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59745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摘要: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滥用添加剂、多 头监管,政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日益显现, 这些问题 引发了本文作者对政府体制的缺陷的思考。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政府体制 近几年来奶粉事件不断上演, 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到接二连三的毒奶粉事件, 生产企业置人民的健康权与生命权 于不顾, 将利益的黑手伸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辜的婴 孩,让他们一出生就饱受痛苦,实在是让人痛心。 而奶粉事件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近几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 从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人们曾 经信任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从肉蛋奶、米面油到调料、干 货,我们已经不知道身边的哪种食品是安全的,不知道哪种食 品是放心的,甚至不知道该吃些什么。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通过媒体和网 络报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数不胜数, 以下几个案例是近 几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金华火腿案 “2003年11月媒体曝光:有1200年历史的中国名牌产品金 华火腿竟然使用了敌敌畏。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 产‘反季节火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别出心裁地在 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生产的大批‘毒火腿’苍 蝇也不敢碰”。 2.上海“瘦肉精”中毒案 “2006年9月的中旬,上海发生了重大‘瘦肉精’中毒事故, 其中两百余人食物中毒入院。一名浙江人涉嫌向上海浦东上 农批发市场经销了一整车的问题猪肉,共189头,这些猪肉分 别销往上海多个区的60多家菜市场。而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 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共336人次中毒。据不 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 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 3.三鹿三聚氰胺案 2008年9月, 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 例, 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 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初步调查,出现结石 婴儿5000逾名,涉及省份十余个。而这之后深受人们信任的 两大奶业巨头———蒙牛、伊利集团,也相继检出奶中含有三聚氰胺。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以上几件仅仅是近几年来发生 的较重大的案例。中国是人口大国,食品是每个人每天都要 吃的, 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资料, “ 老话说得好, ‘ 民以食为 天’,在这里,‘天’的意思是至高至大、最最重要,也就是说: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食品’是生存的 第一现实”。 而现实生活中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露, 为何生产企 业敢于如此大胆地置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 为何我们的 食品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食品质量不合格, 让众多的人们 牺牲了健康甚至丢掉了性命? 为何问题存在了这么久,我们的 政府迟迟不采取措施?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有 着什么样的漏洞。 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存在于表象上的 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项目单一, 检测质量标准低于国际质量标准。拿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来 说,国内的蛋白质检验“标准”存在缺陷,目前的测试法,只是测试奶制品中的氮含量,并按公式推定有多少蛋白质,不检 测蛋白质。正是这一检测标准,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先 是在牛饲料里掺一些尿素,提高氮的含量,后来就直接加入 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使牛奶看上去蛋白高,纯度高,以牟取非 法利润。 第二,我国的食品检测部门数量偏少,目前全国已获得 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 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质量检测设备。我国现在仍有3.2亿 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还有一些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 苦咸、污染与血吸虫等水质问题。我们的大多数蔬菜都来自 农村,在饮用水都不安全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蔬菜能够安 全吗? 第 三,乱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和其他 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 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 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 毒”。“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 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 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 中”。在上海“瘦肉精”中毒案中,“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兴 奋剂因可以使猪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众多消费者中毒。 第四,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 物。我国食品质量之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与食品添加剂和非 食品化学添加剂息息相关。如果超量添加,就会导致人体过 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添加剂的层出 不穷,不新鲜的、过期的、变质的甚至腐烂的食品,都可以摇身 一变,成为合格的食品,仅以牛奶行业来说,这样的例子就已 是比比皆是”。在黑龙江海林山野菜案中就是违法添加了化学 制剂,使得劣质的山野菜变得新鲜翠绿。 第五,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职能交叉、监管空白现象屡见不鲜。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 过程中,“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检、 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 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 消耗掉”。对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往往多个监管部门重复检 查;而对公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如对农村食品卫生、 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企业,各部门又互相推诿。这种“分段 监管”体制无疑为“无事抢着管,有事跑着躲”的现象滋生提 供了土壤。 第六,法律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太小,对违 法者来说无关痛痒,起不到震慑作用。我国对违法食品生产经 营者的惩罚力度小一直是人们的呼声, 我国1995年10月30日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最 高为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而在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规定,“构成生产、 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罪的”,除了可能追究刑责之外,“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 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原料等物 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 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广大群众 对草案中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就觉得力度太小、太软、太模糊可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 简称《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 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 款。”反而将处罚降低了。 马克思曾生动地描述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 有30%的利 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 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所以,我国《食 品安全法》的这一规定太过于笼统,既没有划分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又没有经过成本效益分析违法者的利润,更没有考 虑到危害影响的范围,过低的罚款依然会让违法者随时“卷土 重来”。 从这部《食品安全法》,真正暴露出我们以上谈到的几点 表象上问题的最根本性问题———政府体制。就像一个人的外 部表现为失眠头疼、月经不调、皮肤衰老、烦躁胸闷等症状,不 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失眠就吃安眠药,头痛就吃去 疼片,这样作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 内分泌失调,应该将病根找到再对症下药,才能够好得更快, 疗效也会更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如此, 正如以上所 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滥用添加剂、多头监管,政 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在刚刚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 都作了补充和完善, 可是70%以上都是十人以下的小作坊的 生产经营者组成的被监管对象, 要怎样使这些小型的生产经 营者按照法律规定添加食品添加剂,执政部门要如何监管? 菜 市场里的农民卖的“自家菜”又由谁来检验? 我们普通消费者 因食品安全问题身体受到伤害到哪个部门投诉? ……这些问 题不是一部《食品安全法》就能够解决的。 三、结语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国 家和政府对这一问题严重程度的足够重视,在衡量民生和经 济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曾在2003年抗击SARS中因表现杰 出而举世敬重的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石 破天惊的话:“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常此以往,50年后大 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 ”这将会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也是一 个国家的悲哀。所以,我们的政府在处理一个重大问题的时 候,应当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集中分析社会成本的原因和 性质,并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将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实现 社会效率”,“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也就是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促使 有效率的结果的产生,从而实现帕累托式或卡尔多·希克斯式 的最适宜状态”。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周勍.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M].中 国工人出版社,2007. [3]王可山.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缺陷及其完善[J].改 革与战略,2007,(4). [4]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