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屈 原
屈原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呀,一个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屈原名平,是天的象征,字原是地的象征,实际上屈原是以天、地为他效法的对象,以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协调。
屈原生逢寅年寅月寅日,是人生最吉利的,也就是说,屈原他的名得天,他的字得地,他的生辰得人,天、地、人他都占了,所以屈原是真正先天禀赋有内美。
公元前318年前后,就被楚怀王封为左徒。屈原担任左徒,对内跟楚怀王商议国家改革大事,制定改革的法令,对外要接待诸侯,参与外交事务,屈原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内则讲要休民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主张是联齐抗秦统一中国,那么这个时期这是屈原受到楚王信任,努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图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美政时期,屈原把他的理想叫做美政。
屈原反复强调政治上要举用贤者和能者,要遵守一定的规矩,而不要有偏颇,为了这些理想,屈原不懈地追寻。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一种执著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屈原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是楚国历史上由胜而衰的一个转折关头,也是屈原第一次遭受挫折打击被楚王疏远的时期。这个时期楚国内政外交上发生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情就是内政上的事情,在内政上就发生了屈原和楚国的上官大夫之间的一场斗争。上官大夫到楚王那儿去进谗言,说大王,你信任屈原,让他起草宪令,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屈原每颁布一个宪令,每起草一个宪令都说,非我莫能为也,都是我的功劳,楚国除了屈原我之外,谁能够领导改革?就把大王不放在眼里。于是楚怀王非常生气,盛怒,于是疏远了屈平,楚国的改革也因此而终止了。
另一件大事情就是外交上的大事情,那么在这期间发生了楚国被秦国的谋臣张仪所骗。公元前313年的时候,秦国的国君秦惠王,派张仪到楚国来,带了很多钱。张仪到楚国来以后,就贿赂楚国的这些权奸,奸臣们,来说服楚王,要求楚王和齐国断交。秦国提出来,拿六百里土地补偿楚国。如果是很明智的国君这个条件对他没有什么诱惑力,但是楚王很昏聩,再加上疏远了屈原,他看不到这一点。于是他很贪婪,有六百里土地,那好,我们跟齐国绝交,绝交之后,然后楚王就派使者去秦国去,去找张仪,因为张仪中间牵的线,说索要六百里土地,现在我们跟齐国已经绝交了,六百里土地给我。张仪不出来见,找一次他不出来,找两次他不出来,说他受伤了,坐车摔断腿了,摔伤腿了,不见他,不见楚国的使者。楚王一听说后认为秦国是不是怪我们跟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呢?于是派一个人到齐国去,在朝廷之上痛骂齐王。齐王很生气我们本来是盟友,你现在不跟我友好了不说,你还派人当面来骂我,于是齐国说,坚决跟楚国断绝关系,而且齐国跟秦国结成联盟了,这样楚国就孤立了。楚王认为我现在跟齐国彻底地断了,再派人到秦国去索要土地,这一次张仪出来了,张仪说,我什么时候说过六百里土地,我只说过,六里土地补偿给你,交换条件是六里土地。这显然是侮辱了楚国,于是楚王大怒,决定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国打得大败,死了八万将士。这一打败了以后,楚怀王更加恼羞成怒,拼了,于是把全国军队拉到前线去,要跟秦国决一死战,又败,再战再败。而在这个时候呢,后方的韩国魏国趁机来攻打楚国,楚国是腹背受敌,没有办法,楚王只好撤兵而回,撤兵回来之后,楚王派屈原到齐国去,还重新联齐。于是楚国和齐国又重新修好。
屈原这一生,被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是在楚怀王24年,也就是公元前305年,这个时候秦国的秦惠王死了,新的国君秦昭王登极,那么楚国国内亲秦派再次得势,楚国再次和齐国分裂,又要求和秦国合在一起。屈原极力反对,反而遭到流放,屈原的第一次流放在汉北,后来屈原作为联齐的使者被召回来了,这是第一次流放时间比较短。
第二次流放起因就是因为武关之会。所谓武关之会,楚怀王是死在秦国,楚国的国君就这样死在别人国家,楚怀王死了。楚怀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顷襄王继位,就是后来的顷襄王,顷襄王继位,让他的弟弟也就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做令尹 。对此怨言最多的是屈原,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逐出郢都。屈原他的诗里面很多地方描写他这种流放以后这个形象,他说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屈原长得非常清瘦,但是颇有精神,屈原就这样在长江和沅湘之间流浪了二十年。
在战国时期,秦、楚两个大国打仗是经常的事,但是谁也没有力量吞并对方,所以与其临近的小国根据自己对时势的判断时而帮助秦国,时而帮助楚国,因为如果稍微惹怒哪一个国家都会引来国家的灭顶之灾。在那时候,小国一切围绕着利益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不以这种反复无常的立场而羞耻。后用“朝秦暮楚”来比喻人的反复无常。
在顷襄王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78年的春天,秦国的大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衰败,大家想一想到什么地步了,秦国一打就打到首都,而且把首都攻下来了,攻下来之后烧了他先公先王的庙,挖了他的祖坟,顷襄王兵败之后,不得不向北撤退,撤退到现在的河南淮阳,往北撤退,这样看来楚国的衰亡大局已定,虽然楚国最后没有灭亡,但首都已经被攻破,楚国的大局再无可挽回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彻底地破灭了,于是屈原满腔悲愤地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怀石投江,以身殉国,结束了他62岁的生命。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张扬着改革的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高举着爱国旗帜的历史伟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奔涌着热血般的热情,奔涌着热血般的激情,幻化着斑斓的色彩,创造着壮丽意境的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学习屈原,学习楚辞,是为了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为了弘扬民族的先进文化,从而铸造我们国民的人文精神,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拥有屈原而骄傲,我们为拥有楚辞而自豪。我们思考着,我们前进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