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谈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00872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谈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车辆产品《公告》技术审查规范性要求(2010.5版) 1、关于检测机构和定型试验的规范性要求 1.1 关于检测机构 1.1.1检测机构对车辆产品的检验工作要严格遵照工信部 工产业[2009]  第26号《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规定》。检测机构清单见附表1。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均使用代码章,委托检验使用机构名称章。 1.1.2 汽车新产品定型试验须由工信部认可的车辆产品检验机构承担,同时出具试验报告。对于新开发的汽车基本型(含用已定型底盘开发的客车B类基本型)和基本型底盘,由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并出具试验报告。检测机构定型试验授权范围见附表1。 1.1.3强制性项目检验工作必须由工信部委托的国家级检验机构完成,其他机构的报告无效。 1.1.4 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的检验报告编号必须严格执行中汽技研字(2003)49号文的要求,见附表2。 1.1.5 检测机构新扩项的强制性检验项目,必须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以及工信部 授权后方可进行检验工作。 1.1.6 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体现检验实际结果。有定量要求的,给出具体数值;有定性要求的进行描述。在检验结果中不得出现“有”、“符合要求”等写法。 1.1.7 如果能够确认拟申报的样车所使用的产品与国家级检验机构检验过的产品完全相同,且检验依据标准、检验内容、检验要求无变化时,各检测机构之间的报告可互相认可。 1.1.8 定型试验报告的照片必须包含全部受检样车,且路面照片应为车辆右45°照片。若为全封闭厢式车,则应有证明顶部全封闭照片;若为自卸汽车或自卸半挂车,应有货厢举升照片和3000次举升可靠性检验。 1.1.9 半挂车的定型试验报告必须有列车主要尺寸和质量参数;半挂车的外廓尺寸和轴荷的检验报告必须注明检验所配置的牵引车型号。 1.1.10 对罐式车辆应在定型报告中注明罐体容积(搅拌容积)、有效容积、密度、外形尺寸以及罐体的壁厚、隔板等内部装置的尺寸参数,要求容积的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1.1.11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检验报告中应注明申报车型的零部件进口状态。 1.1.12 认证检验不能采用进口整车(包括采用进口车身或按CKD方式装配的整车)作为检验样车。 1.1.13强制性项目检验报告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性的检验报告格式出具。 1.1.14检测机构在进行产品检测时,应对企业填报的备案参数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不用解体通过观察即可辨别的产品参数和特征与产品实物的一致性进行核对。 1.1.15 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必须在符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东风襄樊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试验场、定远试验场、重庆客车中心以及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试验噪声路。车外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检验报告应有必要的降噪措施照片。合理的降噪措施应为正常工艺生产的、不影响其他部件正常使用的、能够保证生产一致性的措施。属于超限的作业类车辆及底盘噪声场地暂不做要求。 1.1.16 ABS试验必须在符合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及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专用试验场地内进行。目前符合规定的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樊汽车试验场和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定远汽车试验场;其他试验场的ABS路面待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承担。