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宜潭乡页岩Ⅰ号矿环境评估.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03539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潭乡页岩Ⅰ号矿环境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宜潭乡页岩Ⅰ号矿环境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湖南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二00八年十一月 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报告编写:周执强 项目负责:夏劲松 审 核:杨汉元 总 工:杨汉元 队 长: 曾 琳 湖南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二OO八年十一月 目 录 1前言 5 1.1任务的由来及编制依据 5 1.2工作目的和任务 6 1.3本次工作概况 7 2矿山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8 2.1地形地貌 8 2.2气象水文 8 2.3地质概况 8 2.4水文地质特征 9 2.5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10 2.6人文工程活动环境地质特征 10 3矿山概况、开发利用方案及评估级别与范围的确定 11 3.1矿山概况 11 3.2开发利用方案简介 13 3.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14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5 4.1矿山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5 4.2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6 4.3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16 4.4 矿业活动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的现状评估 17 4.5矿山开采对景观影响的现状评估 17 4.6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 17 4.7现状评估结论 18 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19 5.1 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19 5.2 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19 5.3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21 5.4矿业活动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的预测评估 22 5.5矿业活动对景观影响的预测评估 22 5.6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 22 5.7预测评估结论 23 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24 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及综合评估结论 24 6.2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25 7结论 27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28 8.1 矿山存在和可能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28 8.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28 8.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28 8.4建议 29 附照片6张 附图 1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及现状评估图 1:2000 2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图 1:2000 3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图 1:2000 4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A~A′地质剖面图 1:2000 1前言 1.1任务的由来及编制依据 1.1.1 任务的由来 今年来,在常宁市宜潭乡出现了多处炭质页岩的非法露天开采矿,为杜绝这种非法开采行为,同时变非法开采为合法有证开采,常宁市政府决定对所有炭质页岩的非法开采点进行地质勘查,初步查明炭质页岩的分布、形成机理、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估算资源量,以便进行炭质页岩的招拍挂工作。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政策。我队受湖南省常宁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依据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以及常宁市国土资源局与我队签订的矿山地质技术服务协议书、委托书,于2008年10月26日~2008年11月30日对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1.1.2 评估编制依据 1.1.2.1 评估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年8月29日;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3年11月24日; 3)《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1月24日。 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 5)《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6]187号; 1.1.2.2 评估技术依据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5月21日发布。 2)《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9月28日发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3)《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资源储量报告》湖南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2008年10月。 