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材071,075,076班暑假作业
发表日期:2008-6-5 出处: 材料系 作者:李文富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42 次
专材071,075,076班的同学请注意:
因地震,本期《水泥工艺技术》未授完教学內容采网络教学的方式,具体教学要点和复习题如下(授课教师:李文富):
一.《水泥工艺技术》7~9及11章网络教学要点:
1. 水泥制成工艺的概念 。
2水泥制成的任务。
3.水泥组成材料的工艺处理及要求。
4.水泥组成材料的配比设计。
5.水泥粉磨细度要求。
6.水泥粉磨特点。
7.管球磨粉磨的基本流程。
8.提高管磨水泥粉磨产质量技术途径。
9.挤压粉磨技术:挤压预粉磨工艺,挤压混合式粉磨工艺,挤压联合粉磨工 艺,挤压半终粉磨工艺,挤压终粉磨工艺。
10.水泥储存作用,水泥均化必要性及均化方法。
11.凝结时间:定义、初凝和终凝时间的要求、作用、影响凝结时间的因素、凝结时间的调节(急凝和假凝的概念、区别、原因、防止、石膏掺量的确定)
12、水泥强度:作用、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
13、体积变化:化学减缩(概念、矿物减缩顺序、化学减缩危害、影响因素)
干缩湿胀(概念、干缩湿胀对结构影响、影响因素)
14、水化热:概念、危害、影响因素
15、硅酸盐水泥耐久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概念、提高抗渗性和抗冻性措施。
环境介质的侵蚀(淡水侵蚀过程、加剧侵蚀的原因)
(离子交换器侵蚀:侵蚀机理、侵蚀程度)
硫酸盐侵蚀:特征、侵蚀机理
16、改善耐久性:影响耐久性因素、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17、碱集料反应及防止
18、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结构与性质、配合比的设计。
19、石灰质、粘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矿山控制、进厂控制、质量要求
20、生料的质量控制:入磨物料的质量控制、出磨生料质量控制方法、入窑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21、熟料的质量控制:控制项目及要求。
22、水泥制成质量控制:入磨物料配比控制、出磨水泥物理性能控制、
出厂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及要求。
23、水泥中掺混合材料的作用
24、普通硅酸盐水泥: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5、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形成及组成、活性激发、矿渣质量评定及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6、火山灰质水泥:火山灰质混合材定义、活性鉴定、质量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27、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成分与特性、粉煤灰活性、技术要求。
定义及代号、混合材、技术要求、生产、性能与应用。
一.《水泥工艺技术》《原料工艺设计》复习题: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胶凝材料: 2、安定性: 3、废品: 4、不合格品:5、游离氧化钙:
6、硅酸盐水泥熟料:7、普通硅酸盐水泥:8、矿渣硅酸盐水泥:
9、粉煤灰硅酸盐水泥:10、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二、判断正误
1、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格,则该水泥为不合格水泥。( )
2、通用水泥中掺加石膏的作用是改善性能,调节强度等级,提高产量。( )
3、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熟料中的fCaO、MgO、SO3 ( )
4、GB175-99规定水泥安定性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 )
5、影响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熟料中f-CaO、方美石、水SO3 太多。 ( )
6、MgO在水泥硬化后才体积膨胀,造成建筑物破坏,所以是有害无益的。( )
7、终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 )
8、水泥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 )
9、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表示其28d抗折强度的最小值为32.5MPa。( )
10、石膏的掺量越多,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 )
11、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 )
12、.熟料中f-cao水化后,会使体积增加约1倍 ( )
13、硅酸盐水泥II型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等材料磨细而成的。( )
