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孔府宴
【简介】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 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 古代宴席的典范。孔府宴,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孔 府 菜 是 我 国 典 型 的 官 府 菜 ﹒ 其 做 工 精 细 ﹐ 善 于 调 味 ﹑ 讲 究 盛 器 ﹐ 烹 调 技 法 全 面 ﹒ 在 诸 多 技 法 中 ﹐ 尢 其 以 烧 ﹑ 炒 ﹑ 煨 ﹑ 炸 ﹑ 扒 见 长 ﹐ 其 风 味 特 色 清 淡 鲜 嫩 ﹐ 软 烂 香 醇 ﹐ 原 汁 原 味 ﹒ 自 制 的 “ 三 套 汤 ” ﹐ 对 孔 府 菜 的 鲜 香 味 醇 ﹐ 有 著 重 要 的 功 力 ﹒
【等级制】
孔府宴分为三六九等,单就较高级的两等来说,其数量之多、佳肴之丰美,是颇为惊人的。
第一等是招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满汉宴”,这是满、汉国宴的规格。一等席宴,光餐具就有404件。大部分是象形餐具,有些餐具的名就是菜名,而且每件餐具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盖,中层放菜,下层放热水。满汉宴要上菜196道,全是名菜佳肴,如满族的“全羊带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猴头、燕窝、鱼翅等。另外,还有全盒、火锅、汤壶等。
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日、婚丧、祭日和接待贵宾用的“鱼翅四大件”和“海参三大件”宴席。菜肴随宴席种类确定,什么席,首个大件就上什么;大件之后还要跟两个配伍的行件。
如鱼翅四大件:开始先上八个盘(干果、鲜果各四),而后上第一个大件鱼翅,接着跟两个炒菜行件;第二个大件上鸭子大件跟两个海味行件;第三个大件上鲑鱼大件,跟两个淡菜行件;第四个大件上甘甜大件,如苹果罐子,后跟两个行菜,如:冰糖银耳、糖炸鱼排。少顷,上两盘点心,一甜一咸。接着在上饭菜四个(四个瓷鼓子,如果上一品锅,可代替四个瓷鼓子。因为锅内有四样白松鸡、南煎丸子加油菜、栗子烧白菜、烧什锦鹅脖。在后四个素菜,紧跟四碟小菜,最后上面食。
若是海参三大件,也是先上八盘干鲜果,然后上海参大件,第二、三个大件是神仙鸭子、花篮鲑鱼(俗称季花鱼)或诗礼银杏。每个大件也要跟两个行菜,如粹活虾、炸熘鱼、三鲜汤等,饭菜仍是四个,如元宝肉、黄焖鸡等。
如果是燕席四大件,就要有带烧烤的菜了。如烤鸭、烤猪、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玉带虾仁等。
在饭菜方面,秋天是菊花火锅,两火锅一荤一素,冬天是杂烩火锅、什锦火锅和一品锅。
现状
孔府宴,是吸取了全国各地的烹调技艺而逐渐形成的,孔府的内眷多来自各地的官宦的大家闺秀,她们常从娘家带着厨师到孔府来。数百年来孔府宴不断翻新,流传至今。如今,曲阜国际旅行社的厨师们在继承孔府烹调技术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在旧菜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品种,如,神仙鸭子、一品海参、诗礼银杏、花儿鱼翅、霸王别姬、雪里闷炭、熊猫闹银杏、桂花金枣、虎卧尼山、笔虾仁、八仙过海闹罗汉、绣球鱼翅、八宝龙篮、福寿燕菜、孔门子肉、珍珠海参、一品寿桃、鸡容干贝、花篮鲑鱼、一卵伏双凤、鸳鸯鸭子、一品豆腐、乌云托月、和家平安、猴头扒鸡、雪中藏麦等,使孔府宴更加精美。
单菜典故
神仙鸭这是孔府的一个传统名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与众不同,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鲆美美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
