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节 钾的异常
本节考点
(1)低钾血症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2)高钾血症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
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
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
(一)低钾血症
病因:
1.摄入钾过少:长期进食不足;医源性:补液不补钾;
2.排出过多:
①经肾排出:利尿剂(排钾)、肾小管性酸中毒、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过多;
②消化液丧失: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梗阻、肠瘘等;
3.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
临床表现:
(1)肌无力:肌无力为最早表现,先为四肢,继而延及躯干和呼吸肌,然后软瘫、腱 反射减退或消失;
(2)胃肠道:出现肠麻痹,应考虑低钾。
低钾为什么导致肌无力/肠麻痹等抑郁状态?
低钾导致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增加了,更不容易激发兴奋了,所以就抑郁了!!
(3)心脏:传导和节律异常。
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
低钾对心脏的影响
低钾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但不是诊断的必要依据!
心电图:早期T波低平、变宽、双相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U波出现。
(4)碱中毒: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为什么?
①K+由细胞内移出,与Na + , H +的交换增加(3K+交换2Na+和1H + ),细胞外液H +浓度降低 ;
②远曲肾小管Na+ K +交换减少, Na+ H +交换增加,使排 H +增多。
治疗:
1.治疗低钾的病因,减少钾的丧失。
2.补钾时的两个上限:
①浓度<40mmol/h;
②速度<20mmol/h。
为什么补钾不能操之过急?
答:细胞外液钾总量仅60mmol,如果补钾过快,血钾浓度急剧升高:相当于谋杀!!
3.重要原则:见尿补钾!
尿量超过40ml/h后,再从静脉补钾。
4.临床实际补钾使用10%Kcl:一举两得!
①K+:补钾;
②CL-:有助于减轻碱中毒。
1g氯化钾=13.4mmol钾
(二)高钾血症
病因:(与低钾血症比较)
(1)摄入钾过多:应用含钾的药物,输入库存血。
(2)排出钾过少:急性肾衰,应用保钾利尿剂,盐皮质激素(保钠排钾)不足。
(3)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溶血、组织损伤(挤压综合征),酸中毒等。
临床表现:
①有轻度神志模糊或淡漠、感觉异常和四肢软弱。
②严重的高血钾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
③常出现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停搏(最严重!)
除极化阻滞: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现在,就容易理解了:
①急性轻度高钾(5.5-7.0mmol/L),的确是兴奋了。感觉异常、刺痛;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室颤动。
②急性重度高钾(7.0-9.0mmol/L):肌肉软弱无力甚至麻痹,机制:静息电位几乎接近阈电位水平,使快钠通道失活,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状态而不能兴奋;心肌兴奋性减低,传导性减低,心脏骤停。
③慢性高钾血症:细胞内外钾浓度变化不大。心肌兴奋性变化不明显。
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尤其血钾超过7mmol/L时):
早期T波高尖(典型表现),QT间期延长,随后QRS增宽,PR间期延长。
治疗
(1)减少进入:立即停止摄入钾。
(2)增加排出:排K+利尿剂,利尿。
(3)使K+暂时转入细胞内: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
用25%葡萄糖溶液加入胰岛素静点
(4)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5)透析疗法
(6)减轻心肌损害: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体液代谢失调
本节考点:
(1)体内钙的异常
(2)体内镁的异常
(3)体内磷的异常
体内钙的异常:
血清钙浓度为2.25~2.75mmol/L。
(一)低钙血症
病因:
①急性胰腺炎
②坏死性筋膜炎
③肾衰竭
④胰及小肠瘘
⑤甲状旁腺受损
低钙临床表现及诊断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如容易激动、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搐搦、肌肉和腹部绞痛、腱反射亢进,以及Chvostek征和Trousseau征阳性。
血清钙测定低于2mmol/L时,有诊断价值。
治疗
①应纠治原发疾病。
②同时用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作静脉注射,以缓解症状。
③如有碱中毒,需同时纠治,必要时可多次给药。
④对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可服乳酸钙,或同时补充维生素D。
(二)高钙血症
病因:
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要)
②骨转移癌(次要)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早期症状有疲倦、软弱、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
②血清钙增高达4~5mmol/L时,有生命危险 。
治疗:
①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应进行手术治疗。
②对骨转移癌病人:给低钙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③对症治疗可采用补液、乙二胺四乙酸(EDTA)、类固醇和硫酸钠等。
体内镁的异常
血清镁的正常浓度为0.7~1.10mmol/L。
(一)镁缺乏
镁缺乏病因:
①饥饿、吸收障碍综合征
②长期胃肠道消化液丧失
③长期静脉输液不补镁
临床表现:
