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视频网站的前世今生
一、 视频网站的前世
互联网提供的内容与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最初的互联网只能提供文本阅读,使用的浏览器也是古老的LYNX——其实也不古老,在某些版本的Linux系统还可以找到它。如果人们想看图,那只有自己用各种字符来制作,也就是所谓的ASCII作品。这种使用字符来拼凑的图案在BBS上颇为流行,如果高手下功夫制作,也是栩栩如生的。如果想看视频怎么办呢?高手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肯定不是在家看录像,就是模仿动画片的制作方式,用字符一帧一帧的制作图案,让一张图占一屏。当用户观看的时候,用手不停的敲空格键,一帧帧的图案就变成了动画,很有意思的——至于声音,只能由用户自己模仿了。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而ASCII图案到现在仍然拥有大量的Fans,在国内各大高校的BBS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
随着浏览器的发展,互联网不再局限于文字内容,图片也出现在用户的屏幕上。但是受带宽的限制,图片不得不压缩又压缩,以提高传输率。那时人们都使用拨号上网,如果有人上传比较大的图片,往往会在标题上标注:“图大杀猫慎入”。这个时候的网页制作教程往往会警告初学者不要在网页上放置太多的图片,因为图多会使网页很难打开。至于视频共享,大家只能在局域网里享受了。即便是局域网也不是谁都能架设视频服务的,因为视频服务器对带宽和服务器硬件的要求很高,Windows2000 Server就自带有一个Media服务器软件,但是似乎用于音频的居多;Real公司也提供过视频服务器软件,对视频的压缩率极高,很不清晰。在这个时候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有一些,但是内容不多,大多是电视台的网站播放自己的节目。
九十年代末IT技术飞速发展,硬件的性价比不断提高,人们这时候享受的在线视频服务还是动画——使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的真正的动画,不需要用户去敲键盘了,当然动画游戏除外。这个时候以“闪吧”为代表的大量的Flash网站横空出世,人气火爆,高手层出不穷。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动画流行于互联网捧红了雪村,成为这个年代标志性的事件。此时要观看视频需要用户先下载,格式也是以RM为主;2002年左右随着BT的出现,DVD格式的视频才出现在人们的硬盘上。此时值得一提的是一部用户改编的视频《大史记》可以看做第一部UGC(用户生产内容)作品,它剪辑了不同的影片的片段,然后由用户自己配音产生了一部新的影片,据说是由央视的工作人员闲暇之作。之所以要提这一部作品,个人认为是它奠定了国内视频UGC的基本方式——不是由用户使用DV设备拍摄剪辑,而是用户编写脚本剪辑已存在的作品,从而产生新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随着硬件价格不断下降,带宽不断的增加,提供视频服务的技术条件具备了,而人们对视频服务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增加——其实这句话应该是视频网站忽悠风投的。个人认为在中国,人们对视频服务的呼声并不高:想看综艺可以守电视;看电影连续剧可以买租盗版盘,不贵还没有烦人的广告,盗版商的产品制作也很体谅顾客,都是兼容格式高清的,内容也颇为丰富。那么为什么视频网站在2005年大量出现,到2006年更是风起云涌呢?请看下节:)
二、 视频网站的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