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008 级 工业工程 专业 0805072 班级
课程名称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题 目 纸篮子生产线的工作研究与改进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葛晓梅 职称讲师
二О一О年 十二 月 二十六 日
1课程设计简介
1.1 选题背景
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选择加工纸篮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业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工业工程的各种图表绘制,掌握基础工业工程运用的一般过程,并且达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1.2 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
首先绘制纸篮子生产的原方案与改进方案的流程程序图,然后绘制出改善前后的现场布局图。其次选择其中第2个工位绘制该工位改善前后的双手作业程序图,并且对效果进行评价。再者运用秒表时间研究方法和模特法计算出该工位的标准生产时间以及该产品的标准工时。最后.运用基础IE研究方法,改善纸篮子生产流水线,写出详细的分析与改善过程。
2纸篮子生产线现状分析及其问题分析
2.1 现行方案
将纸篮子生产工艺具体分为5个工位,每个工位负责不同的工作:第1工位负责纸张裁剪及篮身的加工,第2工位负责4个圆环的加工,第3工位负责数据的抄写与计算,第4工位负责提手的加工及计算结果的填写 ,第5工位负责篮身及提手的涂胶、圆环的串联和最后的纸篮子组装。(其流程图与现场布局图如下)
工作名称:纸篮子加工
开始:纸张剪裁
结束:纸篮子加工完成
方法:现行方法
研究者:刘奎
日期:2010年12月26日
审阅者:李彦增
日期:2010年12月27日
统计
项别
次数
时间/s
距离/m
加工
6
363
检查
搬运
5
10
2.5
等待
储存
1
2
工作说明
距离/m
时间/s
工作序列
加工
检查
搬运
等待
储存
1剪裁原材料
12
2余料移至下一工序
0.5
2
3加工篮身
50
4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5加工4个圆环
134
6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7抄写数据并计算
45
8加工完将结果移至下一工序
0.5
2
9加工提手并填写计算结果
66
10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11对提手粘胶串联圆环组装纸篮子
56
12储存
2
合计
375
6
5
1
表1 现行方案流程程序图
纸篮子生产线的平面布局图
小组:第八小组
制作者:刘奎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26日
12
储存区
纸张裁剪及篮身加工区
四个圆环加工区
原材料区
1
2
3
4
5
6
提手剪裁及计算结果填写区
提手上数字抄写及计算区
提手篮身粘胶、圆环串联纸,篮子组装区
7
8
9
10
11
图1 现行方案布局图
图中:左侧数字对应表1中的各工序序号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问题一:第1工位进行裁剪时,由于篮身呈直线状且尺寸过长,用剪刀剪裁不齐,时间太长,因而考虑对其工具进行改进。
问题二:第2工位加工圆环时,先对圆环进行边缘修剪,再对折剪裁,折叠次数太多,时间过长且剪裁4个圆环工作量大,易于积压,因而考虑对其剪裁工艺进行改进。(其双手作业图如下)
工作:圆环的剪裁
方法:现行
开始:双手空着,用品在台上
结束:圆环完成传至下一工序
操作者:李彦增 圆环 剪刀
左手 右手
至圆环 至剪刀
抓起圆环 抓起剪刀
移至作业位置 移至作业位置
持住圆环 剪裁圆环边缘
将剪刀放在操作处 统计
左手
右手
2
5
4
5
2
0
0
0
8
合计
10
折叠圆环 折叠圆环
持住圆环 抓起剪刀
剪裁圆环
移至下一工序 将剪刀放至原处
回到作业处 回到作业处
图2 现行第2工位双手作业图
问题三:第5工位在统一收到篮子各部位时方能开始工作,等待时间过长且后续工作量大,工作分配不合理,因而考虑对其工作进行合理分配。
2.3效果评价
反复进行多次试验与观察,测定平均一个纸篮子的平均生产时间为140s,与其他小组相比,时间多出30s,效果不是很好。其中,第2工位产品积压过多,影响整个流水线的运作;第5工位后续工作量大,以致于产品组装时各部位混乱,编号出错。
3纸篮子生产线的改善方案
3.1改善方案
将纸篮子生产工艺中5个工位负责的工作部分进行重新分配与调整:第1工位负责纸张裁剪及篮身的加工与涂胶,第2工位负责1、2圆环的加工,第3工位负责数据的抄写与计算,第4工位负责提手的加工、涂胶及数据的填写 ,第5工位负责3、4圆环的加工及最后的纸篮子组装。(其流程图与现场布局图如下)
工作名称:纸篮子加工
开始:纸张剪裁
结束:纸篮子加工完成
方法:改进
研究者:刘奎
日期:2010年12月26日
审阅者:李彦增
日期:2010年12月27日
统计
项别
次数
时间/s
距离/m
加工
7
329
检查
搬运
6
14
3
等待
储存
1
2
工作说明
距离/m
时间/s
工作序列
加工
检查
搬运
等待
储存
1剪裁原材料
12
2余料移至下一工序
0.5
2
3加工篮身并粘胶
55
4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5剪下2个圆环
