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制剂辅料必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要的释放、吸收何含量测定等。,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能起到增强主药疗效、降低主药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液体辅料,固体辅料,辅料种类,第一节 液体辅料,一、酒,(一)历史简介,(二)分类,用以制药的酒有黄酒、白酒两大类。,黄酒:用大米或糯米酿造。含乙醇,15%-20%,,相对密度约,0.98,,一般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白酒:用粮食酿造之后蒸馏后得到。含乙醇,50%-70%,,相对密度约,0.82-0.92,,一般为无色澄明液 体,气味醇香特异,而有较强的刺激性。,(七)应用实例,(1),酒大黄,【,炮制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晒去碎屑。,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10kg,【,炮制作用,】,酒炙后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焦实热为主。,大黄,(1),熟大黄,【,炮制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约,2432,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30kg,【,炮制作用,】,经酒蒸后,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活血化瘀之功增强。,二、醋,(一)历史简介,目前醋制方法以醋炙(炒)、醋蒸、醋煮为主。,(二)分类,醋分为米醋、麦醋、曲醋、化学醋等多种。,醋是由米、麦、高粱以及酒糟等配制而成,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尚含维生素、琥珀酸、草酸、山梨糖、乙酸、高级醇、醛等。,(三)性质和作用,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气、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臭矫味的作用,。,醋具有酸性,能使药物中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强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提高疗效。,醋具有杀菌防腐作用,能在,30,分钟内杀死化脓性细菌,醋能使某些药物的毒性降低而有解毒作用。,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无臭气的盐,故能出去药物的腥膻气味。,(四)质量要求,醋应澄明,不浑浊,无浮悬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具醋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醋中不得检出游离酸,防止用硫酸、硝酸、盐酸等矿物酸来制造食醋,总酸量不得低于,3.5%,。,(五),醋制的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3,、矫臭矫味,4,、使药材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六)适用范围及用量,多用作炙、蒸、煮等炮制方法的辅料,,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延胡索、甘遂、芫花、莪术、香附。),三、蜂蜜,(一)历史简介,(二)分类,蜂蜜的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醋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三)性质和作用,蜂蜜味甘,性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的功效。,生品性凉,能清热。熟则性温,能补中。,(四)质量要求,不同蜜源植物的蜂蜜,都有不同的色泽和独特的香味。,蜂蜜应是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气芳香,味极甜,不得有不良异味;,室温(,25,)时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不得含有淀粉和糊精,水分不得超过,25%,,蔗糖不得超过,8%,。(,利用这一点可作为判定蜂蜜是否掺假的依据),(五),蜜制的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3,、缓和药性,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六)适用范围及用量,蜜制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药典规定,蜜炙中药饮片要用炼蜜,要加适量水稀释后应用。,1.,嫩蜜。,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而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2.,中蜜。,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适于蜜炙药物的炮制),3.,老蜜。,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四、食盐水,(一)历史简介,(二)分类,(三)性质和作用,味咸,性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药物经食盐水制后,能改变性能,增强作用。,(四)质量要求,应为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涩味,无异臭。,(五),盐制的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六)适用范围及用量,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利尿的药物(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五、生姜汁,生姜汁为取姜科植物鲜姜的根茎,经捣碎取汁;或用干姜,加适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干姜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一)历史简介,(二)分类,姜汁的制备方法:,1,、捣汁:生姜榨汁,+,药渣煎煮,2,、煮汁:干姜煎煮,(三)性质和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姜汁有香气,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四)质量要求,(五),姜制的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六)适用范围及用量,姜制法多用于袪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厚朴、竹茹、半夏、黄连。),六、甘草汁,甘草汁为甘草饮片水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一)历史简介,(二)性质和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药性缓和,毒性降低。,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另外甘草含皂苷,系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其他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溶解度。常以甘草汁制的药物有远志、半夏、吴茱萸、乌头等。,七、黑豆汁,黑豆汁为黑豆加适量水煮熬去渣而得黑色混浊液体。,(一)历史简介,(二)性质和作用,黑豆甜甘,性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药物经黑豆汁制后疗效增强,毒性或副作用等降低。,(三)黑豆汁制的目的,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四)适用范围及用量,常以黑豆汁制的药物有何首乌等。,八、米泔水,米泔水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混浊液体,其中含少量淀粉和维生素等,也称“米二泔”。本品易酸败发酵,应临用时收集。,(一)历史简介,(二)性质和作用,味甘,性凉,无毒,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本品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于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以除去部分油质,降低药物的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三)米泔水制的目的,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九、胆汁,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黏性,有特异性臭气。,(一)分类,(二)性质和作用,味苦,性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与药物共制后,能降低药物的毒性、燥性,增强疗效。