对于装用了B类防抱死系统的挂车,其ABS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1.2 关于定型试验 1.2.1 轴载质量不大于13T的各类汽车定型可靠性试验必须在国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汽车试验场内进行,具体行驶里程及里程分配方案根据各试验场的试验规范确定,符合QC/T252-1998《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6《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7《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754《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8388-2001《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的专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按照相应试验规程进行,其性能和可靠性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路面的选择应符合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要求。 对于有专用功能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专用车,定型报告中应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报告中应有体现专用装置作业状态的照片。需要进行专用功能检验的专用车产品见附表。 目前国内符合要求的汽车试验场有:海南汽车试验场、东风襄樊汽车试验场、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中国定远汽车试验场、一汽农安汽车试验场。 1.2.2 试验样车数量 1.2.2.1可靠性试验样车数量 1.2.2.1.1 基本型汽车和基本型底盘:N3类和M3类汽车2辆,其它不少于3辆。 1.2.2.1.2 客车:按GB/T 13043-2006《客车定型试验规程》的规定。 1.2.2.1.3 专用汽车:按QC/T252《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的规定。 1.2.2.1.4 特大型客车不少于1辆。 1.2.2.1.5 可靠性视同的试验样车数量为1辆。 1.2.2.2 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内部尺寸参数等项可用1辆车进行。其余性能试验样车数与可靠性样车数量相同。 1.2.3 重大变型按基本型汽车进行定型试验的情况 1.2.3.1在基本型汽车八大总成车身(含驾驶室)、车架、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非驱动桥、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中,总成变化或改进情况达到下述状态时按基本型处理(客车按A类处理): 1)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变化或改进。 2)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余三个总成(含)以上变化或改进。 3)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余五个总成(含)以上变化或改进。 1.2.3.2 换装的发动机较原发动机的功率或扭矩增大≥20%,按基本型处理(客车底盘按A类处理)。 1.2.3.3 “座位改卧铺”或“卧铺改座位”客车按B类处理。 1.2.3.4 货车改装成客车(或车身变为整体式的厢式货车)按客车B类处理。 1.2.3.5 客车底盘总布置有重大修改(如发动机前、中、后置改变)按客车基本型A类处理。(只考核车身,可按B类处理) 1.2.3.6 客车车身承载形式改变或承载式车身的底架结构、车身骨架结构有重大修改,按客车基本型A类处理。 1.2.3.7 客车的总质量或任一轴载质量较已定型的基本型增加≥10%,但不超过该底盘允许最大总质量或相应轴载质量的最大许用载荷者,按客车B类进行试验。其余汽车的轴载质量较已定型的基本型的额定值增加≥10%者,按基本型进行试验。 1.2.3.8对于轿车产品由“三厢”变“两厢”或“两厢”变“三厢”,其可靠性试验按基本型处理。 1.2.4系列车型的定型可靠性试验车型的确定 系列车型的定型可靠性试验可选择代表车型进行。由制造厂提出报告,说明系列车型的组成情况与选择代表车型的理由。检验机构根据系列车型的情况确定试验方案,特殊情况时由中心技术委员会确认。 1.2.4.1 作为系列车型的基础车型或产量占比例最大的一种车型必须进行定型可靠性试验。 1.2.4.2不同轴距、不同总质量的车型中,轴距最长和最短、总质量最大的车型必须进行试验。 1.2.4.3几种不同的发动机与不同的传动系匹配形式应分别进行试验。 1.2.4.4 不同的驾驶室应分别进行试验。 