的阴极易蒸发,由于氩的充入,加大了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大减少了阴极的蒸发速度,同时也可降低正离子的能量,减少了阴极的溅射,保护了阴极,提高了阴极的使用寿命。 潘宁效应:在霓虹灯管中充入两种以上的混合气 ,(混合气的混合比有很严格的要求) ,气体被击穿的电位明显低于单纯气体的击穿电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启动电压,这一现象就是著名的潘宁效应,潘宁效应决定了混合气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质。 荧光灯排气对质量的影响 在排气过程中,由于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等因素,都会影响荧光灯的质量,产生各种弊病。下面就荧光灯在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几种常见的弊病分析、产生的原因谈谈解决的办法。 起跳不良 灯管经排气老练后在190—220伏的电源下一分钟不能正常工作都属于起跳不良。起跳不良是由于灯内真空度不高、阴极电子粉极少、充入灯内的氩气压力不当造成。 真空度不高对灯管起跳的影响 所谓真空度不高就是说在制成的灯管中混有杂质气体(是指不能与汞形成潘宁效应,无助于汞电离的气体都称为杂质气体),如氧气、氮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汽化合物等。由于氧及氮存在于灯管中,它影响着氩与汞电离,原因是氧与氮的激发不能促使汞的电离,因为他们的激发电位比汞的电离电位低得多(氧的激发电位为6.1电子伏,氮为7.9电子伏,汞为10.4电子伏),它的存在阻碍氩与汞原子碰装几率,它们的含量越多,阻碍作用越大,防碍了汞放电的产生。由于水蒸气及碳氢化合物的存在,它们在电场和高温情况下分解和电离成氧、氢、碳的原子,氧与氢化合使阴极的盈余钡原子被氧化而蒸发,迁移到阴极附件管壁上(成为黄黑块),碳就吸附在阴极表面,造成阴极发射不良,也影响放电的建立。 真空度不高的原因和在灯管上的反应 (真空度不高) a、机械泵本身的抽气速率小,极限真空度不高,泵内油少或温度太高。 b、真空系统气密性差,有慢漏现象。 c、真空系统中不清洁,如油、汞等其它脏物形成过多的蒸气源。 d、真空管道过长,内径太小或管道中有堵塞物等。 e、烘烤温度不够或时间不够。 f、电子粉分解不彻底或分解后未抽尽(包括辉放不彻底)。 g、烤管不彻底,棉胶未烤透。 以上七点真空度不高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排气工序,特别是烘烤温度、时间、电子粉分解不彻底和分解后未抽尽(包括辉放不彻底)。真空度不高,反映在成品灯管上会产生以下的现象。 前四条(操作时会感到抽气慢,抽不干净)在初炼和老炼时出现: 1、灯管起跳困难; 2、管压高(充气量一定的情况下); 3、熄灭电压高; 4、灯管发暗(整灯); 5、灯管中间发红; 6、灯出现气体打转现象(灯丝处) 前五条反映在灯管上的现象: 1、灯中间发暗或全灯发暗; 2、有气体打转现象; 3、管压降开始高,老炼后正常。 前六条反映在灯管上的现象(初炼时): 1、220伏点灯丝时,颜色上紫的; 2、220伏点亮后,灯丝处有放出气体打转现象,严重时熄灭; 3、拉高压(260伏)有更多的气体放出,打转现象更为严重,管压上升; 4、看灯丝时(点亮后)红的圈数超过1—1.5圈,甚至发紫色; 5、若点灯丝时,两端点辉光颜色是好的,点亮后没有气体打转为分解好。 前七条反映在灯管上的现象:灯在点燃过程中,棉胶分解出氮氧等杂质气体,引起光衰退快,出现早期黄圈,内引线及灯死上出现严重碳黑物质。 真空度不高解决的办法 第一至四条为设备问题,应定期检查、维护,玻璃和橡皮系统应定期更换,机械泵和前级泵(萝茨泵)要定期换油、加油,使用前用真空计测量其真空度。按工艺要求保证烘烤时间和温度。根据机械泵抽速和真空状态,适当调整通电分解规范。烤管应彻底,保证胶棉的充分分解。为了提高灯的真空度,可采用冲洗的办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从理论上讲,凡是充气管都可以采用“冲洗”法来达到将杂质气体的分压强减少到所需要的程度。这个程度的极限,主要取决于所用“冲洗”的气体的纯度。所谓“冲洗”就是用灯本身所需要的工作气体来“冲洗”(稀释)和置换灯内残留的杂质气体。 