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Q/108
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 发布
2009-09-20实施
2009-08-20发布
设备巡回检查管理规定
Q/108-203.06—2009
代替Q/108-203.06—2006
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企业标准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职责 1
4.1 生技部 1
4.2 生产各单位 1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1
5.1 总则 1
5.2 发电分厂 2
5.3 汽机检修分公司 46
5.4 锅炉检修分公司 55
5.5 电气检修分公司 61
5.6 热工检修分公司 74
5.7 除尘检修分公司 77
5.8 燃料分厂 83
6 检查与考核 102
6.1 检查方法 102
6.2 考核指标及奖惩办法 102
6.3 考核部门 102
6.4 考核时间 10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设备巡回检查记录样本 103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管理标准,目的使我厂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规范并加快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代替Q/108-203.06—2006《设备巡回检查管理规定》。
本标准由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生产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怀刚、孟 浩。
本程序主要审核人:陶金波、李志富、黄恒科、郑勇斗、姜国涛、刘 伟、孙亚辉、程 颖、姜 丽。
本程序批准人:挥云梦。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设备巡回检查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设备巡回检查管理工作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的设备巡回检查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安生[1994]227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DL 40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Q/108-203.20 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3 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如下缩略语。
生产技术部——生技部
安全监察部——安监部
锅炉——炉
汽机——机
4 职责
4.1 生技部
4.1.1 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
4.1.2 负责对生产单位设备巡检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4.2 生产各单位
4.2.1 负责本单位日常设备的巡检工作。
4.2.2 负责设备缺陷的发现和处理。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总则
5.1.1 生产各单位应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消除设备缺陷或排除故障,以达到保证设备安全和稳定运行的目的。
5.1.2 设备巡回检查人员应严格遵守电安生[1994]227号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和DL 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的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单独进行设备巡回检查。
5.1.3 生产管理人员应每天对运行和备用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5.1.4 生产各单位要依照《设备巡检记录》(格式见附录A)格式编制本单位的巡检详细的设备巡检记录,经过编、审、批后送生产技术部印刷使用。
