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89577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从自然形态中获取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并把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是设计素描关于设计形态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素描涵养基础上对第二自然物——人工形态,具备变体解析并创造意象形态的能力。 (二)根据物象,具备在数理基础上解析与自然相关抽象形态的潜想、审美能力。 (三)强调对物象描绘过程中用脑画画的思维训练,探索用创造性设计思维表现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对结构形态的界定,注重形式美法则的规范,如节奏的、韵律的、或意念符号的。 (二)脱离传统绘画素描对物象的如实描摹干扰,结合三大构成,以及广泛而自由的语言选择,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原创设计。 (三)注意把握设计素描的三大步骤,写生、分析、变体在创作过程中的比重份量。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学时 5 25 25 20 25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概述“过渡”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设计素描的意义作用。 (二)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讲授内容 (一)“过渡”的真实含义 (二)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异同 (三)观察、分析与演变 (四)过渡中的感性与理性分析 第二章 自然形态写生 一、目的要求 (一)由主动的选择与综合处理,涉及个人化的审美与表现。 (二)确立并发现周围曾经忽略的形态美感的认识,提高对自然物象的敏锐感受力。 (三)对自然物象的描绘可以是自然形态本身,扭曲的、人为的形态,并模仿它物形态或手势化形态、综合的形态。 二、讲授内容 (一)反对熟视无睹——寻找写实中其它物象的感受。 (二)抽象的浪漫写实主义 (三)形态的概念 (四)形态之间的关系 (五)关于写实概念的讨论 (六)意象 三、作业 手套写生。 第三章 自然形态结构 一、目的要求 (一)从自然形态的外表描绘,向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训练用结构分析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认识形态,从而为形态的创造打下基础。 (二)了解不同的自然形态结构,从结构入手达到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体会造型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美感。重视结构线,外轮廓线、透视线的精确性,排除自然光影、肌理与眼睛的干扰。 二、讲授内容 (一)结构素描是形态分析的基础 (二)人和动、植物的结构认识 (三)关于结构认识的发展 (四)现代绘画流派对结构的认识 三、作业 (一)人、动物、植物的结构写生。 (二)三通等机械物写生。 第四章 瓶罐的写生解析 一、目的要求 (一)现实形态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空间的穿插,开放性的结合与局部的裁取放大为新形态的构成提供了切入点。同时二维平面的整体设计介入了原形的解析。通过这样的训练,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二)在一大群瓶罐物体中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初始阶段,形态关系的韵律、节奏以及平衡、疏密的审美直觉起主要作用,随后则应以网格为基础进行数理的理性界定,根据“感觉印象——知觉理解——综合构成”的方式,进一步把形态拆解,从物象结构转化为画面结构,从自然空间转化为画面空间,并且不再关心原形的具象,而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 二、讲授内容 (一)线在形态演化中的作用 (二)透视 (三)数理的曲线与直线 (四)眼与脑的并用 三、作业 对一组自然形态(瓶、罐、盘)进行写生解析。 第五章 演化创作 一、目的要求 (一)在深入的过程中体验全新形态的产生是一种美,在过程中发展形态创造的想像力和设计能力,绘画与设计也便由被动变成主动。 (二)可以采用素描或色彩的手段,完成一张由写生或是小稿而来的创作。罐瓶的表现不再是关心的重点,画面中新形态的创造与构图的协调完整才是设计创作的目的。 二、讲授内容 (一)为什么这样做 (二)关于抽象 (三)抽象的三种方式 (四)澄清一个文字概念 (五)个别与普遍 (六)表现与抽象 (七)精神与形式 (八)纯粹形式 (九)装饰形式 (十)黑白 (十一)线面 (十二)色彩空间 (十三)正负形态 三、作业 由自然形态演化进行创作实验。 教材 《设计素描》 黄作林 李育 邓旭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参考资料 1、《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周至禹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新概念装饰素描》赵健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3、《设计素描》林文昌著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设计方向的必修课。根据我院的教学安排,该课程包括“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两部分内容。平面构成课程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上,从基本造型规律和视觉认知规律出发,学习视觉语言和艺术造型共性的形式美法则。通过系统强化训练,开展造型设计的理论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图形创意课程通过小题练习,培养创意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探索视觉沟通观念及设计原则,培养更为个性化的传达方式以解决视觉沟通问题。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认识形态,了解有关形态的基础理论,包括形态知觉心理、形态基本要素、形态美的法则等。 (二)基础构成练习,掌握基本形设计、逻辑构成形式及视觉平衡构成形式等。 (三)培养图形设计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本课程由“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两部分组成。 (二)“平面构成”在前,“图形创意”在后,由感性认知进入到理性分析,循序渐进。 (三)基本理论的讲授与设计练习并重,在建立设计观念的同时,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设计原则和技巧。 (四)以“图形创意” 补充“平面构成”内容的不足,强调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每一章讲授后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定量的作业,供学生艺术实践。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学时 5 5 30 55 5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概 述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平面构成研究的意义。 (二)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常识。 二、讲授内容 (一)包豪斯与构成 (二)造型艺术与构成 (三)平面构成的目的、学科特点及学习方法 (四)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第二章 形态的基础理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形态的基本要素。 (二)了解形态美的法则。 二、讲授内容 (一)认识形态 (二)形态的知觉与心理 (三)形态的基本要素 (四)形态美的法则 第三章 基础构成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构成方法。 (二)了解综合材料的运用技巧。 二、讲授内容 (一)基本图形设计 (二)逻辑构成 (三)视觉平衡构成 (四)肌理的构成与技法开拓 三、作业 (一)形态观察与描绘。 (二)基本形设计与构成。 (三)逻辑构成练习。 (四)视觉平衡构成练习。 (五)肌理的构成与技法开拓。 注:手工操作方式,作业可适当减少;电脑设计方式,作业可多些。 第四章 图形创意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图形设计观念。 (二)掌握创意思维的表现处理技巧。 二、讲授内容 (一)图形设计观念 (二)创意思维 三、作业 (一)图形结构练习。 (二)黑与白练习。 (三)符号意象练习。 (四)图形编辑练习。 (五)新旧元素互动练习。 (六)极致的对比练习。 (七)图形联想练习。 (八)文字的创意练习。 (九)通感的表现练习。 (十)图形创意设计(100个变体的设计)。 注:根据时间,选择性安排作业,具体主题由教师自行拟定。 第五章 课程总结 一、目的要求 (一)总结课程。 二、讲授内容 (一)组织学生讨论 (二)作业讲评 教材: 1、《平面构成基础》 陆 叶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2、《图形创意基础》 吴晓兵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参考资料: 1、《启发创意的平面设计》 [美]王尔德编著 2、《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爱之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该课程注重色彩构成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研究,对于设计及其它视觉艺术的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色彩的视觉心理与视知觉的审美阐述,增加学生的色彩构成意识,使学生在系统化、条理化的训练中全面掌握色彩构成方面的内容及规律,为实用美术设计及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掌握色彩的物理理论、生理理论及设计理论。 (二)善于从大自然中吸收色彩滋养,将美丽景物的色彩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并找出规律运用配色。 (三)研究和借鉴我国和外国传统装饰艺术和姐妹艺术的色彩表现方法是丰富和提高色彩表现技巧的重要途径。 (四)通过系统的基础训练、掌握色彩搭配与表现技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本大纲前段是讲授色彩的基本理论,为了训练的系统化、条理化、把色彩的基础练习分为若干个以单一因素为主的题目进行训练。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归纳自然中的色彩或借鉴绘画摄影艺术作品的色彩,结合所学色彩对比与调和原理进行训练。 (三)从第五章开始,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其原理、规律、法则等。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8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学时 1 2 1 2 12 2 20 20 20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色彩构成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学习色彩构成的意义。 (二)了解色彩的类别及实践。 二、讲授内容 (一)色彩 (二)色彩构成 (三)色彩构成实践 (四)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 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论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色彩的物理属性。 (二)了解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 二、讲授内容 (一)光与色 (二)光源色 (三)物体色 (四)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 第三章 色彩的生理理论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视觉的生理特性与色彩视觉。 (二)了解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 二、讲授内容 (一)视觉的生理特性 1、视觉适应 2、视觉的阈值 (二)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 第四章 色彩混合 一、目的要求 了解三原色及色彩混合的特性。 