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旱灾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41629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灾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旱灾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对今年粮食市场的影响及后期趋势分析 一、自然灾害情况及对市场的影响 (一)灾害情况 1、国际方面 2010 年夏季俄罗斯遭受了130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近三分之一的农作物受灾,俄政府因粮食减产而宣布暂时禁止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出口;2011年初,拉尼娜现象导致澳大利亚降雨量创下历史第二高的水平,引发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昆士兰州粮食生产遭遇巨大打击,澳大利亚全年粮食出口可能从顺差转变为逆差;元月份,美国大平原硬红冬小麦种植带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风雪,硬红冬麦生长受到一定损害。 2、国内方面 【小麦受灾情况】 此次我国北方干旱堪称60年以来最大干旱。目前,在人工抗旱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冬麦区南部旱情发展趋缓,北部旱情仍在持续,受旱农田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冬麦区,其中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受旱面积占全国的78%,河南、山东两大小麦主产区小麦旱情最为严重,受旱面积超过全国冬小麦受旱面积的60%以上。截至2月21日,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为908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668万亩,分别比旱情最重的9日(9日,8个夏粮主产省份冬小麦受旱11595万亩,重旱2536万亩)减少2512万亩和868万亩。上述受旱的8省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80%。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2月9日以后部分地区冬小麦受旱面积有所减少,但旱情尚未根本缓解,当前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降水不匀,近期没有降水的地方,旱情仍在发展。二是前期有雨雪和浇过水的地方,随着气温升高,土壤失墒加快,旱情还可能出现反复。三是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需水量将逐步增加。2月下旬北方冬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旱情还可能持续发展,对冬小麦生产构成威胁。 【油菜受灾情况】 目前国内冬播油菜生长情况也较为危急。1月份全国油菜主产区降水量较正常水平偏少了5成以上。2月份降水量也总体偏少,截至2月15日,2月份全国油菜主产区降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66%。目前,湖北、安徽、江苏三大主产区的旱情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为严重,局部地区的危害程度甚至超过小麦,在少数严重干旱地区出现农民放弃后期管理的现象。自去年11月份以来,湖北省受旱总面积超过800万亩,壮苗面积比上年减少,弱苗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去年10月份至今年,安徽省油菜长势严重不如往年同期水平。江苏省旱冻灾害使得越冬期油菜叶龄进程极为缓慢,1月份以来基本停止生长,且普遍受到冻害。因此,我国新年度的油菜籽产量极有可能又将面临欠收的一年,加之播种面积的下降,我国2011/2012年度油菜籽产量令人担忧。 3、省内方面 根据我省气象、水文资料分析,去冬今春以来,我省东部农业区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少3到5成,主要河流来水量偏枯,除民和、同仁、共和外,其余各地都出现轻度旱象,对春耕备耕带来了困难。目前我省各项备耕生产有序推进。针对出现的旱象,我省气象部门除了加大旱情监测力度之外,已经提前在个别地区布设了火箭发射装置30架、地面燃烧炉6部,一但遇有利天气时机,将及时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 (二)旱灾对市场的影响 1、国际方面 受干旱、洪灾及暴风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2月8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上扬,达到29个月来的新高。世界银行2月15日公布的世界粮食价格监测报告指出,1月份的全球粮食价格总体指数同比增长了29%,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粮价急剧上升已经加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甚至在一些地区引发抗议和社会动荡。联合国认为近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部分起因正是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导致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除了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主产区收成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金融危机后全球性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和信用扩张,特别是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美元贬值预期,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飙升;二是过去多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市场投资者炒作农产品,放大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范围,导致国际粮价更易波动;三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四是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主产区产量导致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部分粮食进口国大量进口囤积,引发人们对粮价上涨的预期升高。 