1.2.4.5不同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应分别进行试验。 1.2.4.6各种方案的组合应是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必要时,允许为考核某总成而采取为试验进行的组合,但应匹配合理。 1.2.4.7系列车型可靠性试验可以视同,性能试验能否视同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1.2.4.8 半挂系列车型中承载方式、制动系统、车轴数发生变化时需分别进行试验。 1.2.5 可靠性试验视同试验条件 在已定型的基本车型上作局部较小改变,汽车的总质量或轴载质量减少、不变或增加值在额定值的5%以内,且不超过该底盘轴载质量的最大许用载荷可以免做可靠性试验。在此条件下,变化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车型可采用视同试验的办法免做可靠性试验。 对于符合可靠性试验视同条件的新产品,应出具可靠性视同报告;对于符合可靠性试验视同条件的扩展产品和变更产品,可不出具可靠性视同报告。 1.2.5.1 将已定型的客车车身装到已上公告的定型客车底盘上,轴距、轮距变化在5%以内,且连接方式、连接位置基本不变者。其余汽车的轴距缩短或加长变化在5%以内,轮距不变或变化在5%以内者(该类变化不能在已由此获得过视同的车型上再次据此为条件获得视同)。 1.2.5.2 已定型的货车换装已定型的同类驾驶室(长头、平头)且连接方式、连接位置基本不变者。 1.2.5.3 已上公告的专用车,当其上装部分不变,更换已上公告的同吨位同系列二类或三类底盘后,所形成的专用车,连接方式、连接位置基本不变者。 1.2.5.4车身结构和底架结构不变,仅在车内装饰、座位布置、车内设备、上部装置方面有较小变化且不影响安全者。 1.2.5.5 换装的发动机为同一厂家同一系列(由原机型扩缸)或不同厂家同一系列(如CY4102、YZ4102等)安装尺寸、位置一样,其功率或扭矩增大小于10%者;国内引进技术生产的发动机与国外原型机互换(功率或扭矩增大小于10%)。换装同类发动机,且功率或扭矩减少(增压变非增压、中冷变非中冷、扩缸改原缸径或缩小)者。 1.2.5.6 汽车如底盘不变,仅车身长、宽、高变化小于5%者。 1.2.5.7 仅制冷、采暖系统结构改进或换型。 1.2.5.8 在定型汽车上改装的专用汽车,仅局部增设专用设施,不影响原车的结构强度。 1.2.5.9已定型专用汽车、专用挂车的专用设施局部发生改变,不影响该车结构强度的。 1.2.6 发动机改变或更换双燃料发动机应按照换装发动机及CNG(或LPG)汽车定型试验两种情况综合考虑进行检验。 1.2.7 LPG、CNG汽车除应按照QC/T256、QC/T257标准进行定型试验外,还需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专用装置的零部件检验及整车安装要求检验。 1.2.8 防弹运钞车、压力容器车、高压带电作业车、消防车等特种行业的专用汽车除进行专用汽车常规定型试验外,还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相应的专项安全性能检验。 1.2.9 汽车的总质量或轴载质量较已定型的基本型的额定值增加≥5%而<10%,且不超过该底盘及轴载质量的最大许用载荷,按变型车(质量变化)进行试验。 1.2.10轴距加长或缩短较基本型≥5%时,按加长轴距情况处理。对于轴距为多个数值的整车或底盘,定型试验将最大轴距和最小轴距进行检验即可代表中间的轴距情况。 1.2.11车身(驾驶室、货厢)改变 1.2.11.1 客车车门位置变化,按车身骨架结构变化进行试验。客车车门型式变化(不包括尺寸变化),如折叠门改为外摆门等,或客车车门数量减少但位置不变的可不进行可靠性试验。 1.2.11.2客车如底盘不变,仅车身长、宽、高变化≥5%,按车身骨架结构变化进行试验。 1.2.11.3 承载式客车更换车身按基本型进行试验。 1.2.11.4在已定型的代用燃料类汽车底盘基础上加装定型车身按照CNG(或LPG)定型试验规程进行定型试验。 1.2.12整车(或底盘)转厂生产,可靠性试验里程为15000 km。各种路面分配按各试验场30000km规范中的分配比例,性能按基本车型进行。 1.2.13 平顺性评价使用等效均值Leq。 1.2.14 半挂车试验执行标准JB4185-86《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1.2.15 进口客车底盘按已定型底盘处理。 1.2.16 为保证安全,可靠性试验中高速行驶试验时平均行驶速度按下述规定确定:最高车速<180km/h按其90%行驶;最高车速≥180km/h按其80%行驶,如该速度超过该跑道的设计速度按跑道设计速度行驶。 1.2.17若底盘与整车的检验同时进行,性能试验按整车技术要求加载,可靠性试验按底盘最大总质量加载。定型试验报告中应有底盘照片及底盘参数。 1.2.18当改装车(含改装客车)使用已列入公告的底盘且该底盘有多种选型时(例如有多种发动机),可以只作一种选型的可靠性试验,但要在定型试验报告的结构参数表中对可选装的部分进行描述。 1.2.19当改装车(含改装客车)采用多种底盘改装时,应符合同一型号的规定,且每种底盘都应进行可靠性试验。 1.2.20 当底盘允许改装成超限车时,应申报超限车底盘,不允许与普通载货车采用同一型号。应按允许超限的最大总质量(轴荷)进行定型试验和相应的强制性检验项目检验。 