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完整的氨氮-焦化废水工艺方案+施工设计+secret.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45488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的氨氮-焦化废水工艺方案+施工设计+secret.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完整的氨氮-焦化废水工艺方案+施工设计+secret.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焦化有限公司 生化废水处理站 工 艺 方 案 目 录 1. 项目概述 1 1.1 项目业主简介 1 1.2 项目背景 1 1.3 项目的来由 2 2. 设计水量、水质及设计要求 2 2.1 废水的来源 2 2.2 设计水量 3 2.3 原水水质 3 2.4 处理要求 4 3.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内容 5 3.1 设计依据 5 3.2 设计原则 6 3.3 设计内容 7 3.4 工程内容 7 4. 焦化废水处理方案比选 8 4.1 焦化废水的特点 8 4.1.1 酚含量高 8 4.1.2 氨氮含量高 8 4.1.3 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9 4.2 关键工艺的选择 9 4.2.1 物化法 9 4.2.2 生化法 9 4.2.3 结论 10 4.3 主要工艺原理 10 4.3.1 A2/O2工艺原理 10 4.3.1.1 厌氧段(A1段) 11 4.3.1.2 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A2段) 11 4.3.1.3 好氧生物硝化过程(O1段) 13 4.3.1.4 接触氧化(O2) 15 4.3.1.5 工艺特点 15 4.3.2 沸石吸附法 15 4.3.3 专属性菌种(EMO) 16 4.4 推荐的工艺流程及说明 17 4.4.1 工艺流程图 17 4.4.2 预处理工艺说明 19 4.4.2.1 污水提升池 19 4.4.2.2 事故池 19 4.4.2.3 隔油池 19 4.4.2.4 气浮池 19 4.4.2.5 调节池 20 4.4.3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20 4.4.3.1 厌氧池 20 4.4.3.2 缺氧池 21 4.4.3.3 好氧池 23 4.4.3.4 二沉池 23 4.4.3.5 生物接触氧化池 24 4.4.4 深度处理工艺说明 25 4.4.4.1 混凝沉淀池 25 4.4.4.2 砂滤池 25 4.4.4.3 高效氨吸附池 26 4.4.5 污泥处理工艺说明 26 4.4.5.1 污泥浓缩池 27 4.4.5.2 污泥脱水 27 4.5 工艺流程特点 28 4.6 处理效果预测 29 5. 主要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30 5.1 预处理部分 30 5.1.1 污水提升池 30 5.1.1.1 人工粗格栅 30 5.1.1.2 池体 30 5.1.1.3 提升泵 31 5.1.1.4 事故泵 31 5.1.2 事故池 31 5.1.2.1 池体 31 5.1.2.2 潜污泵 32 5.1.2.3 潜水搅拌机 32 5.1.2.4 蒸气管 32 5.1.3 隔油池 32 5.1.3.1 池体 33 5.1.3.2 双边驱动行车式刮油机 33 5.1.4 气浮池 33 5.1.4.1 设备 33 5.1.5 调节池 34 5.1.5.1 池体 34 5.1.5.2 潜水搅拌机 34 5.1.5.3 蒸气管 35 5.1.5.4 一级提升泵 35 5.2 生化处理部分 35 5.2.1 厌氧池 35 5.2.1.1 池体 35 5.2.1.2 三相分离器 36 5.2.1.3 布水装置 36 5.2.2 缺氧池 36 5.2.2.1 池体 36 5.2.2.2 布水装置与溢流装置 36 5.2.2.3 填料 37 5.2.2.4 磷酸盐加药装置 37 5.2.3 好氧池 37 5.2.3.1 池体 37 5.2.3.2 纯碱投加设备 37 5.2.3.3 鼓风机 38 5.2.3.4 曝气器 38 5.2.4 硝化液沉淀池 38 5.2.4.1 池体 39 5.2.4.2 硝化液回流井 39 5.2.4.3 硝化液回流泵 39 5.2.5 二沉池 40 5.2.5.1 池体 40 5.2.6 污泥回流井 40 5.2.6.1 池体 40 5.2.6.2 污泥回流泵 41 5.2.7 生物接触氧化池 41 5.2.7.1 池体 41 5.2.7.2 曝气器 41 5.2.8 絮凝反应池 42 5.2.8.1 池体 42 5.2.8.2 搅拌机 42 5.2.9 混凝沉淀池 42 5.2.9.1 池体 42 5.2.9.2 斜管填料 43 5.2.9.3 加药设备 43 5.2.10 压力滤池 43 5.2.10.1 设计参数 44 5.2.10.2 罐体 44 5.2.11 高效氨吸附池 44 5.2.11.1 池体 44 5.2.11.2 氨氮脱附周期 45 5.2.11.3 次氯酸钠投加装置 45 5.2.12 复用水池 45 5.2.12.1 构筑物 45 5.2.12.2 复用水泵 46 5.2.12.3 反冲洗水泵 46 5.3 污泥处理部分 46 5.3.1 污泥浓缩池 46 5.3.1.1 池体 46 5.3.2 污泥脱水 47 5.3.2.1 污泥脱水机 47 5.3.2.2 污泥泵 47 5.3.3 综合车间 47 5.4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 47 6. 污水处理站总图布置 51 6.1 总体布置原则 51 6.2 总图 51 7. 公用工程 52 7.1 给排水及消防 52 7.1.1 给水 52 7.1.2 排水 52 7.1.3 消防 52 7.2 强电 53 7.3 自控 53 7.3.1 供电电源 53 7.3.2 设备启动和控制方式 53 7.3.3 电线缆敷设及设计 53 7.3.4 接地保护 54 7.3.5 自控与仪表 54 7.3.5.1 集水井 54 7.3.5.2 气浮池 54 7.3.5.3 好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55 7.3.5.4 二沉池 55 7.3.5.5 反应池 55 8. 