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恒温恒容、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教学案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毛艳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一.课前思考:
1-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浓度: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3、在恒温时,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质量百分含量: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4、一定条件下:2SO2(g)+ O2(g) 2SO3(g),△H= —akJ/mol
(1) 若在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充入
甲:2molSO2、1molO2; 乙:1molSO2、0.5molO2;
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并保持容积不变,当达到平衡后,试比较:
① 甲、乙两个容器中放出的热量与a的关系;
② 甲、乙两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
③ 甲、乙两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
(2)若在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容积中,分别充入:
甲:2molSO2 、1molO2; 乙:1molSO2、0.5molO2;
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并保持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后,试比较:
① 甲、乙两个容器中放出的热量与a的关系;
② 甲、乙两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
③ 甲、乙两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
二、思考与归纳:
(1)可逆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转化率?平衡正向移动则转化率一定升高吗?
(3)平衡常数的含义是什么?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有哪些?平衡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会改变吗?
(4)上述哪些情况是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特征是什么?等效平衡有几种类型?
三.应用提升:
2-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
2-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和4moL。在相同的温度下,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
四.实战演练:
3-1、.(2007四川高考)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
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3-2、(2007江苏高考)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五.课后反馈:
4-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4-2、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 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A和a 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 + B(?) xC(g);ΔH<0。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 =4
B. 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B有一种是气态
C. 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 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4-3、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g);ΔH<0。现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molC和6mol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
图2
图1
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的反应一定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
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
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
4-4、已知N2(g)+3H2(g) 2NH3(g),△ H=-92KJ.mol-1 。请回答:
①在5000C、200atm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 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填“”>“”<“=”)92.4kJ。理由是
②为了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当温度升高时,K值 (增大、减小、无影响),其原因是 。若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K值 (增大、减小、无影响),其原因是 。
④某温度下向一压强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 和3mol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 和3molH2,此时N2 的转化率 (增大、减小、不变)。
⑤某温度下向一压强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 和3mol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此时N2 的转化率 (增大、减小、不变)。
4-5已知一定温度时,2SO2(g)+O2(g)2SO3(g) ∆Η=-197kJ/mol。在此温度下,向甲、乙两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molSO2、1molO2和1mol SO2、0.5molO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甲和Q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乙=0.5Q 甲B.Q乙< 0.5Q甲 C.Q乙<Q甲=197kJ D.Q甲=Q乙<197kJ
4-6有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同温下,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B中分别充入2molSO2、1mol O2和1mol SO2、0.5mol O2、1molSO3,当它们分别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和Q2 KJ,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Q1=2Q2=197KJ
B.Q1=2Q2<197KJ
C.2Q2<Q1<197KJ
D.Q1<2Q2<197KJ
4-7已知298时,2SO2(g)+O2(g)2SO3(g);△H = -197kJ·mol-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1molSO2、0.5molO2和
1mol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2<Q1<197kJ
B.Q2=Q1=197kJ
C.Q1<Q2<197kJ
D.Q1=Q2<197kJ
4-8已知298K,101 kPa时,2SO2(g)+O2(g)2SO3(g);△H=-197 kJ·mol-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1 mol SO2、0.5 mol O2和1 mol 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2<Q1<197 kJ·mol-1
B.Q2=Q1=197 kJ·mol-1
C.Q1<Q2<197 kJ·mol-1
D.Q2=Q1<197 kJ·mol-1
4-9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A(g)+2B(g) 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途径Ⅱ: 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1 和6 mol·L—1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因为平衡的建立和途径是无关的,所以途径Ⅱ中相当于是A、B的浓度都是4mol/L,容器容积相同,所以途径Ⅱ中压强大,反应快,A不正确。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是不变的,即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是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的2倍,B不正确。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而起始A和B的浓度之比都是1︰1的,所以在这2种条件下所得到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因此C正确,D错误。答案是C。
A.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时,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答案
1-1B
1-2C
1-3C
2-1C
2-2BC
3-2BD解: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4molC和2molD相当于2molA和4mol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2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2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则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甲中C的浓度小于原来的2倍,即小于乙中C的浓度的2倍,故A错误;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两个容器的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乙中B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故B正确;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则乙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小于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故C错误;
D、甲温度和体积变化,加入氦气后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加入氦气后乙体积增大,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4-2解:A.2A(?)+B(?)⇌xC(g)
起始(mol):a a 0
转化(mol):2n n nx
平衡(mol):a-2n a-n nx
由(a-2n):(a-n):nx=1:3:4可得n=
2a
5
,x=2,故A错误;
B.如A、B都是气体,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如图所示,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应有固体或液体参加反应生成气体,A、B有一种是气态或都为固体或液体,故B错误;
C.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平衡时M、N中的平衡状态相同,C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正确;
D.若A、B均为气体,M为恒压下进行反应,N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减小,M相当于在N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大于N中A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4-3解:A、虽然等效平衡后甲、乙容器中A、B浓度相等,但是该反应一个是从正反应进行,一个从逆反应进行,所以无法判断哪个容器先达平衡,故A错误;
B、等效平衡后甲、乙容器中A、B浓度相等,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所以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故B正确;
C、△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所以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应该用同曲线表示,故C错误;
D、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加倍;由于乙容器是一恒压容器,向乙容器中再充入2molC和6molD,平衡后乙中物质C的浓度不变,所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容器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容器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故D错误;
故选B.
4-5 甲容器相当于在乙容器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因此甲,答案选B。
4-6解: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7kJ/mol,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热197kJ,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的三氧化硫量小于2mol,所以Q1<197kJ,
通入1molSO2,0.5mol O2,如果转化率与加入2mol SO2和1molO2相同,则放热为0.5Q1kJ,
但是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实际放出的热量<0.5Q1;
在1molSO2,0.5mol O2 的基础上再加1mol SO3,则平衡逆移,要吸收热量,所以通入1molSO2,
0.5mol O2 和1mol SO3时实际放出的热量Q2<0.5Q1;
综上得:2Q2<Q1<197 kJ,
故选C.
4-7A
4-8A
4-9C【解析】因为平衡的建立和途径是无关的,所以途径Ⅱ中相当于是A、B的浓度都是4mol/L,容器容积相同,所以途径Ⅱ中压强大,反应快,A不正确。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是不变的,即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是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的2倍,B不正确。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而起始A和B的浓度之比都是1︰1的,所以在这2种条件下所得到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因此C正确,D错误。答案是C。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