①与低钙症状相似,肌震颤、烦躁不安、手足抽搐等。
②病人面容苍白、委顿。
③严重缺镁时,病人可有癫痫发作。
④血清镁与机体缺镁程度不平行
⑤在某些低钾血症病人中,补钾后情况仍无改善时,应考虑有镁缺乏。
⑥遇有发生搐搦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病人,注射钙剂后,不能解除搐搦时,也应怀疑有镁缺乏。
治疗:
①一般可按0.25mol/(kg·d)的剂量为病人补充镁盐。
②如病人的肾功能正常,而镁缺乏又严重时,可按1mol/(kg·d)补充镁盐。
③镁缺乏的完全纠正需时较长,故在解除症状后,仍需继续每日补镁1~3周。
(二)镁过多
病因:
①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
②偶见于应用硫酸镁治疗子痫的过程中
③早期烧伤、大面积损伤或外科应激反应、严重细胞外液不足和严重酸中毒也可引血清镁增高。
临床表现:
①有疲倦、乏力、腱反射消失和血压下降等
②血清镁浓度有较大的增高时,心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心电图显示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和T波升高。
③晚期可出现呼吸抑制、嗜睡和昏迷,甚至心搏骤停。
治疗:
①停止给镁;
②静脉缓慢输给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以对抗镁对心脏和肌肉的抑制;
③同时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缺水;
④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磷的异常
正常血清无机磷浓度为0.96~1.62mmol/L
(一)低磷血症
病因:
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②严重烧伤或感染
③大量葡萄糖及胰岛素输入使磷进入细胞内
④磷摄入不足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低磷血症可有神经肌肉症状,如头晕、厌食、肌无力等。
②重症者可有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
③低磷血症时血清无机磷浓度<0.96mmol/L
治疗:
①对需长期静脉输液者,溶液中应每天补充磷10mmol。
②有严重低磷者,可酌情增加磷制剂用量。
③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手术治疗可使低磷血症得到纠正。
(二)高磷血症
病因:
①急性肾衰竭;
②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③酸中毒或淋巴瘤等化疗时可使磷从细胞内逸出,导致血清磷升高。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高磷将继发性导致低钙血症发生,故表现为低血钙的症状。
②异位钙化可有肾功能受损表现。
③高磷血症时血清无机磷浓度>1.62mmol/L
治疗:
①除对原发病作防治外,可针对低钙血症进行治疗。
②急性肾衰竭伴明显高磷血症者,必要时可作透析治疗。
1.低钾血症是
A.临床上表现为精神亢奋、肢体抽动
B.严重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
C.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呈帐篷样
D.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E.机体总钾量总是减少的
【答疑编号2001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2.幽门梗阻所致持续性呕吐可造成
A.低钾低氯性酸中毒
B.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C.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D.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对
【答疑编号2001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3.下列防治低钾血症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食的成年患者一般应每日从静脉中补充3g氯化钠
B.补钾常用10%氯化钾加入500ml溶液中静滴
C.用排钾类利尿剂的患者,宜适当补钾
D.对代谢性碱中毒的患者应检查血清钾
E.输注10%葡萄糖溶液时常规加入胰岛素
【答疑编号2001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4.低钾血症病人,经补充钾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考虑存在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磷血症
E.低氯血症
【答疑编号2001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5.最容易导致低钾血症的是
A大量出汗 B高流量肠瘘
C大面积烧伤 D.感染性休克
E.大量输血
【答疑编号2001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6.急性肾衰竭病人少尿期或无尿期,需紧急处理的失调是
A.低氯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高镁血症
【答疑编号2001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7.低钾血症最早的表现是
A.口苦 B.恶心、呕吐
C.肌无力 D.肠麻痹
E.心电图出现T波降低、变宽、倒置等表现
【答疑编号2001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8.下面可引起高钾血症的病因中哪项不正确
A.组织损伤 B.大量输入库存血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盐皮质激素过多
E.中毒
【答疑编号2001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9.男性,25岁,十二指肠残端瘘20天,目前进食少,全身乏力,直立时晕倒。血清钾3mmol/L,钠125mmol/L。其水盐代谢失调应为
A.低钾血症,高渗性缺水
B.高钾血症,重度低渗性缺水
C.低钾血症,等渗性缺水
D.低钾血症,中度低渗性缺水
E.低渗性缺水
【答疑编号200102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程度
血清Na+(mmol/L)
轻
<135
中
<130
重
<1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