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7821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温伟婧赵莹波摘要:通信使的航海祭祀在“五礼”中属于吉礼,是重要的王朝祭礼。祭祀依据国家礼典“国朝五礼仪”进行,并随着礼制的不断发展完善而不断发生变化。江户时代初期,中国处于明清鼎革之际,东亚范围内华夷思想凸显,日朝两国在交往过程中时 常以 中华文化为准则进行较量;航海祭祀作为通信使出行的重要环节,极力彰显了朝鲜王朝礼制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通信使的航海祭祀活动,不仅起到祈祷航海安全和使行顺利的作用,在朝鲜王朝 时期还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与文化内涵。关键词:朝鲜王朝;通信使;航海祭祀;礼制通信使是朝鲜王朝派遣至日本的官方使节团。在正式航海之前,通常会在海边举行祭祀海神的活动,祭祀流

2、程依据朝鲜礼典“国朝五礼仪”进行。通信使的航海祭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正祀,以礼仪制度为标准,在海边设专门祭台与 神位,由使节团的正使带领众人一同祭拜;二是民 间信仰,在航海过程中,面对海上险情,船员实施“礼数无节、见之可笑”的 临时祭祀。在国 内外 有关通信使航海祭祀的研究中,日本学者山内晋次?从航海信仰角度对比朝鲜通信使与明清册封琉球使所祭祀 海神形象的差异,认为在近世东亚海域的航海信仰中,中国元素占据重要地位。韩国学 者李京姬?从海神祭祀的食材如 酿、羹、菹等着手,参考古代料理书籍对祭祀必需品进行还原。国 内关于通信使研究的著述近年来也在逐渐增 多,?论文方面则涉猎广泛,有医药

3、、文学、礼俗、服饰、外交等,但尚未出现航海祭祀相关内容。本文主要以日本江户时期的通信使为研究对象,聚焦通信使航海前举行的国家祭祀活动,通过纵向对比两百多年的祭祀异同,探析通信使航海祭祀随国家礼制发展的变化,及在日朝交流中政治功能与文化内涵。一、通信使航海祭祀的背景朝鲜王朝自成立之初,与日本就保持着密切往来,并逐步发展为国家间的外交使节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四册奉使日本时闻见录,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页。山内晋次近世東了夕了海域仁扫 汀石航海信仰諸相:朝鮮通信使冊封琉球使海神祭祀奁中心仁,待兼山论丛文化动 态论篇,年月日,第页。李京姬永嘉臺海神祭祭需,朝鲜通信史研究 年月,第

4、 页。中国学者集中讨论通信使的主要著述有:()王勇、王连旺朝鲜通信使笔谈文献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年;()徐东日、金禹彤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形象,人民出版社,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东亚文化间 的 比赛: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的意义,中华书局,年。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动,这些往来于日朝之间的使节通常称之为通信使。据文献记载,朝鲜王朝 时期通信使赴日约 次。?世纪末,日朝两国因“万历朝鲜战争”而中断联系。随着日本新政权的建立,两国 出于政治与经济利益考虑,重新开启外交关系。在日本江户时期,从 到 年,共有次通信使到访。虽然这在整个朝鲜时期占比不多,但在日韩交流史上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日韩学者

5、也通常把江户时期的使节团称之为“狭义范畴的通信使”。江户时期,通信使访日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使行活动记录,成为日后研究朝鲜半岛与日本该时期的重要史料。本文主要以江户时期通信使访日记录(参考附录表)为对象进行考察,并参考朝鲜王朝实录以作对比。江户时期通信使的访日活动,最初几次是为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后来主要是为祝贺日本将军袭位。使团一行通常包含正使、副使、从事 官三位高级官员,以及译员、画家、医生、乐人等随从人员共约四五百人。使节团从朝鲜首都汉城出发,抵达釜山后分乘船只渡海赴日。如此庞大的官方航海船队,在近世东亚海域实属罕见。通目使前往日本江户 的使行路线为:首都汉城出发盡山对马岛相之岛下关上关濑户

