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2010版)[1].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691108 上传时间:2025-02-26 格式:DOC 页数:257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2010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2010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2010版) 二0一0年四月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标准》(大唐国际2010版)编制说明 安全性评价是大唐国际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司火电装机规模和单机容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电设备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新设备、新系统陆续投入使用;在管理方面,大唐国际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公司有关部门在《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大唐国际2008版)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2009版)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成了《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大唐国际2010版),使安性评价工作更加贴近大唐国际安全生产的实际,保证安全性评价的时效性和指导性。 1. 生产设备系统部分基本延用集团公司2009版标准的内容,修订后的标准,较大唐国际2008版标准,增加了超(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厂供热系统、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等的查评内容;各专业中增加了技术管理的内容;对设备运行和检修部分重新进行了归类;取消了脱硫、脱销、电除尘部分,将其中涉及安全的条款并入锅炉设备中。 2.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部分参照集团公司2009年版标准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 3. 安全生产管理部分增加了项目部安全管理,班组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的查评内容,将三制管理并入集控运行部分,并根据大唐国际2009年新修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评价项目和查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目 录 1. 生产设备系统 1.1 电站锅炉(含金属)………………………………………6 1.1.1 运行工况……………………………………………………6 1.1.2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状况 ………………………………14 1.1.3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工况 ………………………………15 1.1.4 锅炉设备状况 ……………………………………………16 1.1.5 超(超)临界锅炉设备状况 ……………………………26 1.1.6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状况 ………………………………28 1.1.7 烟气脱硫系统 1.1.8 烟气脱硝系统 1.1.9 电除尘器 1.1.10 设备编号及标志 1.1.11 技术管理 ………………………………………………30 1.2 汽轮机 ……………………………………………………32 1.2.1 运行工况 …………………………………………………32 1.2.2 本体及调节保安系统 ……………………………………38 1.2.3 重要辅机及附属设备 ……………………………………40 1.2.4 压力容器及高温高压管道 ………………………………42 1.2.5 油系统防火 ……………………………………………44 1.2.6 设备编号及标志…………………………………………44 1.2.7 技术资料…………………………………………………45 1.2.8 技术管理…………………………………………………47 1.3 热电厂供热系统 …………………………………………48 1.3.1 抽气系统的管道、阀门及一次设备状况 ………………48 1.3.2 生产及采暖抽气系统的安全自动装置状况 ……………49 1.3.3 供热抽气系统布置安全状况……………………………49 1.3.4 热网加热器安全状况……………………………………50 1.3.5 热网系统运行状况………………………………………51 1.3.6 技术管理…………………………………………………52 1.3.7 应急管理…………………………………………………52 1.4 电气一次设备……………………………………………53 1.4.1 发电机和高压电动机……………………………………53 1.4.2 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59 1.4.3 高低压配电装置…………………………………………63 1.4.4 电缆及电缆用构筑物(含热控电缆)……………………75 1.4.5 设备编号及标志…………………………………………77 1.4.6 技术管理…………………………………………………78 1.5 电气二次设备及其它……………………………………79 1.5.1 发电机励磁系统…………………………………………79 1.5.