4)《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湖南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2008年10月。 1.1.2.3 评估合同依据 2008年10月常宁市国土资源局与我队签订的矿山地质技术服务协议书,以及该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委托书。 1.2工作目的和任务 1.2.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目的 1.2.1.1 对矿山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估,为矿山开发换发采矿许可证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1.2.1.2 为地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措施建议。 1.2.1.3 为有关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任务 1.2.2.1初步查明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及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初步查明矿业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矿山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危害和破坏程度。 1.2.2.2 对矿山地质环境(水资源、水环境、土资源、土石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发育及影响程度、矿山开采对人居环境、地面景观影响程度等进行现状评估。 1.2.2.3 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地质环境主要问题防治难易程度进行分析论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人居环境、地面景观影响程度等进行预测评估。 1.2.2.4 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对矿山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估。 1.2.2.5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1.3本次工作概况 我队接受该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委托后,即成立了评估工作小组,在收集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于2008年10月26日深入矿区进行实地调查勘测,随后进行报告编制,2008年11月30日完成报告的编制任务.在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主要具体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表水系、人类工程活动、矿山开拓设计方案、岩石工程地质性能、矿山构造及水文地质,废石堆放情况及矿山建设占用土地以及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矿山开采对人居环境、地面景观影响程度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等。本次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1。 完成主要工作量统计表 表1-1 项目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收集 资料 矿山区域地形图及区域地质图 套 1 湖南省郴耒煤田北段地质图 套 1 野外 调查 调查面积 km2 0.149 调查路线 km 1.4 水文地质点 个 3 照片 张 4 地质点 个 3 采矿坑调查 个 1 村庄调查 个 1 废石堆 处 1 室内 整理 编制《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文字及图件 份 1 在分析综合前人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对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和预测评估,对矿山矿业活动将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综合评估,对矿山建设适宜性作了评估,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及治理措施。 2矿山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2.1地形地貌 矿山所在地属侵蚀丘陵地形,最高海拔143.0m,最低海拔82.0m,相对高差约61.0m。地形相对平缓,起伏不大,山顶半浑圆状,坡面角一般在10~30度,局部35~45度,沟谷发育,多呈U型。区内植被发育较好,山坡地段为乔灌木混生林地。 2.2气象水文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暖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及无霜期长,但温度变化较大,据常宁市气象站1950~2002年观测,最高气温在每年的7、8月份,历年最高气温为41.5℃(1951年8月7日),最低气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历年最低气温为-7.7℃(1972年2月9日)。年平均气温22℃。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为960~1937.3mm,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份,最大日降雨量为185.1mm(1976年7月9日),最大月降雨量为436.3mm(1975年5月),最大年降雨量为1937.3mm(1997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60.0mm(1971年),春秋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最大风速3.0m/s。 评估区内,地表迳流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矿山周围小型水塘较多,矿山周边有双水塘等四个小水塘,小水塘较小其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矿山上覆均为第四系粘土层,粘土层为良好的隔水层,对小塘水进入矿山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2.3地质概况 2.3.1评估区地层岩性 矿山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Q),石炭系下统测水组(C1c) 、石磴子组(C1s)等地层。 1、第四系(Q) 沿山坡、冲沟分布冲积层和残坡积层,冲积层由砂砾石、粘土等组成,残坡积层由黄土、红土及各种岩石碎块组成。