既然冲洗法在整个排气过程中,灯内始终保持有较多的气体量,经常在十几托到10托之间,因此机械泵的抽气效果(抽速)要比扩散泵为快。因为,扩散泵只有在进入较低压强的分子抽气状态时才抽得比较快,而在气体的压强较高时,抽速较慢。在理想的状态下,冲洗前的残余压强为3*10托(这是一般的机械泵都可以达到的)充入10—15托的高纯氩,再抽至3*10托的压强,就等于将杂质气体的分子量降低到原来的1/300—500,即相当于真空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如果冲洗两次的话就可以提高相当于四个数量级的真空度,这样,荧光灯的真空度是完全可以满足的。所以,采用充洗工艺的排气台是完全可以不加扩散泵的。但是考虑到氩气与杂质气体之间的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机械泵的真空性能的稳定,是否取消扩散泵有待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氩气充入灯中是为了帮助起跳,但是只充入一定的压力时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不良的结果。氩气压力过高,氩原子的密度过的,平均自由程小,原子具有的能量小,在原子相互碰撞时,不足以使汞原子电离。氩气压力过低平均自由程大,氩原子与汞原子碰撞的几率小了,也影响了汞原子电离的几率,不利放电的建立。一般来讲,氩气压力过高比氩气压力过低影响更大。 通电分解不当造成起跳困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通电分解应上逐步上升,使得钨丝上产生的热量逐步传导给三元碳酸盐而使阴极分解。如果通电电流从低到高急剧上升,钨丝的热量就来不及传导到碳酸盐上,产生热膨胀的不均匀,造成碳酸盐的剥落严重,使灯丝由于电子粉缺少,影响电子发射。此外,如果通电电流过高,管内真空度也高,这时阴极上保留的电子粉极少(灯丝电子粉蒸发严重),也会影响阴极的电子发射导致放电难以建立。 要避免上述弊病,必须掌握管内气压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对应分解速度。 影响光衰退的诸多因素 光衰退就是灯工作一段时间后,光通量逐渐减少,这种光通量下降就叫光衰退。 工厂为及时了解产品情况,都取0—100小时的衰退百分比作为依据。一般不超过10%。衰退大就以为着超过10%。产生衰退的原因很多:如荧光粉本身的烧结工艺、荧光粉配粉搅拌工艺、烤管是否彻底,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排气工艺的合理性等。 谈排气和排气密切相关的玻管化学稳定性问题 玻管在烤管时碱金属的析出对光衰退的影响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一只透明度很好的灯管,经过烤管以后就能看到灯管变成乳白色,光的透过率变差了。如果把这只灯管重新清洗后,它的透明性又恢复了,而且烤管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变色就越厉害。影响变色和透明度的就是玻璃组成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析出。涂覆荧光粉的灯管如果烤管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多次烤管),这将导致灯管的碱析出严重,灯的光衰退严重。其原因是荧光粉被碱金属与汞化合生成汞齐而污染。当然,原材料不纯,如:去离子水的电导率、真空卫生不好、金属杂质也能生成汞齐,在燃点的过程中,汞齐在电场的作用下吸附在灯管内表面而影响了光输出,从而使光通迅速下降衰退加快。 排气工序对光衰退的影响 一般来说,光衰退快或慢,是否是排气工序引起的大致可以在100小时燃点的例行报告中看出,现象是灯经100小时燃点后,管压降下降较大(一般为3—5伏),管电流上升(10—15毫安或更高),从现象上分析管电流上升光通不易下降,可是往往光通下降比较快,管电流增大,这种现象只能说明该灯丝在100小时燃点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激活,阴极的发射没有衰退而是增加。所以我们认为衰退不是阴极发射衰退引起的,是下面两个原因引起的: 1、真空度不高。