1.2.21可靠性统计评定的说明 1.2.21.1故障分类、判定按QC/T900-1997《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其中首次故障里程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计算要计入4类故障。 1.2.21.2 试验期间不应出现致命故障和严重故障。 1.2.21.3 磨合故障不统计,磨合里程也不计入可靠性里程。如厂方送样时接车里程超出磨合里程,从接车里程开始统计可靠性里程。如果由于试验中某种原因造成公路行驶超出规范中要求的里程,指标统计时按实际里程计算。 1.2.21.4 特大型客车、大型城市客车、举升类改装车的山路试验里程可纳入一般公路行驶里程,强化坏路按客车路线最轻一级进行。 2、关于检验方案表、统计表和申报方式的规范性要求 2.1 检验方案表、统计表的填报要求 2.1.1 按照标准要求不适用的项目,应在“申请检验类别”栏中填“■”。 2.1.2 按照标准要求适用的项目,应在“申请检验类别”栏中按以下规定填写:实测填“△”、同一型式(或视同)填“○”、豁免填“★”、无影响填“●”。其中: 实测指对申请的产品进行实际的检验; 同一型式(或视同)指申请产品不进行实际的检验,其性能与某一已经进行实际检验的产品属于同一型式; 豁免指按照标准要求适用且应该进行实测,但因为产品的具体情况而无法进行实际的检验; 无影响指改装车在改装后对强制性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较原三类底盘、二类底盘或整车没有影响。 2.1.3 无影响项目的填写仅限于汽车改装车产品(采用第八~十五种申报方式申报的产品),不适用于一次性制造完成的产品。企业在申报改装车的新产品时,对改装后较原三类底盘、二类底盘或整车不影响检验结果的项目,在“申请检验类别”栏填“●”。对应无影响的项目,可以不填“检验报告编号”栏和“产品型号”栏。 但对于采用进口三类底盘、进口二类底盘或进口整车改装的改装车产品,应在检验方案表和统计表中对全部适用的检验项目进行确认,不得在 “申请检验类别”填写无影响“●”。 2.1.4 在“申请检验类别”栏填写“○”的检验项目,必须填写“检验报告编号”栏和“产品型号”栏。当对应某一检验项目的基础车型尚未完成检验时,可暂不填写“检验报告编号”栏,但应在检验方案表中的“检验报告编号”栏填“同期申报”,检测机构在完成检验后在统计表中将“检验报告编号”栏填写完整,并保留“同期申报”字样。对于系统检验项目,“产品型号”栏应填写实际检验的整车产品型号;对于零部件检验项目,“产品型号”栏应填写实际检验的零部件产品型号。 2.1.5 检测机构在上传统计表和检验报告时,属“同期申报”的基础车型应不晚于申报车型进行填报。 2.1.6 检测机构上传的检验报告文件不得附加任何解密要求。附加任何解密要求的检验报告按照无效检验报告处理。 2.1.7 对于多种配置的组合情况,企业应在检验方案表的“配置说明”栏中注明,检测机构在统计表中的“配置说明”栏中注明;对于未注明的或注明不全的,按照存在最大组合配置情况处理。 对于系统检验项目,当按照《同一型式》判定的检验次数(或检验状态)大于产品实测、视同检验次数时,如果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能够说明影响检验次数(或检验状态)不一致的零部件特性相同或相近,系统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相同或更好,则可以视为符合《同一型式》的要求,不再要求追加实际的检验。 以上关于零部件特性相同或相近的说明均需要企业提供书面证明材料,用以证明检验方案的合理性。 2.1.8 对于扩展、变更产品,应按照扩展、变更影响项目填报方案表和统计表。扩展、变更不影响项目填报“■”。 2.1.9 三类底盘的检验方案表应在“检验说明”栏中注名检验所采用的整车产品型号,检验项目应按照所采用的整车产品适用项目进行全项填报。 二类底盘的检验方案表可以不在“检验说明”栏中注明检验所采用的整车产品型号,检验项目应按照N类产品适用项目进行判定,实际检验可以采用底盘进行并按照底盘样品出具检验报告。 2.2 关于申报方式的有关要求 2.2.1 同一产品只能选择1种申报方式填报备案表,不得选择2种或2种以上申报方式。汽车产品全部申报方式包括以下十五种: 第一种:三类底盘产品; 第二种:二类底盘产品; 第三种:半挂车产品; 第四种:承载式车身M1类产品; 第五种:承载式车身M2、M3类品; 第六种:承载式车身N1类产品; 第七种:承载式车身N2、N3类产品; 第八种:三类底盘改装M1类产品; 第九种:三类底盘改装M2、M3类产品; 第十种:三类底盘改装N1类产品; 第十一种:三类底盘改装N2、N3类产品; 第十二种:二类底盘改装N1类产品; 第十三种:二类底盘改装N2、N3类产品; 第十四种:采用国产整车改装M1类产品(产品型号为“5”字头); 第十五种:采用国产整车改装非M1类产品(产品型号为“5”字头); 对于第四、五、六、七类申报方式也称全项申报。 2.2.2 采用进口整车及进口底盘的改装车产品按照相应第四、五、六、七类申报方式填报备案参数,在底盘类别处填写“二类底盘”、“三类底盘”或“整车”。 2.2.3 牵引车产品按照相应第七类申报方式填报备案参数。 2.2.4 半承载式车身产品按照相应第四、五、六、七类申报方式填报备案参数,在底盘类别处填写“承载式车身”。 