5.1.5 生产各单位在依照《设备巡检记录》格式编制本单位的巡检记录时,应明确本设备巡检的周期、路线、方法以及巡检记录填写等要求,并对记录使用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督促。
5.1.6 生产运行单位的班长应在交接班前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运行人员(不包括电气运行专业和燃料分厂)应每班每1h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工况。
5.1.7 电气运行专业和燃料分厂的巡检周期依照本专业的规定执行。
5.1.8 生产检修单位的班长或技术员应每天上班后对本班所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修人员应每天对自己所辖的设备至少检查两次(上午8:10~9:10,下午14:10~15:10,节、假日除外),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了解和掌握所辖设备的运行状况。
5.1.9 设备专责人应对自己专责设备按本规定认真检查,如果出现所管专责设备存在缺陷未及时发现或因此造成事故,专责人应负责任。
5.1.10 运行值班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项目和所辖设备按巡回检查路线检查,有异常情况或遇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检查次数。
5.1.11 运行值班员巡回检查时,应得到班长的许可,回来时向班长汇报检查情况,以便掌握巡回检查人员的动态。
5.1.12 运行值班员巡回检查中不准做其他工作,如果要作缺陷消除工作时,应先报告班长,处理缺陷必须两人及以上,不能处理的要汇报值长。
5.1.13 生产值班人员应及时进行设备巡回检查,发现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要组织有关人员处理,避免因设备缺陷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5.1.14 生产各单位应认真地做好本单位设备的巡检工作,并严格依照设备巡检情况记录中的“巡检要求”,及时将设备巡检情况记录在中。
5.2 发电分厂
5.2.1 汽机运行车间
5.2.1.1 巡回检查内容
5.2.1.1.1 班长、副班长
班长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对汽轮机主要参数、主要设备、公用系统、运行方式、检修措施做重点检查;
b) 值班期间对所辖设备做重点检查,每班不少于一次;
c) 检查各机主汽门、调速汽门、油动机工作情况;
d) 检查各机汽缸膨胀、串轴、汽机真空情况;
e) 倾听各轴承、汽封及转动设备有无异常;
f) 检查各主油箱、辅助油箱油位是否正常,除氧器、加热器运行情况;
g) 检查厂用蒸汽、工业水、消防水、生水、热网、循环水运行方式合理,运行稳定;
h) 对有缺陷设备及时统计;
i) 检查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合理,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j) 全面检查各岗位的运行方式、主要操作、缺陷处理及文明生产情况;
k) 检查各岗位劳动纪律,不应有串岗、脱岗、打盹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l) 检查各岗位巡回检查执行情况;
m) 值班期间巡回检查时正、副班长应轮流进行,不得与值班员失去联系。
5.2.1.1.2 司机、助手
司机、助手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全面检查所管辖各主要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参数、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和有缺陷的设备;
b) 值班期间对所辖设备每1h检查一次;
c) 检查各备用泵、联锁开关和热工保护与实际是否相符;
d) 检查操作盘上的电动门开关指示与实际是否相符;
e) 检查各系统运行方式是否合理;
f) 检查各表计、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分析真空、排汽温度、凝汽器端差、过冷度、胀差、串轴、加热器出口温度、轴承钨金温度及推力瓦温度变化的原因;
g) 倾听转机、轴承声音,检查各轴承振动、回油温度及回油量;
h) 检查主汽门、调速汽门、油动机工作情况;
i) 检查各汽、水、油管路法兰、阀门有无漏泄,氢压、密封油平衡阀、压差阀运行情况;
j) 检查主油箱油位、EH油箱油位情况,主冷油器油温、EH油系统油温、密封冷油器油温情况;