如果一个真空系统的极限真空度不高,那么在灯制成后灯内残留有杂质气体。这些气体不外乎是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汽等,灯燃点时,在电场和温度的作用下,这些气体被离解,将与汞生成有色的金属化合物,沉积在灯管内壁上,使光的透过率下降。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存在更有害,它在经过二类非弹性碰撞之后会离解,当被碳离解出来后,就有可能沉积在阴极上,影响阴极发射。氧气与汞蒸汽生成汞类氧化物吸附在管壁上,从而增大衰退。实验证明:正常的情况,排气车极限真空低于5*10毫米汞柱时就产生较为严重的汞吸附,使灯管光衰大。这些残留气体和汞形成化合物后或经第二类非弹性碰撞以后,大都由气态变成固态,因此气压必然有所降低,从而使管压下降,电流上升,使放电变得稳定。光衰曲线起始端衰退快,都是由于杂质气体引起的。 2、排气时对阴极处理不当影响光衰退。如果阴极表面的发射物质疏松多孔将会有较好的发射性能,但是它的耐离子轰击性差。灯管燃点时,正离子猛烈轰击阴极而造成大量的金属被溅散,这些溅散物吸附在灯管表面也会吸附汞蒸汽,形成光的阻挡层使光通有所衰退。当然,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在烤管时荧光粉被污染而灯在燃点时出现灯内表面普遍发黄,这种影响衰退更大。这类灯在150—200的温度下烘烤数分钟,光通就会恢复到接近起始值,所以从控制光衰退这个角度来讲,排气工艺应考虑如下几个问题:A、应有较好的极限真空度;B、在不影响起跳的情况下氩气压力可以适当充得高一些,这样阴极可以获得充分保护;C、阴极分解不宜过分剧烈,否则会使阴极涂层变得疏松,引起灯丝电子粉严重脱落,灯丝发脆。寿命短 荧光灯的寿命分为有效寿命和全寿命两种。有效寿命是指光通亮衰退到一定值的时间。全寿命是指灯管燃点到不能产生光为止的时间。这里讲寿命短是指它的全寿命。 荧光灯的全寿命完全取决于阴极质量的优劣以及客观条件对它的保护。灯管经过一定时间的燃点后,放电不能建立,是因为阴极没有电子发射造成的(漏气及断灯丝除外)。具体来说是阴极上发射物质全部耗尽所致。通过解剖大量“寿终”灯管,发现这些灯阴极上的电子粉几乎完全没有了,所以寿命短是因为阴极上的电子粉消耗太快。目前,国内外一些荧光灯厂为提高灯管全寿命,对阴极机构设计和电子粉的配方在不断的改进。其主要目的上为使阴极多储存一些电子粉及电子粉较强的耐离子轰击能力。如果在排气时分解不合理,电子粉保留仍很少,灯的寿命仍不会长。可见排气工序对灯管全寿命的重要性。排气工艺上应注意的那些问题应先从电子粉消耗机理谈起。氧化物阴极在工作时涂层内不断生成盈余的钡离子,同时也不断的消耗钡,钡消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蒸发,二是正离子轰击阴极引起溅射。要使蒸发速度变慢,必须严格控制阴极工作温度,阴极工作温度低是有好处的。氧化物阴极的最佳工作温度是1000K,因此电子管的阴极热丝就是靠电路额定工作电压来保证它的最佳工作温度。荧光灯的阴极工作温度则不能靠外电路提供额定电压来加热,而是由正离子轰击阴极而产生热量。所以荧光灯的阴极工作温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离子轰击的能量。在排气工艺中,充氩压力不能太低,如果太低,正离子的平均自由程加大,它的能量也就大,因此阴极温度就高,氩气压力充得过高,但在燃点时管压偏高,阴极“热点”面积很大(正常是1—1.5圈),这说明阴极分解过程中处理不当而造成阴极中毒,使阴极发射性能变差,电流发射密度变小,要维持足够的放电电流,“热点”面积就必然大,增加了电子粉蒸发及溅射。为延长灯管寿命,应注意阴极的分解、激活、工艺以及阴极保养条件—氩气的压力。 发黑 黄黑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与很多因素有关。这些说明阴极分解的工艺得当与否,必须与有关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和一致。如灯丝一致性、碳酸盐颗粒、涂粉重量、排气设备的抽速、阴极真空度、阴极分解工艺的可靠程度及执行工艺的稳定程度。如果这些方面不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是不能很好控制黄黑的。 发黄是由于通电过度,发黑是由于分解不彻底,两者都是由阴极物质溅射造成(在不考虑汞的存在情况下)。