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730497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屏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文化 锦屏是一块神秘而具古朴民风民情的小城,侗族文化在雄奇的大山和茂密的森林呵护下滋润着她的每一寸肌肤,悠扬的侗族大歌、惆怅的风雨桥、挺拔的侗族鼓楼代表着侗家人的生命,侗家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是侗族人的精神食粮,是侗家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歌在启蒙侗族婚俗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婚俗成为以侗歌为首的传统音乐体裁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载体。正是侗歌在启蒙侗族男女婚恋全程的过程所占的地位,才使启蒙侗族传统音乐和婚俗得以保存。 一、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文化的形式、种类、内容 (一)恋爱 传统歌会中相识,相爱,是启蒙侗族家庭组合的开始。在启蒙,歌会的日子没有固定,场地也不固定,溪边、山上;赶场时,农作时,都能成为会歌场。在启蒙侗家,青年男女选择情侣时,除了相貌、性格、情趣等因家以外,最重要的共性是对方要有歌才,其歌才出众要比其是否漂亮、是否有钱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歌会中的初相识唱的一般是“问姓氏歌”互相了解姓氏。若是没有血缘关系,则继续会歌,姑娘可以通过山歌提出问题,让小伙子回答,以歌了解小伙子的才学、智慧和真实感悄。会歌时歌曲歌词内容,一般都是拔高对方的相貌、家事,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以表示谦让。启蒙侗族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 当男女双方确认男女朋友关系后,就可以相邀“行歌坐夜”。姑娘们结伴在风雨桥,鼓楼下纺纱、做针线;青年男子成群相约,携带琵琶、牛腿琴、笛子、木叶等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 (二)婚俗 1.伴嫁歌、哭嫁歌 在启蒙侗族的婚姻习俗中,男女双方父母若是同意婚事,男方就下聘礼定亲,称为见面酒。见面酒中。此后每逢节假日,男方必须“送篮子”①,等过两到三年,男方就可以挑礼品到女方讨要女方的八字,打五升,定期。从订婚到结婚二三年不等的时间里,嫁娘的同伴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她的房间来作伴,姑娘们一边同嫁娘做嫁妆,一边聊天谈心,并唱伴嫁歌。伴嫁歌都是诉说姊妹之间的情谊,如往日一起做伴,一起劳动时的点点滴滴。 临近出嫁的时间,这时嫁娘就要唱哭嫁歌,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家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就要与亲人离别的难舍之情。 2.婚礼与酒歌 (1)拦门歌、炒茶歌、姊妹歌 迎亲是启蒙侗族婚俗中一个极富特色的环节,有“火把迎亲”“夜嫁”等习俗。启蒙侗族举办婚礼一般三天,男女双方家分开举办。新婚第一天,男方要请会唱歌、有威望的“关亲”带领迎亲队伍去新娘家结亲。在到达女方家里时,女方会在寨前、屋前设下拦门酒,迎亲队伍每经一道“门”都要对歌、喝酒,如果“关亲”唱得不够好,往往会很难过“门”,“开门贴”的钱也会被女方要求增加。 启蒙侗族婚俗有“炒茶”的习俗,这里的炒茶并不是真正的炒油茶,而是男方“关亲”在女方吃放后,会被女方的亲人拉到火塘便,架上锅(锅下并没有火),让“关亲”拿钱出来炒,并一边唱炒茶歌,歌词内容多是夸奖男方家庭好等,让男方多“炒”点“茶”分给娘家人品尝,而关亲在客气的同时,表现得很小气,有时放上5角钱,或1快钱,很谦虚的说男方条件不好,就只有这么多。双方对唱,最后炒到128块钱结束。以此寓意新娘到郎家一年12个月顺顺利利。 夜晚,新娘出嫁前的凌晨,新娘的姐妹要到新娘家为待嫁新娘唱姊妹歌,表示姐妹之情,并为新娘祈福,歌词内容多为表达姐妹之情和劝导新娘嫁到夫家要孝顺、勤快等。如:“今朝姊妹同凳坐,明天姊妹隔山坡,隔了山坡尖又尖,得见娘家烧火烟,妹嫁郎家要孝顺,勤快做活易得心”等。直到唱到新娘出嫁。 启蒙侗族新娘出嫁是在半夜或凌晨,新娘拜完祖先、父母、兄嫂后由兄弟背出门,女方唱送亲歌,送接亲队伍出门。 (2)迎亲歌,敬酒歌、送客歌 当迎亲的队伍把新娘及陪同新娘来的娘家客人接到男家门口是,男家迎亲婆上前迎接唱《迎亲歌),娘家客人唱《答谢歌》,在歌声中,迎亲婆把客人迎进了家中。 晚上,是婚礼的正餐,在就餐前,主人先唱《请客歌》,随之,客人唱《祝贺歌》、《赞歌》等。在席间,主客互相敬酒,主人唱《敬酒歌》,客人唱《谦让歌》。主人以歌献酒,而客人则以歌致谢,彼此你敬我让,你唱我答。对歌喝酒,喝酒对歌,一直延至深夜。 第三天,新娘家兄弟姊妹接新娘回门,酒席上,主人就要唱《留客歌》给陪新娘来的“陪婆”,客人则唱《感谢主人歌》,对郎家的家事表示赞扬,并感谢热情招待,待吉祥时到,主人便鸣放鞭炮送新娘回门。在送客人出门的同时要唱《送客歌》,直至把娘家人送出寨门,整个婚礼算是结束。 