k) 检查调速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和直流密封油泵备用情况;
l) 检查高加联成阀及保护电磁阀工作位置。
5.2.1.1.3 副司机
副司机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全面检查所辖设备和系统运行方式;
b) 值班期间对所辖设备每1h检查一次;
c) 倾听水泵、油泵、偶合器、轴承和电动机声音;
d) 检查各轴承振动、油箱油位、油流、油质、油压、温度情况;
e) 检查备用泵暧泵情况;
f) 检查各泵保护的报警、动作值是否符合规定;
g) 检查各泵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
h) 检查除氧器压力、温度、水位指示是否正常;
i) 检查所辖设备、汽、水、油管路有无漏泄。
5.2.1.1.4 泵站值班员
泵站值班员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全面检查所辖设备和系统运行方式;
b) 值班期间对所辖设备每1h检查一次;
c) 检查江水水位指示情况正常;
d) 检查栏污栅、挡冰桩、浮筒清洁无杂物;
e) 检查旋转网清洁无杂物,冲洗压力正常;
f) 检查循环水泵压力正常,各泵及电机振动正常无异音;
g) 检查真空泵电机内无杂物、接地线良好、电源正常;
h) 检查通风机在良好的备用状态;
i) 检查净水器转动灵活,电流正常;
j) 检查各联络门、调整门法兰、盘根及相连管路无漏泄。
5.2.1.2 巡回检查标准
5.2.1.2.1 主设备
5.2.1.2.1.1 检查主油箱油位在100mm~200mm,EH油箱油位430mm以上。
5.2.1.2.1.2 串轴在-0.2mm~+0.8mm,低压胀差在-1mm~+3mm,高压胀差在-0.8mm~+2.5mm。
5.2.1.2.1.3 调速油压在2.0±0.05MPa,润滑油压在0.078MPa~0.098MPa,密封油压比氢压高0.04MPa~0.06MPa。
5.2.1.2.1.4 真空>89kPa,排气温度<60℃,轴封供汽压力0.01MPa~0.03MPa。
5.2.1.2.1.5 主冷油器出口温度在40℃~45℃,密封冷油器出口油温在30℃~45℃,EH油温在37℃~50℃。
5.2.1.2.1.6 汽轮机轴承回油温度在50℃~55℃,最高<65℃,密封瓦回油温度<65℃,推力瓦块温度<85℃。
5.2.1.2.1.7 氢压正常值0.196MPa,露点温度0℃~-25℃,冷氢温度30℃~40℃,最高55℃,最低20℃,热氢温度<60℃。
5.2.1.2.1.8 机组各轴承振动<0.05mm。
5.2.1.2.1.9 低加疏水泵振动≤0.15mm,轴承温度≤70℃,油位在1/2~2/3。
5.2.1.2.1.10 凝结水压力≤0.6MPa,电机及泵振动<0.05mm,轴承温度≤60℃。
5.2.1.2.1.11 氢冷泵出口压力≥0.15MPa,电机及泵振动≤0.15mm。
5.2.1.2.1.12 射水泵出口压力≥0.25MPa,轴承温度≤80℃,泵及电机振动≤0.15mm。
5.2.1.2.1.13 除氧器压力0.49MPa,温度158℃±0.5℃,水位200±10mm。
5.2.1.2.1.14 定速给水泵轴承振动≤0.05mm,油箱油位在油面计1/3~1/2,电机入口风温在20℃~30℃,出口风温≤65℃,冷油器出口油温保持40℃~45℃。
5.2.1.2.1.15 偶合给水泵油箱油位在1/2左右,偶合器轴承温度>45℃,出口油温<90℃,工作油温最好67℃,偶合器润滑油压0.12MPa~0.17MPa,工作油压为0.12MPa~0.24MPa。
5.2.1.2.2 热力网系统
5.2.1.2.2.1 采暖水泵及电机振动≤0.15mm。
5.2.1.2.2.2 送水联箱压力在0.4MPa~0.45MPa。
5.2.1.2.2.3 送水温度最高≤100℃。
5.2.1.2.2.4 回水压力在0.05MPa~0.1MPa。
5.2.1.2.3 泵站
5.2.1.2.3.1 江水水位应>223.10mm,若<223.10mm则应启动真空泵运行。
5.2.1.2.3.2 循环水泵出口压力应在0.15MPa~0.23MPa,水泵及电机振动≤0.15mm,电机外壳温度≤50℃。
5.2.1.2.3.3 各轴承油位在1/2处,油质良好。
5.2.1.2.3.4 检查旋转网前、后水位差<50mm,网片不缺损、无松动处且转动平稳、无卡涩现象。
5.2.1.2.3.5 净水器网前、后压差在0.01MPa~0.02MPa。
5.2.1.2.3.6 排污泵运行时出口压力应保持在0.3MPa以上。
5.2.1.3 巡回检查路线
5.2.1.3.1 生产管理人员
办公室→江面水位及栏污栅→泵站控制室→旋转网→净水间→转换间→#1机八米主辅设备→#1、#2机炉控制室→#2、#3机八米主辅设备→#1、#2机炉控制室→#4机八米主辅设备→机厂房零米各系统及设备→固定端采暖系统→#1~#4除氧器及连接管路阀门等系统→返回。
5.2.1.3.2 控制室值班员