2.2.5 一次性制造完成的产品按照相应第四、五、六、七类申报方式填报备案参数,在底盘类别处填写“二类底盘”、“三类底盘”或“整车”。 2.2.6 如果被作为同一型式的基础车型尚未完成检验,则基础车型应不晚于申请车型进行备案表的填报。 2.2.7 如果改装车所采用的三类底盘、二类底盘或整车尚未登录《公告》,则其采用的三类底盘、二类底盘或整车应不晚于改装车进行备案表的填报。 2.2.8 二类底盘改装工程车,原驾驶区以外有乘员时应进行全项申报。对工程车等作业车辆,当载客人数大于6人时,按专用客车申报,可以没有载质量,质量参数要求同客车,但企业必须具有客车生产资质。 2.2.9按《汽车产品〈备案参数表〉(修订稿)及其填报要求》填报备案参数。 3、关于载货类汽车产品有关限值及其他的规范性要求 3.1 载货类汽车产品有关限值的要求 3.1.1 货箱栏板高度(按GB1589-2004) 对于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汽车,货箱栏板高度在符合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要求(不大于1500mm)的同时,当其货箱栏板高度大于800mm时,还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货箱栏板高度(米)≤ 注:1)载质量不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有多个载质量的取最小值。 3)有多个货箱内部长度的取最大值,有多个货箱内部宽度的取最大值(货箱内部宽度比整车宽度小200以上时企业需提供设计佐证材料),所有选装的栏板高度都不允许大于该计算值,其他栏可不注明货箱尺寸对应关系。 4)货箱栏板高度按5、0进行圆整。 5)粉粒物料自卸车按普通自卸车处理。 3.1.2 关于载质量利用系数 载货汽车的载质量利用系数必须符合下列限值要求。 GB/T15089车辆类型 N1 N2 N3 总质量M(千克) M≤3500 3500<M≤12000 M﹥12000 整备质量m(千克) m≤1100 m﹥1100 m≤3500 m>3500 载质量利用系数 栏板式载货汽车 三轮汽车、低速货车 / ≥0.65 (不含长头轻型客货两用车) ≥0.75 ≥0.85 ≥1.0 自卸汽车还应<1.1 自卸汽车 仓栅式汽车 篷式运输车 畜禽运输车 自卸三轮汽车 自卸低速货车 仓栅式低速货车 ≥0.55 ≥0.65 ≥0.75 厢式运输汽车 (不含客厢式运输车) ≥0.50 ≥0.60 ≥0.70 ≥0.95 载质量利用系数=载质量(千克)/整备质量(千克) 注:1)载质量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对于装有顶盖的自卸汽车的顶盖质量,应计入整备质量;对于随车起重运输车的起重装置质量,应计入载质量。 3.1.3 关于厢式运输车、仓栅式运输车、篷式运输车和自卸汽车 利用《公告》内底盘或整车改装的厢式运输车(含客厢式货车)、仓栅式汽车、篷式运输车和自卸汽车,其总质量不得大于所采用底盘或整车备案的最大允许总质量,也不得小于该允许总质量的90%。 3.1.4 关于罐式汽车 3.1.4.1 罐式汽车的总质量不得大于所采用底盘的最大允许总质量。罐式汽车及罐式半挂车的罐体总容量必须符合以下公式要求: 1.0≤罐体总容量(立方米)/ [载质量(千克)/介质密度(千克/立方米)] ≤1.05 注:1)载质量不含驾驶室乘员质量。 2)对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载介质密度按照2350千克/立方米核算,且搅拌容积≤〔载质量(千克)÷混凝土密度(2350千克/立方米)〕×110%。 3)同一罐体可以运输对罐体要求相同的不同品名、不同密度的介质,但应按密度最大的介质核算罐体总容量。该罐体总容量应保证最小密度的介质也符合上式要求。 4)应在罐体明显位置标明运载介质(运输多种介质的至少标明核算罐体总容量的介质),在右45度照片上应清晰可见。 5)介质密度应在有关科技文献中查到,无法查到或不符合有关科技文献要求的,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3.1.4.2 对运送粉粒的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80≤罐体总容量;对运送液体的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85≤罐体总容量;对于运送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罐式车要求:罐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0.90≤罐体总容量。 注:1)对具有保温、冷藏功能的可适当放宽要求,但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3.1.5 关于运输类半挂车 栏板式、平板式、厢式、仓栅式、翼开式和自卸式半挂车的整备质量和最大总质量的关系应符合GB/T 6420-2004《货运挂车系列型谱》标准的要求,其中平板式半挂车按栏板式半挂车的要求,仓栅式、翼开式和自卸式半挂车按厢式半挂车的要求。 