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泥工艺技术题.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99085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工艺技术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泥工艺技术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材071,075,076班暑假作业 发表日期:2008-6-5 出处: 材料系  作者:李文富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42 次 专材071,075,076班的同学请注意: 因地震,本期《水泥工艺技术》未授完教学內容采网络教学的方式,具体教学要点和复习题如下(授课教师:李文富):   一.《水泥工艺技术》7~9及11章网络教学要点:   1.   水泥制成工艺的概念 。 2水泥制成的任务。 3.水泥组成材料的工艺处理及要求。 4.水泥组成材料的配比设计。 5.水泥粉磨细度要求。 6.水泥粉磨特点。 7.管球磨粉磨的基本流程。 8.提高管磨水泥粉磨产质量技术途径。 9.挤压粉磨技术:挤压预粉磨工艺,挤压混合式粉磨工艺,挤压联合粉磨工     艺,挤压半终粉磨工艺,挤压终粉磨工艺。   10.水泥储存作用,水泥均化必要性及均化方法。 11.凝结时间:定义、初凝和终凝时间的要求、作用、影响凝结时间的因素、凝结时间的调节(急凝和假凝的概念、区别、原因、防止、石膏掺量的确定) 12、水泥强度:作用、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 13、体积变化:化学减缩(概念、矿物减缩顺序、化学减缩危害、影响因素)               干缩湿胀(概念、干缩湿胀对结构影响、影响因素) 14、水化热:概念、危害、影响因素 15、硅酸盐水泥耐久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概念、提高抗渗性和抗冻性措施。 环境介质的侵蚀(淡水侵蚀过程、加剧侵蚀的原因) (离子交换器侵蚀:侵蚀机理、侵蚀程度) 硫酸盐侵蚀:特征、侵蚀机理 16、改善耐久性:影响耐久性因素、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17、碱集料反应及防止 18、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结构与性质、配合比的设计。 19、石灰质、粘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矿山控制、进厂控制、质量要求 20、生料的质量控制:入磨物料的质量控制、出磨生料质量控制方法、入窑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21、熟料的质量控制:控制项目及要求。 22、水泥制成质量控制:入磨物料配比控制、出磨水泥物理性能控制、 出厂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及要求。 23、水泥中掺混合材料的作用 24、普通硅酸盐水泥: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5、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形成及组成、活性激发、矿渣质量评定及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6、火山灰质水泥:火山灰质混合材定义、活性鉴定、质量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7、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成分与特性、粉煤灰活性、技术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一.《水泥工艺技术》《原料工艺设计》复习题: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胶凝材料:  2、安定性:   3、废品: 4、不合格品:5、游离氧化钙: 6、硅酸盐水泥熟料:7、普通硅酸盐水泥:8、矿渣硅酸盐水泥: 9、粉煤灰硅酸盐水泥:10、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二、判断正误 1、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格,则该水泥为不合格水泥。(        ) 2、通用水泥中掺加石膏的作用是改善性能,调节强度等级,提高产量。(   ) 3、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熟料中的fCaO、MgO、SO3  (    ) 4、GB175-99规定水泥安定性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    ) 5、影响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熟料中f-CaO、方美石、水SO3 太多。     (     ) 6、MgO在水泥硬化后才体积膨胀,造成建筑物破坏,所以是有害无益的。(    ) 7、终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   ) 8、水泥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    ) 9、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表示其28d抗折强度的最小值为32.5MPa。(     ) 10、石膏的掺量越多,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    ) 11、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    ) 12、.熟料中f-cao水化后,会使体积增加约1倍               (    ) 13、硅酸盐水泥II型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等材料磨细而成的。(    ) 14、硅酸盐水泥熟料、5%的石灰石和15%的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5、硅酸盐水泥细度国标要求80µm方孔筛筛余量≤10%。(    )   三. 填空题 1、通用水泥包括(                                             )七种。 