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2016年3月31日,1,第一部分 方案编制技术路线,要点:,为两个方案的求同存异。,2,接受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项目概况,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环境现状,利用损毁土地现状,已治理复垦情况,方案服务年限确定,评估范围级别确定,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工程部署、进度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3,第二部分 方案编写题纲要点分析,1,前言,2,矿山基本情况,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5,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7,土地复垦质量要求及复垦措施,8,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方案与矿山土地复垦工程设计,9,经费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10,工程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11,保障措施,12,结论与建议,4,1 前言,1.1,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1.2,方案编制工作概况,1.3,方案编制依据,1.4,方案的服务年限和适用期限,5,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要点:,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简单介绍矿山是新建矿山还是已建矿山,已建矿山要说明是正在办理延续还是扩界(深部、平面)手续。,例子:,受,XXX,委托,,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求,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时复垦被损毁土地;为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治理复垦费用征收,提供依据,。,6,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要点:方案内容摘要,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7,1.3 方案编制依据,要点:,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a,)法律法规,b,)部门规章,c,)政策性文件,d,)技术标准与规范,e,)其他相关资料,注意:,按最新版本列入。,8,1.4 方案的服务年限和适用期限,要点:,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剩余),+,治理与复垦期,+,监测管护期,方案的,适用期,一般不超过,5,年。,例子:,XX,矿山设计服务年限为,6,年,本方案的有效服务年限为,10,年,时间从,2016,年,5,月,2026,年,5,月,包括治理复垦期,1,年,监测管护期,3,年。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即从,2016,年,5,月,2021,年,5,月。,9,2 矿山基本情况,2.1,矿山概况,2.2,矿山自然概况,2.3,社会经济概况,2.4,地质环境背景,2.5,土地利用现状,2.6,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2.7,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0,2.1 矿山概况,问题:详略不当,描述不清。,要点:熟悉,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按编制技术要求将下列问题,详实、简略,介绍清楚:,矿山简介,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1,2.2 矿山自然概况,问题:针对性不强,涉及的范围过大。,要点: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重点介绍,评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最好附项目区现场照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12,2.3 社会经济概况,问题:数据不真实。,要点:,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应该来源于当地政府提供的,XXX,镇(乡)经济发展规划,XXX,镇(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XXX,县年鉴,13,2.4 地质环境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矿体(层)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14,2.5 土地利用现状,问题: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不符;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权属不明确。,要点:,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实地测量的项目区,(矿区面积,+,矿区外面积),范围来编写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要规范。,15,2.6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问题:针对性不强,盲目引用,要点:,应依据,开发利用方案,所设计的生产工艺流程,侧重介绍可能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和,时序。,列表、图示或文字说明,。,16,2.7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问题:现场调查不详细,要点:,阐述本矿的矿业活动、矿区内及周边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和其他可能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区域。,17,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3.2,现状评估,3.3,预测评估,18,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问题:评估范围、级别不准确。,要点:,评估范围,=,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评估范围,按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分别给出。,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级来确定。,19,表B.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集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淡泉水,地热、温泉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有分散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集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淡泉水,地热、温泉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外的上游补给区,无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地类,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20,3.2 现状评估,问题:,对矿山现状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缺乏实地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现状调查表填写不全面。,要点:,按照本规程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作现状评估小结。,21,3.2 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查明评估区及周边,已发生(或潜在),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类型、活动规模、变形特征、诱发因素等,,对其稳定性(发育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程度。附灾害点照片。,不稳定斜坡: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22,3.2 现状评估,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调查,矿井涌水量,,了解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和,疏干状态,以及是否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情况,。,要有调查数据。