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总则
1.1项目由来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项目为新建项目,占地面积11.00hm2,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面积开挖裸露地表,在降雨、刮风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均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于2005年3月委托我公司编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2编制目的及意义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和范围。
(2)在调查工程建设可能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情况和可能对周边区域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预测因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结合分析论证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补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指出方向、提供技术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同时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编制本方案的意义在于:对预防、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的损坏,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保障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 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1998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1995年9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6 月 10 日);
(1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6年7月9日)。
1.3.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1995年5月30日);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0月14日)。
1.3.3规范性文件
(1)《关于加强土地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国土局[1989]88号文);
(2)《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1997年4月1日起施行);
(3)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浙政发[1999]141号 1999年6月16日起实施);
(4)《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15号);
(5)《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6)《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保[2004]332号)。
1.3.4规范标准
1.3.4.1国家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6);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6)《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001)。
1.3.4.2行业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ISBN7-80621―680―4/S•49,2003年6月第1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ISBN7-80621―681―2/S•50,2003年6月第1版。
1.3.5技术文件
(1)《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2日印发;
(2)《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1月11日印发;
(3)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99年6月)。
1.3.6技术资料
(1)浙江省2001年水土流失卫星遥感资料;
(2)《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初步设计》(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3)《桐乡市凤鸣(运河)高级中学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制,2004年8月);
(4)《桐乡市运河高级中学岩土工程勘测报告(详勘)》(浙江省工程物探勘测院,2004年6月)。
1.3.7委托合同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
第二章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为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项目
