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741118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动物饲养与管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名词解释1、维持需要:满足处于维持状态下动物的营养需要。2、干草:是指青草在未结籽实前刈割,然后经自然晒干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饲料产品。3、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细胞成熟后,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只经过一次染色体复制,却经过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从而使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4、品种:指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5、生长: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它是以细胞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6、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7、导入杂交:利用改良品种

2、的公畜和被改良品种的母畜杂交一次,然后选用优良的杂种(包括公畜和母畜)与被改良品种回交,用以迅速改良这些缺陷所采用的一种有限杂交方法。8、引种:将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进到当地来,作为育种的素材,这叫引种。9、选择差:指所选种畜某一性状的表型均值与群体均值这差。10、发育: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态结构的改变和各种机能的完善,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11、饲养标准: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及生产性能,以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每头动物每天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养分的数量,称为饲养标准。12、培育品种: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育技

3、术条件下形成的品种,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育种价值。13、内含子与外显子:基因中不编码的部分叫做内含子,编码部分的叫做外显子14、等热区:动物下限临界温度与过高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叫等热区。15、蛋白质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且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16、饲料营养价值:饲料被动物采食后,经过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过程,能够满足动物机体对养分和能量需要的程度以及用于畜产品生产的能力大小。17、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18、载体:能够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成分的可饲物料。19、绝对生长:在一定时间的增长量,是生长速度的标志,(

4、末重始重)/所经过的时间。20、世代间隔:以双亲产生种用子女时的平均年龄来计算,即从这一代到下一代所需要的平均年数。21、饲养密度:舍内畜禽的密集程度,用每头畜禽占用的面积来表示。22、表观消化率:可消化养分的数量和摄入养分总量的比值为消化率,由于未扣除代谢性粪氮,所以称为表观消化率。23、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24、相对生长:用增长量与原来体重的比率来代表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强度。25、专用品种: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26、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粮中的,能够强化基础日粮的营养价值,保护饲料中营养物质避免在储存期间的损失,并能促进饲料营养

5、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从而改善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以及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微量添加物质的总称。27、遗传相关:表示一头动物的这一性状与其后代的另一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进行一代或多代选择才能作出估计。28、蛋白质生物价:饲料蛋白质在动物体内被储留的氮量与被吸收的氮量之比。29、生长系数:是用末重与始重直接相比较来说明动物生长强度的一种指标末重/始重*100%。30、配合饲料: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资源状况,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三、简答题1.简述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差异?答

6、1)植物性饲料都含粗纤维,动物没有。(2)植物性饲料的粗蛋白质中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只含有游离氨基酸和某些激素。(3)绝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脂肪有别。(4)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有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5)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钙少,钾、镁多,而动物体则相反,钙多,钾、镁少。2.简述防止近交衰退应采取的措施?答:(1)严格淘汰;(2)加强饲养管理,如果能满足近交后代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的需要,衰退现象可缓解;(3)血缘更新;(4)做好选配工作,适当多留种公畜,使每代近交系数的增量维持在3%4%左右,就不会有显著有害后果。3畜

7、禽场的布局原则?答:(1)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地。(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势。(3)全面考虑畜禽粪尿和养殖场污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4)采用分阶段、分期、按单元建设的方式,规划时对各区应留有余地,保证发展的需要。4、兔的生活习性?答:(1)夜行性和嗜眠性。(2)胆小怕惊扰。(3)喜干厌湿要求清洁。(4)群居性差。(5)穴居性。(6)怕热耐寒。(7)啃食性。5、工厂化养猪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答:(1)繁殖力 一头母猪繁殖22.5窝,每窝成活仔数在8头以上。(2)肥育速度 170180日龄,体重达90100kg。(3)饲料利用率 肉料比为1:4.55.0。(4)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