3.1.6 轮胎的使用和评价 N类产品、O类产品及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不能选装超过两种相临尺寸的普通轮胎,还可选装一种无内胎轮胎。轮胎规格参照GB/T 2977-2008《载重汽车轮胎系列》标准,不允许选用非标轮胎(作业类产品除外)。 对于载货类汽车及半挂车的总质量,按照使用轮胎的规格和数量,参照GB/T 2977-2008《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进行合理性的评价。选用轮胎的总承载能力应大于总质量(申报轮胎型号含层级按实际核算,不含层级的按最大层级核算)且:对N1类汽车(长头轻型客货两用车即皮卡产品除外)及N2、N3类自卸车不得大于申报车型总质量的1.4倍;对其他类车型不得大于申报车型总质量的1.3倍。半挂车产品轮胎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 三轴半挂车 总质量(kg) <32000 ≥32000,且<35000 ≥35000 最大轮胎规格 10.00 11.00 12.00 两轴半挂车 总质量(kg) <25000 ≥25000,且<30000 ≥30000 最大轮胎规格 10.00 11.00 12.00 3.1.7 不允许N1类产品采用六缸发动机或缸径超过100mm的发动机(不包括汽油机产品和长头轻型客货两用车即皮卡产品)。 3.1.8 N3类、O4类厢式车的车厢内高度(或N3类、O4类仓栅车和棚式车的货厢地板到货厢顶部高度)应不小于1800mm。仓栅车应具有顶棚杆结构。N3厢式车的厢体长度与质量关系应符合下表要求。 厢体长度(mm) 7000-8000 >8000-9000 >9000-10000 厢体质量(kg) <2500 <3000 <3500 注:液压升降尾板装置的质量不计算在厢体质量内。 3.1.9厢式半挂车和具有不同车室的厢式货车应在《公告》“其它”栏中注明“顶部封闭,不可开启”。厢式半挂车侧面不允许开两个以上的对开门。 3.1.10 客厢式(具有同一车室)的厢式货车(N类)驾驶区乘座人数不得超过6人,填入“驾驶室准乘人数” 栏;应填报额定载质量,且乘员质量不超过额定载质量;驾驶区与货舱有有效隔离措施并在“其它”栏中注明,货舱部分应封闭并不能有玻璃门窗。客厢式邮政车按照厢式货车(N类)处理。 3.1.11 超限的作业类车辆,噪声暂执行GB1495-2002标准第一阶段要求,总质量在55T以上的可暂不要求。 3.1.12对于车辆运输半挂车,要求具有双层承载结构,总质量不大于20t,轮胎数不大于6个。商用车辆运输半挂车应符合如下要求: 3.1.12.1 产品名称为“商用车辆运输半挂车”,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仅可运输商用车辆”; 3.1.12.2 车长不超过16.0m,承载面结构为活动翘板液压控制; 3.1.12.3 轮胎规格不超过235/75R17.5(或7.00-15)。 3.1.13 教练车应具有副驾驶制动踏板,质量参数可以不封闭。 3.2 关于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 3.2.1 作业类车的总质量可以小于该标准中规定的最小总质量限值。 3.2.2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26000kg,不大于55000 kg的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消防车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26000kg,不大于55000 kg,尺寸和或质量参数不符合该标准要求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的油田作业类车、沙漠车、清障车产品应在“其它”栏中注明“超限”,进入《公告》超限车管理。 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26000kg,或大于55000kg,尺寸和或质量参数不符合该标准要求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的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消防车、油田作业类车、沙漠车、清障车产品应在“其它”栏中注明“超限”,进入《公告》超限车管理。 尺寸和或质量参数不符合该标准要求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的,以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消防车、油田作业类车、沙漠车、清障车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半挂车产品应在“其它”栏中注明“超限”,进入《公告》超限车管理。 为满足以上车型改装的需要,允许其所采用底盘的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轴荷超出该标准要求,但应在底盘《公告》“其它”栏中注明使用用途及“超限”,不允许用于常规车辆改装。底盘不应与普通底盘作为同一型号,应单独申报超限车底盘。 3.2.3 运输类五轴汽车、六轴汽车、并装三轴汽车、四轴半挂车不在该标准适用范围内,暂不可申报《公告》。