2.1.2项目建设位置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东经120º18′至121º16′与北纬30º21′至31º2′之间,距嘉兴市区约26km,上海150km,苏州74km,杭州50km。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京杭古运河、杭申航道横贯境内,乡镇村均通公路,水陆交通便捷。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拟建于桐乡市梧桐街道北部桐乡市经济开发区梧桐分区西部规划的居住区内,建设地块的东侧紧邻一条园区道路, 隔路为规划中的农民安置用地;南侧紧邻建设中的园区主干道环城北路,路宽40m,隔路为规划中的文化娱乐用地;西侧隔一块宽80m的金融商贸用地为建设中的世纪大道,为园区规划的西边界;北侧为一条园区次干道,隔路为规划中的农民安置用地;本项目拟建区块周边环境良好,场地内地势平坦。
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01。
2.1.3建设性质及建设期
凤鸣高级中学建设工程为新建项目,计划建设工期2年,工程计划于2005年7月开工。
2.1.4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特性表如表2-1:
表2-1 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hm2
11.00
2
总建筑面积
m2
66220
3
建筑占地面积
hm2
1.486
4
绿化面积
hm2
3.806
5
道路面积
hm2
0.88
6
娱乐交流广场
hm2
1.815
7
休闲娱乐广场
hm2
1.177
8
体育场
hm2
1.773
9
入口
hm2
0.063
征地范围内入口硬化面积
10
建筑密度
13.50%
11
容积率
0.602
12
绿地率
34.60%
13
工程总投资
万元
9999
14
建设工期
年
2
2005.7-2007.7
15
工程挖方量
万m3
3.39
16
工程填方量
万m3
19.47
17
设计取地面粗糙度
B类
18
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
2.1.5工程组成与施工工艺
1)总体说明
按照新校园的初步设计,学校规模为60个班,寄宿制在校高中生3000名,教职员工230人,校舍总建筑面积66220m2,总投资9999万元。
整个用地区块呈近北西向的长方形,建筑布局以地块中央近北西向的一条中轴线为主线,按功能不同将各个建筑群分为不同的区块。整个校园共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大区块。南部为教学区,其中中轴线西侧为3幢教学楼,东侧为行政楼、实验楼和艺术楼,校园中央为图书科技馆;校园西北部为生活区,拥有男、女生宿舍及学生公寓各2幢和一座食堂;东北部为运动区,有一座400米田径场和若干篮球场;中轴线的南北两端设有主、次两个出入口;并配套建设水、电、通讯等公用及辅助设施。具体平面布局图详见附图02。
2)土石方工程
依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主要产生土石方为表层耕植土剥离及场地平整、填筑;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坚持能利用尽量合理利用的原则,工程剥离表层耕植土0.78万m3(工程绿化面积3.806hm2,绿化施工需覆土0.78万m3,此部分土方在工程前期剥离表层耕植土),管道工程挖方0.53万m3,场地平整挖方2.08万m3,填方19.47万m3;场地回填需外借土石方16.08万m3,剥离清表耕植土在建筑物完工后全部用作绿化用土,其具体位置详见土石方平衡计算表;工程外借土石方全部从合法料场商购,其土石料料场正在招标过程中,要求料场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料场承包商负责,并将此条件作为招标条件之一列入标书。
3)公用工程
(1)给水系统
建设项目用水量约6.04万m3/a,生活给水管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2路DN150给水管,直接接入校园。校区内供水水源由桐乡市自来水厂通过环城北路北侧城市给水管网供给,校区预留3个接口。校区内自来水干管直径DN200,给水管网采用教育、生活、消防合用制基本系统。校区内设置环形给水管网,各建筑单体周围铺设给水干管。
(2)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单独组织排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食堂油污水需经隔油池处理,实验楼废水需经化学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废水管网。
本项目废水接入园区污水管网,由桐乡污水处理厂处理,工程设计排水管网等已与市政雨水、污水排水管网相接通。
管道工程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管道规格包括DN150(长度为2100m,下同)、DN200(1440m)、 DN400(914m)、 DN500(1231.91m),化粪池15座,据主体设计管道平行环状布设,开挖沟槽截面为1.0·1.5m2或0.5*1.5 m2,化粪池50m3,管道埋深1.0m,开挖后铺设管道完毕即回填,一般为当天完成;其开挖土石方量详见表3-4。
4)施工工艺
项目区在场地平整后,图书科技楼大台阶采用φ377mm夯扩桩,以第4-1层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1.5m;其余各建筑均采用φ426mm沉管灌注桩,以第6层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1.5m。采用该种施工工艺不需进行基坑开挖。
⑴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Ⅰ、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C25,桩尖为C30,水泥用po32.5普通水泥,碎石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小于3%,砂用中砂,含泥量小于5%,混凝土塌落度为8-10cm。