控制室→除氧器→给水泵→控制室→室外仪表盘→主、辅油箱→排烟机→汽轮发电机组→空氢侧密封油压→平衡阀、压差阀、密封油箱→空、氢侧交直流密封油泵→氢冷、油冷滤网→射水泵→氢冷泵→凝结水泵→低加疏水泵→#1~#4低压加热器→#5、#6高压加热器→交直流润滑油泵→调速油泵→排污泵→4 米半抽汽逆止门→#1~#4采暖加热器→#1~#3采暖疏水泵→#1、#2采暖水泵→#1、#2生水泵→#1升压泵→#3、#4生水泵→返回。
5.2.1.3.3 泵站值班员
泵站控制室→江水水位、栏污栅、挡冰桩→旋转网→循环水泵→排污泵→净水间→转换间→#4调整门→返回。
5.2.2 锅炉运行车间
5.2.2.1 巡回检查内容
5.2.2.1.1 班长、副班长
班长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对锅炉的主要参数、设备运行方式、公用系统、检修措施做重点检查;
b) 值班期间巡回检查时,正、副班长应轮流进行,不得与值班员失去联系,控制室内必须保证有一名班长;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各炉燃烧工况良好,配风合理;
2) 检查煤质、除灰、除焦情况;
3) 各炉汽温、汽压、排烟温度等主要参数正常;
4) 检查公用系统运行方式合理、安全、稳定;
5) 特殊运行方式时,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6) 检查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合理,符合现场实际;
7) 检查各岗位巡回检查执行情况;
8) 检查各岗位文明生产情况;
9) 检查各岗位劳动纪律,不应有脱岗、串岗、打盹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5.2.2.1.2 司炉
司炉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应检查各仪表、操作盘、煤质、燃烧和结焦情况,炉前油系统、给粉机、喷燃器、一、二、三次风管道和风门,给水和减温水系统,对本炉有缺陷的设备重点检查,掌握本炉设备的运行状况;
b) 值班期间司炉对本炉设备、系统至少检查一次,离开控制室前,必须通知班长对本炉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监护,否则不得离开控制室进行巡回检查工作,同时司炉与司炉助手不得同时离开控制室;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检查各仪表指示和记录,及时分析变化原因;
2) 检查各系统运行方式是否合理;
3) 检查转机操作开关位置、阀门指示是否与实际相符,联锁及保护投入情况;
4) 检查燃烧及喷燃器投入是否合理;
5) 检查各压力容器严密性;
6) 检查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及检修工作结束后的恢复情况;
7) 应对喷燃器、给粉机、减温器、给水调节门增加检查次数。
5.2.2.1.3 司炉助手
司炉助手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应检查各仪表、操作盘,汽、水、减温系统,汽包附件,脉冲安全门及承压部件的严密性,排污系统各阀门的位置,连排、定排扩容器的运行状态,对本炉有缺陷的设备重点检查,掌握本炉设备的运行状况;
b) 值班期间司炉助手对本炉设备、系统至少检查两次,离开控制室进行巡回检查时,必须得到司炉允许,否则,不得进行巡回检查工作;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检查各仪表指示和记录,及时分析变化原因;
2) 检查各系统运行方式是否合理;
3) 检查转机操作开关位置、阀门指示是否与实际相符,联锁及保护投入情况;
4) 检查燃烧及喷燃器投入是否合理;
5) 检查各压力容器严密性;
6) 检查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及检修工作结束后的恢复情况;
7) 检查汽水系统管路、阀门有无漏泄,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指示与实际位置相符;
8) 检查转机各部振动、温度、声音及轴承油质油位等;
9) 应对喷燃器、给粉机、减温器、给水调节门增加检查次数;
10) 每班冲洗对照汽包就地水面计一次;
11) 锅炉八米消防器材;
12) 冬季锅炉八米暖汽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13) 遇有异常情况须增加检查次数。
5.2.2.1.4 副司炉
副司炉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全面检查制粉系统各表计指示、零米所有转机设备运行状况、炉前油系统、点火装置系统、转机油系统、工业水系统、冲洗水系统、消防工器具、集水井、各部位积粉及卫生情况,以及冬季暖汽系统、夏季防汛设备设施,并测量粉仓粉位,对本炉有缺陷的设备重点检查,掌握本炉所辖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
