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某肉制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中文摘要:在各种食品加工工业污水中,肉类加工排放的污染物占中排放量的第一位。肉类加工污水主要来自圈栏冲洗、牲畜的淋洗、屠宰、煺毛、解体、佟修、副食品加工、洗油、油脂加工等。此外,还有来自车间卫生设备、洗衣房等设施的生活污水和冷冻机方的冷却水。其中生产过成产生的富含有机物的废水其污染负荷很高。因此,对该肉制工业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设计进水、出水的水质指标分析,考虑到污水负荷高、工艺先进可靠、流程简单、易于管理、操作灵活的原则,选定了如下工艺流程。对于肉制厂污水其处理过程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
一级处理:格栅、调节池、隔油沉淀池;
二级处理:生物厌氧接触法、辐流式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该工艺的最大优点是:废水通过一级预处理阶段去处大部分无机颗粒、悬浮物、油脂和色度。引进二级生物处理更好的去处有机污物及难于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掉的各种污染物。
污泥处理过程主要通过污泥的浓缩、脱水等工序,利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为污泥提供出路,最终将污泥部分或全部外运与利用。
关键词:工业废水,废水处理,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去除率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资料 1
1.3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4推荐参考文献 1
2、工艺流程选择 2
2.1废水来源 2
2.2水质特征 2
2.3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2
2.4工艺设备简介 4
3.设计计算书 6
3.1格栅的计算 6
3.1.1粗格栅 6
3.1.2细格栅 6
3.2隔油沉淀池计算 7
3.3调节池的计算 8
3.4厌氧接触反应器 8
3.4.1消化池 8
3.4.2沉淀池 9
3.5生物接触氧化池 9
3.6接触沉淀池 11
3.7污泥部分的计算 11
3.7.1集泥井 11
3.7.2污泥重力浓缩池 12
4.污水厂平面布置图与构筑物图 13
参考文献 13
总结 13
谢辞 14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某肉制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1.2设计资料
(1)设计水量14000 m3/d
(2)水质
设计的进水水质 (mg/L , pH除外)
项目
pH
NH3- N
SS
CODcr
BOD5
色度
进水
6~10
30~90
200~800
2000~2500
900~1200
800~250
(3)处理要求
设计的出水水质 (mg/L , pH除外)
项目
pH
NH3- N
SS
CODcr
BOD5
色度
出水
6.0~8.5
<15
<70
<80
<30
<50
1.3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内容
①通过论证分析,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②选择适宜的设计参数,对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构筑物的工艺尺寸及主要构造;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处理构筑物。
(2)设计成果
①设计说明书一份,含工艺计算;
②要求大图(A3)两张以上,其中包括平面布置图和主要构筑物工艺图。
(3)设计要求
①工艺选择合理;设计计算概念清楚,公式选取正确
②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
③图纸表达正确,符合制图规范。
1.4推荐参考文献
①《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②《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③《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及其他相关书籍及刊物。
2、工艺流程选择
2.1废水来源
肉类加工是指对猪、牛、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等屠宰和进一步加工,以便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肉类食品和副食品。
在屠宰和肉类加工的过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水,同时又要排除含有血污、油脂、毛、肉屑、畜禽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料和粪便等污染物质的废水,而且此类废水中还含有大量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微生物。
屠宰和肉类加工厂的废水主要产生在屠宰工序和预备工序。废水主要来自于圈栏冲洗、宰前淋洗和屠宰、放血、脱毛、解体、开腔劈片、清洗内脏肠胃等工序,油脂提取、剔骨、切割以及副食品加工等工序也会排放一定的废水。此外,在肉类加工厂还有来自冷冻机房的冷却水,以及车间卫生设备、洗衣房、办公楼和场内福利设施排出的生活污水等。
2.2水质特征
屠宰废水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具有以下特点:
(1)、废水呈褐红色,主要是由屠宰动物的血污造成;
(2)、具有较强的腥臭味,主要是由畜禽血和蛋白质分解造成;
(3)、夹带有大量的悬浮物,主要由畜禽皮毛、肉屑、骨屑、内脏杂物、 未消化的食物和粪便等构成;
(4)、含有较高动物油脂;
(5)、含有大量大肠杆菌。
这些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或自然水体,将会严重污染周围的水体环境,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使水体发黑变臭,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2.3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污水性质进、出水水质密切相关。本设计BOD/COD=0.36~0.6,可生化性很好,故本设计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结合处理方法。以达到去除 COD,BOD,NH3N,P的目的.