灯处于较高的真空度时,通较大电流,灯阴极附近很快产生黄、黑块。将灯解剖,处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黑块消失,成白色碱土金属氧化物。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知道氧化钡比氧化锶、氧化钙易蒸发。而且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钙分解时,在相同真空度下,碳酸钙的分解就需要更高的温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黑物质是阴极材料中的钡。如在阴极分解时保持一个较高的真空度(5*10毫米汞柱),在高温时(20瓦、400毫安)使大量的阴极物质蒸发到管壁上,与此同时停止抽气,这样在真空计上能看到真空度上升,这就说明蒸散的物质是能吸附气体的。阴极材料中只有钡有吸气性能(钡是电子管蒸散性消气剂主要材料之一),用这种简单方法就能证明黄黑是由于阴极上电子粉蒸发和溅射造成的。 荧光灯涂层的质量对荧光灯的光电参数有很重要的影响。 为使荧光粉能牢固、均匀的分布在玻璃管内壁上,就要使用一定的粘结剂、溶剂、加固剂等与荧光粉混合球磨(搅拌)成所需要的荧光粉浆,并才用相应的方式涂覆在玻管上。 现在从荧光灯涂粉粉层所需要的材料和采用的涂粉方式叙述: 一、材料 粘结剂是荧光粉悬浮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起作用是将荧光粉可靠的粘在玻管上。粘结剂的成分和结构如何,影响荧光粉涂层的许多特性。例如荧光粉在玻璃上的粘着力,涂层的厚度,聚合物从涂层中热分解的完全性等。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有机溶性和水溶性聚合物两种: 1、有机溶性粘结剂为硝棉胶液、醋酸丁脂为溶剂。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工艺成熟,溶剂易挥发,涂层产生的弊病较少等。缺点是醋酸丁脂挥发造成强烈气味,严重影响工作环境和工人健康,而且醋酸丁脂是从粮食中提炼的,成本高且硝棉纤维有易燃易爆性。 2、水溶性聚合物粘结剂为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铵等去离子水溶剂。目前这种材料已被广泛采用。它的优点是没有强烈气味,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工人健康,成本低、来源广。 3、粘结剂从涂层中分解后荧光粉在玻璃上的粘着力会减小许多倍,为使荧光粉涂层具有良好的质量,就要在荧光粉悬浮液中添加某些物质,以提高粘着力。例如:磷酸三乙脂、硼酸锌锶钙、焦锶磷酸钙、磷酸二氢铵等,但用量要控制适当,过多会影响光通量。 涂管方法和要求 因为我们厂用的是水涂粉定量喷涂,所以只讲喷涂法;水涂粉喷涂对消除气泡有好处。涂层质量和粉浆悬浮液的粘度、比重、湿度很工作温度等因数有关系。粘度、比重、温度、湿度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依赖、作用的。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可能影响涂层变化。在工作温度、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粘结剂胶液标准,提高粘度。这时荧光粉浆的比重会下降,荧光粉在悬浮液中凝聚成絮,由于胶液增加,粘度提高,使悬浮液中荧光粉的分散性不好,造成涂层不够均匀,涂层看上去表面粗糙,而且涂层加厚,可能导致掉粉现象发生。在同一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增加干荧光粉,提高比重时粘度减小,从而失去了足够的粘着力,使涂层形成网状,涂层变坏。所以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把粉浆的粘度和比重控制在一个相应的范围内是十分重要的。 粉浆悬浮液粘度高,比重大,说明溶剂(醋酸丁脂或去离子水)加少了,应加添调节 粉浆悬浮液粘度高,比重小,说明荧光粉干粉加少了,应添加调节。 粉浆悬浮液粘度低,比重大,说明粘结剂加少了,应添加调节。 粉浆悬浮液粘度低,比重小,说明溶剂加多了,应添加调节。 