14、硅酸盐水泥熟料、5%的石灰石和15%的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5、硅酸盐水泥细度国标要求80µm方孔筛筛余量≤10%。( )
三. 填空题
1、通用水泥包括( )七种。
2、硅酸盐水泥中石膏的作用主要是( )。
3、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国标要求( )。
4、( )太多会导致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
5、熟料:是由适当成份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 )为主要成份的烧结物。
6、硅酸盐水泥I型是由( )等材料磨细而成的。
7、导致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 )。
8、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9、国标规定:( )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10、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因素有( )。
11、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 ),终凝( )。
12、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 )。
13、国家标准规定矿渣水泥的初凝凝结时间为( )终凝时间( )
14、国家标准规定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为( )
15、GB1344-99规定:( )水泥中SO ≤4%……
二、单项选择(选择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P、II的组成材料有( )
A、熟料,石灰石或矿渣;B、熟料、混合材、石膏;C、熟料、石膏
2、通用水泥中掺加混合材的作用是( )
A、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提高水泥产量。
B、改善水泥安定性,调节水泥凝结时间,提高水泥产量。
C、改善水泥性能,调节熟料标号,提高水泥产量;。
3、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A、安定性; B、压蒸安定性; C、物理性能
4、矿渣硅酸盐水泥中加石膏的作用是( )
A、延长初凝时间、激发剂。
B、延长终凝时间、激发剂。
C、延长凝结时间、激发剂。
5、导致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 )
A、熟料中的f-CaO、MgO、SO3太多。
B、熟料中f-CaO,水泥中MgO和SO3太多。
C、熟料中fCaO和方镁石,水泥SO3太多。
6、某厂生产一批P.O,出厂后经查初凝时间为2小时,这批水泥是( )
A、不合格品; B、废品; C、合格品;
7、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的数字,就是指( )强度值
A、28天的抗压; B、28天的抗折; C、3天抗压
8、GB175-99规定:( )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A、安定性; B、压蒸安定性; C、物理性能
9、国标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A )
A.45分钟 B.55分钟 C.60分钟
10、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 )
A,P·S B,P·O C,P·F D,P·P
11、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 )。
A、6.5% B、 5.5% C、 5.0%
12、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非活性混合材时,其掺加量不得超过( )。
A、5% B、10% C、15%
1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 )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为废品。
A、细度 B、安定性 C、终凝时间
14、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 )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为不合格品。
A、初凝时间 B、水泥细度 C、初凝时间
15、通用水泥规定初凝时间的作用是( )
A、满足正常施工, B、加快施工进度, C、延长施工进度
16、水泥规定终凝时间的作用是( )
A、满足正常施工, B、加快施工进度, C、延长施工进度
17、矿渣水泥中规定SO3含量不超过( )
A、3% B、3.5% C、4.0%
18、某厂生产一批P.I,出厂后经查终凝时间为6小时,这批水泥是( )
A、不合格品; B、废品; C、合格品
19.GB175-99规定: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P.II中的MgO可放宽到( )
A、5%; B、6%; C、3.5%
2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规定( )