厚度0~10m,平均6.0m 。 2、测水组(C1c) 上部为黄褐色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砂砾岩,中部为灰色砂质泥岩,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含煤1-2层(在本矿山呈炭质页岩出露),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层厚33-113米。 3、石磴子组(C1s):黑灰色中厚层致密状灰岩,白去质灰岩层间夹薄层状钙质泥岩夹硅质结核。层厚142-594米。 2.3.2评估区地质构造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位于斗岭向斜南端东翼,地层走向与向斜轴线基本平行,东翼走向为N25°~35°E,倾向NW,倾角30~55°;区内小型褶皱发育,但幅度较小,在矿区内呈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山构造属简单类型。 2.4水文地质特征 2.4.1地层含水性 (一)、第四系 主要由坡积物、残积物、砂质粘土及耕植土等组成,厚0~8.0m,含水性微弱。 (二)、测水组地层: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砂砾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组成,隔水性好。 (三)、石磴子组(C1s):黑灰色中厚层致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层间夹薄层状钙质泥岩夹硅质结核,含溶岩裂隙水,本区未见溶岩裂隙水。 2.4.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的径流受地形条件控制,总的径流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地下水沿岩石层面、孔隙、裂隙渗透运移,于地势低洼的沟谷地段以下降泉形式排泄。 2.5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2.5.1 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内土体由浅灰色碎石粘土。厚度0~10m,土体一般允许承载力值为90~245kpa。 2.5.2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较坚硬~软弱的碎屑岩类夹煤层岩性综合体:该类岩体分布于测水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含黄铁矿结核组成。其中粗碎屑岩极限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81~163Mpa,软化系数为0.74~0.87,摩擦系数0.61,内聚力为12~17Kpa。细碎屑岩遇水易软化,一般极限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2.3~31.2Mpa,软化系数为0.40~0.67,摩擦系数0.59,内聚力为5~12.0Kpa,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2.6人文工程活动环境地质特征 评估区内常住居民较少,人文工程活动主要为公路建设。公路建筑为矿山公路,路面宽度约3m,为砂石路面。 综上所述,区内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均属简单类型,人文工程活动、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低,区内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人居因素分级属一般区;矿山生产规模属小型矿山。因而,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 3矿山概况、开发利用方案及评估级别与范围的确定 3.1矿山概况 3.1.1矿山位置、范围、面积及矿产资源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位于斗岭向斜的南端东翼边缘。行政区划隶属常宁市宜潭乡乌联村石塘组和书泉村太平组,矿山距常宁市区约8km,矿山地理坐标东经为112°26′24″~112°26′40″。北纬为26°27′22″~26°27′34″。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矿山修有约1.0km的简易公路与常宁至乌此、桐梓水泥公路相接,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Ⅰ号碳质页岩露采场位于双子塘南侧,揭露炭质页岩面积约1400m2;拟圈定拐点坐标及准采标高见表下1-1: 拟设Ⅰ号采矿权坐标表 表1-1 编号 X Y 编号 X Y 1 2928710 38344620 2 2928600 38344400 3 2928510 38344640 4 2928610 38344750 面积 =0.035km2,拟准采标高:+125~+90m 露采场所投资均只有挖掘机、运输汽车。厂房及抽水设备均未建成和配备。 3.1.2矿山地质工作概况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附近曾有乌此煤窑和金星煤矿两煤窑,开采石炭系下统测水组含煤系的煤层,因未开采到可采煤层而停产,因其开采年代久远,井下情况不详。 本区未作过系统的地质工作,仅在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编制的《湖南省郴耒煤田北段地质图》上可见乌此炭质页岩属斗岭向斜南端东翼的测水组地层。 3.1.3矿山开采工作概况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目前属于非法开采,常宁市国土资源局正在筹办小型矿山,办理采矿许可证。 3.1.4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该矿山目前试采阶段,对地质环境总体影响为较轻,破坏地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局部水土流失和影响植被发育,区内未发生危害矿山生产和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及地质环境的地质灾害,因而该矿山未开展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3.1.5周边矿山情况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位于相对偏僻的林地中,目前尚未正式生产;靠近矿山东南侧有宜潭乡Ⅱ号炭质页岩矿,该矿目前亦属非法开采。两矿均为露天开采矿井,相互之间影响较轻(两矿关系位置见附图1)。此外周边无其他生产矿井,未来开采无矿业权纠纷。 3.2开发利用方案简介 根据《湖南省常宁市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资源储量报告》,该矿炭质泥岩资源量(333)16.18万吨。由于本矿属小型矿山,属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因此,开采设计方案所有储量全部利用。(见插图2、3) 1、建设规模:矿山储量较可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环境地质条件较好。