2、硅酸盐水泥中石膏的作用主要是(              )。 3、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国标要求(                 )。 4、(                           )太多会导致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 5、熟料:是由适当成份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       )为主要成份的烧结物。 6、硅酸盐水泥I型是由(                    )等材料磨细而成的。 7、导致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                                  )。 8、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9、国标规定:(                   )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10、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因素有(                    )。 11、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          ),终凝(            )。 12、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                     )。 13、国家标准规定矿渣水泥的初凝凝结时间为(        )终凝时间(        ) 14、国家标准规定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为(             ) 15、GB1344-99规定:(              )水泥中SO ≤4%……                                                    二、单项选择(选择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P、II的组成材料有(        ) A、熟料,石灰石或矿渣;B、熟料、混合材、石膏;C、熟料、石膏 2、通用水泥中掺加混合材的作用是(  ) A、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提高水泥产量。 B、改善水泥安定性,调节水泥凝结时间,提高水泥产量。 C、改善水泥性能,调节熟料标号,提高水泥产量;。 3、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A、安定性;     B、压蒸安定性;     C、物理性能 4、矿渣硅酸盐水泥中加石膏的作用是( ) A、延长初凝时间、激发剂。 B、延长终凝时间、激发剂。 C、延长凝结时间、激发剂。 5、导致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  ) A、熟料中的f-CaO、MgO、SO3太多。 B、熟料中f-CaO,水泥中MgO和SO3太多。 C、熟料中fCaO和方镁石,水泥SO3太多。   6、某厂生产一批P.O,出厂后经查初凝时间为2小时,这批水泥是(   ) A、不合格品;       B、废品;          C、合格品; 7、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的数字,就是指(   )强度值 A、28天的抗压;    B、28天的抗折;     C、3天抗压 8、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A、安定性;        B、压蒸安定性;      C、物理性能 9、国标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A ) A.45分钟     B.55分钟      C.60分钟 10、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      ) A,P·S   B,P·O    C,P·F    D,P·P 11、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         )。 A、6.5%       B、 5.5%        C、 5.0% 12、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非活性混合材时,其掺加量不得超过(     )。 A、5%   B、10%   C、15% 1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         )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为废品。 A、细度   B、安定性   C、终凝时间 14、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      )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为不合格品。 A、初凝时间   B、水泥细度   C、初凝时间 15、通用水泥规定初凝时间的作用是(      ) A、满足正常施工,   B、加快施工进度,  C、延长施工进度 16、水泥规定终凝时间的作用是(     ) A、满足正常施工,   B、加快施工进度,  C、延长施工进度 17、矿渣水泥中规定SO3含量不超过(    )        A、3%      B、3.5%        C、4.0% 18、某厂生产一批P.I,出厂后经查终凝时间为6小时,这批水泥是(     ) A、不合格品;   B、废品;  C、合格品 19.GB175-99规定: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P.II中的MgO可放宽到(      ) A、5%;     B、6%;     C、3.5% 2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规定(       ) A:80μm筛筛余量≤10%、   B、80μm筛筛余量=5-6% C、80μm筛筛余量≥10% 21、通用水泥国标规定MgO= 5-6%时,混合材掺量为(       )可不作压蒸。      A.<40%   B.>20%    C.>40%     四、简答题 1、国标是怎样规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的? 2、什么叫废品? 