2、国内方面 总体来看,旱情对国内粮油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小麦市场,对于稻米、玉米及食用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小麦市场】 小麦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图 小麦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图 全国部分地区小麦现货市场行情    单位:元/吨 地区 等级 类型 2月23日 较年初 涨跌幅度% 小麦 普通 出库价 2030-2240 上涨10-70 0.48-3.29 面粉 特一粉 出厂价 2640-2780 上涨30-60 1.12-2.21 干旱对小麦期货市场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根据国内小麦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春节过后,由于小麦消费量下降,小麦价格本应逐步回落,但是,今年春节后,期货市场开市的第一天2月9日。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较节前大涨7%,2月14日,郑州小麦期货又首次突破3100点整数关口,成交价连创历史新高,普遍超出了市场预期,下半月以来,期价止涨,大幅回落。截止2月23日,主力1109合约报收于2871元/吨,比年初上涨3.76%。 小麦现货市场节后也出现了上涨,但上涨幅度低于期货市场。上涨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家临储小麦投放较少或者没有投放以及旱情较为严重的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地区,农户惜售心理增加,部分制粉企业为了获得粮源,选择抬价收购,导致小麦价格上涨。截止2月22日,小麦主产区出库价集中在2030-2240元/吨,比年初上涨0.48-3.29%。 与2009年所发生的旱情相比, 2009年的旱情对现货市场影响较大,现货价格的上涨幅度要高于今年的现价涨幅,而今年的期价涨幅要高于2009年的期价涨幅,这说明今年市场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炒作”,今年资金流动性要高于09年,期货市场中的“炒作”资金也较为充足。 【稻米市场】 全国部分地区大米现货市场行情    单位:元/吨 地区 等级 类型 2月23日 较年初 涨跌幅度% 粳米 普通 出厂价 3940-4230 涨跌10-80 0.25-1.95 早籼米 普通 出厂价 3180-3330 部分地区上涨10-60 0.30-1.88 晚籼米 普通 出厂价 3360-3650 上涨20-100 0.55-2.82 总体来看,干旱对稻米市场的影响较小,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大米价格基本稳定。分品种看,粳米出厂价格涨跌互现,早籼米出厂价格部分地区有所上涨,晚籼米出厂价格上涨。 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小麦主产区严重旱情以及2月9日国家公布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对稻米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农民惜售看涨;二是目前东北地区运输趋于紧张,运输不畅,大米不能及时发往销区;三是国家粳稻库存较少,补库需求较大,也支撑市场后期看涨;四是各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节后农民工返城务工,短暂而集中的集团需求提振了大米市场,带动米价小幅上涨。 【玉米市场】 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趋势图 全国部分地区玉米现货市场行情    单位:元/吨 地区 等级 2月21日 较年初 涨跌幅度% 东北地区出库价 普通 1900-2140 上涨40-100 2.08-5.32 其他地区到厂价 普通 1940-2180 上涨20-120 0.97-5.83 其他地区站台价 普通 2040-2350 上涨20-100 0.90-4.65 春节后,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逐步展开,产销区玉米价格坚挺上扬。截止2月23日,全国平均价格比年初上涨3.08% 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冬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加剧了市场主体的看涨心理;二是产区农户的惜售造成市场上粮食流通量减少;三是中储粮年前启动东北、华北玉米收购,加大了市场粮源紧张的局势;四是产区部分深加工企业过年期间停收不停产,导致节后玉米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采购量增加,玉米收购价格提高。 【食用油市场】 全国部分地区食用油现货市场行情    单位:元/吨 2月23日 较年初 幅度(%) 四级豆油出厂价 9800-10350 上涨50-300 0.49-3.05 四级菜籽油出厂价 9850-10200 上涨100-300 0.99-3.06 24度棕榈油港口交货价 9700-9950 下跌50-150 0.51-1.52 国内三大食用油现货和期货价格春节前呈上涨走势,春节后价格全部回调,国际油料、油脂市场价格也出现下跌。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期阿根廷干旱情况有所缓解,大豆产量有可能高于市场先前预期;二是巴西大豆收割陆续展开,大豆产量有望再创历史纪录;三是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增加;四是中东局势不稳,市场担心大豆需求受影响;五是市场传言我国将降低豆类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大豆由3%调整到1%,豆油由9%调整到5%,进口豆油成本将下跌400元/吨左右。 二、旱灾对后期市场走势的影响 (一)从国际上看,虽然全球粮价大幅上涨,但目前的形势远不像2008年那么严峻。从国际供需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10年全球谷物的产量预测为历史第三高。2010/2011年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为23%,高于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19.5%。因此,全球谷物的供给足以满足2010/2011年世界谷物的需求量。 因此,从全球供需看,后期不存在粮价大幅上涨的条件。 (二)从国内看,综观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2009年2月份,我国小麦主产区也出现了严重干旱气候,曾一度影响小麦生长,不过后期在全国上下齐心抗旱和主产区于2月底出现降雨的作用下,小麦产区旱情解除,2009年我国小麦产量还取得了丰收。