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健康心理学知识,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健康心理学知识,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定义,第二单元 评定心理健康标准,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区分及内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定义,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生活。,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本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状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第二单元 评定心理健康标准,衡量心理健康标准必须是与心理健康有亲密相关原因。,比如,抵抗心理压力能力越强,就越不轻易产生心理障碍;如,在正常智商范围内,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高低并无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智商低也并不意味着心理就不健康。,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一、评定心理健康三标准,(重点),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情况,是否有良好心情和恰当自我评价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一、评定心理健康三标准,操作标准,:,是指经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查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如工作及学习效力高低,人际关系是否友好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一、评定心理健康三标准,发展标准,:,着重对人个体心剪发展情况进行纵向考查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主观自评 临床主述,客观评定 精神,(心理)测量,既 往 史,一、评定心理健康三标准,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许又新综合考查心理健康标准,不包含,(C ),(A)操作标准 (B)体验标准,(C)统计学标准 (D)发展标准,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依据许又新发展标准,评定心理健康水平时,应该对个体心剪发展情况进行(D )。,(A)项目考查 (B)横向考查,(C)背景考查 (D)纵向考查,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经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查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指标,被称为(D )。,(A)体验标准 (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 (D)操作标准,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重点),1.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抵抗能力,,,健康,。,2.心理活动耐受力:,对慢而长精神刺激耐受,,,健康,。,3.周期节律性:节律紊乱,心理健康,。,4.意识水平:注意水平,,心理健康,。,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者,,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6、康复能力康复能力,健康,。,7、心理自控力自控能力,健康,。,8、自信心 自信心,健康,。,9、社会交往主动性,健康,。,10、环境适应能力 适应性,健康,。,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在郭念锋评定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中,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抵抗能力定义为(B),A、情绪易感性,B、心理活动强度,C、情绪阀限,D、心理活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评定心理健康十个标准包含(ACD)。,(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冲突类型,(C)环境适应能力,(D)心理自控能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郭念锋提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标准包含(BD)。,(A)心理活动灵活性,(B)自信心,(C)神经活动平衡型,(D)暗示性,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评定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B )提出来。,(A)许又新 (B)郭念锋,(C)钟友彬 (D)李心天,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能力被称为(C )。,(A)心理活动强度 (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 (D)心理自控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对情绪、思维和行为控制程度进行调整能力被称为(D )。,(A)心理活动强度 (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 (D)心理自控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个体一直不脱离生存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能力,叫(A )。,(A)环境适应能力 (B)受暗示性,(C)周期节律性 (D)社会交往能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碰到精神刺激时,(C),(A)有较强抵抗能力,(B)有较快恢复能力,(C)有较持久经受力,(D)有自如控制能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它社会组员沟通交流能力,叫(D )。,(A)环境适应能力 (B)受暗示性,(C)从众 (D)社会交往能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区分及内涵,一、概念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详细内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一、概念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围,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即“没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概念是讨论“正常心理”水平高低和程度,应包含在心理正常范围内。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图4-1 P327,心 理 正 常,心 理 不 正 常,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普通心理问题、严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含人格障碍,神经症,其它各类精神障碍,心 理 状 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心理正常”意味着(D )。,(A)包含精神病症状是在内心理活动,(B)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心理活动,(C)一切可能心理活动,(D)具备正常功效心理活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B )。,(A)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概念应包含在心理正常范围内。,(B)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C)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一个表现。,(D)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标准不一样。,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心理咨洵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是为了(B)。,(A)选出有精神病人作为自己工作对象,(B)选出没有精神病人作为自己工作对象,(C)选出有精神病人,永远不把他们作为自己工作 对象。,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评 分,项 目,1分,2分,3分,病 程,3月,3 6月,1年,精神痛苦,主动设法,摆脱,他人帮助或改变境,完全无法,摆脱,社会功效,轻微受损,中度受损,严重受损,3分:非神经症 4-5分:可疑神症;,6分:确诊神经症,神经症与正常分界限,*,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详细内涵,静态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本身正常功效。,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是处于动态平衡心理过程,围绕某一群体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心理活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C )。,(A)健康常模。,(B)心理状态。,(C)心理相对平衡过程。,(D)心理绝对平静过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从静态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B )。,(A)健康常模,(B)心理状态,(C)心理相对平衡过程,(D)内心无任何矛盾,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不包含(D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心理学问题,(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制订,(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关系,(D)心身疾病诊疗和治疗,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心理不健康是一个处于动态失衡心理过程。