3、什么叫不合品? 4、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各有什么作用 5、什么硅酸盐水泥的水泥中安定性等四项技术任何一项不合格叫废品?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熟料粉化:  2、熟料的SM:   3、熟料的KH:4、水泥制成:5、两磨一烧:6、熟料煅烧:7、生料制备:8、新型干法技术:9、熟料率值: 10、方镁石 二、判断正误   1、铝率越大,窑内液相的粘度越小。(   ) 2、硅酸盐矿物主要指C3A、C4AF。(   ) 3、熟料的冷却以急冷为好。(    ) 4、湿法生产入窑料浆成分均匀,所以熟料质量高。(   ) 5、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是优质、高效、低耗、环保。(    ) 6、新型干法生产是以均化技术为核心。(    ) 7、熟料KH值越高,一般熟料强度较高,所以实际生产中KH越高越好。(    ) 8、生产早强高的硅酸盐水泥,希望C3S和C3A含量多些。(   )          9、水泥中的C3A和C4AF的作用是促进C3S形成。(  )                   10、熟料在煅烧中由于慢冷造成C3S粉化。(   ) 11、熟料的SM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    ) 12、熟料冷却速度慢,C2S分解出f-CaO (    ) 13、熟料的KH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14、熟料的SM的作用是控制C3S+C2S与C3A+ C4AF的相对含量       15、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CaO含量在62-65%;  (    ) 16、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一般在50%左右  (    )   三. 填空题: 1、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分(                               )三个阶段。 2、熟料组成的表示方法有(                               )。 3、熟料煅烧时液相粘度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4、(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 5、要得到熟料四种矿物,需要用(              )控制氧化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6、熟料中C3S的水化特性:(                           )。 7、熟料的粉化是指(                             )。 8、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氧化物有(                        )。 9、熟料SM在煅烧中的作用时(控制夜相量     )。 10、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个率值的控制范围在(                      )。 11、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氧化物有(                             )。 12、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含量范围(        )。 13、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的作用是(                             )。 1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有(            )其中硅酸盐矿物有(            )     溶剂矿物有(        ) 15、C3S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四、选择题(单选、多选) 1、熟料IM在煅烧中的作用(    )。 A、控制液相粘度; B、控制液相量; C、控制煅烧温度; D、控制冷却温度; 2、表示溶剂矿物之间的关系的率值为(   IM    )。 A、KH;             B、IM ;          C、SM;   D、LSF; 3、熟料SM在的作用(             )。 A、控制液相量;   B、控制氧化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C、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相对含量;   D、硅酸盐矿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一般在(      )。 A、50%;   B、20%;   C、62-67%;  D、20-24%; 5、熟料的C3A的特性中(      )。 A、水化热最大;  B、凝结最快; C、强度最高;、D、       水化最慢; 6、当熟料KH=1时,则熟料矿物组成为(          )。 A、C2S、C3A、C4AF ; B、C3S、C3A、C4AF;  C、C3S、C2S、C3A 、C4AF; D、C3A、C4AF; 7、若增加熟料成份中(    SiO2和Ai2O3    )含量,煅烧时液相粘度增大。       A、Ai2O3 ;    B、C3A ;   C、C4AF ;    D、CaO; 8、为了确保水泥熟料的安定性,一般回转窑熟料f-CaO的含量控制在(       )以下。        A、2.5%;   B、3%;    C、1.5%;    D、1%; 9、水泥生产工艺可简述为(两磨一烧) 。 A、两磨一烧;  B、两破一烧; C两窑一烧;   D、两磨一烧; 10、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核心是(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        A、悬浮预热; B、窑外分解; C、均化技术; D、预均化技术; 11、研究熟料矿物特性的目的是(   )  。 A、掌握矿物特性与水泥性能的关系 B、设计合理的配料方案 C、提高水泥质量           D、开发水泥品种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是优质、高效、低耗、环保? 2、试述新型干法生产的技术特征? 