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应知应会100题
[键入文档标题]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00题
民族团结知识应知应会100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条例》2009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2、民族团结教育是指什么样的教育。
《条例》规定,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五观”。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4、《条例》规定的四种意识教育是指什么。
四种意识的教育是指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
5、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6、什么是民族差别。
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
7、什么是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的地位、权益、感情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8、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除汉族外,为什么把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键入文档标题]
9、新时期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主要有那些方式。
一是民族院校培养;二是各级党校培训;三是各类院校和少数民族干部学校及部分大专院校设立的民族班培训;四是到发达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培训;五是在实践中锻炼(如到基层代职)。
10、什么叫民族干部。
民族干部,在中国通常是指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11、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
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
12、我国第一个自治地方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哪个自治区。我国1947年5月建立了第一个自治地方——XX省自治区。
13、什么叫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是一定社火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14、“四个认同”是指什么。
“四个认同”是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5、民族团结教育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民族团结教育月自1982年5月开始。
16、宗教有哪些特点。
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17、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主要是指:
一、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异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二、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拥有特权。
三、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克服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制约,使法律的规定变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键入文档标题]
18、什么是民族观。
民族观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
19、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要精神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要精神是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本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0、什么叫民考民。
民考民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报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或专业。
21、什么是民考汉。
民考汉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汉文答卷。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报考运用汉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或专业。
2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祖国领土与主权、祖国历史与文化、祖国统一与巩固、祖国保卫与建设、祖国人民与社会制度、祖国独立与繁荣,以及祖国前途与命运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精神。
23、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
24、我国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要保卫祖国的领土安全和主权完整,维护全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坚决打击一切敢于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侵略者。
二、要时刻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企图和活动。
三、要努力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贡献力量。
25、“三股势力”指什么。
“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分别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为基础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政治力量。
[键入文档标题]
26、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概念。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各个兄弟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发展、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共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在一定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形成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27、当代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是科学性;二是时代性;三是民族性;四是开放性;五是群众性;六是创新性。
28、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
29、什么是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言是指组成的人们在内部相互联系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言是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面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
30、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的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开展民族语言工作,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2、建立民族乡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我国从1984年开始恢复和建立民族乡以来的实践证明,民族乡对保障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增强民族团结,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键入文档标题]
3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抓好的五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
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第
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第
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34、新时期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什么。
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35、新时期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是什么。
政策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从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出发,给予更多的教育、关怀、照顾和帮助。
36、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37、什么叫民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叫民族聚居区。在我国,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民族的分布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又多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一个民族聚居区内,也还杂居或聚居着其他的民族。
3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哪些地区。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面积却很广,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除主要聚居在XX省、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海南、台湾等省(区)外,还约有1000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
39、为什么说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世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原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正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巨大变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
[键入文档标题]
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40、我国民族平等的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的广泛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政治上有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文化权,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权。
41、什么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鼓吹“民族优劣论”,把其他民族看成“劣等”民族;鼓吹“民族至上”,抹杀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自称“民族利益代表”,实则共谋求阶级私利。
42、《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原则,保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43、处理影响民族团结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一、要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
二、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