为了保证灯管涂层的均匀性,就要求粉浆的粘度和比重一定、工作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一般温度在25—28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0—75%为好,天气变化也要注意。 另外,配料和涂粉工作室、设备、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荧光灯质量工艺分析 (涂粉工序) 灯管涂粉常见的弊病,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一、黑梗、黑条 产生原因: 1、明管装架不当,挂得不垂直,管脚没有正对风口; 2、涂粉工作室环境温度不均匀,不协调; 3、未涂粉的玻管壁上有顺轴方向不平的暗花条纹; 4、涂过粉的灯管外壁附有荧光粉; 5、涂粉工作室温度过高,高于30摄氏度。 解决的办法: 1、明管挂架工作要仔细; 2、严格控制工作室环境温度,在25—27摄氏度之间为宜; 3、加强明管的检验,有暗花活条纹的不能涂粉; 4、涂粉时溅在玻管外壁或外壁不洁净时应迅速擦干净; 5、工作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5—27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二、黑白印 产生原因:1、涂粉浆时手接触未干玻璃所致;2、涂粉后还未干燥时接触其他冷物体; 3、涂粉工作室温度低于25摄氏度; 4、操作时速度过快,造成涂层面高低不平。 解决办法: 1、涂粉浆时应戴上干净的细纱手套,快速上架。使接触时间不要过长; 2、涂粉浆的时候不容许直接用手接触灯管; 3、涂粉工作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5—27摄氏度; 4、在涂粉时动作要轻、慢、准确,涂粉量要控制适当。 三、涂层偏薄、微透亮 产生原因: 1、荧光粉悬浮液粘度偏低; 2、涂粉工作室环境温度偏低; 3、水涂粉时,吹进干燥风量过大,风温偏低。 解决办法: 1、调节荧光粉悬浮液的粘度,加进粘结剂胶液; 2、提高工作室环境温度; 3、调节吹风量和风温 四、涂层发花、麻斑 产生原因: 1、粉浆中粘结剂胶液过多; 2、涂粉工作事温度过高; 3、水涂粉的吹风口风量过小,风温偏高。 解决办法: 1、调节粉浆的粘度,加进溶剂使粘度下降; 2、调节工作室环境温度使温度下降; 3、调节好水涂粉的吹风口的风量和风温。 五、水迹 产生原因: 1、烘干间相对湿度大于75%; 2、清洗玻管的水质不纯,含杂质过多; 3、清洗后的玻管水珠未滴完,即送入烘干室。 解决办法: 1、调节烘干室的相对湿度不要高于75%; 2、不要用水质不纯的水清洗玻管,应用经处理后的软化水清洗一遍。 3、洗后的玻管应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后再送入干燥室。 六、掉粉 产生原因: 1、荧光粉的颗粒过大或大颗粒的比例过多; 2、粉浆中的胶粘剂的粘度不够或粉浆中的粘结剂的胶液过多; 3、返工旧粉加入新粉浆中的量过多; 4、玻管未烘干。 解决办法: 1、应重新球磨或搅拌; 2、增加粉浆中的粘结剂胶液使粘度适中; 3、应再加入新配制的粉浆,从而减少返工旧粉的比例; 4玻管要烘干 七、针状掉粉 产生原因: 1、一般来说是粉浆中的粘结剂的胶液过多; 2、粘结剂胶液中有没完全溶解的小胶粒团做致。 解决办法: 1、增加溶剂,调整粉浆的粘度适中; 2、在配制粉浆时应提前检查胶液是否完全溶解,严格控制过滤。 八、伞状泡 产生原因: 1、在玻管内壁上有杂质杂物; 2、配置好的粉浆中有杂质杂物; 3、用吸涂法操作时,吸涂不密封,有漏气现象; 4、粉浆搅拌不均匀。 解决办法: 1、在涂粉前加强检查,发现内壁不干净的玻管挑出重新清洗; 2、将不干净的粉降重新过滤; 3、涂管前应细致的检查吸涂设备,发现不密封的地方及时修理; 4、涂粉前粉浆要充分搅拌均匀。 九、油泡 产生原因: 1、当用硝棉胶液配制的粉浆涂覆在未烘烤透或不干净的玻管上时会出现,是因为醋酸丁脂与水不相溶,从而使玻管有水的地方涂不上粉。 2、被涂的玻管有油污,水涂粉中去离子水与油污不相溶,使玻管内壁有油污的地方涂不上粉; 3、涂粉工作室设备上的油污进入水涂粉浆内; 4、涂粉的操作人员手、面、头、衣服等有油污进入水涂粉浆内。 解决办法: 1、发现有油污的玻管应挑出重新进行清洗; 2、涂粉前仔细检查涂粉设备、发现有漏油处及时处理; 3、涂粉的操作人员应戴上细纱手套,并检查不应把油脂等物带入。 