b) 值班期间副司炉对所辖设备、系统每1h检查一次,离开控制室进行巡回检查时,必须得到司炉允许,否则不得进行巡回检查工作;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制粉系统表计指示正常;
2) 各部件及管路有无漏煤、漏粉、漏风;
3) 各转机有无异音、异常、振动、轴承油质、油位、油温正常;
4) 各部位有无积煤、积粉、自燃现象;
5) 根据制粉和燃烧情况,测量粉仓粉位;
6) 检查回粉管小筛子、锁气器和分离器有无堵塞、自燃情况,检查输粉机备用情况;
7) 检查给煤机运行情况;
8) 掌握煤粉细度;
9) 碎渣机运行良好,冷灰斗无焦块,灰沟内无杂物和堵塞现象,灰沟盖板和蓖子完整;
10) 送风机偶合器系统、磨煤机润滑油系统运行正常;
11) 二值班对粗、细粉分离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12) 锅炉零米消防器材;
13) 冬季锅炉零米暖汽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14) 遇有异常情况须增加检查次数。
5.2.2.1.5 灰浆泵值班员
灰浆泵值班员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对表计指示、灰浆泵、轴封泵、出口门、灰管路、灰池水位、冷却水系统、轴封水系统、冬季灰浆泵房暖汽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b) 值班期间每1h对所辖设备、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离开控制室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时,必须得保证吸风机值班员监视仪表盘,否则不得进行巡回检查工作;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灰浆泵、轴封泵各部有无异音、振动值符合规定,轴承温度正常,油质良好,油位正常;
2) 转机开关、阀门开关和联锁开关位置与实际相符;
3) 灰浆泵、除灰管路有无漏灰、漏水现象;
4) 灰池水位正常;
5) 遇有异常情况须增加检查次数。
5.2.2.1.6 吸风机值班员
吸风机值班员巡回检查内容如下:
a) 接班前对除灰、除尘系统、吸风机设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规程要求;
b) 值班期间每1h对吸风机、除尘器、室外灰沟全面检查一次,离开控制室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时,必须得保证灰浆泵值班员监视仪表盘,否则不得进行巡回检查工作;
c) 值班期间的重点巡回检查内容:
1) 吸风机设备、系统运行达到规程的规定标准;
2) 电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湿式除尘器运行达到规程的规定标准;
3) 遇有异常情况须增加巡回检查次数。
5.2.2.1.7 特殊情况
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应不定期进行检查:
a) 设备有重大缺陷时,缺陷随时可能发展时,必须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连续监视;
b) 遇有外界影响,能危及设备运行安全时。
5.2.2.2 巡回检查标准
5.2.2.2.1 锅炉转动机械
5.2.2.2.1.1 各部无异音、摩擦和撞击,振动:转数≤750r/min的振动≤0.15mm,转数≤1000r/min的振动≤0.12mm,转数≤1500r/min的振动≤0.10mm,串轴在2mm~4mm之间。
5.2.2.2.1.2 磨煤机轴瓦温度≤50℃,其它轴承温度≤80℃。
5.2.2.2.1.3 油位在油位计1/2处或高低油位线之间,油质良好,无漏油现象。
5.2.2.2.1.4 冷却水畅通,水量充足。
5.2.2.2.1.5 电机温升≤65℃,电机轴承温度≤80℃。
5.2.2.2.1.6 各地脚螺丝不松动。
5.2.2.2.1.7 电机接地线、对轮保护罩良好。
5.2.2.2.1.8 送风机偶合器进油温度≤55℃,排油温度≤90℃,润滑油压≥0.06MPa,工作油压控制在0.04MPa~0.07MPa范围内。
5.2.2.2.1.9 磨煤机润滑油系统油压在0.11MPa~0.14MPa范围内,油温在25℃~40℃范围内,磨煤机大瓦油流≥四根且油流稳定。
5.2.2.2.2 制粉系统
5.2.2.2.2.1 制粉系统各部无漏风、漏粉现象,无积粉,积煤及自燃情况。
5.2.2.2.2.2 制粉系统大、小筛子,粗、细粉分离器的壁温≤70℃。
5.2.2.2.2.3 各部锁气器动作良好。