8、积及生产成本 每头肥猪用的建筑面积1.0以下。(5)劳动生产率 每个劳动力年生产肉猪在2501000。6、简述van 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饲料先经中性洗涤剂处理(PH7.0)为中性洗涤可溶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后者再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变为酸性洗涤可溶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或者再经高锰酸钾或72%硫酸处理后分别使木质素氧化或纤维素溶解,最后经高温灼烧,从而相对准确分析出植物细胞壁成分。7、.简述影响猪鸡消化道内对钙磷利用的影响因素?答:(1)肠中的酸度:当肠道内容物呈酸性时有利于磷和钙的吸收,在酸性条件下可阻止磷酸钙的生成,使钙磷溶解度增加(2)饲料中钙磷比例:一般家畜饲料中钙、磷比在2:11:1的范围

9、内吸收率高。如钙过多则磷酸根形成不易溶解的磷酸钙而妨碍吸收磷,反之,过多的磷酸根与钙结合降低了钙的利用(3)维生素D的供给:可使小肠酸度提高有利于钙磷的吸收。(4)饲料中草酸、植酸的含量:饲料中的草酸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物,不能被单胃家畜吸收。谷物及加工副产品中含植酸磷,与钙磷结合成植酸钙镁盐,不易被单胃动物利用。8、个体选配的注意事项?答:(1)选配必须根据既定的育种目标进行,并注意加强其优良品质和克服其缺点。(2)选配时,尽量选择亲和力好的家畜相配。(3)公畜的等级一定要高于母畜。(4)有相同缺点或相反缺点者不相配。(5)搞好品质选配,对优秀的公母畜应进行同质选配。9、畜禽舍建筑的基本要求

10、答:(1)舍内应干燥、不透水、且不滑,冬季地面应保温。(2)舍内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直接射入和散射光线射入。(3)要求供水充足,污水、粪尿能排净,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4)安置家畜和饲养人员的住房要合理,以便正常工作。10、.种公猪饲养管理的特点?答:饲养:首先要保证种公猪的营养需要,有良好的性欲、高质量的精液、健壮的体质和较长的利用年限。管理:(1)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2)种公猪以单圈饲养为宜。(3)加强夏季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1、.简述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排出途径?答:来源:(1)饮水,(2)饲料水,(3)代谢水。排出:(1)粪和尿的排泄,(2)肺脏

11、和皮肤蒸发,(3)经动物产品排出。12、养羊业有哪些产品?答:羊毛,羊皮,羊肉,羊奶。13、简述引入杂交应注意的问题?答:(1)改良品种和被改良品种要体质类型相似,生产方向一致;改良品种必须具有针对被改良品种缺点的显著优点;(2)加强本品种选育作为基础;(3)引入外血的量一般不超过1/81/4; (4)创造有利于性状表现的饲养管理条件,同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选种和细致的选配。14、畜禽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答:(1)合理规划畜禽场。(2)妥善处理粪尿和污水。(3)绿化环境。(4)防止昆虫孳生。(5)注意水源防护。15、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特点?答:(1)对于断乳后体况差的经产母猪应采取 “抓两头,顾中

12、间” 的饲养方式。(2)对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母猪,应采用 “前粗后精” 的饲养方式。(3)对于青年母猪、哺乳期内妊娠的母猪,应采用 步步登高 的饲养方式。16、简述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答:(1)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17、简述氮平衡试验的理论根据?答:(1)动物从饲料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其中一部分被动物机体利用,而另一部分则以粪、尿和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2)食入量与排出量的差值,即为被动物机体代谢利用的部分。(3)如果摄入的部分大于排出的部分,则称“正平衡”,反之则称“负平衡”,摄入的营养部分等于排出的部分,则称“等平衡”。18、奶牛干