烤管是使粘结剂进行热分解的过程。我们厂用电热丝加热、热风包吹烤的100工位圆形车,不管用何种方式烤管,目的就是使灯管内表面荧光粉涂层中粘结剂分解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粘结剂分解不彻底及烤管气氛中含有硫化氢等物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将直接影响着灯管的光通和光衰。 烤管工序中常见的弊病是: 一、黄管 产生原因: 1、一般来说是烤管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或是温度分布不均匀所致; 2、没有具备一定的气氛条件,烤管时的粘结剂没有分解彻底,如果用这种灯管制灯,光通就低,光衰很快; 3、玻管壁太厚或粉层太厚使粘结剂分解不完全。 解决办法: 1、合理调整炉内温度,并掌握好车速; 2、烤管时要通入空气或氧气,最好通入热空气或氧气,促使粘结剂彻底分解; 3、严格控制管壁及粉层的厚薄和荧光粉浆的粘度。 二、棱管 就是玻璃表面不光滑,有高一块低一块或并圈变形的现象。 解决办法:操作者细心操作,发现问题后及时合理调节各分区炉温就可避免。 说明:烤管对亮度的影响(没有烤管荧光粉亮度100,烤管完成后85左右) 主要电光源的技术性能指标 光源种类 光效(lm/W) 显色指数(Ra) 色温(k) 平均寿命(h) 普通照明白炽灯 15 100 2800 1000 卤钨灯 25 100 3000 2000~5000 普通荧光灯 70 70 全系列 10000 三基色荧光灯 93 80~98 全系列 12000 紧凑型荧光灯 60 85 全系列 8000 高压汞灯 50 45 3300~4300 6000 金属卤化物灯 75~95 65~92 3000/4500/5600 6000~20000 高压钠灯 100~120 23/60/85 1950/2200/2500 24000 低压钠灯 200 1750 28000 高频无极灯 55~70 85 3000~4000 40000~80000 电光源基础知识 利用电能做功,产生可见光的光源叫电光源。利用电光源照明,称为电照明: 电照明按发光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电阻发光、电弧发光、气体发光和荧光粉发光四类;按照明使用的性质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装饰照明三类:按照明使用的方式分为连续照明和间断照明两类;按电光源的起动方式分为电压自适应和辅助触发两类等。 一、电光源的发光方法 1.电阻发光,这是一种利用导体自身的固有电阻通电后产生热效应,达到炽热程度而发光的方法。如常用的白炽灯、碘钨灯等。 2.电弧发光,这是一种利用二电极的放电产生高热电弧而发光的力法。如碳精灯. 3.气体发光,这是一种在透明玻璃管内注入稀薄气体和金属蒸气,利用二极放电使气体高热而发光的方法。如钠灯、镝灯等。 4.荧光粉发光,这是一种在透明玻璃管内注入稀薄气体或微量金属,并在玻璃管内壁涂上一层荧光粉,借二极放电后利用气体的发光作用使荧光粉吸收再发出另一种光的方法.如荧光灯等。 二、电光源的起动方式 1.电压自适应,这类灯泡,只要给它加上额定电压即可正常工作。如白炽灯、溴钨灯等。 2.辅助触发型。这类灯泡,供给其额定电压.它并不工作,而是需要一个较额定电压高的辅助触发电压进行启动,然后才能工作,如荧光灯、放映氙灯等。 三、常用技术术语 1.光通量。它是光源在空间各方发出的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能。单位为流明(lm)。它是衡量电光源产生光能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 2.流明。光通量的计量单位,等于一支烛光的均匀发光点在一个单位立体角度内所发出的光通最。 3.发光效率。它是照明光源输出的光通量与输入电功率的比值,也就是单位功率的光通量。单位流明/瓦(lm/W)。它是反映光源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4.色温。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包与黑体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这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以绝对温度K作单位。 