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EMC实验室建设所需设备种类及其性能要求.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64008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MC实验室建设所需设备种类及其性能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EMC实验室建设所需设备种类及其性能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报告之依据为两方面(或称两大组)标准,即: (1) 与CISPR 16系列标准对应的5项基础国标: 《GB6113.101-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GB6113.1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 《GB6113.103-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骚扰功率》 《GB6113.104-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GB6113.105-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30MHz~1000MHz 天线校准用试验场地》。 (2) IEC测试产品常用的16项标准,见表1。 表1 常用的16项EMC测试标准对应的国标 IEC标准 对应的国标 中文名称 CISPR11 GB482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14 GB4343.1 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CISPR15 GB1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22 GB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IEC61000-3-2 GB17625.1 电磁兼容 第3部分:限值 第2章: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A) IEC61000-3-3 GB17625.2 电磁兼容 限值 对每相额定电流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IEC61000-4-2 GB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4 GB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5 GB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2 GB17626.1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6 GB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IEC61000-4-3 GB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9 GB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0 GB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8 GB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1 GB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对于上述两组共21项标准,下面逐一针对各项标准中涉及“测试设备”的部分进行摘录和整理。 目  录 1.《GB6113.101-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11 1.1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000MHz 11 1.1.1 输入阻抗 11 1.1.2 基本特性 11 1.1.3 正弦波电压准确度 12 1.1.4 脉冲响应 12 1.1.5 选择性 13 1.1.6 互调效应的限制 13 1.1.7 测量接收机机内噪声和机内乱真信号的限值 14 1.1.8 屏蔽效能 14 1.1.9 用于连接断续骚扰分析仪的输出装置 14 1.2 峰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14 1.2.1 输入阻抗 15 1.2.2 基本特性 15 1.2.3 正弦波电压的准确度 16 1.2.4 脉冲响应 16 1.2.5 选择性 16 1.2.6 互调效应、接收机噪声和屏蔽 16 1.3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17 1.3.1 输入阻抗 17 1.3.2 基本特性 17 1.3.3 正弦波电压准确度 17 1.3.4 脉冲响应 17 1.3.5 选择性 18 1.3.6 互调效应、接收机噪声和屏蔽 19 1.4 均方根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19 1.5 幅度概率分布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1GHz~18GHz 19 1.6 骚扰分析仪 19 1.6.1 基本特性 20 1.6.2 喀呖声分析仪性能检查的确认测试方法 20 2. 