Ⅱ、施工工艺要点:①桩机就位,就位后吊起桩管,对准预先埋好的预制钢筋砼桩尖,放置麻(草)绳垫于桩管与桩尖连接处,以作缓冲层和防地下水进入,然后缓慢放入桩管,套入桩尖,利用振动机及桩管自重,把桩尖压入土中;②沉管:开动振动箱,桩管即在强迫振动下迅速沉入土中;③浇灌混凝土;④边拔管边振动;⑤安放钢筋笼,继续浇灌混凝土;⑥成型。
⑵振动沉管夯扩桩施工工艺
桩机高29.6m,沉管外径377mm,振动锤一般用大功率的DZ2·30kWA。施工步骤:①桩机对准桩位;②沉管至设计深度③浇灌扩底混凝土④内夯扩底,上拔桩管0.6~0.75m,向管内灌入混凝土进行夯扩,必要时进行2次或3次夯扩⑤拔出内夯锤,安放钢筋笼,继续浇灌混凝土⑥成型,边振边慢速拔管成桩。
⑶各单体建筑物施工工艺:
① 教学楼:采用φ426mm沉管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50KN,有效桩长23m,钢筋笼长度不小于1/3桩长,并要求穿透淤泥层。±0.000以下砖基础采用MU10.0普通砖,M10.0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内掺3%防水剂)30厚,砖基础两侧采用1:2.5水泥砂浆双面抹灰20厚。其中1#教学楼桩数142根,2#教学楼桩数143根,3#教学楼桩数142根;3幢教学用楼均为四层框架结构;
② 宿舍楼:分为学生宿舍及学生公寓,学生宿舍灌注桩有效长度24.5m,桩数总计397根,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小于570KN,桩顶嵌入承台50mm,桩身混凝土连续灌注,其充盈系数不小于1.15。桩身钢筋顶高出承台0.4m,并锚入承台;均为六层框架结构;
③ 食堂:灌注桩有效长度24.5m,桩数总计196根,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小于570KN,桩顶嵌入承台50mm,桩身混凝土连续灌注,其充盈系数不小于1.15。桩身钢筋顶高出承台0.4m,并锚入承台;为三层框架结构,局部为二层;
④ 图书科技楼: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采用Φ377无桩尖夯扩桩和Φ426振动沉管灌注桩,共321根;大台阶部分采用Φ377无桩尖夯扩桩共42根,以④—1层粉质粘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沉管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小于570KN,桩身混凝土为C20,承台、地梁、柱混凝土为C25,预制桩端混凝土为C30,基础垫层采用C10素混凝土,基础填土层分层夯实;为综合性建筑,以四层结构为主,局部五层;
⑤ 行政楼:采用φ426mm沉管灌注桩,桩数175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50KN,有效桩长23m,钢筋笼长度不小于1/3桩长,并要求穿透淤泥层;四层框架结构;
⑥ 实验楼:桩基同行政楼,桩数135根;为四层框架结构。
楼地面基层为70厚C10混凝土,80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内外墙除钢筋混凝土柱外,±0.000以上所有外墙均采用KP1多孔粘土砖,M7.5混合砂浆砌筑及轻钢龙骨石膏板;外墙面采用优质涂料,8厚1:2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及20厚1:3水泥砂浆拌灰,1:1水泥砂浆粘贴外墙面砖,或采用干挂石材面层。
土建单体上部结构主要材料耗用量为:水泥:10441.2t ,钢材:2198.05t,木材:364.925m3,木模:701.31 m3。
2.1.6工程占地及拆迁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1.00hm2,其中建筑物区占地(建筑物区占地面积为各建筑物实际占地面积之和,建筑面积系指建筑物各层房屋展开面积之总和)1.486hm2 (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公寓、食堂、图书科技楼、风雨操场及附属用房等) ,校内绿化区3.806hm2 (包括主入口两边景观绿地、横跨南北的中心广场休闲绿化带及点缀在各建筑组群间的庭院绿地等绿化区域) ,校内硬化区(包括道路、体育场、娱乐休闲广场等硬化区域)5.708hm2。
工程占地范围内,涉及一个村内10户房屋拆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生活安置采取本村就近安置的方式,拆迁建设用地0.4 hm2,目前已拆迁完毕,拆迁户已全部安置在工程区东南侧已建小区内(拆迁安置点见附图-03)。现小区除居民建筑物及混凝土道路外,四旁已进行绿化,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强度属微度,低于项目区允许值,水土保持状况良好。因此本工程不考虑拆迁安置区及其防治措施。
工程用地地形详见附图-03。
表2-3 工程占地面积表 (单位: hm2)
分区
数量
区面积
合计
建
筑
物
区
教学区
教学楼
0.3211
0.3211
1.486
生活区
学生宿舍
0.3144
0.4089
学生公寓
0.0945
食堂区
食堂
0.1653
0.2193
附属用房
0.0540
图书科技区
图书科技楼
0.2024
0.2024
办公实验区
行政楼
0.0897
0.231
艺术馆
0.0665
实验楼
0.0748
风雨操场建筑区
风雨操场
0.1033
0.1033
校
内
硬
化
绿
化
区
绿化区
绿化面积
3.806
3.806
9.514
道路区
道路面积
0.88
5.708
硬化区
娱乐交流广场
1.8152
休闲娱乐广场
1.177
体育场
1.7732
入口
0.0626
合计
11.00
11.00
11.00
2.2项目区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桐乡市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属杭嘉湖平原区,境内地势平坦,地形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3.43m(黄海,下同)。由于开挖运河、疏浚河道、围圩造田和挑土栽桑等人类活动,对土地进行了强烈的人力切割,形成了许多低洼的圩田和高隆的桑树地,两者高差可达2m左右,地势可谓“大平小不平” ,形成杭嘉湖平原中部所特有的桑基圩田人工地貌。项目建设区地形基本平整,场地大部分地类原为水田、园地等。