目前,我国夺取夏粮丰收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因此,根据目前的旱情来判定今年我国小麦将会减产,还为时过早。 1、国家推出有多项抗旱举措将保证大旱无大灾 政府有较强的抗灾动员能力。过去几年各类极端天气造成大小灾害频发,但我国粮食产量却连年增长,便是例证。 2009年与今年国家采取的抗旱措施对比表 2009年 2011年 (1)2月5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2)中央财政在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以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15个灾情严重的省市。 (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冬小麦主产区抗旱工作。 (2)1月31日《华北黄淮等地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出炉。 2月4日,农业部决定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立即向江苏、安徽等省派出抗旱工作组,深入重旱区督促指导抗旱春管工作。 (3)2月9日,国家防总及时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台十项“保粮”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其中包括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为每亩10元;实施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亩补助10元。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用于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农机补贴;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中央投资,加大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等。 (4)近日,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对受旱灾影响严重的8省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去年发生旱情以来,我国已经迅速出台了多项抗旱举措,比起2009年,今年的抗旱措施实施时间早、力度大、频度高、补贴额度高,这将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农民抗旱积极性。 2、严重气象干旱对小麦产量前景的影响尚不能定论 一是今年我国的受旱程度低于受灾最严重的2009年 2009年与今年的小麦受旱情况对比表 单位:万亩 日期 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 占小麦面积比重 8省冬麦区重旱面积 占小麦面积比重 09-2-7 15299 56.6% 5422 20.1% 09-2-11 11800 43.6% 3484 12.9% 09-3-1 3254 4.8% 692 11-2-9 11595 31.78% 2536 6.95% 11-2-14 10118 27.7% 1831 5.02% 11-2-22 8871 24.32% 1658 4.54% 上表为我国冬小麦受灾最严重的2009年与今年小麦的受灾情况对比表,从表中数据看,今年的受旱面积和比重均比2009同期低。 二是今年小麦播种时底墒较好,小麦苗情是近5年最好的一年。冬小麦生育期长,自我调节能力强,管理回旋余地较大,返青后如果降水或灌溉及时,前期受旱损失仍可弥补。 三是受旱的8个省区的水库蓄水位高于常年,地下水位回升良好,春灌用水有保障。 四是目前受旱面积中84-85%具备灌溉条件,8省86%的冬麦可保证春灌一遍以上,65%的冬麦可保证春灌两遍,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只有1600-1700万亩。3月初,受旱地区将陆续完成灌溉,冬小麦旱情有望随之缓解。 五是近期我国北方地区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降雪,部分旱区旱情蔓延势头有所遏制。据气象预测,2月24-28日西北东部、华北、黄淮、苏晥北部将有一次中等强度的雨雪过程,会使北方旱区旱情有所缓和,但河北、山东等地的降水量不大,旱情依然持续。 虽然干旱造成的小麦减产预期存在,但减产幅度不一定很大。据市场预计,如果在小麦生长最重要的3月至5月久旱不雨,则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1000万吨左右;若雨水正常,则减产200万吨左右,约为1.08亿吨。 3、干旱对不同的地区的影响可能有不同 河北省:去年河北省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当地没有2010年小麦临储,近日河北已经暂时退出了竞价拍卖市场,加之河北省除邯郸以外的农户余粮有限,因此,沧州、邢台、衡水、石家庄等地区受旱情的影响,小麦价格不排除继续上行的可能。河南省:河南小麦产区旱情较重,但农户余粮较多,且最低收购价小麦多存储于河南,每周的小麦竞价拍卖投放数量多维持在300万吨左右,供应充裕,预计后期河南小麦价格将以平稳为主。山东省:山东产区干旱最为严重,天气情况将对小麦行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旱情持续发展,当地小麦收购价将会上行,但受制于利润空间,企业大幅提价收购的可能性较小。安徽省:安徽地区旱情较重,安徽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数量已经很少,且2010年临储收购数量也相对偏低,后期小麦价格波动可能加剧。总的来看,后期临储小麦库存充裕的地区市场波动将会较小,临储小麦库存单薄地区的市场波动几率或会加大。 三、导致近期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此轮粮价上涨始于2009年9月,综合来看,此轮上涨与国内粮食产量的变化关系不大,粮价变化并不是由国内粮食的供求关系导致的。导致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推动,农村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二是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投资资金投机炒作和囤积。三是市场炒作灾害性天气,农民预期产量下降,惜售心理较强,导致市场流通量吃紧。四是市场对国家实施托市收购政策的过度反应。 四、后期粮食市场走势分析 (一)国内供求平衡分析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据,2010/2011年度我国粮食市场总体供需状况:小麦、稻谷、玉米产大于需,总量平衡有余,大豆、油菜籽等油料及食用油产不足需,仍需要大量进口。 