5.显色指数。当光源与基准光源(标准白光)的传色性能一样时,该光源的传色指数为100。它是衡量光源再现标准白光能力的一种参数。 6.额定电压。电光源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即规定的使用电压。单位为伏(V)。 7.额定功率。电光源在额定电压使用时,输入的功率。单位为瓦(W)。 8.使用寿命 电光源从开始使用到不能发光或虽能发光但不能使用(如氙灯严重飘弧)或者其光通量输出降到规定的程度(如放映铟灯其光通输出不能使银幕再现良好图象)所经历的小时数。这一参数.不是针对某一灯泡,而是该类产品寿命的平均值。 9.灯压气体放电灯正常工作时,灯电极两端的电压降。单位为伏(V)。 10.触发电压电光源在额定电压下不能自行启动工作,而需要一个外加电压使其开始点燃。这个外加电压,叫触发电压。单位为伏(V)。触发电压某些场合也称击穿电压 电气照明和光源基本知识介绍 一、概述 电气照明具有灯光稳定、易于控制和调节、使用安全和经济等优点。 照明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生产与生活的要求,结合技术经济的可能性,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提供合理的照明方式。 二、光和光谱 光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波长比无线电波短、又比X射线长的电磁波, 而所有电磁波都具有辐射能。 在电磁波的辐射谱中,光谱的大致范围包括红外线(波长340um~780nm)、可见光(波长780~380nm)和紫外线(波长380~10nm)等三部分。 可见光谱又可分为: 红780~640nm; 橙640~600nm; 黄600~570nm; 绿570~490nm; 青490~450nm; 蓝450~430nm; 紫430~380nm; 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敏感性。测试证明,正常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黄绿色光最为敏感,即这种黄绿色光能引起的最大的视觉。 三、光通量和发光强度 (一)光通量 光通量是在单位时间内,光源向周围空间辐射可见光的能量,符号为Φ,单位为1m,(流明)。 (二)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是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符号为I,单位为cd(坎德拉)。 四、照度和亮度 (一)照度 照度是指受照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投射的光通量,符号为E,单位为lx(勒克司)。 (二)亮度 亮度是指发光体(不只是光源)在人眼视线方向单位投影上的发光强度,符号为L,单位为cd/m2。 L=Ia/Aa=Icosa/Acosa 发光体的亮度实际上与人眼的视线方向无关。 五、物体的光照性能和光源的显色性能 (一)物体的光照性能 当光通Φ投射到物体上时, 一部分光通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部分光通称反射光通; 一部分光通被物体吸收,这部分光通称为吸收光通; 其余部分光通则透过物体,这部分光通称为透射光通。 为表征物体的光照性能,特引入以下三个参数: 1.反射系数(或反射率) ρ=φρ/φ 2. 吸收系数(或吸收率) a =φa/φ 3.透射系数(或透射率) τ=φτ/φ (二)光源的显色性能 同一颜色的物体在具有不同光谱的光源照射下,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光源对被照物体颜色显现的性质,称为光源的显色性(或光色)。 为表现光源的显色性能,特引入光源的显色指数Ra。 常用光源的显色指数,参看表8-2。  第二节 电光源和灯具 一、工厂常用电光源的类型、特性及选择 (一)工厂常用电光源的类型 电光源按其发光原理分,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大类。 