3、试述熟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率值之间的关系?   六、计算题 1、已知某厂熟料化学成分为: SiO2               Al2O3                     Fe2O3                     CaO        ƒ-CaO 21.98%     6.12%         4.31%       65.80%      1.02% 计算熟料的三个率值。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 1、石灰质原料:2、粘土:3、破碎:4、校正原料:5、烘干:6、均化: 7、预均化:8、物料储存期:9、现代均化技术:10、低品位石灰石 二、判断正误 1.   石灰质原料要求SO 3≤3.0%。(    ) 2.    80、粘土质原料要求R2O≤1.0%。(    ) 3、生产水泥的原料分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    ) 4、生产硅酸盐水泥常用校正原料为铁质校正原料。(    ) 5、粘土质原料为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提供Al2O3、SiO2。(    ) 6、粘土质原料的IM表示其Al2O3与Fe2O3之比。(    ) 7、均化效果用标准偏差S表示。(     ) 8、颚式破碎机不适宜破碎粘性物料。(     ) 9、二段破碎工艺流程是指一段破碎在矿山破碎,另一段破碎在厂区破碎。 (    ) 10、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CaO,所以石灰质原料含CaO越高越好。 (    ) 11、低品位石灰石CaO=35-44%,不能满足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故不能用。(    ) 12、破碎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提高粉磨效率。(    ) 13、干法要求入磨物料平均H2O=1~2%。(       )         14、逆流式回转烘干机适合烘干煤。(     ) 15、水泥厂用皮带机向上输送物料时其倾斜角α≤18°。(     )   三. 填空题: 1、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石灰质原料要求其氧化镁的含量(               )。 2、原料预均化的原理是(                  )。 3、预均化堆场的的型式有(                          ) 4、表示均化设施的均化效果的参数是(                       )。 5、可代替粘土质原料的工业废渣有(                         )。 6、原料预均化的主要目的是(                        )。 7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有(                                 )。 8、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的成分有(            )。 9、石灰石中的白云石是(          )的主要来源。 10、粘土质原料的SM表示(                               )。 11、均化效果用(        )表示 12、制造水泥的原料分(                        )两大类。 13、确定破碎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 14、一段破碎工艺流程是指(                        )。 15、原料预均化的原理指一种特殊的(                   )方式   四、选择题(单选、多选) 1、校正原料有(      )。 A、石灰质原料;   B、铁质校正原料;    C、硅质校正原料;  D铝质校正原料;   2、可作铁质校正原料的有(     )。       A、铁粉;      B、低品位铁矿石;   C、硫酸渣;    D、粉煤灰; 3、可作硅质校正原料的有(     )。       A、砂岩;      B、粘土;   C、硫酸渣;    D、粉煤灰; 4、可代替石灰质原料的工业废渣有(     )。 A、煤干石;      B、电石渣;   C、赤泥;    D、铜矿渣; 5、生料均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生料成分均匀性;      B、保证生料成分均匀性;   C、减小生料成分的波动;        D、增大生料成分的波动; 6、粘土质原料主要提供的成分是(     )  A、CaO;      B、SiO2;   C、Al2O3;    D、Fe2O3; 7、粘土质原料中的粗砂含量应小于(          )。  A、1%;      B、3%;   C、5%;    D、0.6%; 8、粉磨水泥的原料有(     )。 A、熟料;      B、粉煤灰;   C、火山灰;    D、石膏; 9、以下粉碎机械粉的破碎比最大的是(    )。 A. 颚式破碎机      B.锤式破碎机        C. 反击式破碎机        D. 球磨机 10、纯碳酸钙的烧失量等于(     ) A、56%;       B、44%;    C、80%;      D、35%, 11、石灰质原料中的有害杂质有(      )。 A、白云石;      B、石英、燧石;   C、粘土;    D、方解石; 12、常用的石灰质原料是(    )。         A、石灰石;      B、泥灰岩;   C、粉砂岩;    D、方解石 13、适宜预分解窑煅烧用的燃料是(     )。         A、石煤;      B、烟煤;   C、无烟煤;    D、褐煤   14、开采前的准备工作有(      )。 A、制定矿山质量网;  B、剥离采准工作 C、爆破工作;        D、安全工作; 15、矿山地形复杂,适合采用的运输工具有(      )         A、皮带机;     B、自卸汽车;  C、火车;   D、架空索道; 五、简答题 1、选择石灰质原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2、粘土质原料的SM太高(>3.5)、太低对生产有何影响? 3、回转窑为何要用烟煤? 4、水泥生产采用了哪些均化的工艺措施? 5、为什么粘土质原料品质要求规定SM、IM不规定其主要的化学成分?