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肖宁,供应部主办
我是55年出生的,15岁参加工作,当兵,上夜校,后来读了3、4年英语,又自学法律,每天睡2小时,当过保卫科和劳资科科长,有个大专文凭。是党员。以前是归营销二部后勤中心,主要发广告。营销要搬上海,就归供应部。主要管发货。各分公司把次年的货报给我们。生产按我们的数据安排。放在供应部也不尽合理。我以前是从人事部来的,说是主任,现是供应部的科室下的计划协调科。降格了。
为什幺生产计划由销售直接来的呢?生产计划不一定与市场吻合,需要我们协调。
我下边有3个人。在供应部对仓库,在营销对市场宣传品发放。汇仁大规模人海战术,宣传品占销售很大分额,原来就有个说法,宣传就等于销量。有几百种,就小报有地方专版,有全国版等多种。市场部有计划中心,与我们对口。我们根据他们计划,经过刘建华副部长,来安排外购,我们再负责发放。
由于我们部门级别不大,与生产技术部协调困难。主要原因:库存少,普通包装工艺简化,所以不要礼品包装。宣传品有时数字会错。
建议:1、关于员工待遇,员工工作量相当大,年薪才5000多。前台的小姐,年薪就18000和8000元。对老员工如何对待。高薪的也留不住人才。2、部门之间薪酬差别太大。
龚德华,行政部,食堂管理
91年职业高中烹调专业。在省委招待所2、3年。工资低,就出来了。后来给昌北机场飞行员航空会餐,在上海红桥机场学了2年。
我负责早点,和食堂管理。共9人,3个男的,其中1个负责老板和餐桌。人手很紧。与以前比,工作量大多了。女的220元/月,20元奖金。每天工作12小时多,我的工资446元,包括周末加班共600多元。所有人都是全面手。尽管如此,饭菜都是保证的。就餐人员也乱。每桌酒席和洗碗各算1小时加班。吃住免费。我们也注意精神面貌。
经营按成本计算。以前加班多,最多有900多元。女的最多一月拿500多元。
就餐职工:早上200人,中午500人,晚上200人。
建议:早点还可以,蒸汽系统没用上。做豆浆。小菜系列搞出来。再增加一个厨师就够了。服务员有个分工,老的做洗涤、切片;年轻的搞搞老板饭菜、酒席。
黄兴隆,工程部
88年,机床厂,后到合资企业做白事可乐的瓶子,96年在外兼职自动控制。去年到汇仁。协助领导搞进口设备,参与了谈判,对合同执行。搞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技术交流。参加了国外出厂检验。
现在部门领导?属于生产技术部何部长。考勤归工程部吕非。设备动力部归潘部长。合同执行归姚部长。
进口设备花了好多钱,性价比很高。别人评价很高。安装的协调,还是要有好结果的。
投资?1000万德国马克。意大利是进口线。
我们对设备商进行了考察,在国内都有服务厂家。我们要求操作工最好是中专以上。
有的生产线是包装通用的,压片是专用的。
建议:电脑网络、信息应尽快发展起来。有一个计算机信息中心???
下边有现象:既不能说不配合,又不能说配合得好。
李友顺,药业生产部
涂洪根,财务部会计(向塘,在小来乡)
制药的财务人员都过来小来乡这边了。
今年4月来汇仁。以前91年在南昌链条厂任财务科科长。98年到上海打2年工,担任财务部经理。83年江西财务会计学校,后来沈阳工大函授。92年会计师。
汇仁上了规模。在财务管理上要跟上。在资产管理方面,线条不清楚。汇仁制药的产品到汇仁药业来了,财务上不好管。营销上有独到之处,成本管理也还可以。我是制药方面财务的小组长,设备两边会串。要理顺关系。
成本进度还可以。货款可以。
想借助你们给我们规范一下。
车间的核算?主要是数量。财务总监对车间有物料数据统计。财务部就像会计部,财务总监部像财务部。好处,两个部门可以互相监督。职责有重复地方。人力资源会浪费些。
制药总资产:?
9人。
职工对企业满意度?可以。汇仁有知名度。
《财产管理管理办法》我草拟的,还要试行一段时间,还未得到上级批准。财务部长:先按这个方法执行,有偏差以后再说。供应部买的东西,都放仓库。至于是哪个部门调来的,并不清楚。应通过一个仓库。分配是另一回事。要从源头抓起:材料采购、管理、资金用哪个帐上去管理,开票开哪个财务的?
