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淮安市区域优势
一、淮安地理位置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就城市的区域优势来说,总体而言,淮安市的区域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优势。淮安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淮宿、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已经开工建设的淮宿铁路连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该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出海战略通道,对江苏乃至长三角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已建好的新长铁路,将淮安与盐城、南通这两个沿海新兴城市紧密连接起来。随着苏通大桥、沪通铁路的建设,淮安到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从而更直接的接受上海的辐射,使淮安更紧密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建设的连盐淮铁路是一条区域间城际铁路,将加强淮安、盐城、连云港这三个长三角北部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使淮安更深的融入到沿海大开发中,为淮安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即将规划建设的还有宁淮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徐(淮)沪铁路,将使淮安接轨省内的南京、扬州、镇江、徐州等城市,同时又多了一条铁路直达上海,使淮安人民的出行又多了一个选择,更加快了长三角同城化的进程。同时境内水运河道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同时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运网络通江达海,实现了淮安由传统的“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转变。已建成的淮安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如今,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即将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淮安涟水机场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2、资源优势。首先,在社会经济优势方面:淮安市在水电、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以提供充足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力资源。淮安是苏北职教中心,拥有19所大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常年在校学生14万人,每年毕业4-5万人,可以满足企业各种用工需求。
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淮安市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
水资源——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楚州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
森林资源——淮安市的平原绿化,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64个百分点。
野生动物资源——淮安市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市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以鸟类居多。目前,全市野生动物有鸟类321种,经济鱼类83种,爬行动物48种,哺乳动物4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
3、 产业优势
农业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西有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2011年设施农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112万亩、5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三麦、水稻承保面均超过96%,蔬菜大棚承保面积9.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442个,新创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3%。
工业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其中包括淮阴卷烟厂等10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特别是台资集聚,台湾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台玻集团、康师傅、旺旺、膳魔师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
4、成本优势——淮安的物流成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税费成本都相对较低,从物流成本来看,淮安地处中国东部发达省份,苏北腹地交通枢纽,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物流畅通,产业配套,具有中西部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劳动力成本来看,淮安属于二、三线城市,劳动力成本比苏南地区低35%左右;从土地成本来看,淮安工业开发区的土地实行净地出让,不与农民发生分红等利益关系,可根据投资额度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者土地成本;从办事成本来看,淮安地方政策「亲商、安商、富商」,配合程序高,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效率较高,有关费用能免则免,不能免则低限收取;从税费成本来看,台商到淮安投资办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江苏省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在税收、购买土地、地方规费收取、地方政府配套奖励、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等方面,还享受淮安市的特殊优惠政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同时淮安正在全市范围内清理行政收费,争取成为江苏省的「收费洼地」,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低的发展成本。
5、功能优势—淮安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当年批准、当年验收、当年进出口超10亿美元」的先进出口区。淮安还拥有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富士康科技园、淮安特钢产业园、淮安盐化工园区三大千亿产业园,淮安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创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拥有保税仓库、海关通关点、进出口检疫检验、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外商可以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为了更好地承接更多的台湾企业来淮发展,今年淮安又专门规划建设了台商工业园,西距富士康淮安科技城、国家级淮安出口加工区、海关、国检只有5分钟车程,北距淮安机场15分钟车程。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土地集约,环保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沿京沪高速电子信息产业带,打造完整的IT产业链。
6、服务优势——淮安已经成立了台商协会,设立了台商工业园,兴建了淮安台商会所,连续举办了三届台商论坛,政府「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高雪坤坦言,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下,淮安引进台资的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目前在上海投资的某知名台资企业原本计划在近期将工厂搬迁至淮安,但现在这一计划将不得不延迟。不过总体而言,淮安的台商投资仍然增长迅速。据统计,今年一年淮安引进的台资项目将达到100多家,而此前二十余年淮安累计批准的台资项目不过200家。
7、政策优势:苏北作为江苏省政府重点扶持地域,享有诸多政策优惠。同时,淮安市政府迅速地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形成了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这也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投资福地、成本洼地、服务高地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