2.3.1厌氧反应器的选择
由于屠宰废水的进水水质中COD和 BOD浓度很高,需要设置厌氧工艺作为好氧工艺处理的前处理,在厌氧处理器的选择上有UASB工艺以及厌氧接触法(AC)。
厌氧接触工艺又称厌氧活性污泥法,是对传统消化池的一种改进。在传统消化池中,水利停留时间等于固体停留时间,而在厌氧接触工艺中,通过将由出水带出的污泥进行沉淀与回流,延长了生物固体停留时间。由于固体停留时间在生物处理工艺中的重要意义,执意改进大大提高了厌氧消化池的负荷能力和处理效率。由于从消化池中流出的混合液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未分离干净的气体,这些气体进入沉淀池必然会干扰沉淀池的固液分离,因此,一般在消化池和沉淀池之间要增设脱臭设备,以去除混合液中未分离干净的气体,即AC工艺中所采用的真空脱气器。真空脱气的真空度一般为508mm水柱。
厌氧接触法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很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由于厌氧接触法对废水SS中所含的细小毛类物质有很好的去除率,达80%以上,所以在整套工艺的设计上K可不设计气浮池。
采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肉类加工废水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反应器中维持高浓度的厌氧污泥。但由于肉类加工废水浓度不高,水利负荷相对较高,若气-固-液三相分离进行的不好,污泥流失会大于污泥的生成量,使得反应器中的污泥量不断减少,造成处理效率大幅度下降。要使气-固-液三相分离得好,除了分离器的设计要合理外,操作运行条件也很重要,操作运行不当,形成的污泥多为絮状或绒毛状,这种形态的污泥容易挟带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沉降性能差,气-固-液三相分离很难进行。经二者比较,本工艺采用厌氧接触工艺。
2.3.2好氧工艺的选择 — 生物接触氧化法
(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就是在曝气池中填充填料,使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当废水流经填料层时,废水在曝气条件下和生物膜相接触,使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而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侵没式曝气池,它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废水处理构筑物,所以它兼有这两种处理法的优点。
(2)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如下特征
ⅰ 目前所使用的填料多是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以及软性填料,上下贯通,废水流动的水力条件好,能很好地向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供应营养及氧。生物膜上的生物相很丰富,除细菌外,还有球衣菌类的丝状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
ⅱ 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据实验资料,每平方米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可达125g,相当于MLSS13g/L,有利于提高净化效果。
ⅲ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无污泥膨胀的危害,无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缺点是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装置的构造形式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中心处理构筑物是接触氧化池,池内填充填料。其处理装置的形式很多。从水流状态可分为分流式(池内循环式)和直流式两种。
ⅰ 所谓分流式,即废水充氧和同生物膜接触是在不同的格内进行的,废水充氧后在池内进行单向或双向循环。这种类型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主要特征是:①废水在单独的格内充氧,进行激烈的曝气和氧的转移过程;而在填充填料的另一格内,废水缓慢地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②废水反复地经过充氧、接触两个过程,进行循环。因此水中的氧是充足的。其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更新速度慢,而且易于堵塞。分流式多用于国外的废水处理工程。
ⅱ 直流式接触氧化池即直接在填料底部进行鼓风充氧,如图1所示.这种构造形式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在填料下直接布气,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克服堵塞现象。国内多采用直流式。
ⅲ 从供氧方式分,接触氧化池可分为鼓风式机械式洒水式和射流式等几种。国内采用的接触氧化池多为鼓风式和射流曝气式。
2.3.3工艺流程图
根据出水要求及分析,确定方案如下:生物接触氧化池
沉淀池
回用或排放
格 栅
调节池
隔油沉淀池
消化池
脱气
沉淀
池
污泥
浓缩
污泥回流
脱水外运
沼气
2.4工艺设备简介