13、乳方法?答:(1)逐渐干乳法:指停奶时改变挤奶次数和日粮组成,减少饮水次数和饮水量,较多用干草,一般不减精料,高产牛可适当减少精料量。(2)快速干乳法:指达到停奶之日,将乳房中乳完全挤干净之后,用杀菌液将乳头消毒后注入青霉素软膏,再对乳头表面进行消毒,用火棉胶涂抹乳头附近,此法多用于中低产牛。19、级进杂交应注意的事项?答:(1)正确选择改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好、生产力高、遗传能力强的品种。(2)正确掌握级进杂交的代数,当后代既具有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又适当保留被改良品种原有的良好繁殖力和适应性等优点时,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横交自繁。(3)必须为杂种创造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20、温度对畜禽生产性能

14、的影响?答:温度与家畜的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其影响主要是通过家畜的热调节而起作用。 在低温中生产力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的饲料能量消耗于维持体温,使用于生产的能量减少; 在高温中,生产力下降是机体为减少产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21、简述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生理作用?答:(1)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2)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3)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成分;(4)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22、生物工程分为哪些类型?答:(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酶工程,(4)蛋白质工程。23、简述杂交育种的三个阶段?答:(1)杂交创新阶段, 主要是根据育种目的选择杂交用品种。 (2)自繁定型阶

15、段, 是对已达到理想型标准的个体停止杂交,转入自群繁育,从血统上封闭畜群,选配方式应进行同质选配。 (3)扩群提高阶段, 主要任务是,大量繁殖已固定的理想型,迅速增加数量和扩大分布地区,建立品系,完成一个品种应该具备的条件,使之成为合格的新品种。24、简述影响畜禽环境的因素?答:(1)物理因素: 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噪声。(2)化学因素: 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土壤。(3)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4)人为因素: 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等。25、肉猪的管理的特点?答:(1)合理分群,大栏群养。(2)加强调教与管理。(3)创造适宜的环境。 (4)供给充足而清

16、洁的饮水。(5)防疫驱虫,保持健康。(6)适时去势。(7)月底称重。26、简述奶牛利用NPN饲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答:(1)供给充足的碳源;(2)日粮中矿物质充足;(3)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不宜太高,用量要适宜;(4)一般奶牛日粮中尿素用量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5)如果日粮是含NPN高的饲料,如青贮料,尿素用量减半;27、简述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答:一个畜禽的原始品种或类型的形成,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要破坏一个品种却十分容易。 畜禽品种遗传资源愈丰富,愈具有多样性,就愈能适应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愈能适应人们不同爱好的要求和变化。 因此,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工作具有极

17、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8、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答:(1)遗传因素, 包括品种、性别和个体的差别;(2)环境因素, 包括母体、营养和生态条件的差别。29、评定动物生产力的意义?答:(1)可根据生产力按质分群,优畜优饲,做到科学养畜,并有助于查清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有关因素; (2)评定动物生产力对指导畜牧业生产,改进劳动组织,搞好经营管理也有很大帮助; (3)同时可为选种提供依据。四、论述题1、试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答:单胃动物:(1)饲料中的蛋白质从口腔转移到胃内,胃内的盐酸首先使之变性,蛋白质立体三维结构被分解成单股,肽键暴露,在胃蛋白酶等内

18、切酶作用下,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多肽。(2)在小肠中,多肽经胰液分泌的外切酶作用下变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寡肽被肠黏膜吸收,经二肽酶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及各种组织细胞中,合成体蛋白。(3)小肠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部分受肠道细菌作用,分解为氨基酸和氨,为细菌所利用,合成菌体蛋白,与未消化的蛋白质一起由粪中排出。反刍动物:(1)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猪无差异。但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不同。(2)饲料中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生成的氨除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经

19、瘤胃吸收在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从肾排出,这种氨和尿素的合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3)它可以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并可使蛋白质被细菌充分利用合成菌体蛋白,以供畜体利用。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瘤胃微生物能在氮源和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合成足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2、肉羊育肥方式有几种?断乳羔羊育肥和成年羊育肥各有何特点?答:(1)育肥方式:放牧育肥,舍饲育肥,混合育肥。(2)断乳羔羊育肥 断乳羔羊育肥是羊肉高效生产的主要方式,因为断乳羔羊除部分被选留到后备羊群外,大部分需经育肥后出售处理。一般情况下,体重小或体况差