只要矿井管理得当,生产能力达5万t/a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矿井选用5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 2、产品方案:炭质页岩用途单一,仅能作为紫色页岩砖的原料。 3、Ⅰ号碳质页岩矿保有储量16.18万吨。 4、设计服务年限为5年。 5、开采方式:矿山为露天开采,布置运输通道一条,在运输通道的一侧布置小型排水沟一条,矿山一层开采水平定为+95米水平,矿体最大开采厚度为5米。因矿体厚度较大,采用挖掘机直接装车的简单的工作方式。因一水平开采地表水可完全自流到水塘中。矿山运输可将炭质页岩直接由矿山用汽车拖出(详见附图4)。 3.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3.3.1评估级别的划分 该矿山范围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石炭系下统测水组(C1c) 、石磴子组(C1s)等地层。评估区属侵蚀丘陵地形,山体低矮,多呈浑圆状,沟谷一般为U型,区内降水量中等,地表沟谷发育,径流排泄条件好,地表水体不发育,区内植被发育较好,以天然生长的灌木为主,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该矿山准采地段位于林地内,区内没有重要交通及工程设施,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人文条件属一般区 矿山开采为露天采矿,产量为5万吨/年,属小型矿山。矿山开采对水资源 、水环境影响小,区内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规范》的规定,本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级别应定为三级。 3.3.2 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区用地范围,应将矿山活动影响到的范围和存在可能影响矿业活动因素(如地质灾害)的范围作为评估范围。矿山废水废碴影响区域及矿山建设影响范围等。由于该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垂深小,影响范围小,因而根据准采区附近地形条件圈定评估范围,具体范围见附图1,评估区面积为0.149km2。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该矿山目前属于非法试采阶段,开采程度较低,且为露天开采的小型矿山。矿山地段为林地,人居因素为一般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本报告只从水土资源、土石环境、地质灾害及其他方面作一般定性评估。 4.1矿山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4.1.1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 宜潭乡Ⅰ号炭质页岩矿所预采矿层为石炭系下统测水组,其中段为主要矿层赋存段。其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含水性弱,渗透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该矿山为露天开采,与区域其他主要供水含水层无水力联系,矿山试采未引起区域主要供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本矿山区常住居民较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影响较小。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 4.1.2 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 矿山开采为露天开采,对地下水无影响,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区域地下水均衡没有影响。 4.1.3 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 评估区内无水库,在矿山附近分布几个小山塘,现场调查未发现山塘有漏水现象。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见照片4。 4.1.4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 矿山目前为非法试采阶段,开采量很小,且开采矿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少。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 4.2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4.2.1矿山废弃物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重 在矿山试采过程中Ⅰ号矿产生剥土废弃物约8000m3,占用林地1500m2,堆体高0~4m,堆体坡度较陡,约30~45°。矿山废弃物堆体占用灌木林地,影响植被发育,但占用面积小,因此,矿山废弃物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重。见照片2、3。 4.2.2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 目前矿山尚未开工建设,矿山准采地段原始状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矿山公路建设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影响。矿山废弃物占用林地1500m2,堆体影响林地植被发育,对土石环境破坏较重。现状评估,矿山开采破坏土石环境总体影响较重。见照片2、3。 4.2.3矿山建筑占用土地影响较轻 目前矿山没有矿山地面建筑。现状评估,矿山建筑占用土地影响较轻。 4.2.4 水土流失较轻 该矿山目前未正式生产,仅在局部进行试采,采场面积小。现状评估,该矿山水土流失总体影响较轻。 4.2.5矿山开采影响土地利用较轻 该矿山准采地段位于林地中,矿山开采地段没有耕作土地,目前矿山未开始生产,因此,现状评估该矿山影响利用土地影响较轻。 4.3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4.3.1岩溶塌陷危害小 评估区没有出露岩溶地层,不具备生成地下溶洞的条件,区内没有发生过岩溶塌陷灾害,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岩溶塌陷危害小。 4.3.2崩塌灾害危害小 区内自然边坡稳定性较好,人工切、填边坡主要为公路路堤、路堑边坡,边坡稳定性一般,未造成灾害,区内由岩体组成的自然陡坎边坡稳定性好。因而,现状评估该矿山边坡崩塌灾害危害小。 4.3.3 滑坡灾害危害小 评估区内为丘陵地形,地形起伏不大,山坡坡面较平缓,未发生过滑坡地质灾害,评估区降水量中等,地表径流条件好。因而现状评估,该矿山滑坡灾害危害小。 4.3.4 泥石流灾害危害小 评估区内为丘陵地形,地形起伏不大,植被发育较好,评估区降水量中等,地表径流条件好,区内未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因而现状评估,该矿山泥石流灾害危害小。 