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王克商后殷人进东北和去美洲(上).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29906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王克商后殷人进东北和去美洲(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王克商后殷人进东北和去美洲(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殷人后裔对东北亚的开发和前往美洲的途径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岁在甲子,子夜,木星(岁星)正上中天,地平线高达78度,用肉眼看起来格外明亮。 聚集在牧野的周军和诸侯部队,在周武王一声令下之后杀奔商都朝歌,“虎贲三千人,戎车三百辆”和挥舞着棍棒的周军冲向商都朝歌。殷纣王指挥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迎战,双方在空旷的牧野厮杀起来,竟至“血流漂杵”,本来厮杀的难分难解,殷商部队中的一部分工匠突然阵前倒戈,纣王阵脚大乱,兵败回城,见大势已去,穿戴整齐,配珠宝玉器,纵身火中自焚而死。 周武王举大军入城。 原殷商王公大臣纷纷迎降,纣王的儿子禄父也投降了。 可是,却有一百个被后人视为奴隶身份的工匠的人还在恶战,誓死不降。 据《逸周书》记载,这一百人,是来自“燕地”商朝“北土”的方国燕国的。他们各怀技艺,有的善于烧制陶器,而且能够挂釉,有的能够制造当时极为少见的漆器,当然最擅长的是会铸造铜器,还能铸出精美的“燕鸟”,在当时被称为“玄鸟”。 这一百以“燕”为名的臣僚在被逮捕后,周武王是很想招降他们的,但是他们誓死不屈,最后被全都被处死了。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燕文化的第一道闪光。 这个“燕”在周代的青铜器上被写作“晏”,包括偃、晏、郾,王国维等诸大家,解释为是在屋顶筑巢的燕子在巢里探头的形象。除了象形,笔者认为也有会意的意思,象征着安居、有房,有燕筑巢了,有家了。 从1962年开始至200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对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许多青铜器上铸有铭文,还出土了甲骨文,有墓葬,城址,证明了这里是周朝燕国的都城。周燕的创始人为周召公。 在距离此处遗址仅有二十多公里的拒马河畔则有两处处从9000年到战国时代的遗址——镇江营塔照遗址,在4100多年的先商时代,这里遗留的文物很丰富,由于此地已经被证明是上古时代的“燕地”,这个遗址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地方,也就是商民族的发源地。在这里,商民族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商妇称为“简狄”,她吞吃燕卵生下的男子称为“契”,成为商民族的始祖。他的第七代后裔名王亥开始向南迁徙,先在易水河畔停留了一个时期,后来迁徙到漳河旁。“漳”、“滳”、“商”相通,这个民族从此时起名为“商”族了。在古文字中更多的写作“滳”。在夏朝后期,他们联络各个部落,在部落长“汤”的率领下,赶走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从镇江营塔照遗址迁徙走的人是如此发展的,而留下的人就成为了“燕国”,后来的研究者称为“古燕国”,所以,这里商朝的发源地,也是和商朝有着血亲关系的重要邦国。 此时周武王率军攻占了殷都朝歌后,他的三个重要辅政大臣分别进行接收工作,周公理政务,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督军事。再一个就是召公,他干的是接受原商朝“干部”的工作,有两件事特别为后人称道,一个是释放箕子,并重用他;另一件事是修筑比干墓。 箕子是商的子姓贵族,殷纣王的首席大臣。他目睹微子及比干因犯颜直谏遭到迫害,“箕子懔,乃徉狂为奴,纣又囚之”。召公随大军攻进朝歌城后,以公卿礼遇到监狱迎奉箕子,将他介绍给了周武王,箕子向武王陈述治天下的大法,这就是《尚书洪范》篇的由来。 就在释放箕子后不久,召公又主持修建了忠臣比干的墓,赢得了商贵族和城市平民的爱戴。 根据箕子“存亡国”的建议,周武王将纣王的儿子禄父按照商朝继承顺序的排列命名为“武庚”,继续商朝的祭祀。而将自己的三位叔叔(管叔、蔡叔、康叔)封在武庚禄父的周围对他进行监管。 灭商时的武王已58岁,回到周地后的第二年便逝世了。幼主成王践祚,14岁的孩子无力控制复杂的政局,这时的召公出面拥戴周公摄政,迅速稳定大势。 不久,指责周公篡权的流言四起,监管武庚的“三叔”在王室贵族间制造分裂,煽动武庚乘机叛乱。在这关键时刻,召公与周公“内弥父兄,外抚诸侯”,周公毅然率军东征。 周公的东征战争持续多年,第一阶段“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以“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结束。 周公摄政七年时,成王己年及弱冠,还政成王的条件已成熟。召公又因势利导,促成了周公归政、成王即位。不久周公也逝世了。这时在周朝的北部又发生了一起以纣王的孙子殷葺为首的叛乱。 殷葺是在不断发现的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的,可能是因为文献没有记载的原因,人们一直没有注意他。 殷葺是武庚的儿子,殷纣王的孙子,对殷商贵族有一定号召力。殷葺之北窜,成为了周王朝在北方的隐患,由此成王北征,诏令召公参加追击殷葺、开拓北疆的战事。 传世的余簋铭文反映了成王北征,令召公出征的史实。 “王伐汞(禄)子葺,又氏(厥)反,王 降征(徵)令于大(太)保,大(太)保克 芍(敬)亡盥(遣),王永大(太)保易(锡)休 余土,用兹(兹)彝对令(命)” 这段铭文的意思是:殷葺造反,周成王要亲征讨伐殷葺。下诏给太保召公,召公及时地赶到战场,周成王为此延续了对太保的封赐。 召公进军的速度很快,每日开辟新的疆土达到百里。 《诗•大雅•召曼》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 那么,召公为什么进军如此之快呢? 据常征、王德恒、王彩梅考证,原来,召公带了个得力的助手箕子。一路上,召公能够招降纳叛,迅速推进,就是因为箕子到各个邦国和部落宣召。箕子在商朝具有很高的威信,极富辩才,所以,由他出面,自然就一路顺风了。 召公在箕子的辅佐下,率领由周军、归顺的殷商部队组成的军团,顺着太行山东麓,一路北进。殷葺则带领殷遗民一路北逃,渡过拒马河到了古燕国,得到了充足的人员和给养,又一路向北,渡过了永定河,穿越了军都山,燕山,沿着渤海边进入了东北地区。召公到达土著燕国后,留在了那里,让箕子带着诏书前往追击殷葺,希望他能够归顺新的王朝,并请示成王将朝鲜封给了箕子。 箕子于是继续前进,也进了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