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55 8.1 工程预算 55 8.1.1 土建费(A) 55 8.1.2 设备材料费(B) 57 8.1.3 概算总表 59 8.2 运行成本分析 60 8.2.1 电费(A) 60 8.2.2 人员费(B) 60 8.2.3 药剂费(C) 60 8.2.3.1 工业磷酸氢二钠 60 8.2.3.2 纯碱 61 8.2.3.3 絮凝剂 61 8.2.3.4 总药剂费用(C) 61 8.2.3.5 其它费用(D) 61 8.2.4 水处理直接成本(E) 61 8.3 项目经济性评价 62 9. 安装调试运行 63 9.1 设备安装 63 9.2 蜂窝管、曝气器及填料的安装 63 9.3 管道安装及敷设 64 9.3.1 管材的选用 64 9.3.1.1 压力流管道 64 9.3.1.2 重力流管道 64 9.3.1.3 加药管 64 9.3.2 管道接口 64 9.3.3 管道基础 64 9.3.4 管道防腐 65 9.3.5 管道试压要求 65 9.3.6 明露管道涂漆颜色规定 65 9.3.7 管道施工及验收应遵循以下规范 65 9.3.8 其它 65 9.4 系统调试 66 9.5 运行管理 66 10. 工程实施进度 67 11. 工程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68 11.1 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68 11.1.1 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68 11.1.1.1 土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68 11.1.1.2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68 11.1.2 主要设备安装技术措施 70 11.1.2.1 设备安装前期工作 70 11.1.2.2 主要设备的安装要求 71 11.1.2.3 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 72 11.1.2.4 试运转 75 11.1.2.5 各类污水处理机械安装 80 11.1.3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82 11.1.4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83 11.1.5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85 11.1.6 其它说明内容: 86 11.1.6.1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86 11.1.6.2 与气候有关的施工措施 88 11.2 现场施工组织 88 11.2.1 现场施工组织结构图 88 11.2.2 各部门职责 89 11.2.2.1 项目经理职责 89 11.2.2.2 项目副经理职责 90 11.2.2.3 工程技术班组 90 11.2.2.4 质量管理组职责 91 11.2.2.5 材料设备管理班组职责 91 11.2.2.6 安全管理班组职责 91 11.2.2.7 计划管理班组职责 92 11.2.2.8 文明施工组职责 93 11.2.2.9 财务会计组职责 93 11.2.2.10 后勤供应组职责 93 11.2.2.11 设备安装制作队职责 93 11.2.2.12 自控仪表安装队职责 94 11.2.2.13 变配电工程安装队职责 94 11.2.2.14 机电设备队职责 94 12. 技术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 95 12.1 全面质量控制(TQC) 95 12.1.1 设计 95 12.1.2 原材料的采购 95 12.1.3 施工 95 12.1.4 开车调试 96 12.1.5 培训 96 12.2 工程质量承诺 96 12.3 售后服务 97 附录I 总平面布置图 附录II 工艺流程图 附录III 高程布置图 附录IV 外购件制造厂家(备选)一览表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业主简介 大户。 1.2 项目背景 为适应国家生产环保达标的要求,同时也为使企业走上技术化、集约型、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司通过扩建,现达到年产优质焦炭40万吨,回收加工焦油1.6万吨、粗苯4000吨。 形成了以洗煤、炼焦、焦油回收加工、仓储集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随着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提升,产品销路也不断拓展:公司先后与各大钢铁公司及 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3 项目的来由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强。公司把污水回用列在其近期发展计划之内,可见其对污水处理和回用的重视。本公司受甲方委托,对全厂内、外环境进行详细周密的考察后,结合国内外焦化污水处理及回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编制了本设计方案。 2. 设计水量、水质及设计要求 2.1 废水的来源 焦化厂除生产焦炭和煤气外,还回收苯、焦油、氨、酚等化工产品。在煤气洗涤、冷却、净化以及化工产品回收、精制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其主要来源有:煤挟带入水,反应生成水和焦化产品蒸馏、洗涤加入的蒸汽和新鲜水,在与煤气和产品接触后冷凝或分离出来的废水,包括集气管喷淋分离液和初冷却液组成的剩余氨水;氨水工艺中洗氨的富氨水。这两部分废水经蒸氨(回收)后排出。硫氨工艺中的终冷洗苯水;苯、焦油、古马隆等化工产品加工的分离水。 煤中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在干馏过程中转变成各种氧、氮、硫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使煤气中的水分及蒸汽的冷凝液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所以废水中含有很高的氮和酚类化合物以及大量的有机氮、CN-、SCN-及硫化物等等。