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座号
中考语文招生考试解密预测试卷
语文(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打在试卷上。
2.答卷前把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利用(共28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一项是【 】(2分)
A. 慰藉(jiè) 琴弦(xián ) 屏障(píng) 叱咤风云(chà)
B. 解剖(pōu) 酝酿(niàng) 贮藏(chǔ) 茅塞顿开(sài)
C. 冗杂(rǒng) 驽钝(nú) 害怕(qiè) 脍炙人口(kuì)
D. 剽悍(piāo) 稔熟(rěn) 干涸(hé) 鲜为人知(xiǎ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2分)
A. 万籁俱寂 千山万壑 神色张皇 根深蒂固
B. 骇人听闻 别出新裁 不可思义 因地制宜
C. 锋芒必露 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 良莠不齐
D. 刻不容缓 郑重其事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3.下面句子排序正确一项【 】(2分)
①首先是监测预报,经过卫星云图和气象雷达获取图像和数据,能够预侧热带气旋路径。②另外也有国家曾经尝试主动干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曾尝试以碘化银使热带气旋螺旋云带水分过分冷却方式,人工减弱热带气旋。③不过因为被人工减弱风暴有太大不确定性,有时会改变路径,并快速恢复能量,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普遍开展。④不过,因为气象学界对影响热带气旋发展原因仍未全方面了解,预测难以做到万无一失。⑤还有就是要做好防范方法,比如船只回港进风,对房屋进行加固,必要时疏散人群等等。⑥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强热于风暴灾害影响,人们主动展开防灾减灾工作。
A. ① ③ ② ④ ⑤ ⑥ B. ① ③ ② ④ ⑤ ⑥
C. ⑥ ① ④ ⑤ ② ③ D. ① ② ③ ⑥ ④ ⑤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
(4)阅读古诗词,我们能够一一品味诗人们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患意识;李白《行路难》中“ ; ”坚定信念和主动进取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为国为民甘愿无私贡献情怀,无不深深打动我们心,使我们精神得到陶冶。
5.名著阅读 (4分)
外祖父向她猛扑过去,推倒她,把我抱过去,抱在凳子上。我在他手里挣扎,拉他胡子,咬他手指。他狂吼着,夹紧了我,最终往长凳上一摔,弄破了我脸。我记得他狂暴地叫喊:“绑起来!打死他!……”
(1)上段文字选自名著 ,其中“我”在文中是 。
(2)上文描写是“我”被外祖父殴打一段经历。我为何挨打?请简述关于情节。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10分)
材料一 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造成人员伤亡。疫情现在已蔓延到全球多个国家。A 1月2日,卫生部通报,截止12月31日,中国31个省份累计汇报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2万余例,已治愈11万例,死亡648例。
进入冬季,我国本土病例连续增多,聚集性疫情显著增加。我国防控工作面临新严峻形势。所以,做好甲型H1N1流感 预防工作显得至观主要。
材料二 公共卫生保护工作包括千家万户,包括到国家建设和发展大计,因而必须制度化。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后,我国对确诊及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对与之有亲密接触者实施监控,B这一方法有效能够地预防疫情传输。
材料三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只要科学预防,如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充分睡眠、勤于锻炼,降低压力、充分营养;经惯用肥皂洗手,就能大大降低被甲型H1N1流感侵袭机会。
(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齐,不超出16个字。(3分)
(2)材料一、二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A.1月2日,卫生部通报,截止12月31日,中国31个省份累计汇报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2万余例,已治愈11万例,死亡648例。
修改意见:
B.这一方法有效能够地预防疫情传输。
修改意见:
(3)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就“预防甲型H1N1流感”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向你所在班级发出倡议。(60字左右)(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当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一个鱼头七个味
①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不声不响地一伸筷,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碗里。
②回去路上,灯火淡淡小径上,我不禁有点疑惑:“一起吃过那么数次饭,我怎么都不知道你爱吃鱼头呢?”