(1) 格栅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组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流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肉类加工污水中含有较大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通常通过格栅和筛网加以去除。
(2) 调节池
调节池的目的是削弱水质水量波动对废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利于或保证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从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其水量和水质都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矩形平面对角线出水调节池。肉类加工废水在24h之内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为了使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在处理流程中设置调节池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调节,以减弱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幅度。
(3) 隔油沉淀池
肉类加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这些油脂必须在进入主体生物处理工艺前予以去除,否则容易造成管道、水泵和其他设备的堵塞,还会对生物处理工艺造成影响。隔油池与沉淀池合用同一构筑物可以节省投资和占地。
隔油沉淀池采用平流式结构,该池的设置主要是强化预处理的作用,一方面隔除水中的浮油、浮渣,减轻后续处理负荷。另一方面 沉淀大部分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无机颗粒杂质,有效保保护后续处理设备。隔油沉淀池内设一台行车式提靶撇油刮泥机。上撇浮油、下刮沉泥,刮泥机往复运行。
(4) 厌氧接触反应器
污水厌氧接触反应器由三个部分组成,混合接触池(消化池)、沉淀池和真空脱气器。废水先进入混合接触池(消化池)与回流的厌氧污泥相混合,然后经真空脱气器而流入沉淀池。接触池中的污泥浓度要求很高,在12000~15000mg/L左右,因此污泥回流量很大,一般是废水流量的2~3倍。厌氧接触法实质上是厌氧活性污泥法,不需要抱起而需要脱气。厌氧接触法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很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在混合接触池中,要进行适当搅拌以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搅拌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泵循环池水。
(5) 生物接触氧化池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一段法,所谓 一段法(一次生物接触氧化法)也就是一氧一沉法。进水到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而后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此处理过程中,氧化池的流态具有完全混合型的特点,全池填料上的生物膜厚度几乎相等,BOD负荷大体相同。氧化池中剩余的营养物质(F)与活性微生物重量(M)之比在1.19~3.57之间,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和生长率下降期的前期。生物膜生长较快,活性较大,降解有机物的速率较高。
(6)接触沉淀池
ⅰ生物接触氧化法采用的泥水分离设施有竖流式、气浮。斜板(管)和接触沉淀4种。为了与接触氧化池建设更好匹配,本次课程设计选择接触沉淀池。
ⅱ 接触沉淀池表面水里负荷一般采用57m3/(m2·h),停留时间20~30min,有效水深为1.8~2.5m。空气冲洗度采用24~40m3/(m2·h),冲洗时间10~15min。
接触沉淀池滤层的滤料可用砾石、炉渣等粒状材料。
3.设计计算书
本设计采用的设计流量
Q=14000 m3/d =583.3 m3/h=0.162 m3/s
3.1格栅的计算
3.1.1粗格栅
1.一般说明
泵前设置粗格栅的作用是保护水泵
2.设计参数
栅条宽度S=10mm ;栅条间隙宽度b=20mm;过栅流速 1.0m/s;栅前渠道流速0.55m/s;
栅前渠道水深 1.2m;格栅倾角60°;数量2座。
3.工艺尺寸
(1)格栅尺寸
过栅流量 :Q=14000m3/d=583.5 m3/h=0.162m3/s ;
栅条间隙数:
有效栅宽 :B=s(n-1)+bn=0.01×(26-1)+0.02×29=0.83m
()栅渠尺寸
栅渠过水断面S= =0.162/0.55= 0.295 m2
栅渠尺寸(长×宽)590mm×500mm
3.1.2细格栅
1.一般说明
细格栅的作用是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采用机械清渣时,由于机械连续工作,格栅余渣较少,因此,格栅后通常不设渐变段。
2.设计参数
栅条宽度S=10mm ;栅条间隙宽度b=10mm;过栅流速 1.0m/s;栅前渠道流速0.6m/s;
栅前渠道水深 0.8m;格栅倾角60°;数量2座。
3.工艺尺寸
(1)格栅尺寸
栅条间隙数 18.8 n取19
有效栅宽 B=S(n-1)+bn=0.01×(19-1)+0.02×19=0.56m
(2) 栅渠尺寸
栅渠过水断面S= =0.27m2