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86 1.5.3 直流系统 ……………………………………………102 1.5.4 通信系统 ……………………………………………107 1.5.5 调度自动化 ……………………………………………115 1.5.6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123 1.5.7 电测系统………………………………… 1.6 热工设备 ……………………………………………127 1.6.1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127 1.6.2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与保护……………………………131 1.6.3 一次调频功能…………………………………………134 1.6.4 燃机控制与保护系统…………………………………138 1.6.5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40 1.6.6 顺序控制系统…………………………………………142 1.6.7 数据采集系统…………………………………………144 1.6.8 分散控制系统………………………………………148 1.6.9 热工管理………………………………………………154 1.7 电站化学设备…………………………………………158 1.7.1 补给水处理设备………………………………………158 1.7.2 水汽质量指标…………………………………………165 1.7.3 制氢设备………………………………………………171 1.7.4 化学运行与检修技术管理……………………………175 1.7.5 废水处理系统…………………………………………180 1.8 燃料储运设备及系统 ………………………………183 1.8.1运行工况………………………………………………183 1.8.2设备状况………………………………………………188 1.8.3设备编号及标志………………………………………200 1.8.4技术管理和资料………………………………………201 2 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 …………………………………216 2.1 劳动安全 ……………………………………………216 2.1.1 电气安全 ………………………………………………216 2.1.2 高处作业安全 …………………………………………219 2.1.3 起重作业安全 …………………………………………221 2.1.4 焊接安全 ………………………………………………223 2.1.5 机械安全 ………………………………………………224 2.1.6 生活用锅炉、压力容器 ………………………………225 2.1.7 特种作业、特殊危险作业及安全防护 ………………226 2.1.8 交通安全 ………………………………………………227 2.1.9 防火、防爆 ……………………………………………228 2.2 作业环境 ………………………………………………231 2.2.1 建(构)筑物管理 ……………………………………231 2.2.2 生产区域楼板、地面状况 ……………………………232 2.2.3 生产区域梯台 …………………………………………233 2.2.4 生产区域照明 …………………………………………233 2.2.5 职业健康管理 …………………………………………234 2.2.6安全设施、安全标志 …………………………………236 2.3 防灾减灾 ………………………………………………237 2.4 电力设施保护 ……………………………………………239 3 安全生产管理……………………………………………239 3.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239 3.2 安全生产责任制…………………………………………242 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43 3.4安全监督…………………………………… …………243 3.5“两票”管理……………………………………………243 3.6重大危险源管理…………………………………………243 3.7发包工程安全管理………………………………………243 3.8项目部安全管理…………………………………………243 3.9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43 3.10应急管理………………………………………………244 3.11事故管理………………………………………………245 3.12安全教育培训…………………………………………245 3.13安全检查………………………………………………245 3.14班组安全管理……………………………………………246 3.15生产技术管理…………………………… …………246 3.16集控管理………………………………… ………246 3.17点检定修管理………………………………………………246 3.18技术监控管理………………………………………………247 3.19二十五项反措………………………………………247 3.20两库两制……………………………………………247 3.21星级考评…………………………………………247 附录一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表 ………………………261 附录二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总分表 ………………………262 附录三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结果明细表 …………………296 附录四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整改建议及分项评分结果(查评组用) …………………………………………300 附录五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车间、班组用) …………………………………………………………301 附录六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查评组用)… …………………………………………………………302 6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设备部分) 序号 评价项目 标准分 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 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 实得分 1 生产设备系统 11710 1.1 电站锅炉(含金属) 2060 1.1.1 运行工况 720 1.1.1.1 锅炉启停 40 查阅运行记录及标准票库。 ①启停操作是否使用标准操作票; ②升温升压或降温降压的速率是否按规程进行; ③锅炉启停是否存在超出运行参数和出力的现象; ④汽包任两点间壁温差是否超过规程规定值(规程无规定时应控制不大于50℃); ⑤锅炉启动时,炉膛出口烟温是否监视; 是否发生过再热器未通汽时,炉膛出口烟温超过限定值。 ①锅炉存在超出运行参数和出力的现象,扣标准分50%~100%; ②汽包任意两点壁温差超过规定时,扣标准分30%~100%; ③启动时,烟温未予监视,扣标准分50%;再热器未通汽时,炉膛出口烟温超过限定值,视超温幅度及累计持续时间,扣标准分50%~100%升温升压或降温降压速率未按规定进行,扣标准分30%~50%; ④没有锅炉启停标准操作票,扣标准分50%~100%;未使用标准操作票,扣标准分30%~50%。 1.1.1.2 燃烧调节 30 现场检查;查阅运行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 ①查每台炉炉膛压力超限运行登录簿,是否有炉膛压力超过报警值的记录; ②是否发生燃烧不稳定工况,是否有原因分析报告,是否有应对措施。 ①无炉膛压力超限运行记录,本条不得分; ②评价期内炉膛压力超过报警Ⅰ值的,扣该炉标准分30%~50%,炉膛压力超过报警Ⅱ值的,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③发生燃烧不稳,未做原因分析,未采取措施的,扣标准分30%~70%; ④发生由于运行操作不当,导致燃烧不稳,扣标准分10%~50%; ⑤统计资料不齐全扣该炉标准分30%~50%。 1.1.1.3 烟温偏差及风量调节 20 现场检查;查阅运行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 ①炉膛出口及尾部受热面前两侧烟温偏差是否超过50℃; ②是否存在燃烧器安全关断挡板调节风、煤量的情况 ①存在用燃烧器安全关断挡板调节风、煤量情况的,扣标准分30%~100%; ②烟温偏差超过规定值,视超差幅度,扣标准分20%~100%; 1.1.1.4 燃煤煤质及炉膛结焦控制 35 现场检查及考问,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告及入厂、入炉煤质化验报告。 ①煤质是否满足锅炉燃烧要求,运行人员是否能够及时掌握燃煤煤质数据;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炉膛严重结焦事故,是否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结焦部位与原因是否查明,防范措施是否制订和落实; ③对于改燃易结焦煤种后,是否进行过煤结焦特性分析、配煤掺烧试验,是否制订燃用易结渣煤调整措施; ④炉内燃烧工况是否良好、各受热面温度是否正常,是否定期进行锅炉吹灰工作。 ①无防止锅炉结焦措施的,本项不得分; ②炉内严重结渣,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根据其严重程度,扣标准分50%~100%; ③查评期内存在煤质原因引起锅炉灭火或限出力情况,扣标准分30%~50%; ④运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煤质数据,扣标准分30%~50%; ⑤严重结渣的部位及原因未予查明,无防范措施或措施不落实的,扣标准分30%~50%; ⑥对易结焦煤种未进行结焦特性分析、配煤掺烧试验,扣标准分20%~40%。 1.1.1.5 锅炉压力控制 4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是否发生过锅炉承压部件超压事故,超压幅度、持续时间是否有记录;原因是否查明;严重超压后是否对主要承压部件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论如何;; ②是否发生过锅炉安全门拒动事故,拒动的原因是什么; ③超压或安全门拒动是否有事故分析报告,是否有防范措施。 ①锅炉发生超压异常未予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②锅炉超压时,安全阀拒动的不得分; ③无事故分析报告和防范措施,扣标准分50%~100%; ④未对锅炉发生超压的原因进行分析、未制订防止对策或锅炉发生严重超压后,未对主要承压部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扣标准分50%~100%; ⑤因运行操作不当或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的锅炉超压事故,视超压幅度及持续时间,扣标准分30%~100%。 1.1.1.6 锅炉汽温控制 4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是否有锅炉汽温异常管理制度和记录簿,对锅炉汽温异常是否有记录; ②是否发生因汽温异常引起机组停运的事故。汽温偏离正常值的幅度是否超过规程允许值,持续时间是否有记录; ③评价期内汽温异常的事件次数;原因是否查明;防范措施是否正确、落实; ③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量是否超过设计用量,超过的幅度是多少; ④是否发生过机组AGC变负荷速率过快,造成锅炉受热面频繁超温的情况。 ①未建立锅炉汽温异常管理制度和记录簿,或对锅炉汽温异常未予记录,本项不得分;锅炉汽温异常记录不全,扣标准分10%~30%; ②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量超过设计值,扣标准分20%~100%; ③未对温度异常工况进行原因分析,未制订防止对策并实施的,扣标准分50%~100%; ④机组AGC变负荷速率过快,造成锅炉受热面频繁超温的,扣标准分20%~100%运行中汽温与额定值偏差超过规程规定值,根据超限次数、持续时间、超限幅度及对机组负荷影响程度,扣标准分30%~100%。 