佛跳墙
福建名菜,现已成为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菜,闽菜中的佛跳墙是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特点是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显著。
清代,福州官钱局宴请布政使周莲,席间一道菜是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极为可口。周莲命衙厨郑春发学习仿制,郑登门求教后,并改进工艺,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后来郑春发辞去衙,开办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乍一启封,浓香夺坛而出,食者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由众人公议将此菜改名佛跳墙。百余年来风靡省内外,享誉港澳。
一品豆腐
豆腐是一种普通菜品,白细鲜嫩,营养丰富而为人所喜食。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养育龙种,豆腐有功。豆腐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物质,豆腐是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一种。不但含量超过牛奶,而且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适口清爽,调味从心,可荤可素,制法 干贝、海参、口蘑、冬笋、肥瘦肉、荸荠、火腿切丁,同虾仁一齐焯水控干; 加料酒,精盐腌渍; 肘子切片; 将豆腐片去皮,在片一块作盖,中间挖洞填入馅,盖好盖儿,四周放肘子片装沙锅内,加入高汤及调料,慢火烧1小时扣入钵内; 原汤烧开勾芡,浇在豆腐上即成。
诗礼银杏
“诗礼银杏”是孔府最早上等名菜之一。此菜清香甜美,柔韧筋道,可解酒止咳,是孔府宴中的独具特色的菜。成菜色如琥珀,清新淡鲜,酥烂甘馥,十分宜人,是孔府中的名肴珍品。孔子教其子孔鲤学诗习礼时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事后传为美谈,其后裔自称“诗礼世家。银杏,一名白果,因形似小杏而色白,故名。性味甘苦平,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泄浊止带。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白带、白浊及小便频数等症。
一品海参
形整大方,海参软糯,馅味鲜香,多为海参席头菜。
将整开乌参先在微火上燎两分钟,待粗皮烧成小泡后用刀刮尽,然后将海参剖为两片,入开水发泡两天,取出洗净后,放入加料酒的沸水锅中汆一次,再换水汆第二次。氽后用布将参捞干,用刀在参腔内划旗子块花纹,再用清汤喂一下待用。洗净的猪肥瘦肉、冬笋、口蘑、火腿、干贝等切成小方丁,入烧热的猪油锅中炒成馅,炒时先下猪肘丁,次下冬笋等丁和酱油、料酒。将准备好的参腹腔内填上馅料,装入蒸碗,碗内加二汤、盐。味精,然后封上碗口上笼蒸一小时。食时漠去原汁后,翻扣盘中,以原汁加水豆粉调匀,淋于海参上即成。
竹影海参
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一生酷书法,对画竹也颇有兴趣,时常约一些文人作诗绘画。相传此菜原名“清汤海参”。一次,孔令贻聚朋饮酒时,厨师用鸡脯肉剁泥制成竹节形,加入海参,冲入三套汤上席。主人即景生情曰:何不以“竹影”为名,遂易其名,流传至今。只见清澈见底的三套汤内,竹节绰影,玉白鲜嫩,又有海参相映游离其间,雅景供赏,富有诗情画意。
烤花揽桂鱼
味道特鲜,白中泛红,佐以姜末、香醋,尤胜一等。