毛保仁:财务部会计
也是制药的会计,负责未付款和应付款处理、纳税申报、购买发票、税务事宜。并负责整个汇仁对外申报税务。
高中毕业后,1987年一直在汇仁,出去一段时间,95年5月又回来了。
对自己薪酬感觉?毕竟是私人企业,很多人感觉还可以,基本上体现了“三高”。但在内部体系上,应该可比的;但实际上不可比。
每年调一次级,年几百到2000元。
工作压力大。
与税务打交道头疼么?不。我每月去税务10多次。事好办,但手续烦琐。毕竟是纳税大户。
建议:员工凝聚力还有。注重待遇和福利。总的讲,凝聚力还是下降了,人多了,公司也大了。
邹建东:药业生产部主办
83年参加工作,00年8月到汇仁。一直在国企(江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做安装。及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工程监理。从事设备、采暖隔断、管道、彩板和地面专业处理等五个专业我一个人做。感觉很累,跨度太大。三个车间的工程监理。我负责口服液。土建请了第三方监理。我们设备安装技术性强,也不好找第三方监理。
应该有成果,但自己也不满意。确实难弄。
按专业划分,而不是按车间划分。直接上级是工程部部长李辉。直接管归何部长。
现在车间工程也快完了,以后可以注意一些。
梅工:开发部,女
今年2月来,做产品注册报批。在国药厂一直做技术、研发、生产和质量,是两个部的部长。中外合资企业的金水宝厂。认为前景不好,所以认为自己前景到顶了。原以为研发应该不错。但很出意料。人员素质、实验场所,若得就像奄奄一息的婴儿。买来的批件都到期了,也每人做。新产品的调研分析没有。资料在家里、办公室都放,不好找。以前是陈的妹夫负责,有2个中专生和一个本科生。
我来了一个月,理顺了关系,整理了资料。该做的做起来了。实验室招了两次人。我年薪5万多,是六序。10、15年以上经验在4万以上,高级6万以上。部里12人,一博士,一硕士,其余都是今年的本科生。他们都没有经验。不了解企业。处理事物的经验缺乏。许多事情一下子想不到就要返工。
我们还制定了几个制度。没人来批,就自己执行。要求每一个人做一个工作程序,走什么程序,明年要面临整个的工资调整?
希望在企业基础管理方面有大的提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没有规矩有时很方便,但未必做事效率高。工作程序要明确。
研发要继续加强。现在人员、素质极欠缺。
我听说,7、8序列的要考察2年。这极不合理。
文件管理很原始。没有记录、收文管理。
我部里技术资料管理可以。但不知道技术资料归口。文件传递、签字没有章法。
企业文化很重要。本公司不太重视使用自己的人。内部提升太慢。职工凝聚力不高,完成本职工作,多一点就不愿做。互相关心协调。
不喜欢,官大一级压死人。吴贵生94年毕业,把关,也是六序。
考核是公开的,要让人心服口服。
要靠交流,不是靠压制。但这儿好象没有这种气氛。陈总不需要老绷个脸。
宫博士研究部做实验,我做药品立项和报批、知识产权。
关于研发的战略规划:
Ø 成立一个中心,有个总负责,下面可以设分支;我的这块,可以分资料情报部、注册部、项目部、中试基地。或设研究室。研究和申报是两回事。
Ø 人员:研究以学历为主,兼顾经验;开发报批注重经验和阅历,不低于本科。
Ø 设施:研发部分电脑每人一台。办公应该集中考虑,像个样。
Ø 实行课题负责制。
Ø 待遇。科技人员也是市场。比产品市场更复杂。人员流失是企业最大的浪费。研发人员待遇比车间里的技术人员应该更多。和产品市场一样有激励机制。
关于产品组合的考虑:
市场、疗效的基础上,考虑能不能做。研发部要和市场部结合起来。有人专门做调研。企业战略要确定。明确了方向,研发再来找课题。根据总策略,我们提交计划。再下达计划。
化学药品的取名也没下工夫。市场调研要重视做。
确定项目负责人。
合成药、中成药做多大?