,23,3.2 现状评估,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调查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调查周边是否有自然保护区、旅游区,是否处于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24,3.2 现状评估,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根据实地调查,说明土地损毁,类型,、面积和程度,附,现场照片,,插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说明现状土地损毁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分析已损毁土地重复损毁的可能性。,说明已损毁土地已复垦情况。,25,3.3 预测评估,问题:预测评估依据不充分;描述不能与本项目实际出发,理论概念叙述较多。,要点:,预测评估要与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中的相关内容相衔接。,评估中做到有理有据,用数据来具体量化。,按照本规程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作预测评估小结。,26,3.3 预测评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预测评估。,应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发生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做项目建设适宜性评价(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个等级)。,27,3.3 预测评估,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分析由采矿活动可能导致的含水层破坏,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变化,井水干涸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和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包含地表水)的影响范围、分布位置和影响程度分级。,28,3.3 预测评估,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评估,分析采矿活动的挖损、压占,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29,3.3 预测评估,土地损毁预测评估,简述拟损毁土地的依据和方法,预测拟损毁土地的方式、类型、面积、程度。,说明拟损毁土地是否涉及基本农田。,生产服务年限较长的生产项目需分时段和区段预测土地损毁的方式、类型、面积、程度,并结合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土地损毁程度分级。,插拟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30,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4.1,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4.2,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31,4.1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问题:分区级别、原则不明确。,要点:,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轻重级别(严重、较严重、较轻)划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重点、次重点、一般防治区),然后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差异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亚区。,3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次重点防治区(),废石堆压占土地与地形地貌景观次重点防治亚区(1),滑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2),1#废石堆压占土地与地形地貌景观次重点防治亚区(1-1),2#废石堆压占土地与地形地貌景观次重点防治亚区(1-2),1#滑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2-1),2#滑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2-2),33,4.2 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问题: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概念混乱;土地权属不明确。,要点:,按已损毁土地、拟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确定复垦区;按损毁土地和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确定复垦责任区。,说明复垦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状况。集体所有权土地权属应具体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组。需要征(租)收土地的项目应说明征(租)收前权属状况。,34,5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5.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5.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35,5.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问题:,忽视项目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对土地复垦影响较小和暂时性的环境问题叙述过多,如噪声和扬尘等。,要点:,明确该节内容与土地复垦的关系,,服务于复垦的可行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内容,必要时可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和监测。,重视对有色金属矿山和选矿场及尾矿库的环境影响分析。,36,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问题:,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及其等级标准选择脱离项目区实际。,确定待复垦土地用途的依据不充分。,忽略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用途的可行性分析。,原则性内容叙述过多。,37,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要点:,明确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确定土地复垦方向,),。,38,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损毁土地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选定评价标准,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最佳土地复垦方向,39,5.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问题:表土来源(剥离表土可行性)、表土场基本情况(土量、土质)描述不清,缺少表土场照片。,要点:,应结合复垦区表土情况、复垦方向、标准和措施,进行表土量供求平衡分析。,需外购土源的,应说明外购土源的数量、来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复垦工程中涉及灌溉工程的,应进行用水资源分析,明确水源地和水量供需及水质情况。,40,6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6.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原则,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41,6.1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谁损毁,谁复垦”,“边生产,边建设,边治理,边复垦”;“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等原则。,42,6.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问题:不明确,套话,与本矿山实际情况脱轨。,要点:,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标方向,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本矿山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大限度和修复本矿山地质环境。,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包括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编制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43,7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及复垦措施,7.1,土地复垦质量要求,7.2,预防控制措施及复垦措施,44,7.1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问题: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相脱节。,要点:,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复垦方向制定土地复垦质量要求。