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1、 威尔逊的海绵实验
上述现象是细胞识别的结果,细胞膜表面具有相同糖蛋白的海绵细胞相互识别并聚集。与必修一第31页有联系。
2、免疫系统的功能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异体器官移植产生免疫排斥现象,就是因为免疫细胞具有识别功能。
3、抗原
(1) 概念: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
(2) 抗原的本质: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例如肉毒杆菌毒素,是世界上最毒的蛋白质之一,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肉毒素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所以可消除皱纹用于美容。
(3) 抗原不一定是外来物,自身衰老、破损或癌变细胞也是抗原。
(4) 抗原具有特异性。决定于抗原表面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的一种特异糖蛋白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2) MHC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细胞。但是,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MHC会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即非己信号)。
(3) MHC的化学本质:糖蛋白
(4) MHC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5、 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
(1) 机体保护性反应: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
(2)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6、 免疫系统具体的功能:
(1)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正常时,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2) 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异常时,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正常时,能识别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异常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7、 淋巴系统的组成:各级淋巴管(即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左右淋巴导管)与淋巴器官。
8、 淋巴系统的功能:在对抗感染时起重要作用。
9、 淋巴循环的功能:组织液回收、脂肪吸收和转运、执行免疫机能。
10、 淋巴中含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1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 免疫器官: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①中枢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是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②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其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淋巴器官还包括扁桃体。
(2) 免疫细胞:即白细胞,与红细胞、血小板一起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①淋巴细胞:
功能: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包括T细胞和B细胞。
起源:均来自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成熟场所: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鸟类中,B细胞在腔上囊成熟,哺乳动物的B细胞成熟场所可能在骨髓。二者成熟后释放到血液中,挤过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返回到血液,途径各个淋巴结。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停留在感染组织附近的淋巴结中,在此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②吞噬细胞:
功能:吞噬作用
分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种类: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抗体等。
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12、
13、人体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即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即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14、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针对所有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
1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均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血小板 颗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液分化为巨噬
细胞,参与非和特异性免疫)
无颗粒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和B细胞
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吞噬细胞,但中性粒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而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另一种分类方法 B淋巴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淋巴母细胞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红细胞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进入组织液分裂分化为
血小板
髓样干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原始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
判断题:
(1) MHC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F )
(2) MHC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作用是识别其它结构(F)
(3)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得到的都是免疫细胞(F)
(4)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F)
(5) 淋巴细胞不属于白细胞(F)
(6)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只存在于淋巴中(F)
(7)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F)
(8) 吞噬细胞存在于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中(T)
16、骨髓和胸腺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所以被称为中枢淋巴器官;而淋巴结分布在全身多处,它能够过滤进入淋巴的病原体并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外周淋巴器官的一部分,用以截获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17、在机体感染时,淋巴结是T细胞和B细胞停留的场所;而咽部是食物和呼吸气体的必经之路,经常受到来自外界的病原体的侵袭,此时主要依靠扁桃体发挥特异性防御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