1.1.1.7 汽包水位控制 30 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告及汽包水位校核记录。 ①是否按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及校核水位计; ②是否有校核记录; ③水位保护是否经过实际校对试验,是否有记录; ④炉水循环泵保护是否经过实际动作试验,是否有记录;以上保护是否有投/退记录; ⑤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汽包水位失控导致停炉事故; ⑥是否有事故分析报告,原因是否查明;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①运行中水位失控导致停炉的,没有事故分析报告的,或没有防范措施的,本项不得分; ②未按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及校核水位计的,扣标准分50%~100%; ③未进行水位保护实际校对试验,或无记录,扣标准分50%~100%; ④无记录的,扣标准分20%~50%; ⑤记录不全,扣标准分20%~50%; ⑥未进行炉水循环泵保护实际动作试验,或无记录,扣标准分20%~50%。 1.1.1.8 锅炉汽水品质监督 4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化学监督报告,现场查询。 ①启动时锅炉进水品质是否合格,锅炉启动过程中的汽水品质监督记录情况,是否有违反规程的操作; ②运行中是否根据化学监督进行排污、放水操作; ③当运行中锅炉给水或炉水品质不合格,没有处理手段,影响锅炉安全时,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停炉处理措施; ④采用磷酸盐处理和挥发性处理的锅炉,运行中炉水pH值是否低于9.0,当水冷壁结垢超标时是否及时进行酸洗; ⑤评价期内锅炉水冷壁年结垢速率是否有检查记录,是否超过60g/(m2·a)。 ①当运行中锅炉给水或炉水品质超标,没有处理手段,影响锅炉安全时,未申请停炉处理的,扣标准分50%~100%; ②启动时未按炉水品质进行操作,造成锅炉水、汽品质不合格,视超标幅度、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扣标准分30%~100%; ③采用磷酸盐处理和挥发性处理的锅炉,运行中炉水pH值低于9.0或水冷壁结垢超标时未进行酸洗,扣标准分30%~50%; ④运行中未能根据化学监督进行排污、放水,扣标准分30%~50%; ⑤锅炉水冷壁年结垢速率超过60g/(m2·a),扣标准分30%~50%。 1.1.1.9 制粉及燃油系统运行 6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评价期内是否存在磨煤机跳闸造成机组降负荷或停运事件,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完备,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制粉系统内部自燃、着火或爆炸事故,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完备,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③运行的制粉系统是否有漏粉现象;是否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和停炉前煤粉仓烧空管理规定; ④启、停制粉系统操作是否符合规程;磨煤机出口温度是否符合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要求,是否根据运行煤种确定出口温度报警和保护值; ⑤锅炉投粉是否按规程要求进行;锅炉燃烧器是否对称均匀地投入; ⑥燃油系统是否发生过泄漏,燃油系统与吹扫系统是否可靠隔绝; ⑦燃烧器及制粉系统检修后应进行一次风调平试验,是否有试验报告或记录,现场的一次风量测量装置是否经过标定,是否有标定记录,标定结论如何; ⑧监测和控制系统中的风量显示的数值是否正确。燃烧器出口一次风速是否经过核算,风速值是否符合对应于燃用煤种的推荐风速值。控制的风煤比是否合适;燃烧器喷口角度是否经过校对,与设计相比是否有偏斜; ⑨燃烧器更换后是否进行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①评价期内制粉系统发生自燃、着火、爆炸事故,根据其严重程度,扣标准分50%~100%; ②评价期内制粉系统存在磨煤机跳闸造成机组降负荷或停运事故,扣标准分20%~80%; ③对制粉系统事故原因未查明,防止对策不正确、未落实,扣标准分20%~70%; ④制粉系统存在漏粉的,扣标准分30%~50%;未执行停炉煤粉仓烧空管理规定,扣标准分50%~100%;未执行定期降粉、扣标准分30%~50%; ⑤运行中磨煤机出口温度不符合防爆要求,扣标准分30%~80%;制粉系统启、停操作违反规程,扣标准分40%~60%; ⑥锅炉投粉未按规程要求进行,燃料和风量调整不适,扣标准分20%~50%; ⑦查评期内,燃油系统发生过泄漏,扣标准分的30~50%;发生过燃油系统着火情况,本项不得分; ⑧燃烧器更换后未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扣标准分30%; ⑨一次风速未进行核算、标定,或不符合对应于燃用煤种的扣标准分10%~25%;缺少任一项试验内容或无试验报告、记录,扣标准分10%。 1.1.1.10 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投/退 30 查阅运行日志及保护投/退记录。 ①运行中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退出运行,是否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②主保护需要退出检查和维护时,是否存在在限定时间工作未结束,未经发电厂总工程师批准的情况;退出运行的原因、时间和恢复时间是否记录。 ①运行中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未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退出运行,本项不得分; ②未在限定时间内恢复保护,保护投、退原因记录不清,扣标准分50~100%。 