《GB6113.1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 21 2.1 人工电源网络 21 2.1.1 人工电源网络阻抗 21 2.1.2 V型人工电源网络(适用于9kHz~150kHz) 21 2.1.3 V型人工电源网络(适用于0.15MHz~30MHz) 21 2.1.4 V型人工电源网络(适用于150kHz~100MHz) 21 2.1.5 150V型人工电源网络(适用于150kHz~30MHz) 21 2.1.6 150型人工电源网络(适用于150kHz~30MHz频率范围) 22 2.1.7 隔离 24 2.1.8 电流负载能力和串联电压降 25 2.1.9 加以改进的参考地连接 25 2.1.10 V型人工电源网络分压系数的校准 26 2.2 电流探头 26 2.2.1 构造 26 2.2.2 特性 26 2.3 电压探头 27 2.3.1 高阻抗电压探头 27 2.3.2 容性电压探头 27 2.4 用于传导电流抗扰度测量的耦合单元 29 2.4.1 特性 29 2.5 用于信号线测量的耦合单元 30 2.5.1 不对称人工网络的要求(AAN或Y型网络) 30 2.5.2 对同轴和其他屏蔽电缆的人工网络的要求 31 2.6 模拟手和串联RC元件 32 2.6.1 引言 32 2.6.2 模拟手和RC元件的结构 32 2.6.3 模拟手的使用 34 3. 《GB6113.103-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骚扰功率》 35 3.1 概述 35 3.2 吸收钳 36 3.2.1 吸收钳的描述 36 3.2.2 吸收钳因子和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的场地衰减 36 3.2.3 吸收钳的去耦功率 38 3.2.4 吸收钳的要求 38 3.3 吸收钳的校准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39 3.4 辅助吸收装置 42 3.5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 42 3.5.1 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的描述 42 3.5.2 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的性能 43 3.5.3 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的要求 43 3.5.4 吸收钳测试用试验场地ACTS的确认方法 44 3.6 吸收钳仪器/测试系统的质量保证程序 44 3.6.1 概述 44 3.6.2 ACTS质量保证核查 44 3.6.3 吸收钳的质量保证核查 44 3.6.4 合格/不合格质量保证准则 44 4. 《GB6113.104-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45 4.1 无线电辐射骚扰测量用天线 45 4.1.1场强测量的准确度 45 4.1.2 频率范围9kHz~150kHz 45 4.1.3频率范围150kHz~30MHz 46 4.1.4 频率范围30MHz~300MHz 46 4.1.5 频率范围300MHz~1000MHz 48 4.1.6 频率范围1GHz~18GHz 49 4.1.7 特殊的天线配置 50 4.2 用于无线电骚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地, 30MHz~1000MHz 50 4.2.1 开阔试验场地 50 4.2.2 气候保护罩 50 4.2.3 无障碍区 50 4.2.4 试验场地周围的射频环境 52 4.2.5 接地平板 52 4.2.6 开阔试验场地的确认程序 52 4.2.7 带有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 56 4.2.8 无接地平板的试验场地的适用性 59 4.2.9 试验桌和天线塔影响的评估 66 4.3 用于总辐射功率测量的混响室 68 4.3.1腔体 68 4.4 用于辐射骚扰抗扰度测量的TEM小室 70 4.5 用于无线电骚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地, 1GHz~18GHz 70 4.5.1参考试验场地 70 4.5.2验场地的确认 70 4.5.3 可替换的试验场地 70 5.