4.4 矿业活动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的现状评估 矿山准采范围内没有常住居民,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区内没有其他重要交通、通信及水利设施,并非风景旅游区或地质公园保护区。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地面建筑、各类工程设施及保护区总体影响较轻。 4.5矿山开采对景观影响的现状评估 评估区属丘陵地形,地形起伏不大,植被发育良好,景色秀美。由于矿山目前尚未正式开采,植被破坏较小,矿山范围并非风景旅游区,地质公园和居民集中居住区,且远离交通要道。因此现状评估该矿山对景观影响较轻。 4.6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 该矿山附近居民较少,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影响较轻,对水环境影响较轻,矿山无废水排放,未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及妨碍农业生产,未影响利用土地。因此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4.7现状评估结论 矿山目前未正式生产,对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较轻;对地面建筑和重要工程设施、景观和人居环境没有影响;矿山地段地表植被发育,现状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属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见表4-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结果表 表4-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分布 位置 影响危害 对 象 损失 情况 影响 程度 水资 源水 环境 地下水 资源枯竭 矿区及 其边缘 主要含水层 小 较轻 区域地下水 均衡破坏 矿区及 其边缘 主要含水层 小 较轻 地表水 漏失 评估区内 无 小 较轻 水质污染 评估区内 小水沟 小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石 环境 废石堆破 土石环境 废石堆场 灌木林地 小 较重 矿业活动 占用土地 评估区内 灌木林地 小 较轻 水土流失 评估区内 林地及农田 小 较轻 土壤污染 矿区范围 林地及水田 小 较轻 地质 灾害 岩溶塌陷 评估区内 林地及水田 小 较轻 滑坡、崩塌、泥石流 评估区内 林地及水田 小 较轻 对建筑物及工 程、设施影响 影响较轻 景观影响 影响较轻 矿山人居环境 影响较轻 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1 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1.1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 该矿山为露天开采,设计准采标高+125~+90m,最低准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较轻。矿区内常住居民较少,对外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影响较轻。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 5.1.2 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 矿山开采为露天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因此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对区域地下水均衡影响较轻。 5.1.3 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 评估区以内没有大的水库,矿区附近分布有较多水塘,距矿山较近,由于第四系粘土和测水组的黄褐色粉砂岩强风化均为良好的隔水层,且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未来开采距小水塘最小距应大于10米,且采深不大于20米。因此,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对水塘的影响较轻,矿山未来开采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 5.1.4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 矿山开采排放的废土、废石中没有易溶有害有毒物质,一般情况下没有淋滤水溢出,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影响小。由于矿山开采未产生污染水环境的污染源,因而矿山未来开采对水环境污染影响较轻。 5.2 矿山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2.1矿山废弃物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轻 矿山试采阶段,Ⅰ号矿产生剥土废弃物占用林地面积1500m2,矿山保有储量为16.18万吨,矿山露天开采,需开挖上部地层,剥土废弃物按储量的30%计算,矿山未来剥土废弃物排放量约5万吨。按废弃物容重2t/m3,碎胀系数1.2,平均堆高3m计算,Ⅰ号矿未来剥土废弃物约3万m3,计6000m2。矿山剥土废弃物占用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或荒地,且占用面积小。因此,预测评估矿山剥土废弃物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轻。 5.2. 2 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 矿山开采产生剥土废弃物合计7500m2,堆体占用林地或荒地,对植被发育影响较重。因此,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产生的剥土废弃物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 5.2.3 矿山开采影响利用土地影响较轻 该矿山为露天开采,位于林地中,矿山附近没有耕地,只有少数荒地,矿山开采不会影响利用土地,因此,预测评估矿山开采影响利用土地影响较轻。 5.2.4水土流失影响较重 矿山未来开采,采石场面积不断扩大,采区地表植被被破坏,影响植被发育,易造成水土流失。矿山开采剥土废弃物排放共占用土地面积约为7500m2。因此预测评估未来矿山开采地段及废碴废石堆地段水土流失影响较重。 5.2.5土壤污染较轻 该采石场废石中没有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元素,一般情况下,废石堆周边土地不会受到污染,地表植被生长不会受明显影响。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 5.3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5.3.1矿业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 矿业活动诱发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 评估区内没有灰岩地层出露,没有岩溶塌陷灾害。