5.2.2.2.2.4 给煤机无漏煤及皮带跑偏现象。
5.2.2.2.2.5 各部防爆门完好严密且无杂物。
5.2.2.2.2.6 各风门、挡板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良好,指示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
5.2.2.2.2.7 粉仓粉位在3.0m~4.5m范围内。
5.2.2.2.2.8 雨天粉仓盖处无漏雨现象。
5.2.2.2.3 炉前油系统
5.2.2.2.3.1 油压≥1.8MPa,油温≤45℃,吹扫蒸汽压力≤0.69MPa。
5.2.2.2.3.2 各油枪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5.2.2.2.3.3 炉前回油管有一定量的回油,各部无漏油、漏汽现象。
5.2.2.2.3.4 疏水器无阻塞现象,在投入状态。
5.2.2.2.3.5 各点火装置完好备用。
5.2.2.2.4 汽水系统
5.2.2.2.4.1 汽水系统管路及各阀门法兰、盘根无漏泄现象。
5.2.2.2.4.2 各调节门门杆连接良好无脱开现象,指示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
5.2.2.2.4.3 汽包就地水位计云母片清晰透明,无漏泄现象,照明充足,水位在水位计中波动正常,对照水位,低位水位计指示与就地水位计指示偏差≤30mm。
5.2.2.2.4.4 各受热面无漏泄情况。
5.2.2.2.4.5 各汽水管路、联箱的保温及支吊架完好。
5.2.2.2.4.6 各压力容器无漏泄现象,就地压力表指示正确。
5.2.2.2.5 烟风系统
5.2.2.2.5.1 各风门、挡板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良好,指示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
5.2.2.2.5.2 各防爆门完好严密,无杂物堵塞。
5.2.2.2.5.3 一、二、三次风喷口完好无损,一、三风管无漏粉现象。
5.2.2.2.5.4 二次风箱无漏风现象。
5.2.2.2.5.5 炉膛人孔门、检查门、检查孔在关闭状态。
5.2.2.2.5.6 炉膛及尾部烟道无漏风现象。
5.2.2.2.6 除灰除尘系统
5.2.2.2.6.1 冲洗水压力≥0.5MPa。
5.2.2.2.6.2 冷灰斗下部水封槽溢流管有回水,冷灰斗及碎渣机内无焦渣,灰沟无杂物,喷嘴方向正确无堵塞,篦子及盖板完整牢固。
5.2.2.2.6.3 灰池水位在-1.5m~-3.5m之间,灰池无漂浮物。
5.2.2.2.6.4 轴封水压力≥1.0MPa,保证灰浆泵盘根滴水不浑浊,压力不足时可开启轴封水与冲洗水联络门。
5.2.2.2.6.5 除尘水压力≥0.4MPa。
5.2.2.2.6.6 检查除尘器各部来水情况正常,调节配水环压力为(0.015~0.025)MPa,水膜除尘器文丘里喷嘴为(0.1~0.12)MPa,湿式除尘器文丘里喷嘴来水压力在(0.30~0.35)MPa,各喷嘴、各过滤器无堵塞,大、小灰沟不堵塞,地沟喷嘴畅通,除尘器下部水封槽水流畅通,内无杂物,不漏风。
5.2.2.2.6.7 湿式除尘器循环水泵轴封水压力≤0.4MPa。
5.2.2.2.6.8 电除尘器卸灰机及冲灰器运行正常无堵塞,冲灰水压满足除灰要求,冲灰水量适当,保持灰沟不沉积、不溢流。
5.2.2.2.6.9 电除尘器卸灰机室及卸灰室照明充足良好,卫生清洁合格。
5.2.2.2.7 消防设备器材
5.2.2.2.7.1 消防栓箱及灭火器箱内物品齐备且铅封良好。
5.2.2.2.7.2 消防专用沙箱无丢失现象。
5.2.2.2.7.3 消防水管畅通无漏泄现象。
5.2.2.3 巡回检查路线
5.2.2.3.1 管理人员
a) 每天按此路线对#1~#4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仪表盘、操作盘→给水操作台→减温台→灭火保护风机→炉前油系统→给煤机→大筛子、三次风门→连排扩容器→给粉机、一次风门→冲洗泵→除尘泵→疏水箱、疏水泵→低位疏水箱、低位疏水泵→定排扩容器→疏水扩容器→定排操作台→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排粉机→磨煤机乙减速机→磨煤机油箱、油泵→排粉机→磨煤机→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乙减速机→集水井→#2送风机→碎渣机、冷灰斗→#1送风机→吸风机→除尘器→灰池→仪表盘→轴封泵→灰浆泵→灰管路出口门。
b) 每周按此路线对#1~#4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炉本体→汽包平台→大、小安全门平台→输粉机→二氧化碳消防装置→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
5.2.2.3.2 班组
