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配套练习
一、单选题
1.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海绵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同的海绵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B.细胞的免疫作用有关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2.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心脏 B.骨髓 C.胃 D.肺
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指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4.下列不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
A.脊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
B.脾脏、B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扁桃体、巨噬细胞、抗体
D.骨髓、T淋巴细胞、抗体
5.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皮肤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吞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 HIV 病毒产生毒素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6.下列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淋巴因子 B.红细胞 C.吞噬细胞 D.抗体
7.下列人体器官中,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胸腺 B.骨髓 C.脾 D.黏膜
8.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B.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D.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9.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
C.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热休克蛋白90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某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抗原并释放细胞因子
B.机体内 T 细胞、B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产生抑癌基因
11.常做家务活可以延长寿命2~3年,做家务能够延长寿命的关键是骨骼肌。在运动时骨骼肌能够分泌IL-6和IL-7等细胞因子(蛋白质),前者可作用于肝脏细胞分解肝糖原和促进骨骼肌细胞增强糖代谢,从而更好地满足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后者可激活T细胞并抑制脂肪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骨骼肌收缩
B.IL-6可能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有部分相似的功能
C.如果IL-7失活或在体内合成过少,可能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D.口服或注射IL-7可以有效治疗肥胖
12.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疫苗 B.免疫球蛋白 C.干扰素 D.溶菌酶
13.下列器官中,既属于内分泌器官,又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
A.下丘脑 B.胰腺 C.胸腺 D.骨髓
14.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HC分子是细胞膜上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B.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MHC分子
C.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识与人体MHC分子不同
D.世界上每一个人细胞膜上的MHC均不相同
15.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生物 B.进入人体的弹片不属于抗原
C.抗原进入人体后,只能分布在内环境中 D.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细胞是抗原
16.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可以是某种病原体 B.移植器官也可能是抗原
C.某种大分子异物可以是抗原 D.外来的所有异物都是抗原
17.下列关于抗原和MH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质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B.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C.MHC被识别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记与人体细胞表面的MHC不同
18.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切除小鼠的松果体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使甲状腺重量减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有一只双目失明的小鼠,白天褪黑素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C.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抑制甲状腺的发育
D.某人长期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19.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无致病性的安全微生物,能迅速消耗肠道中的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等酶类和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生长的抗菌物质,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B.肠道内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生长的抗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控制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等酶类的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体内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D.枯草芽孢杆菌只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且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0.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者之间的关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中存在反馈调节
B.构成免疫系统的相关细胞上有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
C.内分泌腺全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由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二、填空题
21.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哺乳动物个体的免疫调节时,对“非己”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甲认为“非己”细胞指的是非自身细胞,乙则认为“非己”细胞指的是免疫系统成熟后所接触的非自身细胞,若是在免疫系统成熟前接触的外来细胞,将被视为自身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判断两种说法的正误,请根据下列材料完善实验思路。
Ⅰ.材料:新生小鼠a,取自成年小鼠b的脾脏细胞和皮肤,取自成年小鼠c的皮肤。
Ⅱ.主要步骤:
①将来自小鼠b的脾脏细胞移入新生小鼠a的脾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
Ⅲ.可能的结果与相应结论:
①若___________,则甲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若___________,则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2)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对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的特异性识别来区分“自己”或“非己”。能被___________的“非己”物质叫作抗原。
(3)若乙的说法正确,新生小鼠a被移入小鼠b的脾脏细胞,成年后体内___________(填“仍存在”或“不再存在”)对抗小鼠b体细胞的淋巴细胞。
22.很多人由于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在生物学上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在免疫学上焦虑、紧张等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以下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问题,请回答:
(1)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两大类:
①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 。
(4)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实验研究,下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注射药剂种类
组别
心得安
肾上腺素
耗氧(×103mL)
A
2.0
B
+
1.7
C
+
2.5
D
+
+
2.1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检测耗氧量装置(如下图),肾上腺素溶液和心得安溶液。
方法步骤:
①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20只,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上表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_____________。
②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_____________,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
结果表明,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降低和提高耗氧量的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效应是相互_____________。
除了控制环境相同外,实验可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其目的是用于_____________,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C
6.C
7.D
8.A
9.D
10.C
11.D
12.A
13.C
14.D
15.B
16.D
17.A
18.D
19.C
20.C
21.将经过①处理的新生小鼠a培养至免疫系统成熟 将b鼠和c鼠的皮肤移植到a鼠上 移植到a鼠上的b鼠的皮肤和c鼠的皮肤都死亡 移植到a鼠上的b鼠的皮肤存活,c鼠的皮肤死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 不再存在
22.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 激素 神经递质 实验目的: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呼吸作用、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 生理盐水(或“一定量或等量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大烧杯内液面上升高度(或“大烧杯液面高度变化”“大烧杯液面高度”“液面的刻度读数”。 抑制(或拮抗) 校正(或消除)因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或“消除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