2.2.2气候、气象
桐乡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8℃,无霜期238d。极端最高气温为39.5℃(1978.7.7);极端最低气温为-11℃(1977.1.31)。桐乡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12.3mm,大部分集中在4~9月份,一年中有三个多雨季节,分别是4~5月份的春雨、6~7月份的梅雨和9月份的秋雨。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12mm。主导风为ESE风,频率11.04%;次主导风向为NNW,频率9.11%,全年静风频率8.74%。
2.2.3水文
桐乡市属长江流域太湖区的运河水系,境内河道纵横密布,河道总长2398.3 km。京杭大运河斜贯全境,是该市水利、水运的大动脉。其它骨干河道有兰溪塘、白马塘、长山河、金牛塘等。运河从上游余杭区博陆洲进入桐乡市西部,经大麻、永秀、上市、芝村、留良、虎哨、同福、崇福、石门、梧桐等乡镇后,向东流入嘉兴市秀洲区。
桐乡市水系也是杭嘉湖平原排水走廊,境外山洪主要从西部余杭、德清、湖州市郊区方向入境,崇福上塘河也有少量水溢入。洪水向北经乌镇市河、澜溪塘排泄;向东入运河经嘉兴排入黄埔江;向南经长山河排入杭州湾。干旱时引太湖水补充河水之不足。
本项目附近主要水体为项目区北侧的京杭大运河,相距约5km。京杭大运河流经桐乡12个乡镇,境内全长41.77km,航运等级4级,是桐乡市的主要河流,平均河道宽52.71m,流量4.9~30.93m3/s,流速0.16~0.51m/s,常水位2.90m,低水位1.90m,常年流向由东转北。
全市水文条件简单,地下水位在5.5m左右,随河道水位升降,常年平均水位3m左右,项目区内原有河道一条,为村民灌溉排水用盲河,依据《桐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及《桐乡市梧桐街道北部桐乡市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现已将该河道全部填筑,具体依据见附件四。
2.2.4 地质、地震
桐乡市所处的杭嘉湖平原在区域构造上属华夏系第二隆起带、钱塘江拗陷区、杭嘉湖平原拗陷带。由于沉隆区基底为第四系沉积物掩盖,形成杭嘉湖平原。桐乡市境内基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带如萧山—奉贤断裂带、临安—乌镇断裂带和近东西向的湖州—嘉兴断裂带切割形成,中生代隆起与拗陷带相同,主要为下舍—桐乡拗陷带沉积白垩纪地层。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范围内,区内地壳较为稳定,土地承载力每平方米为8~20t,无地震、地裂带;项目区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粉土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桐乡市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2.2.5植被
根据浙江省林业区划,桐乡地区属浙北平原绿化农田防护林区。由于开发早和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早已被人工植被和次生林所取代。平原河网旁常见物种有桑、果、竹,以及柳、乌桕、泡桐、杨等,还营造了不少以水杉、池杉、落羽杉为主的农田防护林。但防护林发展不平衡,树种单一,未成体系,破网断带现象普遍,防护功能不高。随着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农田面积逐渐缩小,开发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人工生态环境所替代。植被以人工种植的乔、灌、草及各种花卉为主。项目区植被主要为矮灌木及杂草,林草覆盖状况良好。
2.2.6 土壤
桐乡市土类为水稻土,土纲为人为土,土种名为小粉田、并松泥田两种,该土种适宜种桑苗、杭白菊、甘蔗等经济作物。项目区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由灰黑过渡为浅灰色,质地逐步变轻,粉质粘土至淤泥质粘土,由微酸性变为微碱性。渗育层发育较好,有较多铁锰斑纹,土壤抗蚀能力一般。
2.3社会经济概况
桐乡市地域总面积727km2,人口66万人,辖9个镇、1个乡和3个街道。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4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2元。工业产值以轻工业为主,约占3/4,农业产值以农业、牧业为主,约占95%以上,渔业、林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全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市府梧桐街道,位于桐乡市的东部,西南距杭州55km,东北至嘉兴27km,北濒京杭大运河,东南紧靠320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所处的桐乡市经济开发区梧桐分区地处桐乡市东北角,该区块区位条件优越。西临世纪大道,南至320国道,东面和北面分别被绕城东路和绕城北路所环绕,规划乍嘉湖铁路从东侧穿越,交通极为便利。梧桐分区结合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以及自然水系,组织两大功能分区,形成“二区、一心”的规划结构。二区分别为东部的工业区和西部的居住区;一心为站前道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园区公共中心。本项目位于梧桐分区西部规划的居住区内,符合总体规划。
2.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4.1 水土流失现状