热辐射光源 (1)白炽灯 白炽灯的结构简单,价廉,使用方便,而且显色性能好,但是它的发光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且不耐震。 (2)卤钨灯 卤钨灯是在白炽灯泡内充入含有微量卤族元素或卤化物的气体, 利用卤钨循环原理来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的一种新型光源。最常用的是灯内充有微量碘 卤钨循环原理:碘钨灯加上电压, 钨质灯丝就要加热到白炽状态发光,同时蒸发出钨分子, 使之移向玻管内壁。钨分子在管壁与碘化合,生成气态的碘化钨。 碘化钨就由管壁向灯丝扩散迁移。当碘化钨进入灯丝的高温区后,就分解为钨分子和碘分子形成了相对平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卤(碘)钨循环”。 这一方面防止灯管发管发黑,提高了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延长了灯的使用寿 命为了使卤钨循环顺利进行,卤钨灯必须水平安装,倾斜角不得大于4, 而且不允许采用人工冷却措施(如用风扇冷却)。由于卤钨灯工作时管壁温度很高(可达600.C) ,所以不能与易燃物靠近。卤钨灯的耐震性更差,因此更须注意防震。 气体放电光源 :气体放电光源是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的原理所制成的光源。 (1) 荧光灯 荧光灯(俗称日光灯)是利用汞蒸气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弧光放电, 发出少许可见光和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励灯管内壁涂覆的荧光粉,使之发出大量可见光的一种光源。 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发光效率要比白炽灯高得多。在使用寿命方面,荧光灯也长于白炽灯。但是荧 光灯的显色性稍差(其中日光色荧光灯显色性较好),特别是其频闪效应(即灯光随着电流的周期性交变而频繁闪烁), 容易使人眼产生错觉,将一些旋转的物体误为不动的物体,这当然是安全生产所不能允许的。 (2) 高压汞灯 :高压汞灯又称高压水银荧光灯,是一种高气压(压强可达10pa以上)的汞蒸气放电光源。它不需起辉来预热灯丝,但它必须与相应功率的镇流器L串联使用其结构和结线。 工作原理 工作时,第一主电极与辅助电极(触发极) 之间首先击穿放电,使管内的汞蒸发,导致第一主电极与第二主电极之间击穿,发生弧光放电,使管壁的荧光质受到激励而产生大量的可见光。高压汞灯是利用高压汞蒸气、白炽体和荧光粉三种发光的复合光源,所以光效较高,使用寿命也较长;但启动所需时间长(达4~8min),显色性也较差。 (3) 高压钠灯 高压钠灯是一种高气压(压强可达10pa)的钠蒸气放电光源。 它辐射的光谱集中在人眼较为敏感的区间,因此它的光效比高压汞灯高一倍左右,使用寿命也更长;但启动时间也长,显色性则更差。其结线与高压汞灯相同。 (4) 其他气体放电光源 金属卤化物灯是在高压汞灯基础上为改善光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光源。如 长弧氙灯。它就是在高压汞灯内添加某些金属卤化物,依靠金属卤化物的循环作用,不断提供金属蒸气,在弧光放电的激励下而辐射出该金属的特征光谱线。选择适当的金属卤化物并控制其比例,即可制成各种不同光色的金属卤化物目前较常用的有400W钠铊铟和日光色管形镝灯。金属卤化物灯不仅光色好,而且光效也较高。 荧光灯质量工艺分析 一、芯柱生产 荧光灯的芯柱是作为灯丝的支架和电源的引线,它的封接好坏对于提高荧光灯的成品率和长期可靠的保持真空度有直接影响.由于荧光灯芯柱结构和普灯芯柱不同,为了保证灯管的有效发光面积,减少暗区,提高发光效率,必须具有芯柱长度短,喇叭直径大这些特点.因此,芯柱制造过程中,加工难度大,不大易掌握.在荧光灯生产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芯柱制造对原材料的工艺要求 1、喇叭 把玻璃的一端按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翻边成喇叭形,以便装配芯柱和荧光粉管进行封口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