1.1.1.11 锅炉停用防腐保护 10 查阅运行日志及现场查看。 长期停、备用的锅炉设备,是否按DL/T 956-2005《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进行防腐保护。 长期停、备用的锅炉设备,未采取防腐保护措施的,或因防腐措施不力,造成设备发生锈蚀的,扣标准分70%~100%。 1.1.1.12 吹灰器投运情况 10 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告。 ①是否发生过因吹灰器不能投运,引起锅炉结焦、停炉或降出力运行的事故; ②在25%负荷以下或油煤混烧时,回转式预热器是否连续吹灰。 ①因吹灰器不能投运,导致结渣或发生停炉或降出力运行事故的,扣标准分50%~100%; ②在25%负荷以下或油煤混烧时,回转式预热器未连续吹灰,扣标准分20%~50%。 1.1.1.13 主要辅机运行情况 4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评价期内是否存在送、吸风机,一次风机,排粉机,磨煤机,给煤机,密封风机,回转式预热器等辅机故障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含降出力)的事故,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完善,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②主要辅机轴承振动、温度或润滑油温是否超过规定值; ③主要辅机润滑油、液压油系统是否漏油。 ①评价期内发生辅机故障引起的事故,本项不得分;造成机组降出力的,扣标准分20%~60%;故障原因未查明;防止对策不正确或不落实,扣标准分50%~100%; ②轴承振动、温度或润滑油温超过规定值,扣标准分30%~80%; ③润滑油、液压油系统漏油,扣标准分20%~50% 。 1.1.1.14 申请停炉或紧急停炉 3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锅炉运行中,是否存在达到规程规定的申请停炉或紧急停炉条件,而不及时申请或紧急停止锅炉运行,造成事故扩大,设备重大损坏和人身事故。 达到规程规定的申请停炉或紧急停炉条件,而不及时申请或紧急停止锅炉运行,本项不得分。 1.1.1.15 防止锅炉灭火及爆炸措施 60 查阅有关规程、台账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灭火事件;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炉膛外爆或内爆事故; ③在锅炉跳闸后,再次启动前是否通风吹扫; ④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有关行业反事故技术措施制订防止灭火及炉膛爆炸事故措施,措施是否全面; ⑤新炉投产、锅炉改造大修后,以及使用燃料与设计燃料有较大差异时,是否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和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和运行方式,并及时修订相关规程和措施。 ①发生炉膛外爆或内爆事故的或发生灭火后,炉膛未经吹扫点火,本项不得分; ②没有事件记录、分析,未制订防止灭火及炉膛爆炸事故措施,此项不得分; ③新炉投产、锅炉改造大修后,以及使用燃料与设计燃料有较大差异时,未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和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未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和运行方式、未及时修订相关规程和措施,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④发生灭火事件,扣标准分50%~100%; ⑤事故记录和分析不全,防范措施不具体的,扣标准分30%~50%。 1.1.1.16 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措施 60 查阅有关规程、措施和运行日志。 ①、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有关行业反事故技术措施制订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事故措施,措施是否全面;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尾部再燃烧事故,是否有事故分析报告,原因是否查明,是否有应对措施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③采用等离子或微油点火装置的,启动时是否存在尾部受热面可燃物粘附的现象;是否制订防止燃尽率偏低的措施。 ①评价期发生尾部再燃烧事故,此项不得分; ②未制订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事故措施,或措施不全面,扣标准分50%~100%; ③措施不全面、正确、具体,扣标准分20%~50%; ④采用等离子或微油点火装置的,未制定防止煤粉燃尽率偏低的措施,扣标准分50%,存在由于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受热面可燃物粘附的现象,扣该炉标准分10%~30%。 1.1.1.17 防止锅炉“四管”超温爆漏措施 6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运行中受热面的壁温监测是否可靠正确; ②是否有锅炉受热面超温管理制度和记录簿,记录是否真实准确; ③受热面壁温超过允许温度的幅度、持续时间是否有记录; ④对发生温度异常的原因是否进行分析;是否制订防止对策,执行的情况如何; ⑤评价期内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是否发生过因超温过热引起的爆管事故; ⑥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完备;防范措施制定是否正确并落实。 ①评价期内发生超温爆管,本项不得分; ②对发生因超温过热引起的爆管事故未制订正确、完整的防范措施,或执行措施不力,扣标准分50%~100;运行中壁温监测不准确而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扣标准分50%~70%; ③受热面超温的,根据超温范围、超温幅度及累计超温运行时间,扣标准分30%~80%; ④对发生温度异常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或未制订正确、完整的防止对策,或未实际执行防范措施的,扣标准分20%~50%; ⑤未建立锅炉受热面超温管理制度和记录簿,或记录不全、不正确,扣标准分10%~30%。 1.1.1.18 防止汽包或储水箱水位失控措施 25 查运行日志、查定期工作记录、查缺陷记录,现场检查设备状况。 ①就地和远传水位表是否按规定作定期校对;是否有超限运行情况;就地正常及事故照明是否良好;水位表液面刻度指示是否清晰; ②亚临界直流炉是否有详细的锅炉储水箱水位调节技术措施;储水箱水位测点、中间点温度是否显示正确,储水箱水位自动、中间点温度自动投入情况是否良好;省煤器入口流量测量是否准确,省煤器入口流量低保护是否正确投入,中间点温度高保护是否正确投入。 汽包炉 ①未建立防止锅炉满水和缺水事故措施,本项不得分; ②没有按规定作定期校对或记录不准确、不完整,扣标准分30%~50%;有超限情况的扣标准分50%~100%;正常及事故照明不能正常投运,扣标准分20%; ③就地水位表液面和刻度指示不清晰扣标准分30%~50%; ④措施不全面、不具体,扣该项标准分20%~50%; 亚临界直流炉 ①未制定详细的储水箱水位调节技术措施,扣标准分50%~100%; ②省煤器入口流量低保护、中间点温度高保护正常运行中未全程投入,扣标准分50%; ③措施不全面具体扣该项标准分20%~50%; ④储水箱水位测点、中间点温度、省煤器入口流量测量显示不正确,扣标准分20%; ⑤中间点温度自动未能正常投入,或储水箱水位自动未能正常投入,扣标准分10%。 1.1.1.19 防止燃烧器烧损及制粉系统自燃措施 40 查阅运行日志、安全台账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燃烧器或一次风管烧损、一次风管堵塞及制粉系统着火事件; ②防止制粉系统着火和爆炸事故措施是否制订及落实;消防灭火系统是否保持完好,是否进行定期试验; ③是否有事件分析报告,原因是否查明,措施是否正确、全面,是否落实。 ①未根据反措要求制订防止制粉系统着火和爆炸事故措施,或未予落实,扣标准分70%~100%; ②评价期内发生过燃烧器或一次风管烧损、一次风管堵塞或制粉系统着火事件,扣标准分50%~100%; ③消防系统及设备存在缺陷,或未进行定期试验的,扣标准分50%~100%; ④事故原因未查明,措施不具体或未落实的,扣标准分50%~100%。 1.1.1.20 防止炉水循环泵损坏措施 2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由于操作或维护不当造成炉水循环泵损坏或跳闸事件; ②事故原因是否分析清楚;是否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循环泵跳闸导致停炉事故,本项不得分; ②因运行人员误操作或维护不当,造成炉水泵损坏,扣标准分50%~100%; ③影响机组负荷的,或没有事故分析报告和防范措施的,扣标准分50%~100%。 1.1.2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状况 60 1.1.2.1 锅炉分离器水位控制 2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是否有详细的锅炉储水箱水位调节技术措施; ②储水箱水位测点、中间点温度显示正确; ③省煤器入口流量测量是否准确,省煤器入口流量低保护是否正确投入; ④中间点温度高保护是否正确投入储水箱水位自动、中间点温度自动投入情况是否良好。 ①未建立防止锅炉满水和缺水事故措施,扣标准分50%~100%; ②措施不全面具体扣该项标准分20%~50%; ③省煤器入口流量低保护、中间点温度高保护正常运行中未全程投入,扣该炉标准分50%; ④储水箱水位测点、中间点温度、省煤器入口流量测量显示不正确,扣标准分20%; ⑤中间点温度自动未能正常投入,扣标准分10%; ⑥储水箱水位自动未能正常投入,扣标准分10%。 1.1.2.2 给水流量控制 2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直流炉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因控制失误,导致给水流量低造成停炉事故; ②是否发生直流锅炉给水流量低于最小启动流量事故;其原因是否查明;是否有分析报告;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①因运行控制失误导致直流炉因给水流量低,锅炉停运的,本项不得分; ②发生水动力工况异常,未查清原因,或后续防范对策不全面、不正确、不落实,扣标准分50%~100%。 1.1.2.3 湿干态转换 2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启停过程是否有湿干态转换点的主汽流量、给水流量记录; ②是否出现过湿干态转换时主给水流量偏离设计湿干态转换点的主给水流量值以上的情况; ③直流锅炉的运行调整,是否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负荷点进行干湿态转换操作,并避免在该负荷点附近长时间运行。 ①没有启停过程中湿干态转换运行记录的,扣标准分50%~100%; ②转换时主给水流量偏离设计湿干态转换点的主给水流量值以上,每次扣标准分50%~100%。 1.1.3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工况 40 1.1.3.1 防止压火措施 15 查阅安全台账及事故分析报告。 ①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压火事故; ②是否有事故记录和分析,是否有相应的运行防范措施。 ①发生压火事故,没有事故记录、分析,或没有相应的运行防范措施,此项不得分; ②发生压火事故,扣标准分50%~80%。 