2
6余料移至下一工序
0.5
2
7加工1.2圆环
67
8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9抄写数据并计算
45
10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11加工提手,并填写数据,粘胶
70
12加工完移至下一工序
0.5
2
13加工3.4圆环并组装纸篮子
80
14储存
2
合计
345
7
6
1
表2 改进方案流程程序图
纸篮子生产线的平面布局图
小组:第八小组
制作者:刘奎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26日
储存区
纸张裁剪及篮身加工、涂胶区
四个圆环裁剪及1、2圆环加工区
原材料区
1
2
3
4
5
6
7
8
14
提手剪裁、涂胶及计算结果填写区
提手上数字抄写及计算区
3、4圆环加工及纸篮子组装区
9
10
11
12
13
图3 改进方案布局图
图中:左侧数字对应表2中的各工序序号
3.2现行方案问题解决
问题一的解决方法:工位1剪裁时,用直尺与小刀替换剪刀,可以得到好的剪裁效果,并且缩短了时间
问题二的解决方法:先对1、2圆环进行必要的折叠,再进行裁剪,可以减少折叠次数,并且缩短时间。(其双手作业图如下)
工作:圆环的剪裁
方法:改进
开始:双手空着,用品在台上
结束:圆环完成传至下一工序
操作者:李彦增 圆环 剪刀
左手 右手
至圆环 等待
抓起圆环
移至作业位置
两次折叠圆环 两次折叠圆环
持住圆环 至剪刀 统计
左手
右手
2
3
4
4
1
0
0
1
7
合计
8
抓起剪刀
移至作业位置
剪裁圆环
移至下一工序 将剪刀放至原处
回到作业处 回到作业处
图4改进第2工位双手作业图
问题三的解决方法:将第2工位的3、4圆环交于第5工位进行裁剪,
缩短等待时间;将第5工位的涂胶工作提前到第1工位与第4工位,
减少第5工位的后续工作,合理的安排了其工作。
3.3 MOD分析与秒表测时的研究运用(以第2工位为例)
MOD分析:
工作:圆环的剪裁
工位序号:2
操作者:李彦增
MOD数:58 时间:7.482s 圆环 剪刀
日期:2010年12月26日
左手
分析式
次数
MOD值
次数
分析式
右手
伸手取作业材料
M4G1
5
BD
等待
移到作业处
M4P0
4
BD
等待
折叠圆环
(M1G3)*3
3
12
3
(M1G3)*3
折叠圆环
持住圆环
H
5
M4G1
伸手取剪刀
持住圆环
H
4
M4P0
移到作业处
持住圆环
H
20
4
(M2G3)*4
裁剪圆环
将圆环送往下一工序
M4P0
4
M4P0
将剪刀放回原处
回到作业处
M4P0
4
M4P0
回到作业处
合计
29
58
49
表3 改进第2工位MOD分析表
正常操作时间=7.482s
标准操作时间=7.482*(1+15%)=8.604s
秒表测时:
一、 划分为四个单元:拿取作业材料、折叠圆环、裁剪圆环、送往下一工序
二、 取折叠圆环单元测时5次,分别为:30s,27s,29s,30s,31s。依公式可得观测次数为5次。得下表:
单
元
时
间
次
数
一
R T
二
R T
三
R T
四
R T
求和
1
15/6 15/6
300/6 315/6
360/6 675/6
15/6 690/6
690/6
2
15/6 15/6
270/6 285/6
350/6 635/6
15/6 650/6
650/6
3
15/6 15/6
290/6 305/6
370/6 675/6
15/6 690/6
690/6
4
15/6 15/6
300/6 315/6
360/6 675/6
15/6 690/6
690/6
5
15/6 15/6
310/6 325/6
350/6 675/6
15/6 690/6
690/6
平均
15/6
294/6
358/6
15/6
表4 改进第2工位秒表测时分析表
正常操作时间=69s
宽放率=15%
标准时间=69*(1+15%)=79.35s
比较上述两项研究发现,两者数据相差很大,究其原因,操作者技术不熟练,不能达到MOD分析法中所规定的动作操作时间,因而导致秒表测时所得出的标准操作时间过长,假以时日,操作者日臻熟练,操作时间可以接近并到达MOD分析法所规定时间,那么两项结果将比较接近。
3.4效果评价
对现行方案进行改进之后多次进行试验与观察并测时,将纸篮子的单位生产时间由原有的140s缩短到现在的110s.整整少了半分钟,达到其他小组的平均水平。
经研究与分析,发现那缩短的30s时间,正是由第2与第5工位节余出来的,这正是我们这次研究的效果体现,不仅缩短了生产时间,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线运行流畅,各工位没有产品积压,此次研究的目的已到达。
4个人工作描述及总结
1.此段为四号仿宋字体!!!!!!!!!!!!
2.封面的姓名学号要自己写!(
提示信息,排版时请删除:
1、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类别,和自己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描述
2、课程设计的结论总结体会等
)
参 考 文 献
[1]汪应洛,袁志平主编,工业工程导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课程设计 答辩评语
成绩 答辩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附: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备 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