A:80μm筛筛余量≤10%、 B、80μm筛筛余量=5-6%
C、80μm筛筛余量≥10%
21、通用水泥国标规定MgO= 5-6%时,混合材掺量为( )可不作压蒸。
A.<40% B.>20% C.>40%
四、简答题
1、国标是怎样规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的?
2、什么叫废品?
3、什么叫不合品?
4、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各有什么作用
5、什么硅酸盐水泥的水泥中安定性等四项技术任何一项不合格叫废品?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熟料粉化: 2、熟料的SM: 3、熟料的KH:4、水泥制成:5、两磨一烧:6、熟料煅烧:7、生料制备:8、新型干法技术:9、熟料率值: 10、方镁石
二、判断正误
1、铝率越大,窑内液相的粘度越小。( )
2、硅酸盐矿物主要指C3A、C4AF。( )
3、熟料的冷却以急冷为好。( )
4、湿法生产入窑料浆成分均匀,所以熟料质量高。( )
5、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是优质、高效、低耗、环保。( )
6、新型干法生产是以均化技术为核心。( )
7、熟料KH值越高,一般熟料强度较高,所以实际生产中KH越高越好。( )
8、生产早强高的硅酸盐水泥,希望C3S和C3A含量多些。( )
9、水泥中的C3A和C4AF的作用是促进C3S形成。( )
10、熟料在煅烧中由于慢冷造成C3S粉化。( )
11、熟料的SM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 )
12、熟料冷却速度慢,C2S分解出f-CaO ( )
13、熟料的KH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14、熟料的SM的作用是控制C3S+C2S与C3A+ C4AF的相对含量
15、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CaO含量在62-65%; ( )
16、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一般在50%左右 ( )
三. 填空题:
1、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分( )三个阶段。
2、熟料组成的表示方法有( )。
3、熟料煅烧时液相粘度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4、(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
5、要得到熟料四种矿物,需要用( )控制氧化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6、熟料中C3S的水化特性:( )。
7、熟料的粉化是指( )。
8、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氧化物有( )。
9、熟料SM在煅烧中的作用时(控制夜相量 )。
10、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个率值的控制范围在( )。
11、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氧化物有( )。
12、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含量范围( )。
13、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的作用是( )。
1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有( )其中硅酸盐矿物有( ) 溶剂矿物有( )
15、C3S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四、选择题(单选、多选)
1、熟料IM在煅烧中的作用( )。
A、控制液相粘度; B、控制液相量;
C、控制煅烧温度; D、控制冷却温度;
2、表示溶剂矿物之间的关系的率值为( IM )。
A、KH; B、IM ; C、SM; D、LSF;
3、熟料SM在的作用( )。
A、控制液相量; B、控制氧化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C、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相对含量; D、硅酸盐矿物之间的相对含量;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一般在( )。
A、50%; B、20%; C、62-67%; D、20-24%;
5、熟料的C3A的特性中( )。
A、水化热最大; B、凝结最快; C、强度最高;、D、 水化最慢;
6、当熟料KH=1时,则熟料矿物组成为( )。
A、C2S、C3A、C4AF ; B、C3S、C3A、C4AF;
C、C3S、C2S、C3A 、C4AF; D、C3A、C4AF;
7、若增加熟料成份中( SiO2和Ai2O3 )含量,煅烧时液相粘度增大。
A、Ai2O3 ; B、C3A ; C、C4AF ; D、CaO;
8、为了确保水泥熟料的安定性,一般回转窑熟料f-CaO的含量控制在( )以下。
A、2.5%; B、3%; C、1.5%; D、1%;
9、水泥生产工艺可简述为(两磨一烧) 。
A、两磨一烧; B、两破一烧; C两窑一烧; D、两磨一烧;