1. 桂鱼是孔府菜中的上乘原料,烹制方法多种,各有特色。这不仅因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由于桂鱼谐“贵余”之音,寓“富贵有余”之意,所以历代孔府每逢举行喜庆宴会,桂鱼佳肴必定上席;
2. 烤花揽桂鱼,是运用孔府菜的传统独特工艺味,道特鲜,白中泛红,佐以姜末、香醋,尤胜一等。
琵琶豆腐
做法:
将豆腐在沸水中焯后捣成泥,与肉末、蛋汁、淀粉、盐水、料酒、胡椒粉、味精搅打至粘稠,放入葱、姜、水搅匀,再放入少许香油拌匀,用10个羹匙,每个抹少许油分别盛入豆腐糊,上放火腿丝、冬菇丝,上锅蒸透,取出后去羹匙,将制好的豆腐丸摆在盘中。高汤烧沸,放入红葡萄酒,再沸时浇在琵琶豆腐上即成。
白扒鱼翅
将母鸡肉、肥鸭肉、猪肘肉洗净剁成小块,放入开水锅内焯过捞出,洗净血沫待用。炒锅内加入清汤、精盐、绍酒、鱼翅,烧开后捞出沥净水分。再把菜心放入锅内氽过捞出。将鱼翅用清水洗净,排列整齐,码在大碗的底层,上面放上鸡块、鸭块、猪肘肉块和葱、姜片、精盐,绍酒、倒入清汤上笼蒸烂,取出捡去鸡块、鸭块。猪肘肉块、葱、姜它用。炒锅内放熟猪油,用中火烧至六成热(约132℃)时,放入葱、姜片烧出香味,再加精盐、奶汤、绍酒捞出葱姜不要,放入鱼翅、菜心,烧开后撇去浮沫,改用微火煨扒,待汤汁剩下1/3时,放湿淀粉勾芡,至汤成浓汁时,放味精、淋鸡油,大翻勺装盘即成。
御笔猴头
御笔者,皇帝之笔也,历史上亦称皇帝之墨迹为御笔。孔府、孔庙、孔林中由历代皇帝的所赐的御笔墨迹碑匾数不胜数。孔府厨师创制了御笔猴头一菜,选用了猴头磨为主料,用肉茸等到做成毛笔开头清蒸而成。此菜取名高雅,造型特异,是孔府传统宴席名菜。
尼山扒海羊
[尼山] 原名尼丘山,因避孔子讳而改名为尼山。位于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
操作过程
(1) 将水发海参洗净片成大片,在开水中氽透,捞出控去水分。锅中先放鸡汤1.5公斤,加入花椒,葱、姜(拍松)和15克料酒,把羊腰窝肉放在锅内煮烂,捞出后,切成10厘米长、3厘米宽的大片码入盘内。
(2) 炒勺上旺火把葱姜油烧热,烹入5克料酒,加入500克鸡汤、酱油、盐、味精,同时把海参片羊肉片也放入汤内,然后用小火10分钟,用湿淀粉勾流汁芡翻动后,淋入鸡油即可。
菜品特点
羊肉营养丰富,只要烹制方法得当,可去其膻味,存其美味。该菜汤鲜肉美,色泽红润,香气浓郁
灌汤虾球
【特点】 色呈金黄,外脆里嫩,内含卤汁,味咸鲜。
【制作过程】
虾茸加肥膘茸及调料拌和,鸡汤冻切成黄豆大小的粒,将冻粒包人虾茸做成球形,滚上面包粒。虾球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成、
赛螃蟹
将鸡蛋的蛋青、蛋黄分开打散;将净鱼肉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丁,拌入少量蛋白液和淀粉抓匀,蛋黄液中放入碾碎的咸蛋黄,蛋白液中放入泡好撕碎的干贝;先分别炒熟蛋黄液和蛋白液,然后下锅炒熟鱼丁,再放入蛋黄、蛋白一起略炒,放入配料,出锅盛入盘中。
注意:
不论哪一种,一定不要把鸡蛋炒老,要嫩嫩的才好吃。
快来试试看吧!
营养价值: 黄鱼 - 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风味和特色的水产品。可开胃益气,调中止痢
鸡蛋 - 蛋白质: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100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150克鱼或瘦肉的蛋白质。
带子上朝“带子上朝”,其寓意是孔府辈辈做官,代代上朝,水为官府门第,世袭爵位不断。
清光绪年间,七十六代“衍圣公”随母亲彭氏及家人专程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随行佣人中还特地带上了孔府膳房的内厨张昭贞,在京都给太后进献一桌“孔府宴”作为寿礼。
进献寿筵这天,客厅内华灯四垂、红烛高照,迎面五彩红底幔帐上刺绣着以寿桃组成的大“寿”字,两侧挂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对联。客厅正中的八仙桌椅,全围上了绣花的桌围和椅披。宴席桌上,规整地摆放着高足器皿,内放精心摆放的各类干鲜果品,组成“福寿绵长”的字样,这是开筵前拜寿用的摆设,是不能食用的,是为显示“孔府宴”庄重、丰满、高雅的气氛。