焦化废水水量大,污染物复杂、浓度高,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势必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以某焦化厂为例,废水的来源与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废水的来源 序号 来源 水量(m3/h) 1 剩余氨水 8.5~9.5 2 粗苯分离水 3.5~5. 3 精苯分离水 1.0~1.5 4 气柜废水 1.5~2.5 5 焦炉水封水 1.5~2.5 6 终冷水 13.5~15. 7 小计 29.5~36. 2.2 设计水量 该装置污水处理站的来水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生活废水,水量为10m3/h,另外一部分为生产废水约为30m3/h多,合计约为40m3/h。据此确定污水站的处理规模为Qd=960m3/d,Qh=40m3/h。 2.3 原水水质 甲方提供待处理混合废水的水质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同类废水水质情况,焦化废水本身的可生化性较差,但加入了生活废水后,可生化性有一定改善。 表2 混合废水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CODCr (mg/L) BOD5 (mg/L) pH 挥发酚(mg/L) 范围 2000~2500 1000 7~8 500~650 水质指标 氰化物 (mg/L) 氨氮 (mg/L) 油 (mg/L) SS (mg/L) 范围 10 150 300 210 2.4 处理要求 根据当地环保局的要求,污水外排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其主要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出水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CODCr (mg/L) BOD5 (mg/L) pH 挥发酚(mg/L) 范围 <150 <60 6~9 <0.5 水质指标 SS (mg/L) 氨氮 (mg/L) 油 (mg/L) 氰化物 (mg/L) 范围 <50 <25 <10 <0.5 3.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内容 3.1 设计依据 (1) 业主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委托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T50335-2002) (6)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7) 《采暖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8)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12)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4)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15)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J9-87) (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18)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19)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20) 其它相关的设计规范 3.2 设计原则 (1)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现行有关环保法规及经济技术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甲方的具体要求,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的设计标准。 (2) 本着技术上先进、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的原则,尽量采用技术成熟、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废水处理系统。从降电耗、节约药剂使用量方面精心设计,从技术经济上达到最佳效果。 (3) 在总图布置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少占用地;同时保证使污水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不会影响环境美观。 (4) 选用的设备自动化水平比较高,易于工人操作管理,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要考虑设备的耐用性,以保证长时间免维修正常使用。 (5) 废水处理工程中的设备选用国内先进节能优质产品,确保工程质量。 3.3 设计内容 本设计内容指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不包括蒸氨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 废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图设计 (2)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污泥处理设计工艺) (3) 处理站主体工艺构筑物、设备选型设计 (4) 电气及自动控制设计 (5) 其它配套设施设计(消防、照明、道路、绿化等) (6) 污水处理站工程投资估算与成本分析等 3.4 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指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不包括蒸氨系统的改造或新建,具体如下: (1) 污水处理站设施的土建施工; (2) 配套的所有污水处理的设备及管道、阀门等的供货; (3) 污水处理设备的现场安装,相应的配管工程等; (4) 污水处理设备的开车、调试及达标验收; (5) 人员培训等售后服务。 