二、讲授内容 (一)原色 (二)色彩的混合 1、加色混合 2、减色混合 3、空间混合 第五章 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色彩三要素及色立体。 (二)掌握24色相环的制作。 二、讲授内容 (一)色彩的三要素 1、明度 2、色相 3、纯度 (二)色立体 1、色环 2、孟塞尔色立体 3、色立体的用途 三、作业 制作24色相环,要求色相均匀,直径两端以色互为补色。 第六章 色彩与心理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不同色彩搭配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二)了解色彩的联想与象征以便运用于设计中。 二、讲授内容 (一)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 2、色彩的冷暖感 3、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 4、华丽的色彩和朴素的色彩 5、积极的色彩和消极的色彩 第七章 色彩对比理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色彩对比的规律。 (二)掌握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则。 二、讲授内容 (一)色彩对比 1、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三、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 1、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2、色相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3、纯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4、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5、面积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三、作业 (一)明度变化为基础的配色练习 任选一色混合白或黑,调出9个明度等级的色标,作相同图案的9种明度基调 的配色,要求明度级差均匀。 (二)作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配色练习: 任选5个以上不同色相分别作高纯基调,中纯基调,低纯基调配色练习各一幅, 要求图形统一,色调改变。 第八章 色彩调和理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色彩调和的原理及调和的一般方法。 (二)掌握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则。 二、讲授内容 (一)调和原理 (二)色彩调和的一般方法 1、从色相关系上分析 2、从明度关系上分析 3、从纯度关系上分析 4、从色调关系上分析 5、从色彩构图的关系分析 三、作业: (一)选两组互补色,运用互混渐变和间隔方法进行调和。 (二)任选二组互补色,运用面积大小悬殊和空间混合方法进行调和。 第九章 色彩的布局与构思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色彩构图的一般法则,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 (二)通过大量图例学会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从其它事物中发觉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讲授内容 (一)色彩的构图 1、色彩的均衡 2、色彩的呼应 3、色彩的主从 4、色彩的层次 5、色彩的衬托 6、点缀色 7、色彩渐变 (二)色彩的构思与启示 1、来自自然色彩的启示 2、来自传统艺术和姐妹艺术色彩的启示 3、来自音乐和文学的启示 三、作业 将资料中的色彩分解归纳成8个以内的色标,并整理各色的位置(主色、副色)与比例,然后根据色标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进行配色。 1、轻松柔美的粉彩色系 2、暗淡宁静的中灰色系 3、陈旧可亲的深灰色系 4、优雅明快的对比色系 5、活泼浪漫的互补色素 教材 《平面 ·色彩构成》 王力强 文红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参考资料 1、《色彩构成》 赵国志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装饰色彩基础专辑》 黄国松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一门基础课,是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通过对立体空间构成的基础理论及技法的讲授和实践,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形态、空间造型设计的手段、原则及造型材料的可塑性。学生立体造型和空间构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借鉴、创造性思维方法。 (二)研究立体空间构成的形式法则,培养学生的形态空间的审美能力。 (三)掌握立体空间造型的方法、手段,掌握材料造型的可塑性能。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讲授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立体、空间形态的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对材料、工具、造型的可能性进行广泛、积极的探索、创新性的运用。 (三)以抽象形态为研究重点,研究手段是理性的,而作业应是感性的、艺术性创作的结果。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8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结业考试,最后以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两部分,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学时 5 20 40 15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立体构成研究的意义。 (二)掌握立体构成有关概念。 二、讲授内容 (一)立体构成研究的意义、目的、任务、工具、材料 (二)形态及其分类 (三)立体、空间有关概念 (四)材料和技术的有关理论 三、作业 什么是立体构成? 