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路基填方施工技术交底书 LJ-010.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75613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填方施工技术交底书 LJ-0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路基填方施工技术交底书 LJ-0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工程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工程 施工合同段:HKJX-6 编号:LJ-010 单位工程名称 DK647+333.2-DK659+235.0 分部工程名称 基床 分项工程名称 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 施工单位 项目部一工区 里 程 DK651+126-DK651+487 交底日期 2011.04.24 交底地点 一工区路基队 交底内容: 一、原地面清表及排水设置 填筑前,已清表并完成本段的软基处理,软基处理形式为岩溶注浆处理,并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防止漫流、聚集和下渗。 二、沉降观测布置 本试验段其中路基面沉降观测桩7个;基底沉降板4个;单点沉降计7个,稳定监测路堤外地面位移观测桩14个,观测点的设置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1、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表8-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 测 阶 段 观 测 频 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1次/每填筑3层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第2~3个月 1次/2周 3个月以后 1次/月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1次/2周 第2~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3月 3)沉降观测要求 ①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②沉降板随着填筑而接高,观测连续进行,位移观测桩不受填筑土的影响。 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④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⑥元件保护要求 Ⅰ.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Ⅱ.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Ⅲ.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Ⅳ.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三、填筑段施工工艺 1、A、B组填料填筑试验 施工前对选用的路堤填料进行室内土工击实试验,确定填料名称、分类、工程性质等,选定填料及其液塑限、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等项指标。 2、级配碎石填筑试验 级配碎石集料的材料粒径、级配及品质应按《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进厂料要按每2000m3抽样检查一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厂拌设备的电脑程控计量要经计量局核准标定,并有专人操作维修,每旬校核。为了验证理论配合比的正确性,须按照《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控制。 基床表层 材料检验. 粒径小于 0.5mm 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 25%,塑性指数小于 6。 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wopt及最大干密度Pmax。 要做好调整实际配合比的准备,以确定实用的最佳配比及工艺参数:①级配碎石填筑中可能有多次补水过程(搅拌、摊铺碾压、养护),应根据天气等现实条件及实际经验,反复试验调整含水量。②在理论配比计算中常常大颗粒偏高,易于离析,造成观感差,空隙率高,粗细颗粒应根据实际情况局部调整颗粒集料含量(一般是增加细颗粒,减少大颗粒含量)。调整后的配比,除做工程检测外,关键指标仍需通过试验进行判定。 四、一般填土填筑工艺试验方案 1、适用范围 A、B组填料设计规定适用范围:基床以下一般路堤。A、B组填料设计规定适用范围:清表换填、地质不良低路堤处理深度<1m时挖除换填、浅层软土软土厚<2m时填筑潜入淤泥底面、部分基床底层填料。 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换填宽度按边坡坡率放坡至换填底,然后以1:1的坡率与地面相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地面横坡为1:10~1:2.5时,路堤基底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大于0.6m,台阶宽度不小于1.0m。 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所用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及《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的有关规定,对填料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 路基填筑时采用的压实标准按照以下进行。 表11-1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 填料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A、B组填料及改良土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压实系数K ≥0.95 7d饱和无侧向抗压强度(Kpa)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图11-1 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4、施工顺序 基底层处理→测量放样→卸填料土→推土机摊铺整平→轻型压路机初压→重型压路机复压→平地机精平→中型压路机终压。 用水准仪进行路基填筑的标高控制。 1、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测量线路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对于变形沉降观测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五固定”原则:即固定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和条件、固定测量线路和方法。3、变形监测时必须请测量监理旁站,数据及时请监理签字确认4、必须请监理进行平行监测。 6、填土、摊铺、平整 摊铺前检查填料的含水率,采取洒水或晾晒的措施使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左右,经试验检测确定含水率合适,同意摊铺。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根据初选的松铺系数1.1,每层压实后压实厚度为300mm,暂定松铺厚度为330mm。 具体松铺厚度,根据填料试验情况,确定松铺系数,计算基床表层、基床底层的松铺厚度。 