4. 焦化废水处理方案比选 4.1 焦化废水的特点 焦化废水主要成分有挥发酚、矿物油、氰化物、苯酚及苯系化合物、氨氮等,属于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成分复杂,难于治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其处理的关键之处在于: 4.1.1 酚含量高 废水中酚含高,有的高达2~12g/L。由于酚的可生化性差,需用萃取法或其它物化法进行预处理加以回收利用。当它的含量高时,还是有很大的回收价值。 4.1.2 氨氮含量高 焦化废水中氨含量高,有时高达2000mg/L。高浓度的氨不仅难以用生化法去除,而且其对生化处理单元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严重时可杀死活性污泥,破坏整个生物处理系统。因此,该高含氨氮废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站之前,要设蒸氨预处理过程。 经过蒸氨预处理的废水氨氮浓度在100~300mg/L左右,如果要处理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5mg/L以下,氨氮的去除仍为该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4.1.3 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苯系、萘系及杂环类难降解有机物,通常的好氧活性污泥法难以直接处理达标。因此,在好氧法前,需改善其可生化性,提高BOD:COD值。 4.2 关键工艺的选择 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和生化法。 4.2.1 物化法 物化法由于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运行成本非常高,所以很少采用。现在普遍采用生化法。 4.2.2 生化法 生化法可分为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A2/O、SBR法,以及它们的各种变体。其中(1)普通活性污泥法在过去采用较普遍,但是由于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差,难以使COD及氨氮达标。即使延长废水在好氧池中的停留时间,也不可能使氨氮达到一级标准。(2)A/O法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焦化废水的COD较高,可生化性差,难以使COD达标。(3)SBR法操作复杂,针对性不强,同时去除COD和氨氮的效果不好。(4)A2/O法既可以先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又可以高效地去除氨氮,因此,它非常适合处理焦化废水,为焦化废水的首选方案。 4.2.3 结论 根据以上焦化废水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焦化废水处理的先进经验,确定生化处理采用内碳源A2/O2(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脱碳、氮处理工艺,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且对氨氮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4.3 主要工艺原理 4.3.1 A2/O2工艺原理 A2/O2工艺的前身是A2/O工艺,它是在A2/O工艺的后面加二级好氧法,以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和氨氮的硝化率。A2/O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2/O工艺于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核心是在厌氧-好氧工艺(A/O)中间加一缺氧池,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前端。该工艺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目的。A2/O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出水 废水 剩余污泥 碱 硝化液回流 二沉池 好氧池(硝化) 缺氧池(脱氮) ) 厌氧池 活性污泥回流 图2 A2-O工艺流程 4.3.1.1 厌氧段(A1段) 污水首先流入厌氧池,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沼气和被吸收转变成微生物的躯体,以污泥的形式得以去除。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的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而且,厌氧过程还能大大地改善废水中难以直接用好氧生化法降解的苯、蒽醌类有机物的可化生性,提高后续生物氧化法的处理效率。由于该工业废水的磷含量不高,该厌氧段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去除有机物及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4.3.1.2 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A2段) 经过厌氧反应的废水进入缺氧池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通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除去。 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NO3-N,还原为N2之过程,其生物化学反应式为: 6NO3-十2CH3OH→6NO2-十2CO2十4H2O 6NO2-十3CH3OH→3N2十3CO2十3H2O十60H- N2难溶于水,经鼓气,得以吹脱。 影响反硝化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比对其它废水生物处理过程要大些。