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剖析和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29065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剖析和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剖析和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剖析和解决对策 摘要:作者通过对本人课堂教学实习过程的回顾性反思;发现了很多无效的教学行为,本文即为这种反思的分析和认识,文章分析了出现无效教学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设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无效教学行为;解决对策 这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安排我们到学校实习,我把我的每一节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用录音笔记录了下来,在回来播放时,我发现了自己的课堂有很多的无效的行为,并进行了思考,主要表现在: 1.单纯为活动而活动,追求表面热闹的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讲青岛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let’s learn时,分别准备了“男女比赛猜单词”、“三秒钟快速反应单词”、“你来比划,我猜动作”的活动,计划整节课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实现本节课我所安排的教学目标,但是结果令人失望。在随后的随堂测验中,只有30%的学生能够听写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词组,有60%的学生(包括前面的30%)能够说出本节课的所学单词和词组,其余40%的学生只是凑热闹参加课堂活动,并没有掌握所学知识。 原因: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错误的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安排了过于饱和,过于追求表面热闹的活动,而忽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果,偏离学科思维的轨道,从而把教学活动引向了歧路。 对策: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为学生所喜爱;③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教材的发散点和生成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原因:①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我也安排了合作,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深度不大。有的问题直白得学生一读就会,一看就懂或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我解决。例如:我在讲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提出问题”work in pairs, and find the new words”,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发现这是一个“假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通过阅读文章找出不会的单词,甚至这应该是一个课前预习的作业,完全没有必要拿出时间在课堂上单独讨论。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谁都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的大多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同学则若无其事,一言不发,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还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本身就不大适合学生讨论,或难度偏大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或难度偏小根本没必要讨论。③我没有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合作没有实效,没有放下架子,没有走近学生,真正地参与学生的交流。例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often do in class?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练习与课堂活动相关的词汇,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只有少部分英语不错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在学生讨论时,我一直站在讲台上,没有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讨论过程,适当给出建议。 对策:①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要有一个预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或独立思考解决更佳的问题,就无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一人难以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 ②分工要明确。小组的组成要合理,在小组中设立组长,并合理的安排和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我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课堂提问模式化,问题过多,缺乏启发性和探索性 原因:①我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在备课时没有精挑细选,控制数量,而是随意性大。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②在问题的设置上缺乏层次性、科学性,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含量太低,缺少深度。我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整堂课不停地问“对不对”“懂不懂”等琐碎无意义的问题。③有些时候,我提出问题立刻让学生回答,没有充分考虑时间。④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问。也就是说不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这样提问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对策:①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所以要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反复推敲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确定提问是否必要、是否准确,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②教学中,我应精心设计提问。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知识的关键点、难点,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设计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抓住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引导,让学生品出味道。③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 4.不善于巧妙利用和处理学生的错误 原因:①没有把握纠错时机与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欠缺。②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在认识上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课堂教学不懈的“追求”。对待学习错误,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例如:我在给五年级讲新课时,涉及到星期的表达方法,有学生在回答“我们每个星期一都上英语课”时,回答”we have english on monday.”每个星期一上英语课是重复性动作,学生回答时“monday”没有加“s”,当时我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随口一提改正方法,但当等到很多学生都犯同一个错误时,才发现该问题的严重性。 对策:①我要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棍子统统打死,一旦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再进行评价。对那些虽然有错误,但又蕴含创新思维的超常规的想法。②要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怕学生出错,要善于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提高反思能力。这样,“我们的学生会因差错而美丽,我们课堂也会因差错而生动”。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告诉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但要尽量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低级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在出现错误后要“吃一堑长一智”,能对错误进行及时、认真的反思。 通过对自己的课堂的剖析,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用心思考,安心备课,精心上课。从有效备课这一根源抓起,逐步形成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