栅渠尺寸(长×宽)500 mm×540 mm
3.2隔油沉淀池计算
1.设计参数
表面负荷q 2 m3/(m2·h);
沉淀时间t 1.5h;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5mm;
排泥时间间隔T 2d;
2.工艺尺寸
(1)池子总面积A,m2
=583.3/2=292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m
h2=q t=2×1.5=3m
(3)沉淀部分有效体积
V=Q×t=583.3 m3/h×1.5h=875 m3
(4)池长L,m
L=t×3.6=3.6×5mm×1.5h=27m
(5)池子总宽度B,m
B=A/L=292/27=11m
(6)池子个数n,个
n=B/b b取6 则n=11/6=1.83 n取2
(7)校核长宽比
L/B=27/6=4.5>4(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需要的总容积V,m3
= =×2= 196 m3
(9)每格污泥所需容积
m3
(10)污泥斗容积V1 ,m3
=
=4.68m
则=62.3 m3
(11)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m3
l1=27+0.3+0.5=27.8m
l2=6m
m3
(12)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 =62.3+21.6=83.9 m3
每池设3个污泥斗 83.9 ×3=167.8>98 m3
够放2d的污泥
(13)池子总高度 设缓冲层高度h3=0.5m
H=h1+h2+h3+h4=0.3+3+0.5+0.213+4.68=8.693m
3.3调节池的计算
1设计参数
由于本设计中水质浮动不是很大,因此水力停留时间取8h,有效水深4.5m,超高0.3m,最低水深1.0m
2工艺尺寸
(1)池容=Q×HRT=583.3 m3/h×8h=3500 m3
(2)H=h1+h2+h3=4.5+0.3+1=5.8m
(3)A=V/H=3500/5.8=603.5m2
根据面积取长30.2m宽20m
3.4厌氧接触反应器
污水厌氧接触反应器由三个部分组成,混合接触池(消化池)、沉淀池和真空脱气器。
3.4.1消化池
1.设计参数
①消化时间t 1d; ②消化池数 2座;
2.工艺尺寸
(1)反应区总容积V,m3;
V=Q·t=14000 m3/d×1d=14000 m3 则单池容积V0=V/2=7000 m3
(2)消化池尺寸
采用圆柱形消化池,柱体直径D取27m,集气罩直径d1取3m,池底下椎体直径d2=取3m;集气罩高度h1取1.5m,上椎体高度h2取2m,消化池柱体高度h3取13m(<D/2),下椎体高度h4取2m,则消化池总高度
H= h1+ h2 +h3+ h4=1.5+2+2+13=18.5m
(3)结构计算
集气罩容积V1
m3
弓形部分容积
m3
圆柱部分容积
下椎体部分容积
则消化池有效容积V0= V3+ V4=7345+428.6=7773.6 m3>7000 m3
(6)总产气量
G=0.4×14000×2.25×0.75=9450 m3
3.4.2沉淀池
本次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1.设计参数
①表面负荷 1.5 m3/(m2·h);
②沉淀时间 2h;
③中心进水管 下部管内流速1=1.2 m/s;
④ 上部管内流速2=1.0m/s;
⑤出管流速3=0.8m/s;
⑥数量 2座
2.工艺尺寸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2 ,n取2
=1.5
3.5 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计数据:Q=120m3/h,进水COD=500mg/L,进水BOD=105mg/L.
氧化池为顺流式,底部进水,进气,上部出水。
(1)接触氧化池尺寸 COD去除率E1=85﹪;BOD去除率=90﹪.
有效容积: V===882 m3
式中 S — 进水BOD浓度,g/l
NV— 有机负荷率,取1.5kgBOD/(m3﹒d)
反应池总面积A=(m2)
式中 H—填料层高度,一般采用3.0m.
接触氧化池4座,每池8格。
单池面积: f=(m2)
池单格面积:a=(m2)
池平面尺寸:单格尺寸长取5m,格宽m;单格尺寸5m×1.84m.
池深H0=H+h1+h2+(m-1)h3+h4
=3+0.5+0.4+0.25+1.0=5.2
式中 h1—超高,取0.5m;
h2—填料层上水深,取0.4m;
h3—上下填料层间距,取0.25m;
m— 填料层数,2层;
h4—填料至底部高度,取1.0m.
停留时间:t=(h)
(2)供气系统 采用在填料下直接曝气方式,曝气充氧的扩散装置采用多孔管。管设在距池底0.7m处,孔径取5.0mm,孔在管的两侧交错排列。
接触氧化池
需氧量 Oa=AQ(S0-Se)+bXV
式中 a— 去除每1kgCOD的需氧量,kgO2/kgCOD(a=0.75kgO2/kgCOD);
S0,Se—进出水BOD浓度,kg/m3;
Q—进水量,m3/d;
b—微生物自身氧化系数,kgO2/kgMLSS(b=0.12kgO2/kgMLSS);
X—MLSS浓度,kg/m3;
V—池容积,m3
Oa=0.75×14000×(0.105-0.0105)+0.12×4×882=1415.61kg/d
=58.98kg/h
查的水中溶解氧饱和度分别为Cs(20)=9.17mg/l,Cs(30)=7.63mg/l
气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为:
Pb=1.103×105+9.8×4.4×103=1.444×105 (Pa)
氧转移率(E)为10﹪,则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
QT=﹪=19.3﹪
温度为20℃时,一氧池中的溶解氧饱和度为9.17L,池中的平均溶解氧饱和度为7.63L.