一般,以维持20~40℃为宜。若在气温过低的冬季,可采取增加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反硝化效果; (2)pH值 反硝化过程的pH值控制在7.0~8.0; (3)溶解氧 氧对反硝化菌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反硝化反应器内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活性污泥法)或1mg/L以下(生物膜法); (4)有机碳源 NO3-在生物还原过程中为电子受体,完成此还原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废水中必须有足够的电子供体,包括与氧结合的氢源和异养硝化菌所需的有机碳源。当废水中含足够的有机碳源,BOD5/TN>3~5时,可无需外加碳源。当废水所含的碳、氮比低于此比值时,则需另外投加有机碳源。外加有机碳源多采用甲醇。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死亡自溶后,释放出来的那部分有机碳,即"内碳源",但这要求污泥停留时间长或负荷率低,使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静止期或衰亡期,因此池容相应增大。 4.3.1.3 好氧生物硝化过程(O1段)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去除率较高。同时,废水中的氨氮被硝化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硝化后另一部分混合液经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清液进一步处理后排放,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池。 废水中之NH3,在好氧条件下,自养型亚硝化菌与硝化菌将NH3氧化为NO3—N的过程,是生物脱氮的第一步,其生物化学反应式为: 亚硝化单胞菌 2NH4+ + 3O2 -------------à2NO2- + 4H2O + 4H+ 硝化杆菌 2NO2+ + O2 -------------àNO3- 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释放出H+,硝化菌在硝化放能过程中,获得能量同时,部分氨被同化为细胞组织,需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7.lg。硝化反应综生物化学反应式: 11NH4++37O2+4CO2+HCO3-àC5H7NO2+21NO3-+20H2O+42H+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 (1)pH值 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 (2)温度 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 (3)污泥停留时间 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0.5d-1(温度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 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4)溶解氧 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 (5)BOD负荷 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异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4.3.1.4 接触氧化(O2) 为了提高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处理焦化废水时在A2-O法后加接触氧化法或二级氧化法,称为A2-O2。 4.3.1.5 工艺特点 (1) 该工艺适用于有机物浓度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同时需脱氮的工业废水。 (2) 该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 (3) 该工艺在厌氧段不仅可以在运行成本比好氧法相对很低的情况下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还可以大大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处理做准备。 (4) 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需氧量大大减少,同时不需外加碳源。 (5) 缺点是为使硝化液循环,需设硝化液循环系统。 4.3.2 沸石吸附法 沸石对水中氨离子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可以用以去除低浓度的氨氮,该法在国内、外氨氮的深度处理中多有应用。 沸石为天然吸附离子交换剂,我国多数省份有此矿藏,价格低廉。其对水中氨离子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当处理含氨氮10~20mg/L的城市污水时,出水浓度可达lmg/L以下。由于沸石的吸附容量有限,再生时排出较高浓度含氯化铵废液必须进行处理。因此,一般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 沸石是一种硅铝酸盐,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M2+,2M+)O.Al2O3.mSiO2·nH2O (m=2~10,n=0~9),式中M2+代表Ca2+、Sr2+等二价阳离子,M+代表Na+、K+等一价阳离子,为一种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剂。在沸石的三维空间结构中,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穴,使其具有筛分效应,交换吸附选择性、热稳定性及形稳定性等优良性能。 沸石对某些阳离子的交换选择性次序为:K+,NH4+>Na+>Ba2+>Ca2+>Mg2+。