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968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机市场2023 9产业研究摘要:城市和乡村是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城乡之间一体化联动,既需要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也需在农产品供给、生态宜居、乡风民俗等领域激活农村的独特资源和吸引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昆明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特征于一体的省会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将成为昆明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从要素单向流动的“城乡分治”转为双向度“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这种发

2、展模式,既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又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强大动力。1.昆明市城乡发展概况1.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15 年,昆明城镇化率突破 70%,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拐点”阶段,城镇化进程由“上半场”转向“下半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成为主攻方向。截至 2022 年底,昆明市人口总数达860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81.1%,高于全国约 15.9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约 29.4 个百分点。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从 2018 年的 2.89 降为 2022 年的 2.6

3、,呈逐渐缩小趋势。1.2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昆明通过大力实施主城品质提升、县城规模扩张、新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等行动,着力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为支撑,特色城镇为节点,其他建制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空间布局。为促进各县(市)区发展定位与省会城市服务保障功能、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实现有机融合,2020 年,昆明市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报告 印发,14 个县(市)区按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生态涵养区来进行定位,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有利于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化、特色化发展。1.3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4、果,接续实施乡村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夏安玲(中共昆明市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500)课题名称:2023 年度云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城乡融合视域下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YNDXXT01。作者简介:夏安玲(1987),女,汉族,云南省腾冲市人,中共昆明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 向:区域经济。城市生态涵养区 东川、禄劝、寻甸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城市功能拓展区晋宁、安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镇人口聚集,打造未来城市功能新空间。城市功能定位城市

5、功能定位包含区域包含区域发展方向发展方向城市功能核心区 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表 1 昆明市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农机市场2023 9产业研究振兴“百千万”工程,昆明市大力发展花卉、林果、蔬菜、山地牧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及茶叶、咖啡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积极开展“一县一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创建;统筹推进绿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基础得以夯实。2019 年,昆明提出并实施“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试点,依托大城市、大都市的资源带动乡村发展,通过选取 6 个试验区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育形成“都市带

6、动力、乡村内生力、城乡融合力”三力协同的动力机制,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昆明样板”。推进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探索具有昆明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路径的创新举措,是解决昆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驱动力的内在要求。2.昆明城乡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1 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截至 2022 年,昆明市城乡收入差距比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广州、杭州、成都、南昌、贵阳等城市,呈现出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的特征。居高不下的城乡收入二元结构,是制约昆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减缓了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镇化进程。2.2 城乡

7、联动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昆明城乡之间产业衔接不够紧密,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2022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约为 2.6:1,低于长沙、武汉等城市。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明显。2.3 制度性障碍的影响依然存在曾经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制度,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以五华、西山、盘龙、官渡、呈贡为代表的城市核心区人口压力偏大。城市功能拓展区尚处于产业和人口集聚阶段,对外辐射能力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生

8、态涵养区城镇化发展滞后,人口净流出现象明显。此外,由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于主城区,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够、分布不均、供给不足。3.昆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特色的地域,具有各自的优势且存在互补式需求。昆明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融”字,既要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公共与社会资源优先向“三农”聚集;又要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在诸如产业融合、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等领域,激活农村的独特资源和吸引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3.1 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城市核心区围绕昆明市“8+N”重点产业链布

9、局,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增强中心区域聚集功能和产业辐射功能,同时,聚焦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方面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调节产业结构、扩大城镇规模等方面发挥好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城乡产业价值链分工,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协作,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及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三是城市生态涵养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一县一业”打造机遇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强化生态保障功能,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依托美丽县城、小城镇、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绿美乡镇、绿美村庄、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城乡

10、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3.2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一是教育保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实行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名师网络课堂”,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二是医疗服务。完善“城带乡”健康帮扶模式,鼓励主城区大医院与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推动城区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农机市场2023 9产业研究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重点加强昆明主城区与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的路网、互联网建设,缩短交通时间,

11、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昆明乡村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防洪、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各种现代化设施延伸到广大郊区和农村。3.3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以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行动,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森林康养、文化体验、养生农业、研学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城乡不同市场主体在品种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环节的分工与合作,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强村庄吸引力。充分考虑各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加快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

12、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注重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三是抓点促面,通过典型示范,先试先行。持续推进 6 个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引领提升工作,总结试点村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资源价值化、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乡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四是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加大宣传、引导、培训力度,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下乡,积极参与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禽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分类施策,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模式,让农户共享

13、产业融合发展各环节收益。3.4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贯彻落实昆明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十七条措施,完善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对口支持、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各类人才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向乡村倾斜,做好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二是健全城乡资金流动机制。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鼓励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相关平台和载体建设。三是深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昆明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和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为昆明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四是汇聚多方力量助力城乡互动发展。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万名干部回乡规划家乡”“特派专家”等行动,向昆明各地乡村选派回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结队帮扶专家等,引导优秀专家人才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助力乡村建设。参考文献1 温铁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J.中国生态文明,2021(2):23-26.2 刘正海.云南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J.农村工作通讯,2021(19):54-56.3 茶志福.14 个县(市、区)功能定位优化完善N.云南日报,2020-08-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