20、的的羔羊进行适度育肥,体重大或体况好的羔羊进行强度育肥。 (3)成年羊育肥 待育肥的成年羊来源主要为淘汰公羊、母羊及瘦弱羊,多采用混合育肥夏季成年羊以放牧育肥为主,日补精饲料。秋季育肥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使配种母羊配上种,食欲增强、采食量大、增膘快,怀胎育肥60天左右宰杀;另一种是将育肥羊转入秋草地放牧,待膘情转好后,再转入舍饲育肥。3、试述泌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答:饲养:(1)阶段饲养法恢复期的饲养原则。 应保持安静环境,使分娩母牛休息好,饲喂温热麸皮汤,多次给水。母牛分娩后除供给优质青干草,任牛自由采食外,一般可按产前日粮供给精料。为使母牛早日恢复和预防产后瘫痪,在产后4天内不要将乳

21、房中的奶完全挤干。泌乳盛期饲养。 提高其采食量,做到高产稳产。饲料调制应注意提高日粮浓度和适口性,并注意蛋白质品质,同时让母牛采食大量优质青干草和玉米青贮。泌乳中后期饲养。 根据产奶量变化调整精料的饲喂量,减少谷物饲料,加强日常管理。(2)诱导饲养法。 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原则下,给母牛尽量多喂精料,少喂粗料。(3)全混合料日粮(TMR)饲养法。管理:、日粮配合常年均衡供给优质青绿饲料和干草。保证日粮的质量。 日粮配合原料力求多样化、适口性好,注意饲料的容积和浓度,日粮还应具有轻泄性。、日常管理。一般饲养技术。供给充足的饮水。运动。梳刮牛体。修蹄。干乳牛乳房按摩。保胎。(3)挤奶。 人工挤奶,机

22、器挤奶。4、试述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以及评估方法?答:(1)个体选择。 遗传力高的性状效果最可靠。顺序选择法:指同一时期只选1个性状,当这个性状得到满意的改良后,再致力于选择第2个性状,然后再选择第3个性状,如此顺序递迭。此法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所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呈正相关时相当有效,呈负相关时费时费力、效率低。独立淘汰法:同时选择2个以上性状,并对每个性状分别规定出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凡全面达到标准者被保留。选择指数法:根据育种要求,对所选的每一性状按其遗传力及经济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加权系数,组成一个综合选择指数,然后按指数高低选种。(2)系谱选择。 根据系谱,按祖先的表型值进行选种。系

23、谱选择一般采取分析和对比法,即先逐个分析各个体的系谱,审查祖先特别是亲代和祖代的血统是否纯种、生产性能高低及是否稳定;然后对各个体的系谱进行比较,从中选出其祖先性能高且稳定又没遗传疾患的个体作种用。但根据系谱选种只能预见个体的遗传可能性。因此,此法多用于对幼畜的选留和引种上。(3)后裔选择。根据后代的平均表型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对遗传力低的性状是较好的选种法。(4)同胞选择。是以旁系亲属的表型值为基础的选择。一般只根据全同胞或半同胞兄妹的平均表型值来选留种畜。同胞测验,因其双亲相同,其基因型一致,所以根据同胞资料能对个体遗传基因型做出可靠判断,同时也是一个亲本或双亲的后裔测验,而且比后裔选择