但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26000kg的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消防车及油田作业类车、清障车、沙漠车等超限车辆,可以采用以上车辆结构。 3.2.4 整体封闭式厢式货车是指货箱为全封闭式刚性结构、驾驶室与货箱分离且后面或侧面有固定位置车门的货车。仓栅式运输车、篷式运输车、两边是软帘的厢式车不算整体封闭式厢式车,车长不能增加1m,车宽不能为2.55m。翼开式厢式车可按整体封闭式厢式车处理。 3.2.5 对于牵引汽车:整备质量+乘员质量+准拖挂质量,对于载货车:总质量+准拖挂质量,不能超过GB1589-2004中按列车轴数所规定的汽车列车最大总质量限值。牵引车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3.2.5.1 汽车列车驱动轴轴荷不允许小于汽车列车最大允许总质量的25%; 3.2.5.2 汽车列车的比功率不允许小于5.0kW/t; 3.2.5.3 牵引车准拖挂车总质量须不大于40吨(对并装双轴挂车35吨); 3.2.5.4 牵引车准拖挂车总质量减去半挂车鞍座最大允许承载质量应不大于并装三轴挂车最大允许轴荷的要求(24吨,对并装双轴挂车18吨)。 3.2.6 通用底盘的质量参数应符合该标准要求。如因某些允许例外的专用作业类车改装的需要,允许底盘的质量参数超过该标准要求,并在“其它”栏中注明使用用途。 3.2.7 对于长度大于10m且不超过13m的二轴罐式半挂车,应在“其它”栏中应注明“牵引车为三轴”。 3.2.8 运输车辆的半挂车应在“其它”栏中注明与其相配牵引车型号。 3.2.9 二轴集装箱半挂车最大能运送40英尺集装箱,车长限值13m;只有三轴集装箱半挂车才能运送长度大于12.2m(40英尺)的集装箱,但在“其它”栏中应注明运送45或48英尺集装箱。 3.2.10该标准规定车长限值不适用于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低平板半挂车应同时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3.2.10.1 货台承载面离地高度不超过1150 mm,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货台承载面离地高度(mm)和“仅可运送不可拆解物体”。 3.2.10.2 轮胎规格不超过8.25-20(8.25R20)。 3.2.10.3 总长不超过16.0m,与牵引车的连接为“大鹅颈”结构。 3.2.10.4 不允许在货台两边设置插桩结构。 3.2.10.5 对于车长超过13m的低平板半挂车应采用线轴结构。 3.2.11并装轴是指结构相同,发挥同样作用,承载联接方式相同,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组车轴。并装轴应是双轮胎结构。双转向轴不能称为并装双轴。 3.2.12 仓栅式运输车的栏板高度应符合对载货汽车的要求 3.2.13 对于车长大于13000 mm、小于14600mm的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应在《公告》“其它”栏中注明“仅限于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 3. 求性重运输车最大起升载荷不应超过该车在该标准适用范围内,暂不可3333 其它规范性要求 3.3.1专用车型号编制及车型名称应符合GB/T17350-2009的规定,专用装置和专用功能应符合标准的定义要求。对于申报GB/T17350-2009标准以外的专用车辆,应事先进行备案,备案通过后方可进行申报。 3.3.2 对于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申报《公告》的照片和各项参数不应包括垃圾箱。 3.3.3 “警备车”不进入《公告》管理范围,其它车型也不能有“公安”字样。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3.3.4 关于旅居车 3.3.4.1 旅居挂车不能核定乘员数。 3.3.4.2 对于采用三类底盘、二类底盘或整车改装的旅居车,旅居部分的座椅在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按QC/T776-2007标准核定乘员数。 3.3.4.3 座椅应纵向布置(座椅朝向与车辆前进的方向一致),且座垫宽不小于400mm ; 3.3.4.4座椅配置符合GB14166-2003《成年成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要求的安全带; 3.3.4.5 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符合GB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的要求。 3.3.5 客车 对没有站立座位的双层城市客车在公告其他栏内应注明:“仅限于在城市公路上使用”。暂不受理观光车、双层长途客车、双层旅游客车和三层卧铺客车公告。 