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四     一、名词解:   1、生料:2、生料配料:3、生料粉:4、物料平衡:5、灼烧基准: 6、煤灰掺入量:7、熟料理论料耗:8、生料粉磨: 9、闭路粉磨: 二、判断正误:   1、生料配料的目的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提供适当成分的生料、为设计水泥厂提供依据。(   ) 2、生料配料的原则:配制的生料应易于控制、操作,合理利用资源。(   ) 3、生料配料计算的依据是物料平衡。(   ) 4、灼 烧 生 料  +  煤  灰  = 熟 料 5、生料成分是湿基准。(   ) 6、干物料量=(100Kg湿物料-水分/100 Kg湿物料) ×湿物料量。(     )       7、不计生产损失,烧制1Kg熟料消耗干生料量称熟料料耗。(    ) 8、生料质量好,生料配料方案选择时:KH应适当提高。(     ) 9、采用高硅原料时,选择配料方案的SM应低。(   ) 10、100Kg粘土含SiO2=65.00%,10Kg的粘土中含SiO2=6.50%。(     ) 11、生料平均细度要求: 0.08mm筛筛余量8~12%。(     ) 12、辊式磨由辊(挤)压机与球磨机构成。(     )   三、填空题:   1、生料配料的依据:(                                   )。 2、生料配料的目的之一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提供(                  )。 3、生料按其形态可分(             )两种。 4、灼 烧 生 料 = 熟 料的条件是(              )。 5、如果不考虑生产损失,则干燥原料的质量等于生料的质量,即: 80Kg个干石灰石 + 15Kg干粘土 + 5Kg干铁粉 =(            )。 6、灼烧生料量=(100Kg干生料-生料烧失量/100 Kg干生料)×(        )。                                               7、烧制1Kg熟料的理论生料量≈(    )Kg干生料。 8、生料细度粗,煅烧时CaCO3反应慢,烧制的熟料含(      )高。 9、选择配料方案时,要注意率值之间的配合,当KH选择较高时:则SM 应 (         ),为形成较多C3S提供充足液相。 10、原料含结晶SiO2较高时,选择的KH应(       )。 11、已知:100Kg石灰石含CaO=50.00%,则80%的石灰石中含CaO=(     )。 12、已知:100Kg生料含烧失量 =35%、CaO=42.00%, 则100Kg灼烧生料中含: CaO=(       )。 13、辊(挤)压磨由(          )与球磨机构成。 14、物料经一次粉磨为产品称(          )粉磨系统。 15、立式磨不需对磨体,研磨体作功,所以它是一种(          )的粉磨设备。   四、选择题:   1、生料配料方案是指所选择的(    )。 A、熟料的矿物组成;     B、熟料的化学组成; C、熟料的率值;         D、生料的配比;   2、生料配料的目的之一是为设计水泥厂提供(      )等依据。     A、原料的可用性;       B、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  C、工艺设计;           D、适当成分的生料;   3、生料配料的原则,配制的生料应(      )。 A、烧出优良的熟料;     B、易于控制、操作; C、流程简单;           D、合理利用资源;   4、灼烧生料=干生料-(        ) 。       A、生料含水量;         B、生料的烧失量; C、煤灰含量;           D、干生料成分;   5、灼烧生料成分 = 干生料成分×(       ) 。     A、100-生料的烧失量/100;   B、100/100-生料的烧失量 C、100+生料的烧失量/100;    D、100/100+生料的烧失量   6、熟料煤耗:P=(           )/1Kg 煤的发热量     A、1Kg熟料耗热量;     B、1Kg熟料的理论耗热; C、1Kg生料耗热量;     D、1Kg熟料的料耗;   7、已知:生料烧失量=35%,煤灰掺入量GA=0; 1Kg生料能烧(   )Kg熟料。     A、1.5;    B、1.0;     C、0.65;      D、0.35;   8、生料的质量指细度及均齐性、成分均匀性     A、生料细度的粗细;     B、生料细度的均齐性; C、生料成分均匀性;     D、生料水分的高低;   9、预分解窑的配料方案选择参考范围:(    )。 A、KH=0.88~0.92、SM=1.9~2.5、IM=1.0~1.8   B、KH=0.87~0.90、SM=2.2~2.6、IM=1.3~1.8 C、KH=0.92~0.96、SM=2.2~2.6、IM=1.0~1.8       10、辊式磨(立式磨)系统主要由(         )构成。 A、磨辊;             B、选粉机; B、分离器;           D、球磨机;     五、简答题: 1、为什么预分解窑需采用“两高一中”(SM高、IM高、KH中等)的配料方案?     2、配料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3、烘干兼粉磨系统有何优点     4、为何立式磨是多功能的高效节能设备(立式磨的运动、优点)?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五     一、名词解: 1、生料易烧性: 2、生料易烧性指数: 3、生料均化度4、极差:5、均化效率:  6、粘土矿物脱水:7、碳酸盐分解:8、生料的干燥: 二、判断正误:   1、如果预均化使得原料成分十分均匀,则可以不对出磨生料进行均化。(      ) 2、用生料易烧性指数或生料易烧性系数表示生料的易烧程度,易烧性指数或系数越大,生料越难烧。(    ) 3、在配比恒定和物理性能稳定的情况下,生料均化程度是影响其易烧性的重要原因。(     ) 4、极差直观反映:生料成分最小波动值。(     ) 5、均化效率是衡量各类型均化库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     ) 6、均化初期:随时间t增长→均化效率Ht提高,随均化t延长→Ht提高逐渐降低,一定t后→ Ht不再提高。(     ) 7、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粘土矿物脱水、干燥、固相反应、碳酸盐分解、熟料烧结及熟料冷却结晶等重要的物理化学反应。(    ) 8、碳酸盐分解是强吸热反应。(     ) 9、碳酸盐分解温度越高,分解反应的速度越快,熟料煅烧反应的速度越快。(   ) 10、系统中CO2分压越高,碳酸盐分解速度越快。(     ) 11、石灰石中CaCO3的结晶程度高,则所需的分解温度越低。