《GB6113.105-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30MHz~1000MHz 天线校准用试验场地》 71 5.1 概述 71 5.2 天线校准用试验场地(CALTS)规范 71 5.2.1概述 71 5.2.2 CALTS规范 71 5.3试验天线规范 72 5.3.1概述 72 5.3.2规范性要求 72 6. 《GB 4824-200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74 6.1测量仪器 74 6.2 人工电源网络 74 6.3 电压探头 74 6.4天线 74 6.5模拟手 75 7. 《GB 4343.1-2003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76 7.1端子骚扰电压(148.5kHz~30MHz)的测量装置 76 7.1.1测量接收机 76 7.1.2 人工电源网络 76 7.1.3 电压探头 76 7.1.4 模拟手 76 7.1.5断续骚扰分析仪 76 7.2 骚扰功率(30MHz~300MHz)的测量装置 77 7.2.1测量接收机 77 7.2.2吸收钳 77 8. 《GB 17743-2007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77 8.1插入损耗测量的测量设备 77 8.1.1射频发生器 77 8.1.2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77 8.1.3测量接收机和网络 77 8.1.4模拟灯 77 8.2 骚扰电压测量的测量设备 77 8.2.1关于电源端子电压测量 77 8.2.2关于负载端子电压测量 78 8.2.3关于控制端子电压测量 78 8.2.4用平均值检波器测量 78 8.3 辐射电磁骚扰测量的测量设备 78 8.3.1 针对9kHz~30MHz频率范围的测量设备 78 8.3.2针对30MHz~300MHz频率范围的测量设备 78 9.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78 9.1 电源端子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测量设备 78 9.1.1测量检波器 78 9.1.2测量接收机 78 9.1.3人工电源网络(AMN) 79 9.1.4参考接地平板 79 9.1.5 用于电信端口骚扰测量的设备――阻抗稳定网络(ISN) 79 9.2辐射骚扰测量设备 80 9.2.1测量检波器 80 9.2.2 1GHz以下的测量接收机 80 9.2.3 1GHz以下的天线 81 10. 《GB 17625.1-2003 电磁兼容 第3部分:限值 第2章: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81 11. 《GB 17625.2-2007 电磁兼容 限值 对每相额定电流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81 12. 《GB 17626.2-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81 12.1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特性 83 12.2 静电放电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83 13. 《GB 17626.4-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85 13.1脉冲群发生器 85 13.1.1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性能特性 85 13.1.2 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87 13.2 交流/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 88 13.2.1耦合/去耦网络特性参数 88 13.2.2耦合/去耦网络特性参数校验 89 13.3容性耦合夹 89 14. 《GB 17626.5-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90 14.1 1.2/50组合波发生器 90 14.1.1 发生器的特性与性能 92 14.1.2 发生器的校准 93 14.2 10/700组合波发生器 94 14.2.1 发生器的特性与性能 94 14.2.2发生器的校准 95 14.3耦合/去耦网络 95 14.3.1用于交/直流电源线的耦合/去耦网络 96 14.3.2适用于互连线的耦合/去耦网络 98 14.3.3适用于对称线的避雷器耦合/去耦网络 100 14.3.4适用于高速通信线路的耦合/去耦网络 101 15. 