1.1.3.2 防止物料流化异常措施 15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因风量低于临界流化风量致使流化床失去流化,从而导致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发生大面积结焦事故; ②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③评价期内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否发生因翻床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床面大面积结焦的事故;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①评价期内发生因风量低于临界流化风量,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甚至发生大面积结焦事故,扣标准分50%~100%; ②双支腿循环流化床年内发生因翻床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床面大面积结焦,扣标准分50%~100%; ③未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的,扣标准分50%~80%; ④措施不具体和不全面,扣标准分20%~50%。 1.1.3.3 防止物料循环不畅措施 10 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 ①循环灰(物)量过大或过小;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因循环灰(物)量过大或过小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事故; ③事故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④返料器、锥形阀堵灰情况;评价期内发生因返料器或锥形阀堵灰,发生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事故; ⑤事故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⑥床压过高或过低; ⑦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事故;事故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 ①评价期内未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的, 本项不得分; ②评价期内发生因循环灰量过大或过小故障,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扣标准分50%~100%; ③评价期内发生因返料器或锥形阀堵灰,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扣标准分50%~100%; ④评价期内发生因床压过高或过低,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扣标准分50%~100%; ⑤措施不具体和不全面,扣标准分20%~50%。 1.1.4 锅炉设备状况 570 1.1.4.1 锅炉本体 65 查阅缺陷记录、防磨防爆检查记录、检修记录、分析报告及总结等,现场检查设备状况。 ①受热面管子是否存在大面积摩损、过热变形、严重结垢等缺陷; ②垢量超标时是否进行了酸洗; ③检修焊口是否做到100%无损检验; ④防磨防爆是否全面检查; ⑤金属及化学监督是否到位; ⑥发生异常时是否有分析报告,是否采取了防范措施。 ①未按规定进行防磨防爆检查和定期检验的,扣标准分20%~100%; ②对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缺陷、未及时处理,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③受热面管爆、漏原因不明,或防止对策或措施不正确、不落实,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④因制造、安装和检修缺陷或出现超标缺陷,未按规定进行处理,扣该炉标准分40%~100%; ⑤未定期(首次、以后每隔1.5~3万h)对喷水减温器进行检查,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⑥水冷壁管样垢量超过规定而未进行清洗,扣该炉标准分50%; ⑦定期检验、检查的记录和资料不全,扣该炉标准分20%~50%。 1.1.4.2 汽包(汽水分离器) 25 查阅缺陷记录、防磨防爆检查记录、检修记录、分析报告及总结等,现场检查设备状况。 ①汽包或汽水分离器是否定期对其内、外部进行检查,是否有定期检查记录,记录是否完整,缺陷的处理情况; ②管孔和预埋件角焊缝是否有咬边、裂纹、凹坑、未熔合和未焊满等缺陷;是否在机组每次A级检修或B级检修时,对锅筒焊缝上相对较严重的缺陷进行复查;是否对偏离硬度正常值的区域进行跟踪检查; ③是否因缺陷引起过事故。 ①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扣标准分20%~100%; ②对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缺陷、未及时处理,扣该炉标准分50%~100%; ③在一个大修周期内缺少汽包(汽水分离器)规定检查项目、检查报告和处理措施,扣该炉标准分20%~100%; ④检验、检查的记录和资料不全,扣该炉标准分20%~50%。 1.1.4.3 汽包或启动分离器的水位计 30 查阅缺陷记录、检查记录、检修记录、分析报告及总结等,现场检查设备状况。 ①是否存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缺陷和隐患; ②水位计安装、工艺及测量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③是否有水位保护定值的定期校验记录、测量元件的校验记录,以及水位保护投用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