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坚持教育疏导;
六、相信和依靠干部群众;
七、严格宣传纪律。
44、什么是民族分裂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是指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分裂祖国统一,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政治主张、反动这会思潮和反动社会势力,是极少数仇视社会主义祖国的敌对分子,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进行破坏祖国安全和统一的犯罪行为。
45、什么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各民族之间建立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6、为什么说不能把少数民族的矛盾都归结为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具有普遍
[键入文档标题]
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等特点。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与民族问题是有严格区别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是各民族群众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发生的,往往反映比较单一的经济、社会、文化问题,是代表民族成员的个体或少部分人利益,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在实践中,不能将涉及偶然性发生的个别事件看成是普遍存在的民族问题,不能笼统把某个民族成员的行为等同于一个民族的整体行为。同时要看到,一些涉及民族的矛盾纠纷如果处置不当,有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演化为民族问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7、为什么说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团结稳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要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做保障,没有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混乱,人心涣散,人民就不可能安心生产生活,安居乐业就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正确论断,是综观当今世界得出的深刻启示。
48、为什么说“3.14”事件、“7.5”事件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008年3月14日,极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2009年7月5日,一些不法分子在新疆乌鲁木齐大肆打砸抢烧,制造了震惊中外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两起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给我国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我国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给我国各族人民的感情造成极大的伤害,是对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公然践踏。“3.14”事件、“7.5”事件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分裂与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与破坏祖国统一的严肃斗争。
49、什么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等地,进而联结中西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她进入新疆后分三道。汉唐以后的1000多年间,这条道路始终畅通繁荣,以丝绸最为著名。50、新疆三区革命是怎么回事。
1944年9月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爆发的一场有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等十
[键入文档标题]
多个民族群众参加的反对国民党武装统治的起义。
51、“新疆”地名的来由是什么。
“新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辖5个自治州,8个地区和2个市,共68个县,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与3个省和自治区相邻。
52、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主要有哪几种。热瓦甫——一种弹拨乐器;
都它尔——一种弹拨乐器,意为“双弦”;萨帕尔——一种打击乐器,亦称“铁环”;萨它尔——一种弦乐器;艾杰克——一种弦乐器。
53、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建筑。
风雨桥是侗族桥梁建筑。风雨桥亦称“花桥”,多建于侗族聚居的村前寨后交通要道的河溪上。
54、蒙古族民歌主要有哪两种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调和短调两种。
55、“花儿”是哪些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
它是生活在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
56、开斋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这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10个民族的盛大节日。
57、下列称誉指哪些民族地区。“瓜过之乡”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之乡”指XX市;“塞上江南”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草原;“无花果之乡”指新疆XX市。
58、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哪。
是阿尔金山。阿尔金自然保护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青海、西藏三省交界。
[键入文档标题]
59、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是。塔里木河。
60、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是。额尔齐斯河。
61、亚洲大陆的中心是。乌鲁木齐。
62、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63、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西藏。
64、布达拉宫位于哪。
位于XX市,建于公元7世纪。6
5、大召寺位于哪。
位于西藏XX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6
6、敦煌位于。
位于XX省河西走廊西端,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6
7、嘉峪关位于。甘肃XX市。6
8、峨眉山位于。中国XX省。6
9、九寨沟位于哪。
XX省的阿坝州九寨县境内。70、塔尔寺位于哪。
XX省XX市,始建于1560年。7
1、沙湖位于哪。
宁夏回族自治区XX县区境内。7
2、六盘山位于哪。
[键入文档标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
73、我国1982年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XX市。
74、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是哪。乌鲁木齐。
75、石林风景区位于哪。
位于XX省的;彝族自治县境内。
76、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封建皇帝是谁。秦始皇。
77、天下第一陵是哪。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陵。7
8、兵马俑被称为什么。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系秦始皇陪葬佣坑,1974年发现的。7
9、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是西安,古称长安,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80、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哪。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8
1、我国最大的野生核桃林在哪。新疆XX县区境内。
82、新疆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哪。XX市南郊100公里胜利大坂处。8
3、天池位于哪。
位于新疆博格达峰下海拔1980米处。8
4、腰果、罗汉果、香梨分别产于何地。
腰果主要产于海南;罗汉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梨主要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8
5、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云南、四川两省的彝族、白族、佤族、布朗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
[键入文档标题]
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8
6、宰牲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回族称为古尔邦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称其为库尔班节,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称其为“尔代”。阿拉伯语“古尔邦”有“牺牲、献身”之意,“尔代”即节日。8
7、东不拉是哪个民族的拨弦乐器。
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拨弦乐器。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以用于独奏和合奏。8
8、蜡染在哪些民族中流行。
蜡染是中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今在苗、布依、仡佬、瑶等民族中广为流行。8
9、现在汉族使用的乐器中有哪些是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有笛子、琵琶、箜篌、胡琴、羯鼓、腰鼓、哑铃等。90、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吗。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无本民族文字。9
1、锡伯族西迁是怎么回事。
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为巩固、充实西北边防,将东北锡伯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迁往新疆,并在新疆伊犁河谷安营扎寨,为开发和保卫新疆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92、“黑旗军”是怎么回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帝国主义以暴力侵吞越南,开始侵入我国西南边境,以刘永福为统帅的“黑旗军”率领壮族等各族人民惊醒了反侵略战斗。
93、我国第一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专著是什么。于何时出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于1998年4月21日出版。
94、1999年2月28日国家民委将什么地方定为“民族文化基地”。云南民族村。
95、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叫什么。骏马奖。
96、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率先召开了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键入文档标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7、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哪些特征。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得以体现和实现的。9
8、新疆主要出产什么名贵药材。雪莲。
99、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不吃猪肉,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教义。
100、56个民族是哪些。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第20页 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