3.3.6 篷式运输车应装备整体固定式车厢,厢体两侧没有能沿垂直方向、水平轴线方向打开的结构(侧门、栏板),双开后门且顶部为活动顶篷结构。 3.3.7 关于集装箱运输半挂列车 3.3.7.1 用于牵引集装箱半挂车的牵引车必须采用“集装箱半挂牵引车”名称(牵引“大鹅颈”结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牵引车除外),否则不允许牵引集装箱半挂车;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半挂车必须采用“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名称,否则不允许承载运输集装箱;所有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必须采用框架式结构。不允许申报48ft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 3.3.7.2 集装箱半挂牵引车鞍座承载面空载离地高应不超过1320mm(牵引“大鹅颈”结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牵引车除外),并在《公告》“其它”栏中注明。 3.3.7.3 对于运输30ft及小于30ft集装箱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如其车架上平面是在一个完整水平平面内,则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90 mm;否则,必须采用“大鹅颈”结构,且承载集装箱的车架上平面在空载时离地高应不超过1409 mm,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不限。 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是指货台承载面至牵引销与牵引座结合面的距离。 3.3.7.4 对于运输40ft及大于40ft集装箱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如其车架上平面是在一个完整水平平面内,则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90 mm;否则,必须采用“小鹅颈”结构,且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210 mm。 3.3.7.5 对于采用空气悬架结构的,应在悬架处于列车空载正常行驶高度时测量相应的高度尺寸。 3.3.7.6 集装箱半挂车载质量和长度要与所载集装箱的箱货总重和长度相适应,要求如下表。 集装箱尺寸(英尺) 20 30 40 45 48 集装箱长度(mm) 6058 9125 12192 13720 14630 集装箱半挂车最大长度(mm) 13000 14100 15000 集装箱半挂车额定载质量(kg) ≥24000 ≥25400 ≥30480 3.3.7.7 空载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应符合如下要求要求: 3.3.7.7.1 产品名称为“空载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在《公告》“其它”栏中应注明“仅可运输空载集装箱”; 3.3.7.7.2 车辆结构应为框架式,对于运输40英尺或(2个20英尺)空载集装箱的半挂车,其牵引销处的车架总高度应不超过90 mm; 3.3.7.7.3 车长不超过13.0m; 3.3.7.7.4轮胎规格不超过9.00-20,轮胎数不大于4个。 3.3.8 对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申报要求 3.3.8.1在“其它”栏应注明随车起重机的型号、质量(kg)、最大起升载荷(kg); 3.3.8.2 当选装外形结构(伸缩臂式、折臂式、伸缩臂+折臂组合式)不同的随车起重机时,应申报选装照片;选装随车起重运输机的最大起升载荷变化不应超过25%;随车起重运输机安装位置不同(前置、后置)不能在同一型号中。 3.3.8.3随车起重运输车最大起升载荷不应超过该车申报载质量的1.4倍。 3.3.8.4 定型试验应按QC/T 252-1998《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和QC/T459-2004《随车起重运输车》进行;定型试验报告应有样车或选装样机的照片;应有反映专用装置试验的照片。 3.3.8.5 定型报告应包括随车起重机的主要结构参数:随车起重机型号、质量(Kg)、最大起升载荷、吊臂的结构形式(伸缩臂式、折臂式、伸缩臂+折臂组合式)、五大总成(起升、变幅、伸缩、回转、支腿)的型号和/或型式。 3.3.8.6 选装主要结构不同或型号不同的随车起重机,如连接方式有变化,不能在一台样车上进行试验;如连接方式无变化,可以在一台样车上分别进行专用装置试验; 3.3.9 城市客车的名称不能为“客车”。 3.3.10 舞台车 在舞台车汽车行业标准制定颁布以前,中机中心将按以下要求进行审查。 3.3.10.1 企业在舞台车申报时,佐证材料内应增加整车右45度舞台展开时照片; 3.3.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