1、小麦市场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预测,2010/11 年度国内小麦新增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1610 万吨,同比减37 万吨。预计年度内小麦进口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100 万吨。2010/11 年度消费总量为10849 万吨,同比增加240 万吨。食用消费、饲料小麦用量和工业用小麦消费量同比预计增加。预计2010/2011年度国内小麦结余量(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为760 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6.78%。尽管2010/2011年度当年的结余量减少幅度较大,但由于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七年丰产,我国历年结余的小麦库存充足,农民手中余粮也不少,我国小麦的库存消费比超过40%,高出全球水平。因此,即使今年冬小麦减产,国家仍然有充足的调控资源。 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的小麦库存有6000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我国小麦储备约为5500万吨,大约相当于全年收成的一半;国内相关机构出具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小麦库存至少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其中,国家掌握的最低收购价可售数量为2800万吨左右,小麦供应充裕。我国全年小麦消耗量约为1亿吨左右,即使今年夏粮减产10%,小麦供给也不成问题。 2、稻米市场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 月份预测,2010/11 年度我国稻谷新增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995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90 万吨;进口预计为50 万吨,同比持平;年度内稻谷的国内消费量为18869 万吨,同比增加401 万吨。其中食用、饲用和工业消费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2010/2011 年度国内稻谷结余量预计为981 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11%。 3、玉米市场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 月份预测,2010/11 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731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83万吨;进口量为60 万吨,同比减少40 万吨;国内总消费量为17100 万吨,同比增加1130 万吨;结余量(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为195万吨,上年度为542万吨。 4、食用油市场 2010/11 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预计207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8 万吨;进口量预计为965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59 万吨。该年度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254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20 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26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7万吨。年度食用油节余量(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预计为221 万吨,较上年减少19.05%。其中,2010/11 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575 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为485 万吨,进口量预计为90 万吨。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为52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预计为521 万吨。年度节余量(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预计为55 万吨,较上年下降71.65%。 据中华油脂网对我国油菜籽主产区的调查,今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萎缩,加之近期的旱灾影响,2010/2011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410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23 万吨,其中国内油菜籽产量预计下降至1260 万吨,比上年减少7.76%,油菜籽进口量预计下降至150 万吨,比上年减少43.82%。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预计为1350 万吨,年度结余量为负12万吨,产不足需。 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预计,2010/11 年度,全球主要植物油生产量预计1.459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4.27%;该年度主要植物油消费量预计为1.4684亿吨,较上年度增加6.08%,消费增加幅度高于产量增加幅度,期末库存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27%。 (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但大幅上涨的概率较低 一是从长期来看,种粮成本还将继续提高,这是支撑粮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1990年至今,我国大中城市房价上升几十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超过20倍,而粮食价格仅上涨6倍。粮食价格的上涨速度远不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的上涨速度。而且,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未来5年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幅度应该与GDP同步。