,涵盖着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效心理活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纯白,白,黑,浅灰色,深灰色,健康人格,自信心高,适应力强,各种生活压力,产生心理冲,突,各种人格,变态与心,理障碍,精神病患者,咨询,临床,精神科,人生有许多灰色地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第一单元 概述,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分类,*,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第一单元 概 述,心理健康咨询对象:,1、心理正常人,2、心理健康人,3、心理不健康人,4、没有精神疾病人,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一、用途,1.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2.进行合理临床诊疗,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4.咨询方案制订,5.疗效评定,6.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7.职业培训,8.心理健康情况调查,9.自我心理保健需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二、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标尺。,1.症状学效度,2.预测效度,3.结构效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1.症状学效度,A、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真实性),B、情绪心理学(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真实性),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2.预测效度,A、自然发展预期(个体差异受各种原因影响),B、外界干预下预期(非专业社会支持、专业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3.结构效度,A、人口学原因,B、个性心理特征,C、身体健康水平,D、社会变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依据教材提供方法,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效度标尺时,以下指标中错误是(B )。,(A)症状学效度 (B)统计学效度,(C)预测效度 (D)结构效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目标,不包含(C ),(A)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B)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区分、自我心理保健需要。,(C)进行个体心理过程研究和探索。,(D)进行合理临床诊疗、进行职业培训。,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分类,第一类型,普通心理问题,*,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一、,心理不健康第一类型,心理问题,1)因为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原因产生内心冲突,并所以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连续一个月或间断地连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一、,心理不健康第一类型,心理问题,3)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一直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交,但效率有所下降;,4)不良情绪激发原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时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络其它事件,也不引发类似不良情绪。,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描述性定义,普通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原因激发、连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效、情绪反应还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四个维度:,1.刺激性质,2.反应连续时间,3.反应强度,4.反应泛化,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普通心理问题特点(B C D ),A、内容泛化,B、近期发生,C、反应不强,D、原因明确,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普通心理问题”界定是(C )。,(A)不良情绪连续一个月或间断地连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B)产生内心冲突,并所以而体验到不良情绪,(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D)不良情绪激发原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1)有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现实刺激;内心,冲突是常型,。不一样刺激,体验到不一样痛苦情绪。,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连续,2月-六个月,以内;,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3)遭受剌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今后痛苦逐步减弱,,社会功效有一定程度影响,。,4)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刺激引发,类似、相关刺激也可引发,反应对象,泛化,;,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描述性定义,由相对强烈现实原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连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首先人格缺点。,关键问题:与神经症判别。,判别关键点:内心冲突性质和病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严重心理问题诊疗关键点是(B ),(A)存在负性情绪,(B)不良情绪泛化,(C)出现睡眠问题,(D)心理冲突没有现实意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以下说法中,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涵义是(C )。,(A)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B)是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现实刺激,(C)普通伴有些人格障碍,(D)内容充分泛化,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关于“严重心理问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D ),(A)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B)是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现实刺激,(C)心理冲突是道德性,(D)连续时间可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严重心理问题诊疗关键点包含 (ACD)。,(A)痛苦由比较强烈现实刺激引发,(B)痛苦情绪产生以后连续六个月以上,(C)痛苦情绪反应对象已经被泛化,(D)痛苦情绪对社会功效有一定影响,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内心冲突是变形,1.不是现实刺激,2.没有道德性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这一类心理问题己靠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早期阶段。评分:4-5分或6分,心理健康咨询对象在实际上包括到神经衰弱或神经症。,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心理冲突变形是(D)。,(A)道德性,(B)精神病性,(C)现实性,(D)神经症性,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心理不健康”分类不包含(D )。,(A)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确诊神经症,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第一单元 概述,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借助“当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结果。,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5个方面),1.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心理学问题,2.促进和维护健康心理学问题,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心理学问题,4.,疾病患者心理学问题(本章介绍内容),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制订,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包含 (BCD )。