温度为20时,脱氧清水的充氧量为:
Ro=(kg/h)
—氧转移折算系数(一般=0.8~0.85,取0.8);
—氧溶解折算系数(一般=0.9~0.97,取0.9);
—密度,1.0kg/L;
CL—废水中实际溶解氧浓度,mg/L(一般为2mg/L);
Rt—需氧量Oa=58.98kg/h.
供气量为:(m3/h)
每池所需空气量:(m3/h)
每单元格所需空气量:(m3/h)
每格有4根支管,管长5m,管中心间距1m,孔距50mm,每根管有出气孔100个。
每根支管所需空气量:(m3/h)
孔口空气流速:(m/s)
各反应池充气管管径
接触氧化池:Q=913.21m3/h;=28.53m3/h
设空气干管流速V=10m/s;支管流速=5m/s;则
干管直径:,取180mm
校核:(m/s)
支管直径:(m),取45mm
校核:(m/s)
综上,接触氧化池:干管D1=180mm;流速V=9.97m/s
支管d1=45mm;流速v=4.98m/s.
3.布水系统
采用导流廊道,设进水流速=0.2m/s,进水管径D=150mm.
导流廊尺寸:每单格各有一导流廊道,沿单格的长边,长5m,宽0.6m.导流墙高4.7m,距池底0.5m.
4.出水系统
出水采用过水孔,与导流廊道相对在另一长边,设出口流速vb=0.2m/s
ⅰ 过水孔所需面积 s=
充满度为0.6,则
ⅱ 过水孔尺寸 每单格有过水孔3个,孔中心间距1.2m.
孔宽0.2m,孔高;取0.60m.
过水孔尺寸0.2m×0.60m.
ⅲ 水流方式 水从过水孔流入下一单格的导流廊道,整个反应池呈推流式,如图3中箭头方向。
ⅳ 引流渠 格4与格5间有引流渠,渠有效深度0.05m,实际渠深H=0.05+0.25+0.05=0.35(m),渠长10.2m,从格4外侧第一孔到格5外侧最后一孔,如图3所示。具体结构尺寸:10.2m×0.3m×0.35m.
ⅴ 出水渠 格8过水孔外侧有出水渠,渠宽0.4m,设流速0.2m/s,则有效水深,则实际槽深0.1+0.5=0.6(m),槽坡度为0.01,长5m.
具体结构尺寸:5m×0.4m×0.6m.
5.其它
接触氧化池 加上导流廊道、引流渠、出水渠等构筑部分,单座反应池的实际尺寸:21m×12m×5.2m;钢筋混凝土结构。每池配曝气系统,半软性材料及支架一套。
3.6接触沉淀池
(1)接触沉淀池表面积A 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N选取5.5m3/(m2·h)有效水深为2m,滤料选用炉渣,滤料层高0.5m。
沉淀池面积
(2)校核水力停留时间
水里停留时间t=
符合规程要求。
(3) 接触沉淀池尺寸 沉淀池宽取4m。
池长
沉淀池超高h取0.5m,有效水深取2m,泥斗斜壁设计与水平面倾角为,清水层选取0.4m,滤料层0.5m均包括在有效水深内,缓冲层0.5m,包入泥斗中,泥斗下底边长0.2m,
泥斗高:
沉淀池高:H=h1+h2+h3=0.5+2+3.3=5.8m
沉淀池尺寸:L×B×H=13.3m×4m×5.8m
(4)污泥量 污泥产率以Y=0.4kgDSkgBOD5计,含水率97%。则干泥量用下式计算 WDS=YQ(S0-Se)+(X0-Xh-Xe)Q
式中 WDS — 污泥干重,kgd;
Y — 活性污泥产率,,kgDSBOD5;
Q — 污水量,m3d
S0 — 进水BOD5值,kgm3;
Se — 出水BOD5值,kgm3;
X0 — 进水总SS浓度值,kgm3;(取300mgL)
Xh — 进水中SS活性部分量,kgm3;
X e — 出水SS浓度值,kgm3.