因此矿山继续开采诱发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 2)矿业活动诱发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 该矿山为露天开采,所采炭质页岩的顶板为强风化粉砂岩,根据开采经验,其抗压强度约为300kPa,作为边坡,无支护,稳固性中等;强风化粉砂岩上覆的是第四系为粉质粘土,稳固性较差。在矿山未来开采中,如果开采的边坡坡度过大,可能会出现局部边坡崩塌、滑坡现象,尤其是雨季开采易引发该类安全事故。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诱发边坡崩塌、滑坡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矿业活动诱发泥(碴)石流的可能性小 矿区为侵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较小,山坡地段松散堆积物厚度薄,植被发育良好,区内降雨量中等,地表径流条件好,引发自然泥石流灾害可能性低。矿山未来开采产生的剥土废弃物较多,但堆体低,一般为0~4m,产生碴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因而,预测评估,矿业活动诱发泥(碴)石流的可能性小。 5.3.2矿业活动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该矿山地段自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低,现状未发现地质灾害,因而不存在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3.3 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1) 矿山建设遭受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小 区内没有岩溶地层,未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矿山建设遭受岩溶塌陷危险性小。 2) 矿山建设遭受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危险性中等 该矿山为露天开采,所采炭质页岩的顶板为强风化粉砂岩,根据开采经验,其抗压强度约为300kPa,作为边坡,无支护,稳固性中等;强风化粉砂岩上覆的是第四系为粉质粘土,稳固性较差。在矿山未来开采中,如果开采的边坡坡度过大,可能会出现局部边坡崩塌、滑坡现象,尤其是雨季开采易引发该类安全事故。崩塌、滑坡灾害易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遭受边坡崩塌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 矿山建设遭受碴石流、泥石流的可能性、危险性小 矿区为侵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较小,山坡地段松散堆积物厚度薄,植被发育良好,区内降雨量中等,地表径流条件好,引发自然泥石流灾害可能性低。矿山未来开采产生的剥土废弃物较多,但堆体低,一般为0~4m,产生碴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因而,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遭受碴、泥石流的可能性、危险性小。 5.4矿业活动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的预测评估 矿山开采区及附近居民较少且分散,区内没有其他重要交通、通信及水利设施,并非风景旅游区或地质公园保护区。因此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对地面建筑、各类工程设施及保护区影响较轻。 5.5矿业活动对景观影响的预测评估 矿山废石排放、采区开采破坏植被生长,然而本矿区并非旅游风景区或受保护的地质公园,矿山范围内无常住居民,采场处在主要交通干线的可视范围之外,露天采场及废石堆经过复垦治理,可以恢复植被,并且治理难度不大。因此,预测评估矿山开采对景观影响较轻。 5.6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 矿山准采范围内没有耕作土地,常年住户较少且分散。矿山未来开采排放的废石仅影响局部林地植被生长,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5.7预测评估结论 矿山未来开采对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较轻,开采地段及废石堆积地段影响较重;对地面建筑和重要工程设施、景观和人居环境影响较轻;矿山开采边坡滑坡、崩塌灾害可能性、危险性中等;诱发、遭受其他地质灾害可能性、危险性小。(见表5-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表 表5-1 矿山环境 地质问题 分布 位置 影响与危害对象 预测损失情况 影响 程度 水资 源水 环境 地下水 资源枯竭 评估区内 地下水 小 较轻 区域地下水均衡 破坏 评估区内 地下水 小 较轻 地表水 漏失 地表水体 地表水体 小 较轻 水质污染 农田 小水沟 农田、小水沟 小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石 环境 采场、废石堆 破坏土石环境 采场附近 灌木林地 中等 较重 矿业活动 占用土地 矿区 范围 灌木林地 小 较轻 水土流失 评估区 范围 灌木林地及 农田 中等 较重 矿山开采影响 土地利用 矿区 范围 农田 小 较轻 土壤污染 废石堆 灌木林地 小 较轻 地质 灾害 岩溶塌陷 评估区 范围 灌木林地、土地 小 较轻 滑坡、崩塌 评估区 范围 采场 中等 较重 泥石流 评估区 范围 灌木林地、采场 小 较轻 对建筑物及 工程设施影响 矿山采区内没有居民住宅, 没有其他重要建筑。 较轻 人居环境影响 矿山远离集中居住地 较轻 景观影响 评估区 较轻 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及综合评估结论 6.1.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 1) 综合评估分区的原则 ①综合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现状,预测评估结果,根据地质环境影响特征,按照区内相同,区外相异的原则分区。 ②分区因素和指标依据《技术要求》按附录E、F的标准进行划分。 ③地质环境影响按单因素冠名分区。 ④评估区按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即严重区(Ⅰ)、较重区(Ⅱ)、较轻区(Ⅲ)进行分级分区划分。 6.1.2 综合评估分区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现状、预测评估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如下: 1)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1):该区为开采区,破坏地面植被,水土流失影响较重区(Ⅱ1)。 