利用斜发沸石对NH4+的强选择性,可采用交换吸附工艺去除水中氨氮。 饱和的沸石可用5g/L的饱和石灰水或次氯酸钠溶液再生。 4.3.3 专属性菌种(EMO) 系统开车调试时,投入专属性菌种(EMO)。 EMO(Efficient MicroOrganism)即高分解微生物,是由产气杆菌属、假单孢菌属、硫杆菌属、发光杆菌属等多种类型微生物组成的群体,是利用选定微生物,针对特定的难分解工业污水,经特殊筛选及驯化,采用人工分离、培养的具有显著降解效果的菌种,能够自行产生酶系,对不同污水构成相应的多种微生物分解链。与活性污泥法相比,EMO菌群对细菌抑制物浓度放宽许多(见表4)。 目前,EMO技术应用领域主要为石油化工废水、有机合成废水、焦化废等,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去除NH3-N的能力要强的多。 表4 EMO与一般的活性污泥对比 有毒物质 一般活性污泥法抑制浓度(mg/L) EMO微生物法抑制浓度(mg/L) CN- <20 <300 Cl- <10,000 <40,000 NH3 <200 <5,000 SO42- <5,000 <50,000 Phenol <100 >1,000 NO2- <36 >400 4.4 推荐的工艺流程及说明 4.4.1 工艺流程图 根据以上分析与方案比选,选定该项目污水处理工艺为以A2-O2的生化方案为核心的处理工艺,经过细化设计后形成如图3所示的工艺流程。 生产、生活废水 事故池 污水提升池 硝化液回流 回用 砂滤池 接污泥处理段 隔油池 浮渣 气浮池 调节池 污泥 厌氧池 缺氧池 污泥回流 好氧池 二沉池 剩余污泥 生物接触氧化池 PFS+PAM 污泥 混凝沉淀池 氨吸附池 复用水池 达标排放 回用 图3工艺流程图 4.4.2 预处理工艺说明 4.4.2.1 污水提升池 由于生活污水重力流至污水处理站,因此,该集水井为地下式,埋深大。进入处理单元前需一次提升。原设计采用潜水泵。 4.4.2.2 事故池 煤化工生产经常出现事故,据调查,该厂氨氮的浓度有时高达600mg/L左右,故在设计时应考虑事故工况的处理,设一事故池。当水中氨氮可能对后续的生物处理造成危害时,先将废水送到事故池存放,待正常后,将事故废水少量按一定比例混到正常工况排出的废水中,缓慢处理,以保证好、厌氧菌不被毒死。 4.4.2.3 隔油池 目前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隔油池和斜管隔油池。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池内,从另一端流出。在隔油池中,由于流速降低,比重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上,比重大于1.0的杂质沉于池底。本工艺采用平流式隔油池,它其结构简单,便于运行管理,除油效果稳定。 4.4.2.4 气浮池 经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气浮池,投加破乳剂、混凝剂及絮助凝剂。可将乳化态的焦油有效的去除,另COD、BOD也得到部分去除。保证了后面生化处理的正常进行。 4.4.2.5 调节池 气浮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废水水量的调节和水质的均和。废水水量和水质在不同时间内有较大的差异和变化,为使管道和后续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的高峰流量和浓度的影响,需设置调节池,把排出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水混合均匀,保证废水进入后序构筑物水质和水量相对稳定,便于生物处理的稳定。 4.4.3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4.4.3.1 厌氧池 调节池的水由潜水泵打入厌氧池。 厌氧微生物对于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中环的裂解,具有不同于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其裂解为还原性裂解和非还原性裂解。 厌氧生物发酵池的主要目的是去除COD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过程对于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基等,以气体的形式从池中排中,可以去除废水中50~80%左右之COD。同时,还可以将废水中的芳烃类有机质所带的苯、萘、蒽醌等环打开,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厌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性衰退阶段及甲烷化阶段。在水解阶段,固胶体性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有机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厌氧反应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时间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厌氧池启动后,污水由布水系统进入池体,由池底向上流动,经细菌形成的污泥层,污泥层对悬浮物、染料颗粒及细小纤维进行吸附、网捕、生物学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时也得以澄清。 焦化废水厌氧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其他废水长,COD去除率15~30%,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4.4.3.2 缺氧池 缺氧池是生物脱氮的主要工艺设备,废水中NH3-N在下一级好氧硝化反应池中被硝化菌与亚硝化菌转化为NO3--N与 NO2--N的硝化混合液,循环回流于缺氧池,通过反硝菌生物还原作用,NO3--N与 NO2--N转化为N2。此转化条件,一是废水中含有足够的电子供体,包括与氧结合的氢源和反硝化异养菌所需之足够的有机碳源,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由第一级厌氧池之出水,已留有足够的有机碳源,可供反硝化菌消耗,但不能太大的过量碳源,以免出水含碳源过多,影响后续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碳源 进入缺氧池之废水中,BOD5/TN>3—5,即认为碳源充足,本系统内碳源充足; pH pH在6.5—7.5为宜,原废水满足要求; 水中溶解氧<0.5mg/L; 适宜温度 20~40℃; 硝化混合液回流率100~400%。 