设该污水SS中70%可为生物降解活性物质。
污泥干重:WDS=0.4×14000×(0.105-0.0105)+(0.3-0.7×0.3-0.09)×14000=529.3(kg/d)
污泥体积:
(5)校核泥斗容积
泥斗容积计算公式:
VS — 泥斗容积,m3;
h — 泥斗高,m;
— 泥斗伤口面积,m2;
— 泥斗下口面积,m2。
沉淀池泥斗容积:
(6)接触沉淀池进出水设计 进水导流槽宽0.8m,导流墙下缘至滤料的面距离为1.1m。出水集水槽进水负荷采用1.2L/(s·m)。
集水槽总长:
集水槽条数:(条)
(7)接触沉淀池需气量计算 接触沉淀池冲洗强度采用30m3/(m2·h),冲洗时间15min。工作周期24h。
沉淀池需气量:(m3/h)=26.5(m3/min)
(8)反冲洗气管设计 反冲洗气管设计同样采用穿孔钢管,滤速设计同接触氧化池计算干管、支干管管径DN250~150mm,小支管管径DN40mm,支管布置间距25cm, 支管上小孔孔径5mm,小孔孔径5mm,小孔间距10cm,小孔向下45°开孔,交错分布。
3.7污泥部分的计算
总污泥量的计算
(1)初沉池Q1=245m3/d污泥含水率98%
(2) 竖流式沉淀池 污泥量Q2=73.5m3/d,污泥含水率98%
(3)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泥量Q3=17.64m3/d,污泥含水率97%
总污泥量Q=245+73.5+17.64=336.14m3/d
3.7.1集泥井
设停留时间HRT=8h,总泥量 356m3/d
采用圆形池子,池子有效体积为V=Q×HRT/24
=336.14×8/24
=112.1 m3
有效水深取5m,则池面积
A=22.5m2
集泥井的直径D=
取直径D=5.5m
则实际面积 A=23.8 m2((取A=24 m2)
水面超高0.3m,则实际高度为5.3m
3.7.2污泥重力浓缩池
取固体负荷(固体通量)M一般为10~35kg/(m3·d)
取M=25kg/(m3·d),浓缩时间T=24h
设计污泥量Q=357m3/d,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6%,则浓缩后污泥体积
P1—浓缩前的含水量;
P2—浓缩后的含水量。
根据要求,浓缩池的设计横断面面积应该满足:A≥Qc/M
W1=245×1000×(1-98%)=4900kg/d
W2=73.5×1000×(1-98%)=1470kg/d
W3=17.64×1000×(1-99%)=176.4kg/d
那么,Qc= W1+W2+W3=4900+1470+176.4=6546.4kg/d=272.8kg/h
(1)直径D
A= Qc/M=6750.8/25=261.9 m2
取2座,则A1=131 m2
D= =12.9m 取D=13m
则实际面积A1=133 m2
(2) 高度
停留时间,取HRT=24h Qn=Q/n=336.14/2=168.07 m3/d
h2=HRT·Q/(24×A)=24×168.07/(24×133)=1.264m
有效高度h2取1.5m,超高h1=0.5m,h缓冲层高度h3=0.5m
池壁高 H= h1+ h2+ h3=0.5+1.5+0.5=2.5m
(3)污泥斗
采用圆台体污泥斗设下底半径取2m,上底半径取3.5m,高取4m.
V1=πh(R2+Rr+r2)/3 =3.14×4×(22+2×3.5+3.52)/3=97.34(m3)
r-下底半径;
R-上底半径;
h-高 。
两座浓缩池的污泥斗容积V=194.68m3,大于污泥浓缩后的体积169m3 ,故符合要求。
4.污水厂平面布置图与构筑物图
(附后)
参考文献
[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曾科等.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赵庆良等.特种废水处理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3.10
[4]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3
[5]史惠祥,实用环境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佟玉衡,实用废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7]阮文权主编。废水生物处理工程设计实例详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8]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组织编写。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9]崔玉川,刘振江,张绍怡等编。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总 结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大学几年理论学习,现在真正动手设计起来还是莫不找头脑。为了能够选择出合理的工艺处理流程,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来了解各种工艺的应用及特点,让我弄清了很多以前学习过程中的盲点,让我对水处理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工艺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得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计算量比较大,许多参数需要查阅相关手册,搜集了大量资料。很多次计算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虽然让人十分苦恼,但我们还是需要耐心、细心和坚持,因为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小磨砺。
功夫不负苦心人,当最后看着自己的设计成果时,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
谢 辞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通过同学的帮助、各位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的启迪。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还得到了许多学院领导、系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我也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他们在我的学业中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关爱和支持。
最后,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
课程设计要有耐心,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勤于请教,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次设计让我受益良多,希望大学本科学习生活得以圆满结束。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