5.2.2.3.2.1 班长、副班长
a) 每班按此路线对#1~#4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控制室→仪表盘、操作盘→给水操作台→减温台→灭火保护风机→炉前油系统→给煤机→大筛子、三次风门→连排扩容器→给粉机、一次风门→冲洗泵→除尘泵→疏水箱、疏水泵→低位疏水箱、低位疏水泵→定排扩容器→疏水扩容器→定排操作台→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排粉机→磨煤机乙减速机→磨煤机油箱、油泵→排粉机→磨煤机→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乙减速机→集水井→#2送风机→碎渣机、冷灰斗→#1送风机→吸风机→除尘器→灰池→仪表盘→轴封泵→灰浆泵→灰管路出口门→返回。
b) 每个循环班按此路线对#1~#4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控制室→炉本体→汽包平台→大、小安全门平台→输粉机→二氧化碳消防装置→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返回。
5.2.2.3.2.2 司炉
控制室→仪表盘、操作盘→给水操作台→炉前油系统→减温器→灭火保护风机→炉本体→汽包平台→大、小安全门平台→给粉机→一次风门→返回。
5.2.2.3.2.3 司炉助手
控制室→仪表盘、操作盘→给水操作台→减温台→灭火保护风机→汽包平台→大、小安全门平台→连排扩容器→给粉机、一次风门→定排操作台→定排扩容器→疏水扩容器→返回。
5.2.2.3.2.4 副司炉
控制室→仪表盘、操作盘→给煤机、锁气器→大筛子、三次风门→小筛子、锁气器→输粉机→二氧化碳消防装置→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返回。
控制室→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排粉机→磨煤机乙减速机→磨煤机油箱、油泵→排粉机→磨煤机→磨煤机甲减速机→磨煤机乙减速机→集水井→#2送风机→碎渣机、冷灰斗→#1送风机→冲洗泵→除尘泵→疏水箱、疏水泵→低位疏水箱、低位疏水泵→返回。
5.2.2.3.2.5 灰浆泵值班员
值班室→仪表盘→轴封泵→灰浆泵→灰管路出口门→灰池→返回。
5.2.2.3.2.6 吸风机值班员
值班室→#1炉#1、#2吸风机→#1炉除尘器→#3炉除尘器→#4炉除尘器→#3炉#1、#2吸风机→#4炉#1、#2吸风机→返回。
5.2.3 电气运行车间
5.2.3.1 巡回检查内容
5.2.3.1.1 厂用部分设备
5.2.3.1.1.1 炉公用设备:#1、#2、#3冲洗水泵,#1、#2除尘泵电机,#1、#2、#3低位水泵,#1、#2疏水箱疏水泵电机及其就地操作箱。
5.2.3.1.1.2 炉零米及八米设备:磨煤机甲、乙电机及其润滑油泵电机、送风机及其耦合器油泵电机,排粉机电机、碎渣机电机、排污泵电机、给煤机及低压电机就地操作箱、照明配电盘、交流动力盘、闸门盘。
5.2.3.1.1.3 6kV母线室:6kV母线、6kV单位电机小车开关、低厂变、低备变、外围变、6kV侧小车开关、6kVPT及其小车刀闸、6kV工作分支、备用分支小车开关及上述所有小车开关电缆,上下前后开关柜门及其电度表、6kV电缆沟,消防、照明、电话设施。
5.2.3.1.1.4 低厂变小间:#1~#4低厂变、公用变、#1、#2低备变及其高低压侧电缆引线、消防及其照明设施。
5.2.3.1.1.5 380V母线室、380V除尘Ⅰ段母线室:所有低压开关、刀闸、CT、PT、电度表、380V母线、电缆、熔断器、电缆沟、电缆竖井、消防及其照明、电话设施。
5.2.3.1.1.6 外围:引风机电机、灰渣泵电机及灰管路电动门电机及操作箱、输煤变、油泵房甲、乙号变压器、修配甲、乙号变压器及其母线室、化学变压器及其母线室。
5.2.3.1.2 发电机部分设备
5.2.3.1.2.1 机公用设备:#1、#2工业水泵电机、#1、#2采暖水泵电机,#1、#2、#3采暖疏水泵电机及操作箱。
5.2.3.1.2.2 机零米及四米半和八米设备:备用励磁机、射水泵电机、凝结水泵电机、给水泵电机、低加疏水泵电机、氢冷水泵电机,空、氢侧交直流密封油泵电机、交直流润滑油泵电机及各低压电机操作箱,闸门盘、凝汽器盘、动力盘、给水盘、直流盘、氢干燥器电机及操作箱、排污泵、凝汽器甲、乙侧出入口电机、排烟风机、盘车电机及操作箱、给水泵和凝结水泵变频器小间。
5.2.3.1.2.3 发电机小间:#1、#2发电机出口开关、发电机出口刀闸、整流柜本体、并列PT、调节PT、表用PT、CT、整流柜及风机、端子箱、灭磁MK开关、11DK、12DK刀闸,DL1、DL2开关、1DK、2DK刀闸,中性点PT及槽母。
5.2.3.1.2.4 发电机本体:发电机、励磁机。
5.2.3.1.3 变电所部分设备
5.2.3.1.3.1 高厂(备)变、供热变小间内开关、CT、刀闸、电缆。
5.2.3.1.3.2 主变、高厂(备)变、#8主变、供热变。
5.2.3.1.3.3 油开关、SF6开关。