第二章 纸的立体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纸材及其加工方法。 (二)了解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条件,掌握肌理、浮雕、展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 二、讲授内容 (一)纸的加工方法: 1、表面加工 2、变形加工 3、变质加工 (二)触觉肌理、浮雕、展示卡设计原则、制作要点。 三、作业 (一)肌理练习。 (二)纸浮雕设计、制作练习。 (三)展示卡设计、制作练习。 第三章 单体造型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造型观念、原理。 (二)掌握单体构造的方法、手段。 二、讲授内容 (一)几何形态的美学特征 (二)柱体结构、块体结构 (三)装璜设计中的包装形态分类及其包装设计要点 三、作业 (一)几何体变形设计训练。 (二)几何体的包装设计训练。 第四章 多体组合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空间构成观念、原理及形式法则。 (二)了解多体组合的构造关系。 二、讲授内容 (一)空间构成观念、原理及形式法则 (二)线材的组合 (三)板材的组合 (四)块材的组合 (五)空间点、线、面综合构成 三、作业 空间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练习。 教材 《立体构成》 赵志生 王天祥 重庆大学出版 2002年8月版 参考资料 1、《纸的主体构成与设计》 朝仓直巳著 廖伟强译 大陆书店出版 2、《立体构成》 辛华泉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插图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多种插图技法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结合国内所能买到的画材,利用其材料的特性创作出风格各异的插图作品,并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的设计构思和技法特点能够用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做到既眼高又手高,从而使插图表现技法更能广泛地作用于平面设计和绘画艺术领域。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娴熟掌握两种以上的插图表现技法。 (二)同一种技法需表现出墨稿、单色稿、彩色稿三种形式。 (三)具备对原始资料图片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研究各种画材表现的可能性,提高对图形的表现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体会每一技法的具体过程,领会技法的表现实质。 (二)引导、鼓励学生分析材料的特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发现新的插图技法。 (三)注重逻辑性、严密性以及技法特征的启示性,使学生在领悟的同时做到活学活用。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8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学时 15 10 40 15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该课程的目的、意义。 (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与应用及历史演变概括。 二、讲授内容 (一)插图的定义 (二)插图表现的可能性 (三)插图表现的机能 (四)插图在我国的演变 (五)西洋插图的黄金时代 (六)日本插图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插图画材介绍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 (二)掌握综合材料的运用手段。 二、讲授内容 (一)铅笔 (二)色铅笔 (三)特殊铅笔 (四)广告颜料 (五)水彩 (六)压克力颜料 (七)蜡笔 (八)粉彩笔 (九)沾水笔 第三章 插图表现技法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技法的具体步骤。 (二)尝试每一技法的多种表现形式。 二、讲授内容 (一)明暗分层法 (二)刮擦法 (三)拼贴法 (四)水印法 (五)押印法 (六)遮擦法 (七)刮蜡法 (八)割贴法 三、作业 自选以上四种方法,每种方法各完成三幅作业。 第四章 插图分类及名家鉴赏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插图的类别及不同风格。 (二)推介国际插图名家。 二、讲授内容 (一)视觉幻术插图画家 (二)科幻插图画家 (三)偶像性感插图画家 (四)交通工具插图画家 (五)画册插图画家 (六)动植物插图画家 教材 《插图设计》 蒋啸镝 张建中 贺赞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参考资料 1、《黑白画理》 王弘力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六大洲插图选》 广西人民出版社 3、《插图新技》 詹杨彬著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广告摄影》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广告摄影是当代商业摄影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通过广告摄影基础理论的讲授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广告摄影器材并熟练地运用于拍摄。了解广告摄影的前沿动态,具备广告摄影的设计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了解广告摄影的各种器材、熟悉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理解光的作用及运用技巧,掌握各种被摄体的反射光性能。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的创作实践,多进行实物拍摄。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广告摄影的器材与普通摄影的要求不同,在本院器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时,应多带他们到附近商业摄影场所参观实践。 (二)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广告摄影的直观感受和理解,提高鉴赏水平。 (三)每次讲授后根据教学要求安排一定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以实验作品为重要依据,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学时 5 5 10 5 10 10 20 15 10 10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广告摄影溯源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广告摄影产生的背景。 (二)当代广告摄影的现状。 二、讲授内容 (一)信息传播的特点与早期广告的形成 (二)照相术的诞生与广告摄影的产生 (三)当代广告摄影的前沿状态 第二章 广告摄影的特征 一、目的要求 (一)理解广告摄影的含义和特征。 (二)了解广告摄影师的基本要求。 二、讲授内容 (一)广告摄影的含义 (二)广告摄影的特征 (三)广告摄影师须知 第三章 广告摄影的创作表现 一、目的要求 (一)广告摄影的前期准备。 (二)对被摄体及模特儿的使用。 二、讲授内容 (一)广告摄影的前期工作 (二)广告摄影的构思 (三)广告摄影的构图 第四章 广告摄影的分类研究 一、目的要求 (一)研究各种媒体对广告摄影的不同要求。 (二)了解各种题材的广告摄影。 二、讲授内容 (一)广告摄影的媒体研究 (二)广告摄影的题材研究 三、作业 收集本地各类印刷广告,以剪贴方式分析其异同。 第五章 广告摄影常用设备 一、目的要求 (一)能够熟悉各类广告摄影器材,并能操作使用。 二、讲授内容 (一)照相机及镜头 (二)照明工具 (三)常用胶片的种类及特点 三、作业 以实验室提供的照相用具进行操作练习和静物拍摄。 第六章 广告摄影中若干操作要点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各类器材的具体用途。 二、讲授内容 (一)测光表及其用途 (二)灰板的作用及用法 (三)色温与滤色镜 三、作业 学习测光表的运用,以不同亮度的背景和被摄体作拍摄实验,掌握正确曝光。 第七章 广告摄影用光基础和基本布光形式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广告摄影中各种布光用具。 (二)了解光在广摄影中所具备的造型功能。 二、讲授内容 (一)灯光照明的重要性 (二)广告摄影用光基础 (三)基本布光形式 三、作业 使用现有灯具进行布光练习拍摄 第八章 广告摄影布光分析与设计 一、目的要求 (一)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巧妙用光对广告摄影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用光能力。 二、讲授内容 (一)布光分析 (二)布光设计 (三)常用布光技术 三、作业 自选产品道具进行广告设计拍摄。 第九章 广告摄影常用技巧 一、目的要求 (一)明白不同的拍摄技巧对广告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二、讲授内容 (一)多重曝光 (二)表现动态 (三)物体的悬空固定 三、作业 用特技拍摄的办法表现广告创意。 第十章 广告摄影实例图解 一、目的要求 (一)从优秀的广告范例中吸取创作灵感。 二、讲授内容 (一)各种产品类型及巧妙设计的广告图片幻灯 教材 《广告摄影》张苏中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参考资料 1、《实用广告摄影技法》 上海远东出版社 2、《产品摄影》上海美术出版社 3、《广告摄影》(柯达摄影丛书)浙江美术出版社 《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属设计基础课程,涉及跨学科知识,前瞻性很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有关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状况,同时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意的能力,学会运用视觉元素准确传达信息。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掌握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开发创造能力。 (三)掌握运用视觉元素传达信息的规律。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讲授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视觉传播设计的认知、理解与实践运用能力。 (三)每一章讲授后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定量的作业,供学生艺术实践。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40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定该课程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学时 5 15 15 5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明确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研究的意义。 (二)了解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范畴。 二、讲授内容 (一)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范畴及研究的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的学科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创造性思维内容的表达方式。 二、讲授内容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二)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方法 (三)意识内容信息的表达方法与表现元素 第三章 创造性的视觉传播设计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视觉传播基本原理。 (二)掌握将创造性思维成果运用视觉元素传播的基本方法。 二、讲授内容 (一)视觉传播基本原理 (二)视觉传播的基本元素 (三)创造性思维的视觉表现方法 三、作业 分别运用视觉传播的各个基本元素,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视觉意象来表达同一主题。 第四章 课程总结 一、目的要求 总结课程。 