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768023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老高川学校 张 霞 小学数学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巧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学会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正确地看待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景 ”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通过数学生活情景,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而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呢?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我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用多媒体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价钱)这时一下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有的说:“我买5包方便面,一包1元,共花5元。”有的说:“我想买1瓶饮料和一个面包,共花9元。”“我要买4块巧克力和一袋薯片。”同学们要买的东西可真多。那到底花多少钱?你们会解决吗?请同学们自己想想,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讨论后,汇报结果和想法。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景下,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了生命价值。这种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是由学生自主构建来实现的。强化情境创设功能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星期六,我们班李明和赵岩两位同学去书城买书,相约下午1:30在书城门口集中,如果求他们几时从家中出发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畅所欲言,得出:需要知道他们家到书店的路程和各自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又改成:如果他们都下午1:00从家出发,5分钟后相遇,你能算出两家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同一个方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差;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相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如果不走同一条路,两家的距离无法确定。然后,再出现例题,让学生自主想出求路程的方法。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这样,通过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找出解题的方法,学生易理解、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教师认真耕耘生活实际这块“土壤”。 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生活例子”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们普遍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在教学《钟表的认识》一课时,如果以单纯的传统形式呈现,制作或画一个钟面,转动时钟的指针,机械地告诉学生“现在是几点几分”,让学生会认钟表,缺乏趣味性和现实性。教学时,教师可创造情景,利用ppt课件将每位同学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洗刷完毕上床睡觉的情景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说出做每件事的时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再在每个场景上显示钟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相应的时刻。让学生把时间观念同自己每天的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在拓展环节我有意地安排了一组在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表显示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学生更是反映强烈,争强着回答,这样,学生的学习处在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我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学生过生日时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30 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增强“生活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在学习统计图表之后,可设计“做聪明的购物者”的作业。让学生到附近几家大型商场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同类商品的价格,并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以此来帮助自己在挑选商品时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择。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璞实践,归璞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借助“生活经验”,让数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例如:我在教学“月球旅行”一课中的“买门票”问题,图中安排了三组人,第一组1个大人带着1个小孩,第二组2个大人带着1个小孩,第三组是学生熟悉的智慧老人带着淘气和笑笑。他们买票进游乐园,1号门票价一律8元,2号门成人票10元,儿童票6元,要走哪个门省钱?买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还总结出省钱的秘密:大人多,小孩少的就走1号门;大人少,小孩多的就走2号门;大人和小孩同样多的走哪个门都一样。学生甚至还想出了更省钱的办法,就是同一组人中大人走1号门,小孩走2号门还会更省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对于那些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素材,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五、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1、找一找①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②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有的到厕所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写一写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我班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刘楠同学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家玩。我们玩了一会儿,姥姥说:咱们去商店买东西,看有卖什么的,我们买了一包蛋黄派6元2角,一包面包5元8角,还有一袋肉丸4元9角,和一把拖把9元2角。妈妈还没有付钱的时候,我就想要多少钱呢?后来,我终于想出是26元1角。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王苗同学写的:“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叔叔一起去栽树,我在路边看着他们两个人栽树,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栽了4棵树,叔叔栽了6棵树,我算了一下,原来叔叔这么棒比爸爸多栽了2棵。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杨林同学是这样写的:“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姐姐一半,我很不愿意给了姐姐2颗,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要靠教师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