可以预见,2011年的劳动力成本也必然会上升,同时,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依然处于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价格易涨难跌。此外,2011年,由于抗旱,每亩生产成本预计也将有所增加。贷款利率上调也会增加粮食生产成本。因此,种粮成本上升不可避免。 2010年山东省小麦生产成本调查表   (单位:元/亩) 项目 2010年 2009年 增减幅 每亩种子费用 28.34 25.33 11.88% 每亩化肥、农药支出 188.4 152.66 23.41% 每亩机械作业费 105.44 91.17 15.65% 人工成本 286.59 247.5 15.79% 其他 83.29 80 合计 692.06 596.66 以2010年山东省小麦种植成本为例,正常的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种子成本增加。二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上涨。三是机械作业费上升。四是人工成本增加。2010年每亩生产成本较2009年高100元左右。 安徽省芜湖县油菜生产成本调查表 项目 2010/11年度 2009/10年度 增减幅 种子、化肥、农药支出(元/亩) 147 125.5 17.13% 人工成本(日工价) 80 60 33.3% 合计 707 565.5 25.02% 据安徽省芜湖县对今年油菜生产种植成本调查数据显示, 2010/2011年芜湖县油菜种植成本707元,较2009/2010年亩增加投入141.5元,增幅25.02﹪。亩成本增加主要来自: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得油菜生产成本提高17.13﹪。二是劳动力日工价增加33.3﹪。 二是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价为市场粮价上涨奠定了基础 2011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出台。2011年生产的三等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5元、7元和7元,涨幅分别达到5.56%、8.14%、8.14%。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和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和23元,涨幅分别达到9.68%、10.30%、21.90%。特别是粳稻托市价上调幅度尤为可观,提价幅度创历史新高。 三是我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给率高达95%,国际市场对国内谷物市场的影响不大 我国和世界粮食市场二者之间联动性很小,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我国粮食的进出口主要是在商品品种上的调剂,2010年我国进口了约120万吨小麦,仅占中国小麦产量的1%左右,粮食需求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市场。因此,我国的小麦市场既不会受国际粮食市场供应的影响也不会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就以近两次世界粮价波动剧烈时期为例,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全球麦价因减产而上涨88%,而中国仅上涨6%;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中国国内小麦现货价格仅上涨5.1%,即使是炒作因素频繁聚集的强麦期货价格涨幅也仅为16%左右。 四是国家宏观调控将贯穿全年,调控压力将抑制价格大幅上涨 近期国家从鼓励生产、抗旱保苗和整顿市场、稳定粮价两个方面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一是农业部于2月4日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财政投资12亿元重点扶持受旱严重省的6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以保证粮食生产。二是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三是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近期已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出台十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四是春节过后,国家政策性粮油的拍卖工作将继续进行。五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月17日称,近期将部署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从3月1日开始,5月底结束,检查范围是2010年1月1日以来各项涉及农民增收、强农惠农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对不执行国家定价、指导价擅自涨价等突出问题进行严厉查处。 这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主要是着重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源头上做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供给,另一方面是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粮价,显示出政府在控制物价工作上的决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有利于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对于降低市场炒作预期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系列稳定物价政策的作用下,近期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势放缓。 如果春耕过后粮价继续上涨,预计国家将会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采取调控措施。 (三)分品种看 1、小麦市场 综合来看,我国小麦储备充裕、市场供应充足、政府调控得力,因此天气炒作引发的短期市场行情难以持久。我国小麦市场必能从容应对旱灾造成的影响,小麦市场价格不会大幅上涨,预计2011年小麦价格将保持15%至20%的上涨幅度。 2、稻米市场 预计短期稻米市场仍将稳中有升,后期价格波动幅度有可能加大。 一是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政策对稻米市场的支撑力度增强,为我国稻谷市场底部抬升奠定了政策基础。