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钱币百科.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30472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钱币百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钱币百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团购 中国钱币百科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练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在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由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不同至少可细分为24种。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角、2角、5角、5元、10元只有1980年版一种,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两种,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与无色荧光油墨印刷。 第五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至2002年底,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硬币1角、1元、5角已经陆续问世。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是聘请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罗工柳、侯一民、周令钊等为主完成的。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的,这标志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完全能够独立完成人民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的所有工作,正在跻身国际印钞造币先进行列。 正面主景图案采用毛泽东头像,并以中国传统纹样(古代陶器、漆器、青铜器、少数民族纹样等)和花卉装饰图案相衬托,背面主景图案为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山川美景和雄伟建筑,象征祖国和中华民族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乾元重宝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岁"、"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银锭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 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政和通宝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小平铜钱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铁钱铸造量极大,现在存世较多。另有珍罕的银质“政和通宝”,古泉大珍。“政和重宝”为折二钱,楷书,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明刀 明刀是燕国最重要的法定货币,明刀铸于燕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刀身由圆折背逐渐变为方折背。 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多种版式。这些版式中,面文“大观通宝”四个字中的“大”字,最后一捺虽有长有短,但最长的也仅略超过方穿的右上角。笔者这枚“大”字一捺特别长的当十大观通宝,其中“观”、“通”、“宝”三个字与普通的大观通宝钱没有区别,而“大”字的一捺特别长,大大超过方穿的右上角,占据了方穿右侧至边缘的一大半,使该钱成为一枚与许多大观通宝都不相同的特殊钱。 周元通宝 “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柴荣废天下佛寺3336座,毁佛像铸钱,解决了当时国中钱币缺乏的困难。其正面钱文为“周元通宝”,沿袭“开元通宝”的形制和书体,仅改“开”为“周”,背部多铸有星月纹等标记,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图案、大小不一的花钱,其中以龙凤图案较多。形制仿唐开元钱,制作较精良,钱文整肃端庄,一般的钱直径为2.9—2.5厘米。它与开元通宝的区别是“元”字较扁,“宝”字较小,轮廓稍宽。由于该钱系铜佛所铸,民间传说佩之能得神灵保佑、祛病消灾,从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历代累制不绝,日本也有仿制。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是明朝是朱元璋时与嘉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是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 刀币 刀币刀币中国古代货币中比较独特而又重要的一种,是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逐渐遍及齐、燕、赵等地,秦朝开始统一了币制,将历代异形钱币的样式,改为外圆内方的形状。刀币因其历史流行时期短,存世量相对比较少,因此成为藏友们关注的对象。 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0年)始铸,年号钱。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贵为一国君王,治国虽无方, 但他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 ,为一代书法宗主.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 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 半两钱 众所同知,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同时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统一货币有:及至秦,中国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宝、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名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主要为铜质材料铸成,规格为直径2.4厘米。开元通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绍圣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铸造。对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几种。“绍圣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铜、铁钱。小平广穿者较多,另有背星月纹者。哲宗朝另铸造有“绍圣元宝”和“绍圣重宝”。 折五钱 折五钱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3.2 ~ 3.6 厘米,轻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钱中, 均有折五钱。亦有称“当五钱”者。 咸丰元宝 咸丰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据资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并在江苏南京建都,此时清政府赖以铸钱之用的滇铜(云南省出产的铜料),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进北京。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五种面值。当时采用了铜铁并铸的形式。 九叠篆皇宋通宝 九叠篆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空首布 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属于布币的一种,西周末始铸,春秋晚期以后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废止。 宋元通宝 宋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为宋开国钱。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铸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51年,钱式沿袭周元通宝”成规,为小平钱。钱文顺读,是国号加宝文的国号钱。后宋太祖传位于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钱式同“宋元通宝”。当时四川及福建出铁钱。福建所出铁钱,背郭清晰,铸工颇精,大受欢迎,于是又推出一种直径4.2厘米的当十大钱,书法铸工均不错,背穿上有一个圆点,可能是一种纪念钱,现存世不多。这两种“太平通宝”都为五代风格,而铸工精整,深厚淳朴可比开元钱。 文信钱 文信钱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相传为秦代相邦文信侯吕不韦所铸造。圆形方孔,形制有如秦半两,前面有向外的品行四出纹,篆书文信两字,无外阔。 本文由郑州团购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