桐乡市基本上为平原,水土流失以河岸坍塌为主要表现形式,该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作物产量高,经济发达,随着开发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扩建、道路拓宽及旧城改造的迅速展开,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剧增,乱挖乱堆随意弃渣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河道淤积,加重了水土流失和灾害的发生。杭嘉湖平原河网纵横交错,由于河岸大部分为土质,受自然因素和船行波的冲击影响,河岸坍塌现象十分严重,仅嘉兴市每年大约损失土地约66.7hm2。工程所在区域为平原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降水面蚀,地表径流形成浅沟侵蚀,侵蚀模数约为200t/km2·a,属于微度侵蚀区,小于浙江省所处区域(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00t/km2·a)。
2.4.2 防治情况
根据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本区属杭嘉湖平原区;根据《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浙政发(1999)141号),属于一般防治区,本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从城市规划入手,积极开展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对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采矿活动进行规范、整顿、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平原地区禁止取土烧砖;加强平原河网整治及护岸工程,疏浚河道,防止河岸坍塌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章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
3.1 预测基础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项目扰动地表面积11.00hm2,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时段包括建设期和运行初期。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该区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在建设中地面填挖、土石方转移等,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的冲刷,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在运行初期(工程验收后一年内),由于植物措施未能全部发挥作用,还存在部分裸露地面由于降雨发生溅蚀;进入运行后期,由于各种措施均已形成,水土流失量将得到有效控制。
3.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本工程建设区原地貌为平原区,属微度侵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地面填挖、场地平整、人为践踏等将损坏原地貌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增加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强度。在工程运行初期,因施工损坏引起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主体工程填筑、施工回填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形成,其水保功能亦逐步发挥,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期 (施工期为2005年7月-2007年7月),运行初期(2007年7月后一年内)。水土流失预测重点时段是工程建设期。
3.3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如表3-1。
表3-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预测项目
预 测 内 容
方 法
扰动或损坏原地貌、土地面积
工程施工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类型、面积。
研究工程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对各工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损坏水保设施
测算因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图上量测、实地调查等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分类分级方法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及程度
根据工程实际分析
3.3.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工程永久性占地面积为11.00hm2(施工临时占地均在永久占地之内),工程建设将扰动或损坏原地貌面积详见表3-2。
表3-2 施工扰动原地貌面积表 单位:m2
分区
原地貌类型
小计
备注
水田
园地
河流水面
建设用地
建
筑
物
区
教学区
1019
620.6
1070
501.4
3211
生活区
2031
2058
4089
食堂区
1980
213
2193
图书科技区
2024
2024
办公实验区
350
1540
420
2310
风雨操场建筑区
344
689
1033
校
内
硬
化
绿
化
区
绿化区
18231
18399
620
810
38060
道路区
3198
4802
380
420
8800
娱乐交流广场
5897
9071
3184
18152
休闲娱乐广场
4708
7062
11770
体育场
3546
9890.4
2012
2283.6
17732
入口
124
502
626
征地范围内入口处硬化面积
合计
43452
54847
7686
4015
110000