厌氧池排出的厌氧消化液在进入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前进行缺氧曝气,其作用如下: (1) 缺氧池回流入大量的曝气池的沉淀污泥,使缺氧池和好氧池组合为A-O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2) 在缺氧过程中溶解氧控制在0.5mg/L一下,兼性脱氮菌利用进水中的COD作为氢供给体,将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排入大气,同时利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过程中的产酸过程,把一些复杂的大分子稠环化合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 4.4.3.3 好氧池 好氧池采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它由池体、布水和布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缺氧池流出的废水自流入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此完成含氨氮废水的硝化过程。硝化菌为自养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将废水中NH3—N氧化为NO3--N,此过程消耗废水中碳酸盐碱度计),一方面须中和过程产生的H+,另一方面,硝化菌细胞生长需要消耗一定量碱度。每硝化1g氨氮,需消耗7.1g碱度(以CaCO3计)。因此需要在此投加适量Na2CO3,以补充碱度。反应温度20~40℃;pH8.0~8.4。此过程,要求较低的含碳有机质,以免异氧菌增殖过快,影响硝化菌的增殖。气水比20:1。与悬浮活性污泥接触,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达化为新的微生物菌胶团,废水得到净化。该工艺在水底直接布气,活性污泥直接受到气流的搅动,加速了微生物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 本工艺处理能力大,COD容积负荷可达0.8~1.5Kg COD/(m3.d),COD去除率为70~90%。污泥生成量少,污泥产率0.2~0.4Kg干污泥/(1KgCOD去除)。 4.4.3.4 二沉池 二沉池是活性污泥法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完的废水分离,并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使混合液澄清,同时排除污泥,并提供一定量的活性微生物,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排放污泥浓度。 曝气池内得以进行充分反应的硝化混合液流入缺氧池,而缺氧池内的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以回流液中硝酸盐的氧作为收电体,进行呼吸和生命活动,将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不需外加碳源。循环比可取600%。 4.4.3.5 生物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流出的废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自下向上流动,运行中废水与填料接触,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化为新的生物膜,废水得到净化。溶解氧控制在2~4mg/L,能够进一步降解难降解有机物,脱除氨氮、磷,对水质起关键作用。该工艺在填料下直接布气,生物膜直接受到气流的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克服堵塞现象。由于此时废水中各污染物含量较低,可取较低的容积负荷,气水比10:1。 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和布气系统四部分组成,作为进一步净化废水的后处理过程。 本工艺处理能力大,COD容积负荷可达1.0~2.0Kg COD/(m3.d),COD去除率为70~90%,污泥生成量少,污泥产率0.2~0.4 Kg干污泥/(1KgCOD去除),运行中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能够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无需污泥回流。 4.4.4 深度处理工艺说明 4.4.4.1 混凝沉淀池 接触氧池出水经加药、曝气反应后,进行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属于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老化的生物膜顺水流出,由于其比重较轻,难以自然沉降去除,因此加入混凝剂PFS和PAM以加速沉淀过程。同时,混凝沉淀过程对废水中的色度去除效果也非常好。 混凝沉淀池出水达标后可以直接排放或流入复用水池。在一些非正常工况下,如果出水中悬浮物及氨氮浓度达不到要求,可以将出水经泵打入砂滤池,经过滤和氨氮吸附两道工艺后,达标排放。 4.4.4.2 砂滤池 由二沉池出水仍然不能保证水中悬浮物达到杂用水悬浮固体指标要求。因为污水中含有很多的细小的颗粒,根据沉降理论,要使其沉淀下来,必须大幅增加沉淀池的长度,使土建投资成本增加。从悬浮物去除效果看,砂滤池采用的石英砂滤料孔隙能达到10-15μm,而污水中大部分细小颗粒径集中在10-100μm,可保证悬浮物大部分被滤料截留,出水清澈。从投资角度看,砂滤池比增加沉淀池的长度土建投资少,操作管理简单方便,更为经济合理。 设计采用压力滤池。滤池运行全部自动操作,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节省材料。 4.4.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