《GB 17626.12-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101 15.1试验信号发生器 101 15.1.1振铃波发生器的参数及特性 101 15.1.2 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特性及参数 103 15.1.3 试验信号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104 15.2耦合/去耦网络 104 15.2.1用于交/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 104 15.2.2 用于信号及控制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 105 16. 《GB 17626.6-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105 16.1试验信号发生器 105 16.2 耦合和去耦装置 106 16.2.1耦合和去耦网络(CDNs) 106 16.2.2 钳注入装置 108 16.2.3 直接注入装置 109 16.2.4 去耦网络 110 16.3耦合和去耦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上共模阻抗的验证 110 16.3.1 150至50适配器的插入损耗 110 16.4 试验信号发生器的设置 112 16.4.1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上输出电平的设置 113 17. 《GB 17626.3-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13 17.1试验设施的描述 114 17.2 发射天线 114 17.2.1 双锥天线(20MHz~300MHz) 114 17.2.2对数周期天线(80MHz~1000MHz) 114 17.2.3 圆极化天线 115 17.2.4 角锥喇叭天线和双脊波导天线 115 18. 《GB 17626.9-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115 18.1试验发生器 115 18.1.1 试验发生器的特性 116 18.1.2 试验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117 18.2 感应线圈 118 18.2.1感应线圈的特性 118 18.2.2 感应线圈的校准、线圈因数 119 18.3 试验仪器和辅助仪器 119 18.3.1试验仪器 119 18.3.2 辅助仪器 119 19. 《GB 17626.10-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119 19.1 试验发生器 120 19.1.1试验发生器的特性 120 19.1.2试验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121 19.2 感应线圈 121 19.2.1感应线圈的特性 121 19.2.2感应线圈的校准、线圈因数 121 20. 《GB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121 20.1 试验发生器 121 20.1.1 试验发生器的特性 121 20.1.2 试验发生器特性的校验 121 20.2 感应线圈 122 20.3 试验仪器和辅助仪器 122 21. 《GB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122 21.1 试验发生器 122 21.1.1 发生器的性能和特性 122 21.1.2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的发生器性能验证 123 21.2 电源 124 1.《GB6113.101-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GB/T 6113.101规定了9kHz~18GHz频率范围用于测量无线电骚扰电压、骚扰电流和骚扰场强的测量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规范。此外,对用于断续骚扰测量的专用设备也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适用于无线电骚扰的宽带测量和窄带测量。对测量接收机提出的所有要求应在CISPR指示范围内所有的频率和无线电骚扰电压、电流、功率或场强的所有电平上得到满足。   所涉及的测量接收机的类型包括: a)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 b) 峰值测量接收机; c)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 d) 均方根值(r.m.s.)测量接收机。 1.1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000MHz 测量接收机的规范由其工作频率范围来决定。测量接收机分别覆盖9kHz~150kHz(A频段),150kHz~30MHz(B频段),30MHz~300MHz(C频段)和300MHz~1000MHz(D频段)4个频段。 