3.3.2工程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
根据主体工程报告和实地调查分析得知,本工程建设损坏的水保设施面积5.48 hm2,全部为园地,其调查结果详见表3-3。
表3-3 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表 单位:m2
分区
面积
备注
建
筑
物
区
教学区
621
生活区
2058
食堂区
213
办公实验区
1540
风雨操场
689
校
内
硬
化
绿
化
区
校内绿化区
18399
道路区
4802
娱乐交流广场
9071
休闲娱乐广场
7062
体育场
9890
入口
502
征地范围内入口处硬化面积
合计
54847
3.3.3弃土、弃石、弃渣量
根据施工工艺,工程产生土石方主要来自于场地平整及外借土石方,在施工前期需开挖耕植土0.78万m3,建筑物完工后作为校内绿化区内的绿化用土,开采厚度为原地貌(园地)的表层30cm,具体位置详见土石方平衡计算表。据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及现状地面,场地平整中产生土石方就近合理调运,不需设置临时堆场。由于本工程位于平原河网地区,需进行场地回填达到防洪的要求,项目区原地面平均高程为2.788m,设计标高(平均)为4.25m,需外借土石方16.08万m3。
原地貌为河道区域现已填筑至水面标高,不再考虑土石方填筑及清淤问题。
经土石方平衡,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3.39万m3,回填总量19.47万m3。开挖量中,场地剥离耕植土0.78万m3,管道工程开挖0.53万m3,场地平整开挖2.08万m3;回填量中,除全部利用开挖方3.39万m3外,需商购16.08万m3。工程开挖土石方量全部予以利用,无弃渣量。
管道工程土石方平衡见表3-4。
工程土石方平衡汇总见表3-5。
表3-4 管道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管道施工
长度(m)
管径/面积
挖方(m3)
填方(m3)
余方(m3)
备注
市政给水管
660
DN150
495.00
448.37
46.63
挖、填方量依据主体设计计算,两管平行时一起开挖;余方均用于地坪回填;均为实方
消防给水管
1440
DN200
2160.00
1979.14
180.86
市政给水管
DN150
废水管
914
DN400
1371.00
911.81
459.19
雨水管
DN500
雨水管
317.91
DN500
476.87
227.31
249.56
化粪池
15
50m2
750.00
750.00
合计
5252.87
3566.63
1686.24
3
表3-5 工程土石方平衡汇总表
名称
面积(m2)
原地面标高(平均,m)
挖方 (m3)
填方 (m3)
外购土石方(m3)
耕植土
管道工程开挖
场地平整开挖
合计
管道工程回填
场地平整回填
地坪回填
绿化用土
合计
建
筑
物
区
教学楼
3211.00
1.81
/
5252.87
68.00
68.00
3566.62
247.20
7834.84
/
8082.04
8014.04
学生宿舍
3144.00
2.51
628.00
103.82
731.82
257.42
5470.56
/
5727.98
4996.16
学生公寓
945.00
3.05
189.00
101.01
290.01
101.01
1134.95
/
1235.96
945.95
食堂
1653.00
2.49
330.00
1384.54
1714.54
1512.54
2910.93
/
4423.47
2708.93
附属用房
540.00
2.18
/
3464.00
3464.00
3464.00
1117.80
/
4581.8
1117.8
图书科技楼
2024.00
2.98
404.00
1486.04
1890.04
1633.24
2576.55
/
4209.79
2319.75
行政楼
897.40
2.09
/
1397.29
1397.29
1397.29
1941.08
/
3338.37
1941.08
艺术馆
665.00
2.65
/
2324.62
2324.62
2324.62
1064.00
/
3388.62
1064
实验楼
747.60
3.38
/
255.26
255.26
255.26
650.41
/
905.67
650.41
风雨操场
1033.00
2.07
206.00
1940.74
2146.74
1940.74
2250.91
/
4191.65
2044.91
校
内
硬
化
绿
化
区
绿化区
38060.00
2.47
1903.00
1749.47
3652.47
1749.47
67937.10
7774.00
77460.57
73808.1
道路面积
8800.00
2.30
1760.00
1477.21
3237.21
2399.16
17204.00
/
19603.16
16365.95
娱乐交流广场
18152.00
3.09
/
476.94
476.94
476.94
21092.62
/
21569.56
21092.62
休闲娱乐广场
11770.00
2.09
2354.00
2196.63
4550.63
3522.81
25411.43
/
28934.24
23550.49
体育运动区
16838.00
4.23
/
1200.00
1200.00
30.12
336.76
/
366.88
0
看台
894.00
3.08
/
/
/
1045.98
/
1045.98
1045.98
次入口
35.00
2.27
/
1210.00
1210.00
1210.00
69.16
/
1279.16
69.16
主入口
591.00
2.92
/
/
/
786.03
/
786.03
786.03
合计/场地平均标高
110000.00
2.7879
7774.00
5252.87
20835.57
33862.44
3566.62
22521.82
160835.11
7774.00
194697.55
160835.11
备注:①场地平均标高为各单体建筑物平均标高按其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出;②设计地面标高4.25m;③地坪回填为填筑到设计标高所需土石方,场地平整土石方按分区就近平整计算;④填方中绿化用土为耕植土;⑤体育运动区无需外购土石方,其开挖多余土方用于休闲娱乐广场回填;⑥表中涉及土石方按土石方松实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