二、讲授内容 (一)组织学生讨论 (二)作业讲评 教材 《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 韩晓芳 王亚非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年2月版 参考资料 《柯尔特教程》 爱德华·德·波诺 彼得·德·波诺著 新华出版社 《现代图形设计》 门德来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视觉传达基础设计》 东美红著 嶺南美术出版社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课时 5 5 6 5 6 5 5 5 6 4 4 第二部分 讲授内容 第一章 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 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 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 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 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 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 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 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 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 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一、改革: 二、教师:拜尔、布劳耶、斯密特、斯托兹、谢帕等留校任教,聘迈耶和凡 德罗。 三、设计成果 四、突出事件 五、衰落:最终迈耶于1930年被赶走,密斯上台。 六、传播:包豪斯链(Bauhuase) (一)格氏:哈佛大学建筑系/TAC (二)密斯:伊利罗斯理工学院建筑系 (三)阿尔帕斯:耶鲁大学/美国平面设计教育结构改造计划 (四)马克斯·比尔(学生):乌尔姆设计学院 第四章 美国工业设计与消费社会设计的形成 第一节 背景及要点 一、特点 (一)较单纯的商业化定位 (二)工业设计职业化最早 (三)设计师与欧洲同行的背景不同 (四)设计中合作性强,强调与市场、客户的关系 (五)设计涉及面极广,形式瞬变----从小器具到大型交通工具 (六)重表现技巧而轻视设计观念和文化内涵,重外形而轻视功能和性能 第二节 主要风格 (一)流线形风格 (二)有计划废止制度 (三)代表人物:Walter Teague Raymond Loewy Norman Bel Gedde Henry Dreyfess (四)大工业设计. 第三节 重要事件 (一)1937年巴黎国际博览会,超现实主义设计出现 (二)1939年纽约国际博览会,流线形运动的最大一次会展,重点强调了工业设计观念 第五章 二战前后欧洲工业设计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体系化、制度化 第二节 技术上的影响因素 一、制造技术、材料、能源等方面的进步----降低成本和服务平民; 二、大批量生产的规模化----高效率与自动化和设计目标指向大企业; 三、半导体、电脑的出现和微型处理技术的发展-----使低成本、小型化、短周期和自由外形成为可能; 四、金属冲压成形技术和合成材料如塑料等的大量运用----自由的可塑形式。 第三节 设计思路的四个阶段 一、20——30年代的功能至上原则和冷静、简单、统一的理性态度; 二、德意西独裁时期和战时的政治精神象征型与实用主义并列; 三、战后设计的科学性和逻辑化——对人体工学的过分迷恋阶段; 四、6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的有机形式是人文主义和艺术性的回归。 第四节 战后欧美设计的共同特点 一、功能要求为中心,产品外形必须有利于功能表达(使用者能通过外形了解功能); 二、简洁、准确的理性化形式,摒弃装饰主义趋势。 第五节 企业形象与设计 一、欧洲各国的设计特点初探 二、意大利---夸张的个性 三、荷兰设计与PHILIPS 四、德国设计 第六章 ULM学院的解决方式 第一节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通用体” 第二节 北欧风格----人情化与地方功能主义的继续 代表人物:Frank Pick Herbert Read 第七章“丰裕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一节 “用完即弃”消费主义和汽车文化 一、POP运动 二、Victor Papanek《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第二节 人体工学(人机工学)的主导 一、人造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 二、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三、对于服务的设计; 四、对于人类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一)研究内容:1、本体概念;2、信息输入;3、人类的输入输出系统;4、环境与安排。 (二)目的:提高工作和活动的效率和效应;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种价值,如卫生、安全、满足等。 (三)历程:机械时代(1750—1890年); 技术革命时代(1870—1945年) 为人思维阶段(1945年--) 第三节 美国设计 一、代表团体与人物: 艾里奥特 诺伊斯(Eliot Noyes) 拉尔夫 那达(Ralph Nader) Cranbrook艺术学院——美国家具设计的摇篮,培养了象小沙里宁(Eliel Saarinen) 、伊姆斯夫妇(Chales Eames&Ray Eames)、哈里 别托利亚(Harry Bertoia)、魏斯、弗罗伦斯 舒斯特(诺尔夫人)这样的设计大师。 二、诺尔系统其设计哲学 伊姆斯夫妇(Chales Eames&Ray Eames) 小沙里宁(Eliel Saarinen) 别托利亚 第四节 意大利设计 经过1956——1965的经济奇迹时期,意大利在强有力的企业管理集团和软弱无力的工会并置的社会背景下也同其他欧美强国一样步入“丰裕社会”阶段。在这一进程中, “意大利路线”的设计方式功不可没,它是高技术与艺术灵感和手工艺传统同步发展的表象。设计界尤其鼓吹“艺术”术语,把设计形式的情感需求放得很高,还将其作为民族的文化观念之一。 第八章 代表人物及团体 第一节 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 第二节 芬兰设计 第三节 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