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n 更多资料请访问.(.....)
...../
会议篇
下面是中共在不同时期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八上P48)
2、中共二大:制定党的革命纲领:即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八上P48)
3、“八七”会议:1927.8.7、汉口、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这一年秋收时地发动武装起义。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八上P56)
4、遵义会议:1935.1、解决的问题是: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八上P61)
5、中共七大:1945.4、延安、中心任务: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和解决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八上P81)(抗日战争时期)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为迎接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成立
7、中共八大:1956年底、北京、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下P27)
8、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八下P39)
9、中共十二大:1982年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八下P48)
10、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八下P48)
14、中共十四大 1992年 北京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八下P49)
15、中共十五大 1997年 北京 江泽民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八下P49)
其他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9 北平 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通过了《共同纲领》(八下P2)
建国后: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 北京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下P20)
2、上海APEC会议:2001年10月 上海 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内容及意义:八下P83
有关会议的一些问题
1、具有转折性和纠正错误路线的会议: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制定任务的会议:中共二大 中共八大
3、制定路线的会议:中共七大(政治路线)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
4、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形成新理论的会议。
(1)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
(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知道思想。
(3)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中共十五大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中共十四大
6、涉及到经济建设的会议: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世界史上的重要会议
1、巴黎和会 1919年1月 巴黎 (九下P14-16)
2、华盛顿会议 1921年-1922年 华盛顿 (九下P17-18)
3、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 德国慕尼黑 (九下P34-35)
4、华盛顿会议 1942年1月1日 华盛顿 (九下P39)
5、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联雅尔塔 (九下P39)
6、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八下P78)
运动篇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洪秀全)(咸丰、同治)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青浦大捷,慈溪战役。(八上P9)
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八上P25-27)
3、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等)(八上P29-31)
4、义和团运动:(1898——1900)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光绪)(八上P19)
5、辛亥革命:(1911年) 性质: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 (宣统)(上P33-36)
6、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性质;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目的: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次斗争。(十月革命前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八上P38-40)
7、五四运动(1919年) 性质;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前期:学生 后期:无产阶级 (八上45-47)
8、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左倾错误表现 (八下P27)
9、四五运动:(1976年)性质: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行动。 (八下P34)
关于运动回答下列各题:
1、近代史上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
2、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次革命高潮(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
4、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5、两次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6、具有思想启蒙或思想解放作用的运动:
7、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运动:
8、具有反帝性质的运动:
9、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1、简述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
答:(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 (3)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
2、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通过28年的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我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收回了香港和澳门。
3、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请指出这三次变化,并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第二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第三次: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4、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提出了哪些政治路线/分别是哪个时期提出的?
答:(1)中共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八上P81),抗日战争时期。;(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下P2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八下P48),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历史上经历的两次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由此可得出什么观点?
答:(1)遵义会议(1935.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相路线。全会总结了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全党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观点:共产党能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找到正确道路,说明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我们应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1、南 京:
A:政权:(1)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政权)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建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B:其他:(1)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937年12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6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4)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2、上 海:
在上海发生惨案:(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938年8月13日,日本发动 “八一三”事变。
宣传进步思想: 1915年,陈独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1918-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主观》,介绍马克思主义。
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五四运动后期,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爱国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会议: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P132
其他:(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把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并在上海浦东设立对外开放区,以更优惠的政策对外开放。
(4)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初,在中央文革小组的策划下,上海造反派头头王洪文,夺了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的权,毛泽东支持王洪文夺权,一时间,全国出现动乱的局面。
3、北 京:
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了北京城,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 1976年四五运动
戊戌变法中的:1895年,康、梁在北京组织了 强学会;
慈禧发动的政变:1898.9.21戊戌政变(与荣禄)
会议(中共召开):(1)中共八大(1956年)(八下P27)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八下P39) (3)中共十二大(1982年) (4)中共十三大(1987年) (5)中共十四大(1992年) (6)中共十五大(1997年)(注:(3-6在八下P48-49) (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八下P2)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下P20)
其他史实:(1)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了“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
有关政权问题
一、近代代表中国的政权
清政府(1636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元旦——1949南京解放)
北洋军阀统治(1912、4、1孙中山宣布解职——1927)
南京国民政府(1927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49南京解放)
二、近代在南京定都的政权
太平天国1853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
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1927
5、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你从中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不同:(1)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2)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抗日战争胜利,(八上83)。 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执政府的昏庸、腐败,导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