填土区段按照网格化布料,由现场机械确定网格布置尺寸为5m×5m,根据边桩挂线确定摊铺顶面,用推土机将填筑的土料摊铺使进行初平,边部厚度以所挂的边线为准,中间各部位厚度用钢钎测量,用推土机或平地机摊铺平整,大面必须保证平整,摊铺过程中应控制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同时人工铺填边部,20T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使填层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初压工序之后用平地机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 7、洒水或晾晒 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碾压才能达到最佳压实效果。最佳含水量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土的天然含水量若高于最佳含水量,需要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工艺试验确定);土的天然含水量若低于最佳含水量,需要洒水使填料具备需要的最佳含水量。加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在日光强烈和蒸发量大的地区应考虑水分的散失。 8、碾压 用重压和振动压路机碾压,各遍碾压采用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振动频率先低后高,振幅先小后大。碾压速度先慢后快,最大速度不易超过4.0km/h。按轮宽2/3迭加碾压,再按轮宽1/3迭加碾压。碾压中,检查是否出现松散和橡皮(弹簧)现象,人工及时将压松或变软的点位挖除,补填好土。 碾轮的振动频率应接近土料的自振频率。填层的自振频率随土料的压密而提高。 压实顺序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线路中心碾压。对基床底层采取先静压2遍,后弱振3遍、再强振2遍、最后静压收光1遍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填筑的效果及时调整,最后得到确定的参数。 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2.5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碾压方式采用纵向碾压形式,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压路机按S形走行,相邻两行碾压轮迹至少重叠30cm,碾压过程中保证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应人工配合及时整平,以保证路基面的平整度满足规范的要求。 碾压后对填土面进行标高测量,依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压实后的厚度,校正松铺系数。 按照客运专线和路基设计图纸关于路基本体、基床底层的相关检测项目标准进行现场检测,如达到路基本体的填筑质量要求则进行第二层填料填筑。如达不到检测指标,则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试验检测 填筑过程中,对砂砾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碎石土采用孔隙率和地基系数进行分段检测对比。350km/h路段基床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表11-1”要求,路堤基底处理压实质量检测频次应符合“表11-2”要求。每层按规定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循环或下一工序。每遍均取样检验或现场检测,并记录检验结果。试验人员跟踪填筑压实的全过程,及时抽样,及时反馈检测结果,试验不合格的重新补压后再做检查试验,仍不合格应认真分析原因,返工重试。 表11-1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正线路基检测值 检测项目 压 实 标 准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路堤 碎石垫层 级配碎石 砂类土及细砾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屑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130 ≥110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5 ≥40 / ≥35 变形模量Ev2(MPa) ≥120 ≥80 ≥45 / 孔隙率(%) / / / ≤22 压实系数K ≥0.97 ≥0.95 ≥0.92 ≥0.92 表11-2 基床以下路堤检验频率 检验项目 检测数量 检测部位 填料类别 检测批次 地基系数K30(MPa/m) 4点 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各类填料 每100m每填高约90cm 压实系数K 6点 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砂类土、砾类土和碎石类土 每100m每压实层 表11-3 基床底层检验频率 检验项目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 填料类别 检测批次 地基系数K30(MPa/m) 4点 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各类填料 每100m每填高约90cm 压实系数K 6点 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砂类土、砾类土和碎石类土 每100m每压实层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点 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各类填料 每100m每填高约90cm 表11-4 基床表层检验频率 检验项目 检测数量 检测部位 填料类别 检测批次 地基系数K30(MPa/m) 4点 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级配碎石 每100m每压实层 压实系数K 6点 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每100m每压实层 变形模量Ev2(MPa) 4点 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每100m每压实层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6点 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每100m每压实层 表12-4基床底层顶面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厚度允许 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0,+5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 尺 量 2 宽 度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尺 量 3 横 坡 ±0.5%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2个断面 坡度尺量 4 平 整 度 不大于15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 2.5m长直尺量测 5 厚 度 ±3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水准仪测 一. 安全交底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 2.严禁乱拉电线,临时用电必须由电工统一接电;文明施工,施工废料、弃料必须运到指定的地方堆弃。 3.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严禁因机械故障造成人员的伤害。 4.如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禁止现场作业。 5.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交底人 审核人 交底接收人 注:驻地监理抽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