1.1.1 输入阻抗 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电路应采用非平衡式。其输入阻抗的额定值为50Ω,且当射频衰减为0dB时,其电压驻波比(VSWR)不得超过2.0;当射频衰减等于或大于10dB时,VSWR不得超过1.2。 在9kHz~30MHz频率范围内的对称输入阻抗:当进行对称测量并采用平衡输入变换器时,应优先选用600Ω的输入阻抗。该输入阻抗可由相关的对称型的人工电源网络提供(必须与测量接收机匹配),也可以由测量接收机提供。 1.1.2 基本特性 表2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的基本特性 1.1.3 正弦波电压准确度 当施加50Ω源阻抗的正弦波信号时,正弦波电压的测量准确度应优于±2dB。 1.1.4 脉冲响应 幅度关系(绝对校准):测量接收机在所有频率上对试验脉冲的响应应与相应的调谐频率上对未调制的电动势均方根值为2mV(66dB)的正弦波信号的响应相等,允差不得超过±1.5dB,此脉冲在50Ω的源阻抗上具有a)(微伏秒)电动势的脉冲面积、在至少小于b)MHz的频率上有均匀的频谱和c)Hz的重复频率。脉冲发生器和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源阻抗均为50欧。试验脉冲的特性见表3。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相对校准):测量接收机对重复频率的响应应做到:当测量接收机的指示保持不变时,幅度与重复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a)、图1b)或图1c)(见标准GB6113.101-2008)所示。 表3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试验脉冲的特性 测量接收机的响应曲线介于表4和相应的图中所规定的限值内。 表4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脉冲响应 1.1.5 选择性 总选择性(通带):测量接收机的总选择性曲线应介于图2a)、图2b)或图2c)(见标准GB6113.101-2008)所示的限值之间。它是由测量接收机产生相同指示时输入的正弦波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来描述的。 中频抑制比:当测量接收机的指示保持不变时,输入的中频正弦波电压与调谐频率的正弦波电压之比不得小于40dB。在采用多个中频的情况下,每个中频都应满足此要求。 其他乱真响应:当测量接收机的指示保持不变时,除了上述两段文字中规定的频率外,其他频率的正弦波输入电压与调谐频率的正弦波电压之比不得小于40dB。 1.1.6 互调效应的限制 当进行下述试验时,测量接收机的响应不应受互调效应的影响。 试验按图2所示布置。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频谱在低于和等于表5频率3)时应基本上是均匀的。而在表5频率4)应至少降低10dB,在试验频率点,带阻滤波器至少应衰减40dB,相对于滤波器最大衰减的6dB带宽应介于表5所列频率1)和频率2)之间。 图2 互调效应的测试布置图 表5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互调测试的带宽特性 将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直接与测量接收机相连接,调整正弦波发生器得到一方便的读数。用脉冲信号发生器替代正弦波发生器,并调整到相同的电平。该脉冲重复频率在A频段为100Hz,在其他频段为1000Hz。 按上述方法用脉冲信号发生器替代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时,该滤波器引入的衰减不得低于36dB。 1.1.7 测量接收机机内噪声和机内乱真信号的限值 随机噪声:测量接收机的背景噪声所引入的误差不得超过1dB。 连续波:当采用多个中频时,测量接收机对于任意输入信号,由于乱真响应(如标准中4.5.4条注中所述)存在所引入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dB。对于含有中频衰减器的测量接收机,应按标准中4.7.1条所描述的那样进行试验。如果符合要求,则认为已满足要求,否则,应在最后一个混频级后引入中频衰减器。 1.1.8 屏蔽效能 屏蔽效能是对测量接收机在电磁环境中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工作能力的量度,这一要求适用于所有的工作在制造商所规定的CISPR指示范围(见标准中3.9节)内的测量接收机。 测量接收机的屏蔽应做到:在3V/m(未调制)的电磁环境中,在9kHz~1000MHz频率范围内任一频率点上,制造商所规定的CISPR指示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产生的误差不得大于1dB。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制造商需要声明其误差大于1dB的频率点和场强。