(   ) 12、回转窑内物料呈堆积状,生料分散度差→传热面积小,碳酸钙分解速度较分解炉内慢。(    ) 13、固相反应需要较的温度,所以固相反应是吸热反应。(      ) 14、固相反应形成的矿物只有C3A和C4AF。(        ) 15、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中,液相中C2S+ Ca0C3S这一过程也称为石灰吸收过程。(    )   三、填空题: 1、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有(                       )。 2、生料均化程度是影响其易烧性的重要原因,因为入窑生料成分的较大波动,实际上就是生料各部分(         )发生了较大变化。 3、生料均化原理主要是采用(             )产生的“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向下降落时切割尽量多层料面予以混合。 4、极差未与平均值联系,所以反映的精确度(        )。 5、生料粉气力搅拌法的基本部件是设在搅拌库底的各种型式(         )。 6、充气装置的多孔透气板特性:半可透性,空气能穿过多孔板向上流动 停气时,料粉(           )向下落。 7、生料在煅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有(                      )。 8、每100 kg的纯CaCO3分解后排出(                   ),所以CaCO3分解产生的烧失量大。 9、预分解窑系统排风的主要作用是(                                )。 10、蒙脱石、伊利石脱水后(        )结构,因而它们的活性较高岭土差。 11、石灰石中CaCO3的结晶程度高,晶粒粗大,则分解温度高; 12、生料的均匀混合.使生料各组分之间充分接触,有利(       )反应进行。 13、固相反应是固体物质表面相互接触而进行的反应,当生料细度较细时颗粒表面积就大,使组分之间(        )增加,固相反应速度也就加快。 14、熟料煅烧中通常把1300~1450~1300℃称为(            )。 15、影响熟料烧结过程的因素有:(                  )、液相表面张力和氧化钙、硅酸二钙溶于液相的速率。 四、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 1、生料均化功能(          ) A、消除生料成分波动;              B、保证:煅烧反应顺利进行; C、稳定:窑系统热工制度;            D、实现:长期安全运转;   2、生料均化在生料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A、在四个均化链中承担约40%的任务; B、保证熟料质量的关键;         C、原料预均化的保证;             D、是新型干法窑的基础;   3、生产中常用极差法、标准偏差法和频谱法来表示(        )及其波动情况。 A、生料成分波动;             B、生料均化度; C、生料均化功能;             D、生料中CaCO3含量; 4、充气装置的主要部件为多孔透气板,空气通过多孔板进入生料粉中,这些空气细流使(       )。 A、生料粉流态化;             B、生料成分均匀; C、生料成分波动减小           D、生料成分稳定; 5、生料均化库可分为(间歇式均化库) A、连续式均化库;             B、多料流式均化库; C、间歇式均化库;             D、混合室均化库; 6、碳酸盐分解分解特点(          ) A、可逆反应;                 B、强吸热反应; C、烧失量大;     D、分解温度与CO2分压和结晶程度有关; 7、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有(            )。 A、石灰质原料的特性、生料中粘土质组分的性质          B、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          C、生料悬浮分散程度         D、温度、系统中CO2分压 8、生料在煅烧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其中放热反应有(     )。         A、干燥、粘土矿物脱水;   B、碳酸盐分解; C、固相反应、熟料冷却;   D、熟料烧结; 9、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有(     )。         A、生料细度及均匀程度和温度;     B、生料含水量; C、生料CaO含量;                 D、生料烧失量;   10、熟料煅烧在1300~1450~1300℃在范围内,大致需要(      )min完成熟料烧结过程。 A、10~15;            B、10~20; C、20~25;            D、20~30   五、简答题: 1、采用连续式生料均化库必须具备的条件?(P92) 2、试述连续式生料均化库的特点(P92) 3、试述碳酸钙的分解过程?(P112) 水泥工艺技术《原料工艺设计》复习题六章     一、名词解: 1、烧结范围:2、最低共熔温度: 3、熟料冷却:4、过渡带: 5、悬浮预热技术:6、预分解技术:7、烧成带: 8、熟料烧结: 二、判断正误: 1、最低共熔温度(T2 )↓,液相出现早。(      ) 2、熟料煅烧时,温度是C3S形成最主要的条件。(     ) 3、熟料煅烧中,在1100-1200℃通过固相反应大量形成C3A和C4AF ,C2S含量达最大值。(     ) 4、固体离子间作用大,热量是扩散迁移的动力,所以固体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 (   ) 5、液相量与煅烧温度、组分(Fe2O3和Al2O3)含量有关。(    ) 6、液相量随熟料的硅率增高而增多。(      ) 7、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铁量较低,该系统的烧结范围就较窄。(       ) 8、液相粘度小,液相中质点的扩散速度快,有利于硅酸三钙的形成。(      ) 9、提高铝率时,液相粘度增大,而降低铝率则液相粘度减少。(      ) 10、液相的表面张力愈小,愈易润湿固相物质或熟料颗粒,有利于固液反应,促进C3S的形成。(    ) 三、填空题:   1、最低共熔温度(T2 )的作用(                                 )。 2、固相反应需要(       ),才能克服离子间较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