二、启蒙侗族婚俗的特点 地处深山的锦屏县侗族在婚恋观上,并不因她的与世隔绝而思想僵化与封建保守,相反,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侗家人自由的婚恋观。锦屏启蒙侗族世世代代对婚姻与爱情讲究自由,这从他们保留下来的山歌和酒歌可知,侗族青年男女常常在黄昏和晚上外出以歌声约会,通过唱歌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和思念之情。没有家族和封建的限制,遇到喜欢的人可以自由的恋爱、结婚生子。如苗寨“姊妹节”被誉为东方古老的情人节,而侗寨独特的“三月三”歌节,也是侗家人较古老的情人节。以甜藤、甜菜舂三月粑作为男女的定情之物,以山歌作为男女定情的媒介,并在广众面前定情,这种定情方式,反映了侗族婚恋极其自由。 启蒙侗族婚俗侗歌的音乐结构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为歌会、行歌坐月时是男女相识或热恋时,所以歌曲是较为轻快高亢的,歌词较为轻松,曲调轻快。哭嫁歌、伴嫁歌比较悲伤、细语,表达愧对父母兄嫂的养育之恩和对姐妹分别的不舍之情,曲调轻慢,柔和。拦门歌、炒茶歌、姊妹歌、迎亲歌,敬酒歌、送客歌等都较为细腻,曲调流畅、优美,旋律性强,感情扑实而深沉,给人亲切之感。 服饰也是侗家人的一大特色,每逢重大节日便会身着民族盛装,而对于侗家儿女出嫁,格外重视, 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是侗族长期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就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本身而言,它既是一部侗家风味浓厚的抒情长诗,也是启蒙侗族一部婚俗史,从中能了解到启蒙侗族婚俗变迁、妇女心理、社会发展、启蒙侗族的语言、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等。 三、现代社会“文化保护者”的角色 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传承或记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诸方面的内容时,选择了“歌唱”来作为完成记忆、交流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因为“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以歌载道”是侗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以载道”的传统。而婚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习俗,所以说启蒙侗族婚俗的侗歌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都具有代表性。 婚俗侗歌是千百年来启蒙侗族婚俗的一种传承,从启蒙侗族婚俗侗歌的内容看,除了表现启蒙侗族婚俗的婚姻史和文化内涵外,还展示了启蒙侗族婚俗心理情感的变化轨迹。在当今“洋婚”盛行的时代,少数民族婚礼风俗正慢慢的消退,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正视,因此,侗族风俗通过歌的形式被保存下来,成为少数民族的保护者,将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来。 启蒙侗族婚俗侗歌习俗是在长期历史中适应其独特发展而来,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在参与侗族地区人际关系的调适中挥重要的作用。启蒙侗族世世代代以其侗歌为媒的风俗,一直较为成功地维系着他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奠定了侗族传统文化生态化特征的基础。 总之,启蒙侗族的婚俗与歌是结为一体的,婚俗中,从歌会的“初相会”到最后的结婚“喝喜酒”,每个活动各具特点,又环环丝扣。启蒙侗族的婚俗离不开歌,侗歌也在婚俗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同时,启蒙侗族人能够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完整保存自己的文化,侗歌习俗对启蒙侗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申报书·侗族大歌》,2004.4. [2]赵晓楠.《传统婚俗中的小黄寨侗族音乐—对小黄寨侗族音乐的文化生态考察之一》[J].北京:《中国音乐学》(季刊) ,2001年第3期. [3] 潘年英.《侗族礼俗与<礼俗歌>》[J].贵阳:贵州社会科学,1988.4. [4] 龙初凡.《和谐:侗族大歌的精神文化内涵》[J].凯里:凯里学院学报,2008.2. [5] 尹建国.《凉伞侗族婚俗及歌曲简论》[J].武汉:武汉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6] 吴海青.《侗族婚俗与侗歌》[J].艺术研究,2007.7. [7] 杨贵清.《侗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浅析》[J].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