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机小麦种植规程.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52214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小麦种植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机小麦种植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无霜期95d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5。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为3年,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年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 3.3 缓冲带 有机小麦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小麦的搭配、与豆科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种子每年更新一次。 4.2 种子精选 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4.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4.4 种子处理 4.4.1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和微生物源杀虫剂。 5 选茬 整地 5.1 选茬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有机大豆等前茬作物,不能重茬。 5.2 整地 提倡用减耕、免耕,秸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在实施每三年一次,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时,必须与秸杆还田结合起来。 5.2.1 翻地质量 伏秋翻地耕深为18cm~22cm,耕深一致,误差不大于±1cm。翻垡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 5.2.2 耙茬深度 耙大豆茬要采用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深为12cm~15cm,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5.2.3 耙地质量 耙地深度要根据翻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轻耙8cm~10cm,重耙为10cm~14cm。耙深误差±1cm,不漏耙、不拖耙。 5.2.4 镇压质量 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5.2.5 整地作业后 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无大土块,耙层无大坷垃,每平方米大于3cm直径土块不超过3个。 6 施肥 6.1 有机肥 生产用肥料,应以本有机生产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如使用经1个月~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 6.2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 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和颁发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根据小麦生长和需肥情况补充。 6.3 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 7 播种 7.1 播期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 7.2 播法 可采用7.5cm,15cm单条或30cm双条机械播种。 7.3 播深 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7.4 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7.5 播量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7.6 播种质量 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 8 田间管理 8.1 压青苗 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8.2 松土除草 8.2.1 松土 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8.2.2 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方法。 8.3 生育期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 8.4 病虫害防治 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的多样化,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物理和人工防治为主。 9 收获 9.1 收获时期 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9.2 收获要求 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9.3 贮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10      其他 对有机食品小麦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