2)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2):该区为剥土废弃物堆放场,破坏地面植被,对土石环境破坏影响较重区(Ⅱ2)。 3)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评估区除Ⅱ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 6.1.3 分区评述 1)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1) 该区为矿山开采区,破坏地面植被,水土流失影响较重区(Ⅱ1):该区位于矿山采场地段采场下部水沟地段。该区地质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是破坏灌木林地,影响地面植被发育,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局部自然景观,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 2)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2) 该区为剥土废弃物堆放场,该区占用林地,破坏土石环境,影响植被发育,对土石环境破坏影响较重区。 3)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该区地面植被未受明显影响,水土保持较好,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低,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人居环境及农林种植未受到明显影响。 6.1.4 综合评估结论 通过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该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总体影响较轻,开采地段影响地面植被发育较重;诱发加剧岩溶塌陷等自然地质灾害可能性小;诱发、遭受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主要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为开采地段及剥土废弃物堆放地段水土流失影响较重,破坏土石环境,但影响土地类别为灌木林地,可经治理恢复植被,恢复治理难度小。因而,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总体为较轻。 6.2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该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总体影响较轻,诱发加剧自然地质灾害可能性小,诱发、遭受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可能性、危险性中等,诱发、遭受其他地质灾害可能性、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对地面建筑、工程设施、地面景观及人居环境影响较轻。矿山闭坑后地质环境易于恢复治理。综上所述:该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矿山建设适宜。详见表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结果表 表6-1 影 响 对 象 影响 程度 具 体 情 况 治理 难度 对水资源 的 影 响 较轻 矿山为露天开采,且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对地下水资源影响小;区内水塘较多,矿山开采对水塘影响较轻。矿山开采对地表水资源影响程度总体为较轻。 小 对水环境 的 影 响 较轻 废石中没有有害重金属及其他有害化学组分,对水环境污染总体影响较轻。 小 对土地资源的影 响 较轻 矿山开采占用土地类别为灌木林地。 小 对土石环境的影响 较重 对土石环境未造成明显污染 。但开采地段及废石废碴堆集地段影响植被发育。 较大 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的影响 较轻 该矿山范围没有居民住房,没有其他重要的工农业及交通建筑。开采区地段主要影响林地,矿山远离交通干线和集中居住区。 小 对景观 的影响 较轻 废石侵占林地,破坏植被生长,造成视觉污染。但矿山范围并非风景旅游、地质公园保护区,且影响仅限于局部。 小 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较轻 矿山准采范围没有常住居民,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 小 综合评 估结论 该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开采地段及剥土废弃物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但仅限于局部,且治理难度小,因而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总体为较轻。 适宜性评估结论 该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总体影响较轻,恢复治理难度小,经济上可行,采取措施后,矿山建设适宜。 7结论 1) Ⅰ号矿保有资源储量16.18万吨,可服务3年。 2)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影响较轻。 3)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环境影响较轻,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局部土石环境影响较重,但恢复治理难度小,经济上可行,该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总体为较轻。 4)矿山建设适宜性等级为适宜。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8.1 矿山存在和可能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该矿山开采地段及废石堆占用林地,影剧响植被发育,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影响局部地面景观,可能导致矿山型土地荒漠化。 8.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8.2.1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保护好矿区地表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大面积水土流失。 2) 表土剝离地段应及时平整,恢复植被。 3)加强开采边坡监测,防止边坡崩塌和滑坡灾害的发生。 4)加强公路边坡安全监测,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8.2.2 水、土资源保护目标 1)加强废碴废石的管理,防止发生碴石流灾害,影响农田耕种。 2)开采废石应选择有利地段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