二是近期市场供给将增加。一方面,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稻谷难以保存,农民惜售心理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国家每周继续向市场投放200万吨左右的临储稻谷,同时轮换粮即将开始。三是节后,学校已陆续开学,工厂将陆续开工,大米的需求将逐步恢复,同时居民的大米购买量也将随着消耗而增加,这都将推动稻米市场稳步走强。四是2010年国内稻谷价格持续居高不下,最低收购价收购几乎无法启动,以致粮企收购数量下降。同时,产区农民售粮意愿不高,社会收购粮食总量较去年同期也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在稻谷收购量下降的情况下,社会待售粮源数量较多,稻谷市场后期的价格波动幅度也可能会因此有所加大。五是今年国家将稳定物价放在突出位置,预计稻米市场上涨空间相对有限,震荡上涨走势可能性较大。 3、玉米市场 从短期来看,国内玉米价格将保持稳定。一是春节已经结束,近期玉米价格上涨,农户销售积极性提高,玉米供给量将增加。二是南方港口经过前期的集中到货,港口库存充足,同时,当前饲料消费处于低谷期,且饲料企业前期已有集中采购,短期内对玉米的需求将会暂时放缓。三是国家玉米收储政策将抑制价格上涨。为调控玉米市场的需要,配合国储收购,国家限制其他收购主体收购,主要由中储粮公司进行收购,其他加工企业已经大面积停止收购,央企等大型购销企业也开始控制收购。 从长期看,供给偏紧将长期支撑价格上扬。 一是全球市场玉米供应紧张,国际玉米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可能。美国农业部对本国2010/11年度的玉米期末库存预测值从2010年7月份预测的3489万吨直降到2011年2月份预测的1714万吨,库存消费比由12.0%降至5.84%,这说明玉米供给偏紧,预计供求紧张的局面至少在北半球玉米收获的三季度之前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二是我国玉米供需呈紧平衡局面。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玉米的饲用和工业消费都将稳步上涨。后期天气日益转暖,养殖业的季节性补栏增加,季节性饲料消费量也将增大。近期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也出现上涨,玉米淀粉售价重新攀上3150元/吨的历史最高值,加工效益提高将推动玉米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涨玉米价格。 三是国储玉米库存不断减少,将会加大国家宏观调控难度。据中华粮网统计,去年以来国家向市场拍卖成交了2746.14万吨国储玉米(包括临储玉米和中央储备玉米),中储粮自2008年以来收购的临储玉米已基本消耗殆尽,中央储备玉米库存也有所下降。虽然今年中储粮在春节前恢复了玉米收购,但由于国储收购价低于市场价,收购情况并不理想,这使得今年的国家调控难度会大于去年。要完成收储任务,只有继续提高收储价格,这会拉动玉米价格上涨。 4、食用油市场 当前食用油市场利空压力较大,油脂缺乏上涨动力,预计短期内国内植物油价格将呈现震荡回落的态势。 一是从国际市场看,近期阿根廷干旱情况有所缓解,如果未来一个多月不出现灾害性天气,大豆产量将高于市场先前预期;巴西大豆收割陆续展开,大豆产量有望达到720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增加;市场预计世界棕榈油产量增加,由于拉尼娜现象逐步减弱,马来西亚油棕收获及运输逐渐恢复正常,下半年产量可能改善,同时印尼棕榈油产量也可能增加。市场预计马来西亚2月份棕榈油产量可能较1月份增加6%,世界棕榈油供应压力开始增大;近期北非局势动荡,也引发投资者退市避险需求。短期内上述利空因素将对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形成打压。 二是国家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不利于价格上涨。春节后,国家政策性粮油的拍卖工作继续进行。3月上旬“两会”结束前,国家调控压力不会减弱,国内对小包装油的限价难有改变。同时,市场传言我国将下调大豆和豆油进口关税,大豆关税将由3%下降至1%,豆油关税将由9%下降至5%,虽然尚未得到证实,但根据2010年底商务部关于大力促进我国2011年进口的表态,未来进口关税下调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关税下调,今年豆油进口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国内供给增加。 三是2 月份是国内植物油传统消费淡季,加上国家继续竞价销售临时存储大豆和菜籽油,低价定向销售的菜籽油和大豆加工的豆油陆续投放市场,国内供给增多。 但长期看,价格依然看涨。 一是尽管南美地区大豆丰产,但由于需求增加,全球食用油供进一步偏紧。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预计, 2010/11 年度,全球主要植物油期末库存比上年大幅减少了24.27%。油世界2月23日预计全球2010/11年度油菜籽产量为5872万吨,比2009/10年度的6044万吨下降2.85%。而我国油菜籽产量也比上年下降7.76%,产量下降将长期对油菜籽价格形成支撑。 二是国际原油价格预计将继续走强。2月23日,国际原油期价创下2年来的新高。 三是国家对菜籽油市场的调控能力减弱。经过近5个月的竞价交易和1月份的定向销售后,国家手中的2009年临储菜籽油不足30万吨,加上2010年的近80万吨,总量在110万吨以下,调控能力逐步减弱。 四是目前国内外油脂价格依然倒挂,但倒挂幅度下降,进口成本高企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减少。 五是目前国内小包装油和散装油价格呈现倒挂,国内油脂企业普遍面临压榨亏损,企业挺价意愿较强。 六是菜籽油与其他油品的差价偏低支撑菜籽油价格 自2010年7月油脂价格开始上涨以来,菜籽油和棕榈油、豆油价差水平逐渐收窄。回顾2007年菜籽油期货上市场以来的走势,菜籽油和豆油期货主力合约平均价差为520元/吨,目前在200元/吨附近;菜籽油和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平均价差为1400元/吨,目前在900元/吨附近。从现货方面看,一般情况下,国内四级菜籽油价格应当高于四级豆油600元/吨左右,而目前国内四级豆油报价却高于四级菜籽油报价。与棕榈油比较,正常情况下两者间价差应该在1000元/吨左右,而目前国内24度棕榈油均价与菜籽油价格接近。由此可见,无论从期货角度还是从现货角度来看,菜籽油价格相对于豆油和棕榈油明显偏低,若后市油脂价格继续上涨,则菜籽油具有补涨要求。 七是后期气温升高,棕榈油的消费需求也将增大,加之棕榈油的港口库存偏低,这些因素将支撑棕榈油价格走强。 5、预计旱情对我省粮油市场影响不大 由于我省小麦、面粉需要从外省大量进购,因此,预计旱情导致的全国小麦价格上涨会对我省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我省市场库存充足,后期价格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1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