10、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核心是(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
A、悬浮预热; B、窑外分解; C、均化技术; D、预均化技术;
11、研究熟料矿物特性的目的是( ) 。
A、掌握矿物特性与水泥性能的关系 B、设计合理的配料方案
C、提高水泥质量 D、开发水泥品种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是优质、高效、低耗、环保?
2、试述新型干法生产的技术特征?
3、试述熟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率值之间的关系?
六、计算题
1、已知某厂熟料化学成分为:
SiO2 Al2O3 Fe2O3 CaO ƒ-CaO
21.98% 6.12% 4.31% 65.80% 1.02%
计算熟料的三个率值。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
1、石灰质原料:2、粘土:3、破碎:4、校正原料:5、烘干:6、均化:
7、预均化:8、物料储存期:9、现代均化技术:10、低品位石灰石
二、判断正误
1. 石灰质原料要求SO 3≤3.0%。( )
2. 80、粘土质原料要求R2O≤1.0%。( )
3、生产水泥的原料分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 )
4、生产硅酸盐水泥常用校正原料为铁质校正原料。( )
5、粘土质原料为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提供Al2O3、SiO2。( )
6、粘土质原料的IM表示其Al2O3与Fe2O3之比。( )
7、均化效果用标准偏差S表示。( )
8、颚式破碎机不适宜破碎粘性物料。( )
9、二段破碎工艺流程是指一段破碎在矿山破碎,另一段破碎在厂区破碎。
( )
10、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CaO,所以石灰质原料含CaO越高越好。 ( )
11、低品位石灰石CaO=35-44%,不能满足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故不能用。( )
12、破碎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提高粉磨效率。( )
13、干法要求入磨物料平均H2O=1~2%。( )
14、逆流式回转烘干机适合烘干煤。( )
15、水泥厂用皮带机向上输送物料时其倾斜角α≤18°。( )
三. 填空题:
1、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石灰质原料要求其氧化镁的含量( )。
2、原料预均化的原理是( )。
3、预均化堆场的的型式有( )
4、表示均化设施的均化效果的参数是( )。
5、可代替粘土质原料的工业废渣有( )。
6、原料预均化的主要目的是( )。
7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有( )。
8、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的成分有( )。
9、石灰石中的白云石是( )的主要来源。
10、粘土质原料的SM表示( )。
11、均化效果用( )表示
12、制造水泥的原料分( )两大类。
13、确定破碎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
14、一段破碎工艺流程是指( )。
15、原料预均化的原理指一种特殊的( )方式
四、选择题(单选、多选)
1、校正原料有( )。
A、石灰质原料; B、铁质校正原料; C、硅质校正原料; D铝质校正原料;
2、可作铁质校正原料的有( )。
A、铁粉; B、低品位铁矿石; C、硫酸渣; D、粉煤灰;
3、可作硅质校正原料的有( )。
A、砂岩; B、粘土; C、硫酸渣; D、粉煤灰;
4、可代替石灰质原料的工业废渣有( )。
A、煤干石; B、电石渣; C、赤泥; D、铜矿渣;
5、生料均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生料成分均匀性; B、保证生料成分均匀性;
C、减小生料成分的波动; D、增大生料成分的波动;
6、粘土质原料主要提供的成分是( )
A、CaO; B、SiO2; C、Al2O3; D、Fe2O3;
7、粘土质原料中的粗砂含量应小于( )。
A、1%; B、3%; C、5%; D、0.6%;
8、粉磨水泥的原料有( )。
A、熟料; B、粉煤灰; C、火山灰; D、石膏;
9、以下粉碎机械粉的破碎比最大的是( )。
A. 颚式破碎机 B.锤式破碎机 C. 反击式破碎机 D. 球磨机
10、纯碳酸钙的烧失量等于( )
A、56%; B、44%; C、80%; D、35%,
11、石灰质原料中的有害杂质有( )。
A、白云石; B、石英、燧石; C、粘土; D、方解石;
12、常用的石灰质原料是( )。
A、石灰石; B、泥灰岩; C、粉砂岩; D、方解石
13、适宜预分解窑煅烧用的燃料是( )。
A、石煤; B、烟煤; C、无烟煤; D、褐煤
14、开采前的准备工作有( )。
A、制定矿山质量网; B、剥离采准工作
C、爆破工作; D、安全工作;
15、矿山地形复杂,适合采用的运输工具有( )
A、皮带机; B、自卸汽车; C、火车; D、架空索道;
五、简答题
1、选择石灰质原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2、粘土质原料的SM太高(>3.5)、太低对生产有何影响?
3、回转窑为何要用烟煤?
4、水泥生产采用了哪些均化的工艺措施?