③他答:“我不爱吃鱼头。”
④“从小到大,鱼头一直归我妈,她总说:一个鱼头七种味,我跟爸就心安理得地吃鱼身上好肉。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那上面说,全部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喜欢吃鱼头,原来,妈骗了我二十年。”朋友微笑着说,声音淡如远方灯火,却藏了整个家温暖。“也该我骗骗她了吧,不然,要儿子干什么?”
⑤我一下子怔住了,夜色里这个平日熟悉大男孩,好像突然长大了很多,展现出我完全陌生轮廓。
⑥很快后一天,我去朋友母亲单位办事,时值中午,很自然地便一起吃午饭,没想到她第一个菜就点了沙锅鱼头。
⑦朋友话在我心中如林中飞鸟般惊起,我不禁向她转述了朋友那天说话。
⑧“是吗?”朋友母亲笑起来嘴角有小小酒窝:“我是真喜欢吃鱼头,一直都喜欢。我儿子弄错了。”
⑨“那您为何不告诉他呢?”我问。
她慌忙摆手:“千万不要。孩子大了,和父母家人,也像隔着一层,彼此爱,搁在心里,像玻璃杯里水,满满,看得见,可是流不出来,体会不到。”她声音低下去,“要不是他天天跟我抢鱼头,我怎么会知道,他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大得学会体贴妈妈、心疼妈妈了呢?”
⑩沙锅来了,在四溢香气里,我看见她眼中有星光闪烁。
⑪她微笑着夹了一个鱼头放在我碗里,招呼我:“尝一尝,一个鱼头七种味呢。”
⑫我看见她眼中有星光闪烁。
7.请说说题目《一个鱼头七种味》含义及作用。(4分)
8.朋友不喜欢鱼头,为何把鱼头夹在碗里?妈妈知道儿子弄错了,为何不告诉儿子?(4分)
9.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示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10.这篇小说考究利用伏笔手法。文章中儿子不喜欢吃鱼头,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伏笔,请从文章中找出来。(2分)
11.当代作家余秋雨曾经形容过“成熟”,请结合课文内容,请仿照下面例子,用一组排比句谈谈你对“长大”了解。(3分)
例子:成熟是一个明亮而不刺眼光芒,一个圆润而不腻耳音响,一个不再需要对他人察言观色从容,一个不理会哄闹微笑,一个洗刷了偏激冷淡,一个无须声张厚实,一个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高度。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于丹
①一个人阅读要达成什么样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一切,更多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涵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涵养真正有了一个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欢喜或者沮丧。我以为这句话今天依然适用。今天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认为太有用就是读书能装饰、提升自己;读书无用论则认为读书无法处理一日三餐生计,读之何用?其实这两种论调,都会让我们陷入一个功利。这种功利心情,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
② 读书人里面我比较喜欢陶渊明。我大约从四五岁开始读书,家长通常说陶渊明是读书反面教材,大意是,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孩子读书万不能像他那样马马虎虎。可我从小学开始就是马虎,至今也没有改变过马虎毛病。只是伴随年纪增加,我愈发知道了陶渊明境界。其实这是大人们断章取义,他们只了解了陶渊明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半部分意思,却忽略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妙处。读书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两个字叫“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不是字面意思。不是考据一个典故,而是一个悠然心会,就是那种无言之妙,能够读到忘了吃饭那种欢心。他还说读书之后常自娱自乐写文章,读到最终是为了让自己愉快。所以什么叫君子学、什么叫小人学?其实这也应和了古人另外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就是说学了是自己安身之本;为人之学,则是说学问这个东西是拿来送礼。
③ 读书前,假如我们换一个思绪,先了解自己迷惑,知道我们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读书读到豁然开朗。这种阅读境界,就太愉快了。最终能够带来一个状态,让我们在充满各种选择时代,自己心有一点定力。有定力之后,我们选择就多一些依据。
④在我看来,惑与不惑是外在与心理制衡。阅读不不过一个生活元素,也会改变我们生活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但仅是为升学,还与一个人理想、人格,以及取得幸福能力和开朗生命智力相关。
⑤让我们在生命困顿时候面无惧色,在生命从容时候带有欢欣,一辈子能有更大愉快,我以为这就是读书最大用途。
12.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标题:
13.第②段主要利用了哪一个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何?(3分)
今天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