测试按下述方法进行: 将信号发生器放置于屏蔽室外,将输入信号用一根屏蔽良好的(半刚性)2m长电缆通过屏蔽壁的馈通接头加到屏蔽室内的接收机上,输入信号的电平应分别处于制造商所规定的CISPR指示范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接收机所有其他同轴终端应端接特性阻抗。 试验时,应按测量接收机正常使用时最简单的布置(不包括诸如耳机等选件),且接上必不可少的引线(如电源线和输入电缆)。引线长度及其布置应与典型使用情况相一致。 测量接收机附近的环境场强应用场强监测仪来测量。 测量接收机在有3V/m电磁场和去除该强度的电磁场这两种情况下,其指示变化不得超过1dB。 测量接收机射频发射的限值(传导发射):测量接收机的所有外部连接插头(不仅是电源插头)的无线电骚扰电压都要满足GB4824-2004中第5.1条有关B级设备的限值要求。然而这一要求并不包括屏蔽导线与屏蔽设备之间的内部连接器。当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端端接特性阻抗的时候,本地晶振的注入功率不应超过34dB(pW),其相当于50欧阻抗上的50电压。 测量接收机射频发射的限值(辐射发射):测量接收机发射的无线电骚扰场强需要满足GB4824-2004中第5.2条有关B级设备的限值要求,频率范围是9kHz~1000MHz。此限值也同样适用于GB4824-2004表1所列的频段(工科医所用的频率)。频率范围1GHz~18GHz的限值是45dB(pW)。 在进行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之前,要保证背景噪声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如计算机控制设备等)。 1.1.9 用于连接断续骚扰分析仪的输出装置 当测量骚扰时,测量接收机在所有频段都必须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是中频输出,另一个是准峰值检波器的输出。这两个输出端的负载都不应影响指示器。 1.2 峰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本章对采用峰值检波的测量接收机的要求做了规定,这种接收机适用于脉冲或脉冲调制骚扰测量。 对于符合本章要求的频谱分析仪,可用于符合性测量。 1.2.1 输入阻抗 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电路应采用非平衡式。测量接收机在CISPR指示范围内设置,输入阻抗的额定值为50欧,其电压驻波比(VSWR)不超过表6规定的值。 9kHz~30MHz频率范围的对称输入阻抗:进行对称(不接地的)测量时,应采用平衡输入变换器(9kHz~150kHz频率范围的优选输入阻抗是600欧)。对称输入阻抗可以由与测量接收机相连/耦合的对称人工电源网络提供,也可以作为选件由测量接收机提供。 1.2.2 基本特性   带宽:对于所有类型的宽带骚扰,在给出骚扰电平时,应标明测量带宽的实际值,且所用带宽要符合表7的要求。 表6 接收机输入阻抗的驻波比要求 表7 峰值测量接收机的带宽要求 充放电时间常数比:为了获得重复频率为1Hz、误差不超过峰值真值10%的仪器读数,放电时间常数与充电时间常数之比应不小于以下值: a) 在9~150kHz频率范围内,其比值为; b) 在0.15~30MHz频率范围内,其比值为; c) 在30~1000MHz频率范围内,其比值为; d) 在1~18GHz频率范围内,其比值为。 如果测量接收机具有峰值保持能力,那么保持时间应设置在30ms~3s范围。 如果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峰值测量,视频带宽()的设置应当不小于分辨率带宽 (HHHHk k H )。对于峰值测量,可从频谱分析仪的显示读出测量结果,其检波器工作在线性或者对数模式。 过载系数:对于峰值测量接收机,其过载系数不需象其他类型的测量接收机那么大。对于那种通常设计为直接读数的检波器,过载系数只需比单位1稍大即可。对于所选用的时间常数(见上一段文字)该过载系数应该是足够的。 1.2.3 正弦波电压的准确度 当施加50欧源阻抗的正弦波信号时,正弦波电压的测量准确度应优于±2dB(1GHz以上,优于±2.5dB)。 1.2.4 脉冲响应 在1000MHz以下的频率范围,测量接收机对试验脉冲的响应应与对调谐频率上未调制正弦信号的响应相等,其中脉冲发生器和正弦波发生器的源阻抗均为50欧,试验脉冲的强度为1.4/mVs(的单位是Hz),正弦波信号的电动势均方根值为2mV (66dB)。脉冲频谱特性满足表3要求。正弦波信号电压电平的允差是±1.5dB,脉冲重复频率应保证测量接收机中频放大器输出端不出现脉冲重叠现象。 在1GHz以上的频率范围,所需要的脉冲面积用测试频点上的调制脉冲载波来定义,原因是想要脉冲发生器获得频率高至18GHz的均匀频谱是不切实际的。 1.2.5 选择性 由于上文中对带宽的要求允许带宽在GB6113.101-2008中图2a)、图2b)和图2c)所示的范围内变化,所以,这些选择性曲线只是在形状上适用于峰值测量接收机,因此使用时应在频率轴上标出相应的刻度。 前文对于准峰值测量接收机的“中频抑制比”、“镜像频率抑制比”和“其他乱真响应”的要求此处仍适用。 