5、为什么粘土质原料品质要求规定SM、IM不规定其主要的化学成分?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四
一、名词解:
1、生料:2、生料配料:3、生料粉:4、物料平衡:5、灼烧基准:
6、煤灰掺入量:7、熟料理论料耗:8、生料粉磨: 9、闭路粉磨:
二、判断正误:
1、生料配料的目的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提供适当成分的生料、为设计水泥厂提供依据。( )
2、生料配料的原则:配制的生料应易于控制、操作,合理利用资源。( )
3、生料配料计算的依据是物料平衡。( )
4、灼 烧 生 料 + 煤 灰 = 熟 料
5、生料成分是湿基准。( )
6、干物料量=(100Kg湿物料-水分/100 Kg湿物料) ×湿物料量。( )
7、不计生产损失,烧制1Kg熟料消耗干生料量称熟料料耗。( )
8、生料质量好,生料配料方案选择时:KH应适当提高。( )
9、采用高硅原料时,选择配料方案的SM应低。( )
10、100Kg粘土含SiO2=65.00%,10Kg的粘土中含SiO2=6.50%。( )
11、生料平均细度要求: 0.08mm筛筛余量8~12%。( )
12、辊式磨由辊(挤)压机与球磨机构成。( )
三、填空题:
1、生料配料的依据:( )。
2、生料配料的目的之一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提供( )。
3、生料按其形态可分( )两种。
4、灼 烧 生 料 = 熟 料的条件是( )。
5、如果不考虑生产损失,则干燥原料的质量等于生料的质量,即:
80Kg个干石灰石 + 15Kg干粘土 + 5Kg干铁粉 =( )。
6、灼烧生料量=(100Kg干生料-生料烧失量/100 Kg干生料)×( )。
7、烧制1Kg熟料的理论生料量≈( )Kg干生料。
8、生料细度粗,煅烧时CaCO3反应慢,烧制的熟料含( )高。
9、选择配料方案时,要注意率值之间的配合,当KH选择较高时:则SM 应
( ),为形成较多C3S提供充足液相。
10、原料含结晶SiO2较高时,选择的KH应( )。
11、已知:100Kg石灰石含CaO=50.00%,则80%的石灰石中含CaO=( )。
12、已知:100Kg生料含烧失量 =35%、CaO=42.00%, 则100Kg灼烧生料中含:
CaO=( )。
13、辊(挤)压磨由( )与球磨机构成。
14、物料经一次粉磨为产品称( )粉磨系统。
15、立式磨不需对磨体,研磨体作功,所以它是一种( )的粉磨设备。
四、选择题:
1、生料配料方案是指所选择的( )。
A、熟料的矿物组成; B、熟料的化学组成;
C、熟料的率值; D、生料的配比;
2、生料配料的目的之一是为设计水泥厂提供( )等依据。
A、原料的可用性; B、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
C、工艺设计; D、适当成分的生料;
3、生料配料的原则,配制的生料应( )。
A、烧出优良的熟料; B、易于控制、操作;
C、流程简单; D、合理利用资源;
4、灼烧生料=干生料-( ) 。
A、生料含水量; B、生料的烧失量;
C、煤灰含量; D、干生料成分;
5、灼烧生料成分 = 干生料成分×( ) 。
A、100-生料的烧失量/100; B、100/100-生料的烧失量
C、100+生料的烧失量/100; D、100/100+生料的烧失量
6、熟料煤耗:P=( )/1Kg 煤的发热量
A、1Kg熟料耗热量; B、1Kg熟料的理论耗热;
C、1Kg生料耗热量; D、1Kg熟料的料耗;
7、已知:生料烧失量=35%,煤灰掺入量GA=0; 1Kg生料能烧( )Kg熟料。
A、1.5; B、1.0; C、0.65; D、0.35;
8、生料的质量指细度及均齐性、成分均匀性
A、生料细度的粗细; B、生料细度的均齐性;
C、生料成分均匀性; D、生料水分的高低;
9、预分解窑的配料方案选择参考范围:( )。
A、KH=0.88~0.92、SM=1.9~2.5、IM=1.0~1.8
B、KH=0.87~0.90、SM=2.2~2.6、IM=1.3~1.8
C、KH=0.92~0.96、SM=2.2~2.6、IM=1.0~1.8
10、辊式磨(立式磨)系统主要由( )构成。
A、磨辊; B、选粉机;
B、分离器; D、球磨机;
五、简答题:
1、为什么预分解窑需采用“两高一中”(SM高、IM高、KH中等)的配料方案?
2、配料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3、烘干兼粉磨系统有何优点
4、为何立式磨是多功能的高效节能设备(立式磨的运动、优点)?
水泥工艺技术复习题五
一、名词解:
1、生料易烧性: 2、生料易烧性指数: 3、生料均化度4、极差:5、均化效率:
6、粘土矿物脱水:7、碳酸盐分解:8、生料的干燥:
二、判断正误:
1、如果预均化使得原料成分十分均匀,则可以不对出磨生料进行均化。( )
2、用生料易烧性指数或生料易烧性系数表示生料的易烧程度,易烧性指数或系数越大,生料越难烧。( )
3、在配比恒定和物理性能稳定的情况下,生料均化程度是影响其易烧性的重要原因。( )
4、极差直观反映:生料成分最小波动值。( )
5、均化效率是衡量各类型均化库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 )
6、均化初期:随时间t增长→均化效率Ht提高,随均化t延长→Ht提高逐渐降低,一定t后→ Ht不再提高。( )
7、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粘土矿物脱水、干燥、固相反应、碳酸盐分解、熟料烧结及熟料冷却结晶等重要的物理化学反应。( )
8、碳酸盐分解是强吸热反应。( )
9、碳酸盐分解温度越高,分解反应的速度越快,熟料煅烧反应的速度越快。( )
10、系统中CO2分压越高,碳酸盐分解速度越快。( )