5.2.3.1.3.4 隔离开关。
5.2.3.1.3.5 端子箱、CT、PT。
5.2.3.1.3.6 耦合电容器、高频阻波器。
5.2.3.1.3.7 避雷器。
5.2.3.1.3.8 蓄电池、充电机。
5.2.3.1.3.9 电缆夹层。
5.2.3.1.3.10 主控制室内各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模拟盘、安全工器具。
5.2.3.1.4 电除尘及等离子部分设备
5.2.3.1.4.1 除尘变压器、等离子变压器。
5.2.3.1.4.2 除尘器本体。
5.2.3.1.4.3 卸灰电机、搅拌电机。
5.2.3.1.4.4 硅整流变压器、保温小间。
5.2.3.1.4.5 除尘器母线室内高低控柜配电装置。
5.2.3.1.4.6 等离子母线室内隔离变、一、二次刀闸柜、等离子点火装置。
5.2.3.2 巡回检查标准
5.2.3.2.1 高低压电机
5.2.3.2.1.1 电机运行中无异音。
5.2.3.2.1.2 高压电机静子温度≥105℃、低压电机静子温度最高≥85℃,滑动轴承温度≤80℃,滚动轴承温度≥100℃。
5.2.3.2.1.3 电动机附近无漏水、漏汽现象且清洁无杂物。
5.2.3.2.1.4 电动机外壳接地紧密牢固,接线盒牢固、端盖螺丝、底脚螺钉无缺损、松动、脱落现象,电缆绝缘外观无破损。
5.2.3.2.1.5 电机本体无异味。
5.2.3.2.1.6 直流电机滑环及整流子无火花。
5.2.3.2.1.7 备励应检查油腔内油位在1/2处以上,电机周围无任何杂物,运行时滑环及电刷应无火花且电刷无卡住或跳动现象。
5.2.3.2.1.8 给水泵电机泵坑应检查无漏水、漏汽,电缆头及铝排、CT温度≤70℃且无异常声音。
5.2.3.2.2 电缆及电缆沟
5.2.3.2.2.1 电缆终端头应完整清洁,不应有漏油、漏胶、挤压、受潮等现象。
5.2.3.2.2.2 电缆终端头接地紧固,无松动、断裂现象,外皮完好无损。
5.2.3.2.2.3 电缆隧道及电缆沟支架和过桥支架电缆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及其腐烂现象。
5.2.3.2.2.4 电缆隧道及其电缆沟内不应有积水或堆积污物,电缆盖齐全。
5.2.3.2.2.5 芯电缆外皮只允许一点接地,运行中应检查是否发生多点接地,不允许缠绕磁性杂物。
5.2.3.2.2.6 电缆沟内路面平整,无挖掘痕迹及路线标桩完整无缺。
5.2.3.2.2.7 油浸绝缘电力电缆允许温度见表1:
表1 油浸绝缘电力电缆允许温度
电 压 (kV)
3及以下
6
10
导体最高温度(℃)
80
65
60
电缆表皮温度(℃)
60
50
45
5.2.3.2.3 变压器及低厂变小间
5.2.3.2.3.1 油枕充油套管油色无黑色且无杂质,油位在1/2处以上,油温正常运行时≤85℃。
5.2.3.2.3.2 套管应清洁、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
5.2.3.2.3.3 无异常声音。
5.2.3.2.3.4 电缆、母线、各接头无发热、放电异常现象,接头温度≤70℃。
5.2.3.2.3.5 防爆门完整无划痕。
5.2.3.2.3.6 瓦斯继电器应充满油,截门开放。
5.2.3.2.3.7 接地牢固紧密无松动。
5.2.3.2.3.8 变压器呼吸器无损坏。
5.2.3.2.3.9 变压器各部位无渗油、漏油现象。
5.2.3.2.3.10 小间内照明及消防器材齐全且定置摆放,无漏水、无杂物,各种标示牌及其常设遮栏完整无破损。
5.2.3.2.3.11 变压器小间前、后门锁好,鼠药投放充足。
5.2.3.2.4 380V、6kV母线室
5.2.3.2.4.1 小车开关柜上下前后柜门完好无破损,观察孔玻璃完好、清晰、前后柜门锁好用(正常运行时应锁住)。
5.2.3.2.4.2 小车开关油位在1/2处以上、油色不发黑且无杂质,无渗、漏油现象,真空开关的真空瓶无破损。
5.2.3.2.4.3 电源进线电缆无渗、漏油,无过热现象,电源进线电缆温度≤70℃,接头牢固、无松动。
5.2.3.2.4.4 运行标志牌悬挂整齐、齐全。
5.2.3.2.4.5 各信号继电器无掉牌(故障除外)。
5.2.3.2.4.6 所有开关、刀闸运行中无过热、烧红现象,运行时温度≤70℃。
5.2.3.2.4.7 CT、PT无异常声响、断线。
5.2.3.2.4.8 380V配电屏柜门牢固无松动现象。
5.2.3.2.4.9 各熔断器无熔断。
5.2.3.2.4.10 照明及通讯设施好用,消防器材齐全且定置摆放。
5.2.3.2.4.11 母线室内无杂物,无漏水、漏汽现象,鼠药量投放充足。
5.2.3.2.5 低压电机就地操作箱、交流动力盘、闸门盘、照明配电箱、凝汽器盘、给水盘
5.2.3.2.5.1 操作箱内各部元件无断线、放电现象。
5.2.3.2.5.2 标志清楚,箱内无漏水、漏汽、无异味、保险无熔断。
5.2.3.2.5.3 各箱门锁好关严。
5.2.3.2.5.4 各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