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写作《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三种常见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选用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
3.写作中能合理运用说明顺序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法教具
合作探究式,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拍摄收集家乡桥的图片或视频
2、以《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生物入侵者》等课文为例,回顾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拍摄收集家乡的桥的图片导入内容学习。
二、 写作导引:
1、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那些?
(生回答)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们获得相关知识。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
2、 什么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生回答) 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适合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节点,阶段。如《 中国石拱桥》一文,就是按先 古后今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介绍了282年的旅人桥,605年左右的赵州桥,12世纪的卢沟桥,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新建的各种石拱桥。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撰写实验报告,也采用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像介绍一片山水,一座建筑、一片园林,就适合采用空间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院》是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对事物的成因、原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做出说明,往往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次写危害,最后写解决之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交叉使用,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如《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整体上是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的顺序来写的,但在介绍泛大陆的分裂以及当今世界地理的形成过程,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阐述了恐龙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
三、 习作训练:
(教师展示师生收集的关于家乡桥的图片)假如向你的网友介绍家乡的桥,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提示:1、首先要确定介绍家乡多个的桥还是一个你最熟悉的桥,介绍一个最有特点的桥将有助于完成你的写作。
2、如果要从不同角度介绍某个桥的方位和特征,你会选择怎样的说明顺序?如果要重点介绍这个桥的历史特点或文化价值,你又会怎样选择?
四、 下笔成章:
就家乡生活中这座常见的桥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和功能,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