开筵前,孔府膳房内厨张昭贞正施展着浑身解数,用烧、炒、煨、靠、炸、扒等烹饪技法,精工细做,烹制出一道道孔府名菜,如“阳关三叠”、“诗礼银杏”、“白玉无瑕”、“黄鹂迎春”等等。特别是那燕菜四大件“万寿无疆”,更是寓意深刻。且不说慈禧太后神采奕奕地接受了“衍圣公”母子席前拜寿的隆重场面,单说在这气氛热烈的宴席上差点儿冷了场的一段小插曲。贺寿筵席上,慈禧品尝着由圣人之家进献的“孔府宴”,兴致正浓,又一道罕见的菜肴热腾腾地摆上了席面。只见这道菜红中透紫,紫中含红,熠熠发光。太后举箸品尝,酥软香甜,烂而不腻,入口即化,酷似她平时最爱吃的“樱桃肉”,然而又别有一番风味。慈禧连进三箸,赞不绝口。慈禧停箸把盏,问正在陪席的彭氏:“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彭氏慌忙回禀:这是孔府家菜“百子肉”,话一出口,顿时气氛巨变,只见慈禧的脸色由红变黄,手中的玉杯“叭”的一声落在桌上。众陪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猜不出是怎么回事,场面非常尴尬。
此时,陪侍在一旁的衍圣公惊慌之中猛然悟出慈禧惊变得根由来。原来,太后只生一子,且又早年夭折,虽被朝臣拥戴,却无亲生子女在身边侍俸。彭氏道出“百子肉”这道菜名而生变,乃是太后触景伤情之故。于是衍圣公近前禀奏太后道:“托太后之福,国泰民安,普天下臣民谁不愿做太后的子女。微臣随母进献寿筵,着意奉献百子肉,乃此意也。”慈禧闻奏,方才领了衍圣公的心意,遂转悲为喜,口传圣谕:“我看就把这道菜改叫‘带子上朝’吧!”慈禧一句话,“百子肉”便被更名为“带子上朝”,正式列入孔府菜谱。
清汤鲍鱼清汤鲍鱼。鲍鱼,又称腹鱼、决明,肉极鲜嫩,乃海中珍品。宋代酒楼就多有应市,决明兜子是为代表作。清汤鲍鱼亦称清汤汆鲍鱼,是将加工后的鲍鱼片片,青豆、火腿片为配,放入海碗中,用兑入作料的上好清汤冲入碗内即成。此菜靠清汤汆制,汤清味醇,鲍鱼鲜嫩,是极爽口而又回味极长的佳作,颇能说明豫菜讲究制汤、用汤,淡而不薄之功力所在。
寿字鸭羹此菜是衍圣公举行大型祝寿时必备菜品,慈禧太后60岁寿辰时,孔府所进早膳即有此菜,深得慈禧欢心。寿筵酒席,献此佳肴,寓有寿岁绵绵,长生不老之意。
孔府烧江干,江干是用豆腐衣卷干贝丝蒸制而成。
黄袍大虾,此菜用炸的技法制作,头、尾呈红色,身为黄色,“黄袍加身”“腾达”“吉祥”,以色实命名,寓意深远。
一品锅”之名源于孔府,是由皇帝赐名的一款孔府名菜,其后代承袭衍圣公,在明、清两代封爵为“当朝一品”官衔。乾隆皇帝赐孔府《满汉全席》银餐具中最大的一件,称当朝“一品锅”。另外,还有一种圆形不分隔的“一口锅”,名曰“钟鼎一口品锅”。后来的“一品锅”,因放入的锅料不同,又有“燕菜一品锅”、“鱼翅一品锅”、“海参一品锅”、“什锦”、“素锅”等。因而,皇帝对孔府用鸡、猪蹄、鸭、海参、鱼肚等各种珍贵原料一起烹制成的汤菜,赐名为“当朝一品锅”,成为孔府及所有一品官府的名菜。此菜历代相传,至全国解放前,山东、江苏、上海等地一些高级菜馆仍有供应,解放以后,长期中断。现在随着各帮特色菜看的恢复和发展,近几年来该菜又重新出现,但用料与制法已略有不同,餐具也不同了。
锅烧鸭子:这是一个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孔府大件菜。为历代衍圣公所喜爱,经常作为高级宴席的主菜。烹调方法是锅烧的正宗做法,其味香醇可口,吃时要带蘸碟。
一卵孵双凤一卵孵双凤又名西瓜鸡,为孔府名厨首创,用西瓜制菜始于清宫,孔府此菜是用西瓜和雏鸡加干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其口味清鲜,营养丰富,颇有特色,孔令贻品尝后极为先赞赏,便问厨师此菜何名?厨师答西瓜鸡,孔令贻认为该菜制法别致,滋味鲜美,但名称不雅,后来他就将此菜更名为一卵孵双凤,即以西瓜为卵,两鸡为凤,从此该菜便成为孔府菜中的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