,A疾病控制管理问题,B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学问题,C健康和疾病中心理学问题,D促进和维护健康心理学问题,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第二单元 常见躯体疾病患者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普通心理问题,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意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一、躯体疾病患者普通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本身价值态度发生改变(好像被人抛弃),(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本身体验和感觉上(只关心自己身体机能状态),(三)情绪低落(共同特点),(四)时间感觉发生改变,(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生活规律改变),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意义,医院中医生与患者关系应包含,1)医生诊治患者躯体疾病,2)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心理辅导,3)医生应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普通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心理改变是(A )。,A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B情绪低落,C更多关心自己身体感觉和状态,D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 压力适应,第三单元 压力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一个体验;,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发生改变叫做适应。,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适应”概念内涵是:,1、对改变性质和强度进行评定;,2、对自我能力进行评定;,3、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一、压力定义,1.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组成一个,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2.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事件。,3.压力反应包含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压力 心理、生理反应,适度 主动适应,过分 身心紊乱,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从心理学角度,以下说法中符合“压力”定义是(D )。,(A)压力是大气层对地球表面形成作用力,(B)压力是物体所承受与表面垂直作用力,(C)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事件,(D)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组成一个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二、压力源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事件(包含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改变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事件是(B)。,(A)灾难性压力(B)生物性压力源,(C)叠加性压力(D)精神性压力源,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2、,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内在和外在事件,(包含错误认识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久生活经历造成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精神性压力源是指(D )。,(A)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事件,(B)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事件,(C)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活事件,(D)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内在事件和外在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3、社会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影响个体社会需求事件。,包含(1)纯社会性,(重大社会变革,主要人际关系破裂如失恋、离婚,家庭长久冲突、战争被监禁),(2)由本身情况(,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造成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交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4页,社会性压力源是指(A )。,(A)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事件,(B)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事件,(C)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活事件,(D)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内在事件和外在事,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5页,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种类包含(AB ),A、纯社会性问题,B、人际适应问题,C、自然条件改变,D、物理属性改变,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6页,三、压力测评,1、社会再适应量表,2、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3、知觉压力量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7页,关于社会再适应量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D )。,(A)该量表有不足,(B)该量表针对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C)该量表中,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D)得分低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8页,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提出(A )。,(A)日常生活压力小比主要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情况,(B)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相关,(C)健康情况与小困扰出现频率和强度无关,(D)兴奋性事件与健康相关,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9页,咨询中,有时会让求援者确定生活中哪些事件超越了自己应对能力,这种工作叫做(A)。,(A)知觉压力测评 (B)重大生活事件评定,(C)情绪体验测评 (D)生活小困扰评定,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0页,(D )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A)无法选择 (B)无所适从,(C)左右为难 (D)漠不关心,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1页,四、压力内省体验,压力源存在、个体生理情况、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条件。,不过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压力。,人们经历和体验到压力实际上是人内心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2页,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趋避冲突,:想进入股市赢利,又要冒很大风险,3、,双避冲突:,“腹背受敌”只能“听天由命”,4、,双重趋避冲突,:同时面临两种现有利又有弊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3页,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情况出现时,称为(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4页,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B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5页,当同时面临两种现有利、又有弊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冲突称为(D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进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6页,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压力源属于(B )。,(A)生物性压力源 (B)社会性压力源,(C)精神性压力源 (D)混合性压力源,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7页,除了(C )外,其它各项均可成为生物性压力源。,(A)躯体创伤 (B)噪音,(C)歪曲认知结构 (D)饥饿,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8页,第二单元 压力适应,一、压力种类,(重点),二、压力适应,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9页,一、压力种类,按压力强度可分为三大类,1、,普通单一生活压力,,其特征:,A 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防止生活事件(入学考试、完成困难任务,首次经历恋爱、婚姻、就业、失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0页,B 在生活某一阶段中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瓦解、并能够努力适应事件。