24、需时较短,能提早取得结果。5)提高选种的准确性。5、试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答:单胃动物:(1)猪的食糜进入胃后,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进入小肠,在胰液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分解为麦芽糖,再由麦芽糖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2)饲料中纤维性物质进入猪胃和小肠后不发生变化。转移至大肠后,经细菌发酵,纤维素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2,后者经氢化作用变为甲烷,由肠道排出。挥发性脂肪酸(VFA)被肠道吸收,参与畜体代谢。反刍动物:(1)饲料中粗纤维被牛采食后,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它们的比例不同。三种VFA,参与代谢,形成ATP,产生热能,以供动物使用。乙酸、丁酸有合成

25、乳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丙酸是合成葡萄糖的原料,而葡萄糖又是合成乳糖的原料。(2)淀粉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为VFA和CO2,瘤胃中未消化的淀粉与糖转移至小肠,在小肠受胰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在有关酶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供机体吸收。6、本品种选育与纯种繁育的共同点?(1)纯种繁育,是指在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种繁育、改良培育条件等措施,以保持和发展一个品种的优良特性,增加品种内优良个性的比重,克服该品种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品种纯度提高整个品种质量的目的。(2)本品种选育是指培育程度较低的地方品种的改进提高而言,并不强调保纯,有时甚至可用某种程度的小规模杂交。(3)纯种繁育的基础在于品种内存

26、在有差异,任何一个品种,纯是相对的,尤其是较高产的品种,受人工选择的影响较大,性状的变异范围更大。(4)本品种选育实在一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不必作重大方向性的改变,为了保持和发展该品种优良特性,并克服个别缺点时才使用。7、测定育种规划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答:(1)确定育种工作方向与任务的基本原则。 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适应当地的条件,三是要保持和发扬原有动物的优点。(2)拟定育种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基本情况、育种目标、育种措施、育种年限等。(3)育种工作的组织措施。鉴定与分群。编号与标记。拟定具体的繁育和饲养管理制度。建立各种记录和登记制度。8、动物生长发

27、育在概念上有何区别?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的意义是什么?答:(1)生长: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它是以细胞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2)发育: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态结构的改变和各种机能的完善,即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形成,它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长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又促进生长,并决定着生长的发展方向。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家畜的特征特性是在个体生长发育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为了做好动物的培育和利用,须对生长发育规律及有关问题作一全面了解。9、试述培育优质犊牛的主要技术措施?答:(1)及时哺喂

28、初乳,喂足初乳。(2)哺喂常乳。人工哺乳,保姆牛哺乳法。(3)补饲植物性饲料,刺激瘤胃发育。干草,精料,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4)断奶。2.53月龄时即可断奶。(5)断奶至6月龄饲养。 犊牛断奶后继续供给补饲时的精料,自由采食粗饲料,强调饲喂优质青干草。(6)犊牛的早期断奶。 指犊牛哺乳35周,总乳量100kg以内实行断奶。10、试述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答:(1)近交使基因纯合,杂交使基因杂合。(2)近交降低群体均值,杂交提高群体均值。(3)近交使群体分化,杂交使群体一致。(4)近交出现近交衰退,杂交出现杂种优势。11、繁殖力概念及其提高繁衍力的主要措施?答:繁殖力:是指动物在正常生殖机能

29、条件下,生育繁衍后代的能力。(1)加强种用动物的选育。(2)科学的饲养管理。(3)做好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4)做好早期妊娠诊断、防止失配空怀。(5)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6)防治不育症。(7)应用推广繁殖技术。(8)健全家畜繁殖制度。12、.饲料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利用的因素?答:营养作用:(1)作为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供畜体利用。(2)作为填充物质。家畜消化器官的容量决定采食量,如果饲料容积大则将限制其采食量。(3)促进胃肠蠕动以及粪便排泄。粗纤维刺激肠黏膜。影响因素:(1)日粮粗蛋白质水平 日粮蛋白质水平过低将限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影响对纤维素的分解力。(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粗纤维本身的消化率愈低,而且同时会降低其他养分的消化率。(3)日粮中矿物质 日粮中加入不同种类的矿物质添加剂可以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4)饲料加工技术 粗饲料粉碎过细,反刍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