11、石灰石中CaCO3的结晶程度高,则所需的分解温度越低。( )
12、回转窑内物料呈堆积状,生料分散度差→传热面积小,碳酸钙分解速度较分解炉内慢。( )
13、固相反应需要较的温度,所以固相反应是吸热反应。( )
14、固相反应形成的矿物只有C3A和C4AF。( )
15、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中,液相中C2S+ Ca0C3S这一过程也称为石灰吸收过程。( )
三、填空题:
1、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有( )。
2、生料均化程度是影响其易烧性的重要原因,因为入窑生料成分的较大波动,实际上就是生料各部分( )发生了较大变化。
3、生料均化原理主要是采用( )产生的“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向下降落时切割尽量多层料面予以混合。
4、极差未与平均值联系,所以反映的精确度( )。
5、生料粉气力搅拌法的基本部件是设在搅拌库底的各种型式( )。
6、充气装置的多孔透气板特性:半可透性,空气能穿过多孔板向上流动
停气时,料粉( )向下落。
7、生料在煅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有( )。
8、每100 kg的纯CaCO3分解后排出( ),所以CaCO3分解产生的烧失量大。
9、预分解窑系统排风的主要作用是( )。
10、蒙脱石、伊利石脱水后( )结构,因而它们的活性较高岭土差。
11、石灰石中CaCO3的结晶程度高,晶粒粗大,则分解温度高;
12、生料的均匀混合.使生料各组分之间充分接触,有利( )反应进行。
13、固相反应是固体物质表面相互接触而进行的反应,当生料细度较细时颗粒表面积就大,使组分之间( )增加,固相反应速度也就加快。
14、熟料煅烧中通常把1300~1450~1300℃称为( )。
15、影响熟料烧结过程的因素有:( )、液相表面张力和氧化钙、硅酸二钙溶于液相的速率。
四、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
1、生料均化功能( )
A、消除生料成分波动; B、保证:煅烧反应顺利进行;
C、稳定:窑系统热工制度; D、实现:长期安全运转;
2、生料均化在生料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A、在四个均化链中承担约40%的任务; B、保证熟料质量的关键;
C、原料预均化的保证; D、是新型干法窑的基础;
3、生产中常用极差法、标准偏差法和频谱法来表示( )及其波动情况。
A、生料成分波动; B、生料均化度;
C、生料均化功能; D、生料中CaCO3含量;
4、充气装置的主要部件为多孔透气板,空气通过多孔板进入生料粉中,这些空气细流使( )。
A、生料粉流态化; B、生料成分均匀;
C、生料成分波动减小 D、生料成分稳定;
5、生料均化库可分为(间歇式均化库)
A、连续式均化库; B、多料流式均化库;
C、间歇式均化库; D、混合室均化库;
6、碳酸盐分解分解特点( )
A、可逆反应; B、强吸热反应;
C、烧失量大; D、分解温度与CO2分压和结晶程度有关;
7、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有( )。
A、石灰质原料的特性、生料中粘土质组分的性质
B、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
C、生料悬浮分散程度
D、温度、系统中CO2分压
8、生料在煅烧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其中放热反应有( )。
A、干燥、粘土矿物脱水; B、碳酸盐分解;
C、固相反应、熟料冷却; D、熟料烧结;
9、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有( )。
A、生料细度及均匀程度和温度; B、生料含水量;
C、生料CaO含量; D、生料烧失量;
10、熟料煅烧在1300~1450~1300℃在范围内,大致需要( )min完成熟料烧结过程。
A、10~15; B、10~20;
C、20~25; D、20~30
五、简答题:
1、采用连续式生料均化库必须具备的条件?(P92)
2、试述连续式生料均化库的特点(P92)
3、试述碳酸钙的分解过程?(P112)
水泥工艺技术《原料工艺设计》复习题六章
一、名词解:
1、烧结范围:2、最低共熔温度: 3、熟料冷却:4、过渡带:
5、悬浮预热技术:6、预分解技术:7、烧成带: 8、熟料烧结:
二、判断正误:
1、最低共熔温度(T2 )↓,液相出现早。( )
2、熟料煅烧时,温度是C3S形成最主要的条件。( )
3、熟料煅烧中,在1100-1200℃通过固相反应大量形成C3A和C4AF ,C2S含量达最大值。( )
4、固体离子间作用大,热量是扩散迁移的动力,所以固体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
( )
5、液相量与煅烧温度、组分(Fe2O3和Al2O3)含量有关。( )
6、液相量随熟料的硅率增高而增多。( )
7、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铁量较低,该系统的烧结范围就较窄。( )
8、液相粘度小,液相中质点的扩散速度快,有利于硅酸三钙的形成。( )
9、提高铝率时,液相粘度增大,而降低铝率则液相粘度减少。( )
10、液相的表面张力愈小,愈易润湿固相物质或熟料颗粒,有利于固液反应,促进C3S的形成。( )
三、填空题:
1、最低共熔温度(T2 )的作用( )。
2、固相反应需要( ),才能克服离子间较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