,C 这种普通单一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果不完全是负面。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1页,以下说法中符合普通单一生活压力特征是(D),(A)经历各种各样生活事件,(B)经历无法防止生活事件,(C)经历某种足以使个体瓦解,并不能经过努力适应事件,(D)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瓦解,并能够努力适应事件,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2页,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后效是(D )。,(A)灾难性 (B)有延缓作用,(C)高强度 (D)有主动作用,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3页,2,、叠加性压力,(极为严重和难以应正确压力,给人造成危害很大),同时性叠加: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一时间内若干组成压力事件,),继时性叠加: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两个以上能组成压力事件相继发生,后继压力恰恰发生在前一个压力适应过程搏斗阶段或衰竭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4页,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B )。,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5页,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战争、地震、空难、被强暴)。,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6页,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D)。,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7页,以下事件中属于破坏性压力事件是(A )。,(A)空难 (B)恋爱,(C)旅游 (D)迁居,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8页,“,灾难征候群”是指(B )。,(A)经历破坏性压力后心理反应,(B)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心理反应,(C)由破坏性压力造成各种疾病,(D)由强大自然灾害造成各种疾病,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9页,强大自然灾害后心理反应普通经历以下阶段(C )。,(A)警觉期-恢复期一康复期,(B)警觉期一搏斗期一发复期,(C)惊吓期恢复期一康复期,(D)惊吓期一衰竭期恢复期,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0页,“失魂落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于灾难综合征(B )。,(A)初始期 (B)惊吓期,(C)恢复期 (D)康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1页,经受破坏性压力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行为可推断其处于(C )。,(A)初始期 (B)惊吓期,(C)恢复期 (D)康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2页,二、压力适应,1、,警觉阶段,:发生事件并引发警觉,同时准备战斗。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加紧,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状态;,2、,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3页,3、,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终精疲力尽。,(塞利三阶段又被称为:普通适应综合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4页,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紧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A )。,A警觉阶段,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D恢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5页,塞利提出适应压力第三阶段是(C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6页,个体处于全力投入对事件应正确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B),(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7页,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紧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A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8页,塞利提出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B )。,(A)战场疲劳综合征 (B)普通适应症侯群,(C)创伤后应激障碍 (D)灾难综合征,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9页,第三单元 压力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怎样造成临床症状,1.体质、压力论,2.器官敏感论,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0页,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器官,最轻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解释是(A )。,A器官敏感论,B体质、压力论,C心身转化论,D心身一体论,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1页,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逻辑过程,1.对压力响应阶段,2.中介系统增益或消解过程,(1)认知系统作用,(2)社会支持系统作用,(3)生物调整系统作用,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滞后型症状两类,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2页,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因为潜在含糊观念(BD)。,(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3页,以下陈说中正确是(BC )。,A生物调整系统,主要包含神经内分泌系统,B中介系统总体功效,是由各个子系统功效决定,C个体对事件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相对强度决定,D压力影响免疫功效系统,但不影响其它 组织系统,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4页,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处理,快速表现出临床症状是(A )。,A及时型症状,B滞后型症状,C中间型症状,D附带症状,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5页,(D )压力事件可能,引不起,个体强烈响应。,(A)生物性 (B)社会性,(C)精神性 (D)未来发生,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6页,应激源,生物,社会,心 理,中 介 系 统,临床相,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免疫系统,躯体反应,心理反应,社会行为反应,观 察,诊 断,干 预,思 考,临床干预,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7页,个体对事件实际反应取决于经过中介系统增益或消解后,压力(B )。,(A)稳定程度 (B)相对强度,(C)主要特点 (D)本质属性,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8页,在(A )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强度相对降低。,(A)能正确认识和评定压力,(B)了解自己实力不够全方面,(C)难以正确认识和评定压力,(D)夸大压力程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9页,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方式,不包含,(D )。,(A)当事人对自我能力评定,(B)认知结果是两可,(C)对客观事件严重性评定,(D)对个性特征认识程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0页,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压力有效缓冲器是(D )。,(A)较少社交活动,(B)当代化家庭居住条件,(C)较多家庭组员,(D)亲密和可信任关系,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1页,良好生物调整系统功效,能够预防或降低应激引发(B ),(A)认知功效失调 (B)躯体化症状,(C)人格结构改变 (D)心理冲突强度,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2页,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处理,快速表现出临床症状是(A )。,(A)及时型症状 (B)滞后型症状,(C)中间型症状 (D)附带症状,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3页,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B),(A)压力首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含糊观念并积存起来,(B)当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意义,(C)原先含糊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D)明朗化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健康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