15.作者说读书最大用途是:“让我们在生命困顿时候面无惧色,在生命从容时候带有欢欣,一辈子能有更大愉快”。你还能列举一些名人之语来说明这个观点吗?(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公①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②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③,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认为敛④,子无认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公:指范仲淹。 ②有志于是:这里指范仲淹置千亩“义田”给需要接济人。③殁(mò):死。
1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2分)
(1)沙鸥翔集 ( )
(2)薄暮冥冥 ( )
17. 用当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意思。( 4 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反问句,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2 分)
19.从文段(一)(二)中你体会到了范仲淹怎样品质?( 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0~21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0.诗中描写“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21. 诗歌很考究炼字。请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字妙处。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让 在心底常驻(友情、幸福、感动、善良)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能撑住。
但突然有一天,在天气晴朗、没有闪电也没有暴雨情况下,大树突然倒了。
人们发觉,大树内部,早已空了,咬空大树,是一些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小甲虫。这些虫子太小,人们日常根本不会注意,不过,让人遗憾是,正是这些被人忽略 虫子,造成大树死亡。
要求:
①依照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利用(共28分)
1.D(2分)
2.A(2分)
3.C(2分)
4.(1)出淤泥而不染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遥看草色近却无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该句不得分,共8分)
5.(1)《童年》阿廖沙 (2)我把祖父桌布染成蓝色了。(每问2分,共4分)
6.(1)预防甲流,公共卫生保护必须制度化。(2分)
(2)A.“截止”改为“截至”或“截止到” B.“有效”与“能够”交换位置(2分)
(3)格式正确1分,提议合理通顺即可得2分。
二、当代文阅读(共28分)
(一)(16分)
7.含义:既说明了鱼头味道鲜美,又写出了一个鱼头中让我们体会到儿子对妈妈爱,及妈妈感受到爱幸福。(2分)
作用:题目是文章叙事线索,是文章中心主旨依靠,吸引读者。(答出两条即可,2分)
8.因为儿子从杂志上了解到“全部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喜欢吃鱼头”,他认为妈妈在骗他,他假装爱吃鱼头是为了孝敬妈妈;妈妈不告诉儿子是因为她从儿子谎言中感受到了儿子爱,她不忍心说破这个秘密。(4分)
9.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儿子对母亲爱很深却不善表示特点。
10.在外面吃饭从来不吃鱼头。(2分)
11.例:长大是一个善待人生,不虚度年华誓言;长大是一个要报答父母恩社孝心;长大就是一切为报效祖国责任。(言之有理即可,句式修辞1分)
(二)(12分)
12.读书意在涵养。(3分)
13.举例论证。举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详细说明读书乐趣在于使自己愉快这一观点。(举例论证1分,作用2分)
14.“通常”一词意思是大部分情况下,经常意思,说明当代人读书轻易走向这两个极端,假如去掉就变成了全部读书人都走向了这两个极端,与事实不符,表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
15.(1)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培根
(2)“书是全世界营养品。”——莎士比亚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16.(1)迫近。(2)鸟停息在树上。(每小题1分,共2分)
17.(1)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每小题2分,共4分)
18.表示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表示了作者自勉之意及对朋友期望之情。( 2 分)
19.体会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品质。(2分)
20.利用“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凄凉气氛,突出了对朋友被贬之后同情与关切之情。(2分)
21.“过”字,是“经过”意思。准确写出了诗人听到朋友被贬消息时朋友已经过了五溪震惊,及自己不能亲自相送遗憾之情,为下面寄情明月做铺垫。(2分)
四、作文(50分)
22. 评分标准与中考作文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