对于频段E,测量接收机参考带宽的总选择性曲线应介于GB6113.101-2008图2d)所示的极限值之间。 1.2.6 互调效应、接收机噪声和屏蔽 前文对于准峰值测量接收机的“互调效应的限制”、“机内噪声和机内乱真信号的限值”和“屏蔽效能”的要求在此处适用于1GHz以下的频率范围。对于准峰值测量接收机“机内噪声和机内乱真信号的限值”和“射频发射的限值”的要求在此处适用于E频段。 除此之外,对于E频段的要求还有: ――关于互调效应的要求尚在考虑之中。 ――E频段的预选滤波器:当测量某些基频较强的EUT的低电平乱真信号的时候,在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端(内部或外部)插入滤波器以提供针对基频的足够大的衰减来保护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电路不会出现过载和损坏,并且防止产生谐波和互调信号。 关于屏蔽效能的要求,也就是对高环境辐射骚扰电平的抗扰度能力的要求,尚在考虑之中。 1.3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一般不用于脉冲骚扰测量。这种类型接收机的检波器被设计成指示检波器前各级信号包络的平均值。使用平均值检波器测量窄带信号,可以克服与调制或带宽噪声相关的一些问题。 对于符合本章要求的频谱分析仪,可用于符合性测量。 1.3.1 输入阻抗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电路应采用非平衡式。在CISPR指示范围内接收机的控制设置,其输入阻抗的额定值为50欧,并且VSWR不超过表6的要求。 9kHz~150kHz频率范围的对称(平衡)输入阻抗:进行对称(不接地的)测量时,应采用平衡输入变换器(9kHz~150kHz频率范围的优选输入阻抗是600欧)。对称输入阻抗可以由与测量接收机相连/耦合的对称人工电源网络提供,也可以作为选件由测量接收机提供。 1.3.2 基本特性 带宽:应介于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 表8 带宽要求 过载系数:对于具有平均值检波器的接收机,检波器前级电路对于脉冲重复频率为Hz的过载系数应为,单位是Hz。 接收机不应出现过载情况的最小脉冲重复频率:在A频段为25Hz,在B频段为500Hz,在C频段和D频段为5000Hz。 1.3.3 正弦波电压准确度 当施加50欧源阻抗的正弦波信号时,正弦波电压的测量准确度应优于±2dB(1GHz以上,优于±2.5dB)。 1.3.4 脉冲响应 幅度关系:1000MHz以下,对平均值检波器的规定如下(线性平均值):测量接收机对试验脉冲的响应应与对调谐频率上未调制正弦信号的响应相等,脉冲发生器和正弦波发生器的源阻抗均为50欧,试验脉冲重复率为(Hz),脉冲面积为1.4/(mVs),正弦波信号的电动势均方根值为2mV(66dB)。脉冲的均匀频谱应符合表3的要求。值在A频段为25,B频段为500,C频段和D频段为5000。正弦波信号电压电平的允差是2.5dB/-0.5dB。 1GHz以上(E频段),规定了两种模式――线性和对数的平均值(加权)检波器: 对于线性平均值检波器,测量接收机对试验脉冲的响应应与对调谐频率上未调制正弦信号的响应相等,其中脉冲发生器源阻抗均为50欧,试验脉冲的重复率为Hz,脉冲面积为1.4/mVs,正弦波信号的电动势均方根值为2mV(66dB)。该脉冲规定为脉冲调制载波。值为50000。正弦波信号电压电平的允差为±1.5dB。 对于对数平均值检波器,测量接收机对试验脉冲的响应应与对调谐频率上未调制正弦信号的响应相等,其中脉冲发生器源阻抗均为50欧,试验脉冲的重复率为333kHz(周期3s的倒数),脉冲面积为6.7Vs(emf),正弦波信号的电动势均方根值为2mV (66dB)。正弦波信号电压电平的允差是±4dB(由于带宽存在10%误差可能会引起大约±2.5dB的变化)。 随重复频率的变化:使用线性平均值检波器的测量接收机对重复脉冲的响应应做到:当测量接收机表头指示保持不变时,幅度和重复频率之间的关系应符合如下规律:    从过载方面考虑所确定的最低可用重复频率到数值等于的频率范围内,允许有+3dB~-1dB的允差。 对间歇的、不稳定的和漂移的窄带骚扰的响应应做到:测量结果应与图3所描述的某一时间常数的仪表的峰值读数相当,即A频段和B频段的时间常数为160ms,C频段和D频段的时间常数为100ms。这种响应可以通过在接收机的包络检波器后端使用模拟网络仪表来实现。 对于E频段,线性平均值检波器的时间常数是100ms,而对数平均值检波器的时间常数要求,尚在考虑之中。 由上述要求可以推断:用具有表9给定的持续时间和周期参数的重复矩形脉冲对射频正弦波信号进行调制,平均值测量接收机应呈现出表9所列的最大读数。针对这一要求,允许有±1.0dB的允差。 1.3.5 选择性 对于带宽为200Hz(对应于9kHz~150kHz的频率范围)或带宽为9kHz(对应于0.15MHz~30MHz的频率范围)的测量接收机,其总选择性曲线应分别在GB6113.101-2008图2a)和图2b)所示的限值范围内。对于带宽为120kHz(对应于30MHz~1000MHz的频率范围)的接收机,其总选择性曲线应在GB6113.101-2008图2c)所示的极限值以内。对于其他带宽的测量接收机,上述3图只在形状上描述了其选择性,使用时应在频率轴上标出相应的刻度。