,(三)胆汁制的目的,1,、增强药物疗效,2,、改变药性,扩大药物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9,转南星,阴阳九转),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天麻舌感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每天南星细粉,100kg,,用牛(或羊、猪)胆汁,400kg,(胆膏粉,40kg,)(,规范,)。,十、油脂,(一)分类,(二)性质和作用,1,、麻油,2,、羊脂油,(三)质量要求,麻油凡混入杂质或酸败者不可用。,羊脂油为白色油腻、不规则的块状物,无酸败异味。,(四)油制的目的,1,、增强疗效,2,、利于药物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主要药物:马钱子、淫羊藿、地龙。,第二节 固体辅料,(一)分类:大米或糯米,用陈仓米效果最好(吸附作用最强),(二)性质和作用,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也是起到中间传热作用,加热过后颜色变化(白,黄)判断程度的指针。,与药物共制,可增强药物功能,降低刺激性和毒性。,米炒时,利用米的润燥作用,来缓和药物的燥性。,米炒后可产生焦香气,同时借米谷之气,能增强某些药物的健脾和中作用。,米含淀粉,炒时能使昆虫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因受热而部分升华散失,部分被米吸附,毒性降低。,一、稻米,(三)适用范围及用量,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补益脾胃药和某些有毒性的昆虫类药物。(党参、斑蝥),(四)米炒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二、麦麸,(一)分类,1,、麦麸,小麦的种皮(淀粉、蛋白质、维生素),2,、米麸,(二)性质和作用,性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除去药物的不快气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麦麸还能吸附油质(挥发油吸附),亦可作为煨制的辅料。“麸炒烟起”,烟熏后,就有矫味、矫臭、赋色的作用。,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行气而不破气)、僵蚕(去除致吐的副作用)、苍术(朱砂点,-,挥发油)、白术、山药等。,三、白矾,白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化学名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又称明矾,经加工提炼制成的块状结晶体,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有玻璃样色泽,质硬脆易碎,味微酸而涩,易溶于水。,性质和作用,白矾味酸,性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后,可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矾制南星 取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化开,放入漂好的天南星,用强火煮约,2,、,3,小时,切开以内无白心矾水吸尽为度,取出晾至,6,成干,切,1,5mm,片,晒干或烘干。每天南星,1kg,,用白矾,1.3kg,半夏,1.,生半夏毒性最大,蒸、漂、姜浸半夏仍有毒,而白矾制半夏则无毒。,2.,生半夏口服对咽喉有刺激作用,而灌胃则无刺激作用,说明造成失音的原因是直接作用于咽喉的结果。各种不同半夏均有不同程度的失音现象,只有白矾制半夏无失音现象。,3.,呕吐实验证明,各种半夏对鸽子均能引起呕吐,而白矾制半夏水煎液没有呕吐作用。,4.,各种半夏煎剂均有镇吐、镇咳作用。根据上述实验与临床的密切配合,认为对半夏的炮制方法可除去其它辅料,只加白矾煮即可,经临床观察保证了疗效。,清半夏制作:,(,1,)矾泡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矾,20kg,(,2,)矾煮 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焖润后切片,晾干即得。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3,)矾腌 取原半夏,筛去粉末,大小个分开,择净杂质。将半夏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5,寸为度,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取净白矾,用石研轧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1,层白矾面,再铺,1,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天,再将白矾水撤掉,换清水浸泡一天待煮。将锅内入清水,加热至沸,取泡好的半夏,倒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煮沸后,再加文火缓煮,用铲随时搅动,煮至,2,3,小时后切开,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摊开烘干或晒干。择净杂质,用粉碎机打成颗粒即得。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四、豆腐,(一)性质和作用,味甘,性凉,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物共制可降低药物毒性,除去污物。,(二)豆腐制的目的,1,、降低毒性,2,、洁净药物,豆腐制藤黄。,(,1),取豆腐,1,块置盘内,中间挖一不透底的槽,,放入藤黄,再用豆腐盖严,置笼内,蒸至藤黄熔化,取出放凉,待凝固后,取出藤黄,晾干。每藤黄,100kg,,用豆腐,400,500kg,。,(,2),在铜或铝锅内先将豆腐块铺,1,层,再将藤黄打成小块,放在上面,然后用豆腐块铺,1,层,盖上,将其放在大锅内隔水炖透,取出,放冷,剥去豆腐,研成细粉,豆腐制珍珠,一种是夹在豆腐中蒸煮,一种是豆浆中煮,因为考虑到现代豆腐的工艺和古时候有差异,珍珠也有差异(古代珍珠多为夫人佩戴,会吸附油脂)因此选用豆浆煮的方式。经过挑选后的珍珠和豆浆的质量比为,1,:,5,,也就是,1KG,的珍珠用,5KG,的豆浆。珍珠用纱布包裹,然后丢入豆浆中文火煮,2,小时,捞出洗净,即为豆腐制的珍珠。,五、土,(,一,),性质和作用,味辛,性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二)土炒的目的,能增强药物的补脾止泻功能,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 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1,化学成分:主要含硅酸、氧化铅、氧化铁,此外,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长时间加热后,硅酸盐类减少,碱性无机物保留,,PH,偏碱性(中和胃酸,治疗脾胃疾病),2,药理作用: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减轻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常炮制:白术、当归、山药。,六、蛤粉,(一)性质和作用,蛤粉味咸,性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与药物共制可除去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二)蛤粉炒的目的,改变药物性能,或使药物质地变得酥脆,或降低药物的滞腻之性及矫味。中间传热,缓慢升温的特性。,阿胶珠: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一定程度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状(无糖心),呈黄白色,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七、滑石粉,(一)性质和作用,味甘,性寒,能利尿,清热,解暑。中药炮制用滑石粉(细、滑、流动性好,升温快)做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使药物受热均匀。,(二)滑石粉炒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2,、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利于药物安全和服用方便,八、河砂,(一)性质和作用,做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主要是因为其传热快,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药物经砂炒后质地变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另外,烫炒还可破坏药物毒性,矫臭矫味,且易于除去非药用部分。,(二)适用范围及用量,用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四)目的,1,、增强疗效,2,、缓和药性,3,、矫臭矫味,(五)适用范围及用量,常用于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马钱子、穿山甲、骨碎补、狗脊,烫去表面绒毛),九、朱砂,(一)性质和作用,性味甘、微寒,具有镇静、安神、解毒等功效。,(二)炮制目的,增强药物的宁心安神作用。,朱砂拌衣是将药物润湿后,加入朱砂细粉拌匀、晾干。朱砂拌衣,(,如朱砂拌灯芯、麦冬、远志、茯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