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县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方案
一、前言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很多的医学研究都表明,我们国家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为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控制,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登记报告工作,以便及时的发现和控制这些疾病。因此,本文针对县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希望对提高县级卫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是针对县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登记报告,建立科学、准确、实用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规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任务
1.建立县级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完善县内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保证病历资料记录完整、准确,及时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为科学地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建立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心血管疾病事件登记报告的信息共享,完善填报标准,提高报告质量和效率;
4.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以及各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疾病防治水平;
5.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事件疫情分析和预测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四、程序
1.卫生行政部门要构建统一的县内心脑血管疾病登记平台,并统一发布县级心脑血管疾病报告规范;
2.各医疗机构应实行责任人制度,建立各自的内部疾病登记报告制度,每周将上周的登记报表,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以便疾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各医疗机构提交的心脑血管疾病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需要对发生异常情况的医疗机构进行核查;
4.定期召开县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委员会,接受委员意见,完善健康计划、防治方案和协调工作。
五、任务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信息平台、发布标准化报告规范、负责审查各医疗机构报表,并统计分析疾病数据;
医疗机构:负责发现、诊断、治疗、登记心脑血管疾病,并填写报表;
心血管疾病防治委员会:负责对登记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防疫控制策略和建议,同步加强宣传、培训和科研工作。
六、设备物资
1.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
2.县级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规范。
七、经费来源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卫生部卫生厅下拨经费及其它筹资。
八、总结
本方案的实施将对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维护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希望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和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