对于频段E,测量接收机参考带宽的总选择性曲线应介于GB6113.101-2008图2d)所示的极限值之间。 前文对于准峰值测量接收机的“中频抑制比”、“镜像频率抑制比”和“其他乱真响应”的要求此处仍适用。 图3 模拟网络仪表对于窄带间歇信号的响应 表9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对具有相同幅度的脉冲调制正弦波输入与连续正弦波的响应的最大读数比 1.3.6 互调效应、接收机噪声和屏蔽 前文对峰值测量接收机“互调效应、接收机噪声和屏蔽”的要求此处仍适用。 1.4 均方根值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kHz~18GHz   EMC实验室中很少用,此处略。 1.5 幅度概率分布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1GHz~18GHz   EMC实验室中很少用,此处略。 1.6 骚扰分析仪 骚扰分析仪用来自动评定断续骚扰(喀呖声)的幅度、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喀呖声”有以下特性: a) 准峰值幅度超出连续骚扰的准峰值限值。 b) 持续时间不大于200ms。 c) 与前一个或后一个骚扰的间隔等于或大于200ms。 d) 当从一系列短脉冲的第一个脉冲的开始到最后一个脉冲的结束测量到的持续时间不大于200ms,且满足条件a)和条件c),则该系列短脉冲应被视为喀呖声。 时间参数由超过测量接收机的中频参考电平的信号来确定。 1.6.1 基本特性 a) 分析仪应配置一个测量断续骚扰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通道;这个通道的输入端要连接在测量接收机的中频输出上。对于这些测量,只需考虑那些超过接收机中频参考电平的那部分骚扰。持续时间测量的准确度不得低于±5%。 b) 分析仪应配置评定骚扰的准峰值幅度的通道。 c) 准峰值通道的骚扰幅度对应于在IF通道最后下降沿250ms以后的测量值。 d) 两个通道的连接应满足对于“准峰值测量接收机输入阻抗”的所有要求。 e) 分析仪应能够指示以下信息: ――持续时间等于或小于200ms的喀呖声的数量; ――以分钟为单位的测试持续时间; ――喀呖声率; ――超出连续骚扰准峰值限值的非喀呖声骚扰的发生率。 f) 分析仪必须通过GB6113.101-2008表14的所有波形(测试脉冲)的性能检查,以确 认其基本特性。 GB6113.101-2008图7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了GB6113.101-2008表14所列出的波形。 GB6113.101-2008图F.1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了GB6113.101-2008表F.1列出的所有波形,其用于依GB4343.1-2003的第4.2.3条中喀呖声定义的例外情况的性能检查。 1.6.2 喀呖声分析仪性能检查的确认测试方法 基本要求: 将骚扰分析仪连接到准峰值测量接收机,接收机调谐到方便的频率上。 要求连续波的信号和脉冲连续波信号都在接收机的调谐频率上。GB6113.101-2008表14中的测试2和3也要求CISPR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重复频率为200Hz的信号在调谐频率上覆盖接收机的带宽,如GB6113.101-2008附录B中定义的那样。 脉冲连续波信号源应提供两个独立的可变脉冲。脉冲的上升时间不大于40。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在110~1.3s范围内可变,且其幅度变化范围大于44dB。脉冲连续波信号源的任何背景噪声应比在测试步骤a)中用准峰值接收机测到的参考电平至少低20dB。 测试程序如下: a) 将连续波信号连接到与骚扰分析仪一起使用的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端,调整连续波信号的幅度,使得测量接收机指示器指示在参考(0dB)点,其值与连续骚扰准峰值限值相等。调整接收机射频灵敏度(衰减器)控制键至一个比接收机噪声高但比作为中频通道门限值的连续骚扰限值低的电平。接收机中频输出端的连续波信号相应的电平设定为中频参考电平。 b) 将脉冲连续波信号连接到测量接收机的输入端。对于GB6113.101-2008表14中的测试2和3,将CISPR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叠加在脉冲连续波信号上,信号的参数在该表中给出。该表第一列中所示的脉冲幅度分别调到对应于作为中频通道门限的连续骚扰限值。这些将对应于先前段落中建立的各自的射频和中频参考电平。 附加要求: 测试方法同前文“测试程序a)”中描述的一样。 信号的参数在GB6113.101-2008表F.1中给出。 2. 《GB6113.1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 2.1 人工电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