,土地复垦质量制定不宜低于原(或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与生产力水平。,45,项目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一览表,土地,类型,指标,东北山丘平原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本项目土地复垦质量要求,有,林,地,土壤质量,有效土层厚度(cm),30,3050,土壤容重(g/cm,3,),1.45,1.4,土壤质地,砂土至砂质粘土,砂土至砂质粘土,砾石含量(%),20,20,pH值,6.0-8.5,7.0,有机质(%),2,2,配套设施,道路,达到当地本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满足项目区复垦工程的实施,生产力水平,定植密度(株/公顷),满足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要求,满足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要求,郁闭度,0.30,0.30,46,7.2 预防控制措施及复垦措施,问题:,重点不突出,偏重预防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措施,因挖损、压占、塌陷使土地遭到损毁的措施偏少。,没有根据各损毁土地单元的特点,提出拟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出的生物化学措施针对性不强,太理论化,不符合矿山实际。,47,7.2 预防控制措施及复垦措施,要点:,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和工艺,提出在项目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减少损毁土地的面积,以及降低损毁程度的控制措施。,根据各损毁土地单元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为恢复植被或满足某种利用(旱地、林地,)标准,拟采取的生物和化学措施,,要有针对性。,采取的措施要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48,8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方案与矿山土地复垦工程设计,8.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8.2,含水层破坏防治工程,8.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8.4,矿山土地复垦工程设计,8.5,监测工程,8.6,管护措施工程设计,8.7,工程量测算,49,采 矿,露天开采,井工开采,露天采场,排岩(土)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井(硐)口,地下巷道,排岩(矸)场,工业场地,办公区,选矿厂,尾矿库,运输道路,办公区,选矿厂,尾矿库,50,露天开采,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地质灾害,含 水 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结构改变,降低水位,挖 损,压 占,崩 塌,滑 坡,泥石流,拦挡、加固、防水,消除固化物源、排导,回填采坑、修补含水层、防渗、排水,削坡、修建台阶、护坡、防渗、排水、挖填、植被恢复,山坡,凹陷,充填、水塘,平台、斜坡,拆迁、清运、整形、翻松,51,地下开采,地质灾害,含 水 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塌沉陷,井口挖损,压 占,塌(沉)陷,滑 坡,泥石流,消除固化物源、排导,注浆、回填、防渗,拦挡、防水,地面塌陷,植被破坏,注浆加固、土石填充、灌浆、防渗、排水,回填、灌浆、平整,回填巷道、封堵井口,拆迁、清运、整形、翻松,结构改变,降低水位,水量减少,回填采空区、回灌、堵水、防渗、排水,52,挡土墙剖面图,53,排水沟剖面图,54,55,56,封井方法略图,57,58,采场复垦示例图,59,60,排岩场客土平整,61,挡土墙,62,63,64,8.5 监测工程,地质灾害监测,含水层监测,地形地貌景观监测,土地复垦监测,要点:,包括监测点的布设、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技术要求和监测时限。,土地复垦监测包括损毁土地监测和复垦效果监测。,65,8.6 管护措施工程设计,要点:,内容包括管护对象、管护年限、管护次数及管护方法。,66,8.7 工程量测算,问题:,工程量测算过于简单(就一张汇总表),没有过程,依据不充分。,与工程设计内容相脱节。,要点:,根据,不同恢复治理单元,列出矿山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和监测工程的设计工程内容,,分别测算,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并列表汇总。,67,9 经费估算及效益分析,9.1,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费用计算,9.2,估算结果,9.3,保证金计算,9.4,效益分析,68,9.1 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费用计算,问题:,过于简单,依据不充分。,与工程量测算内容相脱节,有缺漏项。,要点:,原则上以,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淮的通知,、,辽宁省建筑工程工程预算定额,、辽宁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作为投资估算依据。,依据工程量测算结果,按各恢复治理单元,分项,概算,并汇总。,投资概算组成:项目的投资概算为动态投资概算,其投资总额包括静态投资(工程施工费、设备构置费、其他费、不可预见费)和涨价预备费。,69,9.2 估算结果,要点:,根据具体情况,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资估算总表、土地复垦投资估算总表、工程施工费单价估算表、工程措施费估算表等。,70,9.3 保证金计算,要点:,按照,辽宁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要求,结合该矿山生产实际情况,计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影响面积,有效年限,影响系数。,71,9.4 效益分析,问题:,效益分析依据不充分,甚至直接引用其他报告相关部分(不同地域、不同生产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经济效益估算过大,脱离实际。,要点:,重点分析本项目环境恢复治理和复垦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要真实。,72,10 工程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10.1,总体工程部署,10.2,年度实施计划,10.3,工程费用安排,73,10.1 总体工程部署,问题:,没有结合矿山设计的开采年限和时序进行工程部署,对项目区施工条件和工程进度考虑不周。,工程进度安排不实。,要点:,按阶段进行总体部署,一般以,5,年为一个阶段,第,1,阶段,恢复工程要细化到每一年度,以后按每,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部署。,土地复垦工程部署安排中,应明确每一阶段的复垦目标、任务、位置、单项工程量和费用安排。,74,10.2 年度实施计划,要点:,依据工程部署方案,制定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度实施计划表,插工程进度安排表。,75,10.3 工程费用安排,要点:,按照工程总体布署,项目动态投资,确定资金进度。插资金进度安排表。,76,11 保障措施,11.1,组织保障措施,11.2,技术保障措施,11.3,资金保障措施,11.4,监管保障措施,11.5,公众参与,11.6,土地权属调整,77,11 保障措施,建议:,依据项目特点及其所处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提出保障措施,,避免直接引用,。,资金保障措施中插土地复垦资金预存计划表。,制定全面、全程的公众参与方案,做,公众意见统计分析,(,公众对土地复垦利用方向的意愿,以及对复垦标准与措施的意见,),。,费用安排应遵循提前预存、分阶段足额预存原则,在项目生产服务年限结束前,1,年预存完毕所有费用。,第一次预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土地复垦费用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78,12 结论与建议,结论:按以下几方面给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重要程度、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结论。,现状评估结论。,预测评估结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责任区结论。,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结论。,资金概算结论。,资金安排结论。,79,成果要求,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图不规范,出现编写单位自行绘制现象。,图面不清晰,图上信息没有按要求绘制。,图例符号不规范。,规划图简单化,缺少工程部署内容。,要点:,附项目区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盖有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章。,力求图面清晰,如果项目复杂可根据图面表达需要分别编制。,规划图尽量细化,并与工程设计相关。,80,感谢!,欢迎提出宝贵意见,8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