总体讲,汇仁是很好的企业。无论决策层、还是大部分员工。
希望公司真正重视起来。
产品如何储备、上市、研发,应该有个计划。
人的积极性也很高的。
组织框架,管理体系和办法,项目运作。
2001/12/13 上午,向塘
调度员,万美灵
90年来汇仁前身——电子厂。我从基层做起。
调度负责:生产计划下达。供应部给我们,车间工资、报表及统计。
包装材料定额数据在我这儿。
直接打交道部门:6个车间,供应部,质检部,销售部(要安排发货,在供应处的计划部)。每天要对6个车间转一圈。
存在生产安排不过来情况?有。但是计件工资。有8小时定额,你可以多劳。工人也有劲。最高可以拿到1200元。但员工也比较辛苦。一般肾宝工人400多元,我们这儿有1600多工人。现在12万瓶的产量。如果是6万瓶,就轮岗。这个收入在当地还是最好的。按月发工资。在银行发,这样不用去领工资了,能不影响工作。我的上司是丁部长。
定额资料比较完善。
需要改进:制度跟不上。部门间衔接不好。总部定的制度,操作性不强。管理人员跟不上。每年有薪假期管理问题:第一线工人享受得不好。老认为是计件工人,所以不想让过节。我年薪1万1。我也认真。这边工资(行政)比总部比差远了。
罗升:前处理制药生产车间主任
89年,江西国药厂。91年,在上海医药职工大学学习。在药监所工作过。99年5月到汇仁。在口服液车间主任助理。2001年来前处理车间。中药材炮制。工艺烦琐,管理要仔细。有收率问题。批记录要求严格。130多人。按地方(相距比较远)分3个班。分太细,管理人员多。蜜丸、口服液、……。
炮制工艺:蒸、煮、炒、煅。每种里面又可细分多个。
工资,按产量。在连续生产下,500元。不饱和情况下,安排轮休。
工作状态:比较有热情。工人30岁左右。多数是男的。挑选工种是女人做的。
我们感觉一年比一年好。比如,作息时间改善了,现在可以休周末了。我们按时间算工资,上够30天,多少钱。有级别工资,但没有套。对工资水平还基本满意。正副主任年薪相差1万元。
建议:生活条件改善一下。需要充电、交流,请别人来讲讲课也行。
罗顺宝:制药车间锅炉工。
95年3月8日到汇仁。从13岁开始烧炉子。95年,是技术工种5级证。为什么不让我干班长了?以前是我亲自维修,现在是请人维修。工资、加班是一笔糊涂帐。何部长,98年离开了汇仁。不是主动让走的。
值班不严格。加班没按通知,目的也不明确,必要性?随意性?所以,工人意见蛮大。共5个锅炉。租了1个。我工资年薪7600元。
建议:加强管理,考勤管理。
舒水南:制药生产部设备主管
86年来汇仁。
劳保用品管理不善:以前,要押金。现在有关系的,可以不押金,还多领。在工具方面,以旧换新,现在凭关系,可以随便可以领。报计划管得太死;大的备件积压几年用不上。小的可以报计划,大的不要报计划,用的时候再报,否则就造成浪费。
关系网也多。上边对张呀名,下边有几个人。
记录检查。每个车间都保下去了。
想法:多搞几个新产品。积极性下降了,主要是工资差别太大。
有2个人退休,有退休工资。
胡海华:制药生产部班长
87年来汇仁的。40人/班。
班长主要职责:上下调节,人员安排,工作细节。两班倒,每班12小时。班长是计时工作。我们负责灌装。
今年和去年工资基本一样。工人现在也是计时。搞易拉品都是计时。搞指头品时是计件。
培训后进车间。
樊文星:提取物车间主任
87年毕业与江西中医学院。在伊春制药厂干到95年3月,后来到汇仁。
开始在口服液,做到99年1月,一直做车间主任。现在一直做提取车间主任。小来乡那边做事不痛快,办事官僚。程序性东西多。一个事情很难解决。9月过去的。
打交道:生产技术部、供应部还好,人力资源部、行政部。
提取物车间生产能力生产偏小。需要扩建,还有一块地。
对何部长负责。人数:50+140。只设了每边两个班长。上游是前处理车间。下游是提取物车间,为三车间和四车间,得到净膏或浓缩液。生产能力可以作到12万瓶/天。设备都是国产的。
建议:整个公司为销售服务;然后,是为生产服务。而不能围绕老板或机关转。
2001/12/13 上午,向塘
李永根,保卫部科长
雷建娇,制药生产部,管理员 ***
在化纤厂做了5年,关闭后,97年到汇仁。当时,肾宝最走红。做包装,快1年,加大了生产线。当班长,半年后到生产技术部。主要做:全厂卫生,各个公共场所;车间内部自己负责,包括宿舍。共9个人,其中一个是男的,负责全厂所有下水道疏通。
工作压力大么?要搞干净。早上有一个时间早来,算加班。周六、日照常来,算加班。他们工资300元钱。我以前是计件,现在是固定。我们归生产技术部部长丁负责。
李浩,胶囊车间主任
93年2月来汇仁。93年11月到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94年,去胶囊车间任主任到现在。
企业初期,关系融洽,和老板接触也多,大家都很尽力。油漆我们主任也帮助倒,加班也不要加班费。但企业大了,制度没有及时跟上,没按制度执行;人治观念强。烧的纸多,引的鬼多。目前上下沟通比较困难。现在老板听到下面真话很少了。有些部长很武断。即使民营企业,也要过民主生活会,搞民主管理。人才储备不是合理的。我们还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实践经验。比如,新基地试生产,我们这边老员工感到失落感,做一天,算一天。发挥主观能动性差。我们19300元年薪,他们那边30000多。没劲。企业发展了,老板得利了,我们也要发展呀。新基地招人,没有重视老员工,这边表现好的,没有得到提升机会。
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完全是陈氏家族;要利用大家智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重视不够。企业走市场比较早,市场优势确实好。但是,产品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得不好。近几年,还好点,有些技术人员出去学学。
企业发展要考虑到员工的培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前提,人才是关键。”
我们在这儿的付出比沿海都大。部长对下边的利益不是很主动,尽管对工作上我们相处很融洽。丁部长,从基层做起,我们关系相处得可以;以前姚部长比较武断,我们就消极抵抗。
丁光元,前处理车间主任 **
江西中医学院,92年毕业。云杉制药厂,一直在提取车间。98年3月来汇仁。先在口服液车间。8月到提取车间,负责技术。今年3月到前处理车间任主任。
与其他部门合作关系:供应部、质检、蜜丸、提取,还可以。我的3个班组,一个班组一块。工艺最复杂。把质量真正搞上去,还有一定难度。中药材的国家法律也不健全。正制定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规范。饮片——草药加工到给患者的形状。
问题:工资不合理。98年我来的,工资就是公开的。今年以前,有些人有红包,是不公开的。今年取消红包了。
对汇仁的发展机会:不怎么看好。很多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好多事情每人做。上下形成真空。
李鑫,蜜丸车间主任 ***
93年江西中医学院。招商局做事。94年7月,来应聘。当时几百万产值。在生产技术部。95年到蜜丸车间。后来又到口服液车间。今年8月又回到蜜丸车间。
生产口老员工挺多的。
成功因素:总裁眼光战略眼光;中层管理人员尽力尽职(包括班长);
问题: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见到老总。多数人是短期的考虑,没有几个是真正愿意为企业长期共存的。都是打工的心态,赚钱是次要的。老板哪怕因我表现好表扬几句,我也很高兴,不一定非要奖金。但没有。薪酬也没有完全体现出各岗位性质不同。
组织上哑铃结构:供应部和销售都大,其余都是小的。
我从96年到现在收入没变。车间里事情还是不少的。因为车间小了,就少给了,这就不合理。正主任,年薪19300元;副主任16500元。小来乡那边主任39000元。
建议:好产品(科技含量要高),留住中层管理人员的心。
毛聪益,口服液车间主任 ****
9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王关山制药厂。95年来汇仁。今年8月到口服液,之前在肾宝。10毫升易拉品。脑心舒等。生产压力很大。生产饱和,甚至超负荷。工人收入,按劳动强度一般,每月500元,和当地差不多,但能按时开支。
产量30万支/天。5角钱1支。两个班。包装就一个。10小时以上/班。240多人/车间。
对个人状况评价:还可以。
意见:管理机制还是可以的。医药行业现在还不规范。我们灵活,就是优势。
问题和建议:人际关系还是复杂的,关系网还是存在的。收入,还是觉得低的;但涉及到整个公司的总机制。
西药还是好搞的。中药是重点,西药也要考虑的。可以提高企业档次。
李辉忠,提取车间,车间主任
7月来汇仁的。江西中医学院。我下边一个助理,2个班长,每个班长下边一个工艺员。共有60多人。有人不适应岗位,但没有合适的机制去调整。
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如何?还可以
建议:有些中药品种的工艺不太成熟;与工人素质有关。我们想到的,下边就做不到。但对药品内在质量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药品的外观有影响。
新老员工的薪酬差距影响比较大,影响面也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