6、内海牛窓、室津、兵库大坂京都名古屋静冈箱根江户(其中三次到达日光),往返时间少则五个月,长则九个月左右。在任守干的东槎日记中有如下己载:“往返二百十九日。陆路自京至釜山,一千一百六十五里;水路三千二百八十五里;陆路自淀浦至江户,一千三百八十里。水陆并计五千七百四十五里。”由此可见,从汉城到江户,其中水路约占一半以上路程。因此,釜山作为航海的出发点,使行团在此进行休憩、整顿,并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等,为顺利进人航海阶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由于古代航海技术尚不发达,通信使在航海过程中经常面临生死攸关的场面。庆暹在海槎录中如下记载:“篙师失势,出没倾侧,上如登天,下人九泉,飞涛喷雪,激波如雨。欲向马岛则

7、风浪相搏,欲还釜山则海路已远,进退狼狈,罔知所为。”使节面对凶险的海洋环境非常渺小无助,只能求助于神灵。由此可见,通信使在航海前的祭祀活动成为人们重要的心灵依托,希望借此能够祈祷航海安全,出使顺利。二、通信使的祭祀内容在古代东亚,从渔业者到商业者以至官方使者,在面对凶险未 知的海洋时,都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因此航海前通常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庇护航行安全,这已成为惯例。通信使在航海前亦会举行此类祭海仪式,以祈求使团航海顺利进行。以下就通信使行录中有关祭祀的内容进行汇总。在史料记载中常以“通信使”出现,也有“修信使”“回答使”“刷还使”等,但以“通信使”为主,因此“通信使”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

8、。王鑫磊朝鲜时代 赴日通信使文献价 值的再发 现,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第页。韩国学者姜周镇统计出 次,参见姜周镇海行总载解题,载民族文化促进会编海行总载第一册,第页。王鑫磊对该结果进行了修订。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东槎日记,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一册海槎录,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第页。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四十三辑)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一册庆七松海槎录,第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二册东槎录,第页。永嘉台 旧址在釜山京釜线铁路旁的城南小 学附近,年 被拆除,直到 年,在子城

9、台公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海游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一册李石门扶桑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二册南壶谷扶桑录,第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二册东槎录,第 页。森平雅彦近世朝鮮通信使船対馬海峡航路,史淵,年月,第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海游录,第 页。(一)祭 祀准备关于祭祀场所的设置。在江户时代第一回通信使行录中,仅记载“登海岸祭海神”,在海边举行祭祀,并没有设置祭台。第三回通信使行录中首次出现“祭海神于永嘉台上”。年,庆尚道巡查使为应对海防,在釜山镇前方的人江处设大船停留

10、的码头,以庆尚道安东的旧名(永嘉郡)将其命名为“永嘉台”。此处后来发展成为通信使航海前停留船只 的码头。申维瀚在海游录中如此描述:“祷海神于永嘉台,申旧历也。台在釜山城西大海上,高丘十余初,杰构耸翠,俯瞰楼船釜山镇节制使崔镇枢作坛于台之溜。坛之高半寻,而纵广皆寻有半,筑三级,置三阶,铺以素沙,被以青莎,社神位。”申维瀚不仅记录了永嘉台的具体位置与外观,还对神坛的摆设进行详细描写,这在使行录中不多见。参加祭祀人员 的构成。在使行录中有 如下记载:“夜四更,正副使、从事 官具冠带,率一行员役上坛行祭,以牲币之奠祭海神。”“通信正使、副使、从事 官某等,谨以清酌 庶羞,敬祭于大海之神。”“使臣以下具

11、公服,齐聚永嘉台,祝奠海神。”可以看出,祭祀由通信使团高级官员正使、副使、从事 官三使率领众人一起祭奠海神,使行人员皆参与祭祀。(二)祭 祀流程首先,关于占卜祭祀日期的选择。占卜日期是祭祀的惯例。朝鲜通信使到达釜山后,需经礼曹管辖的观象监选择吉日乘船,而气象、海况等自然条件则不作为参考对象。申维瀚在海游录中有如下记载:六月初二日壬寅晴。晓参望阙礼。使臣以首译事,是日封启。行期又益阔矣。东莱府礼吏告余以祈风祭,请卜日治具。盖自前使行,皆有祈风祭,祭仪物币,本府举行,撰祝典祀等事,皆制述官所管云。余即禀 于使臣。卜得是月初六曰。申维瀚作为此次使节团的制述官,掌管祭祀的全程事务。东莱府礼官请求占卜祈

12、风祭的日期,最终卜得当月初六。其次,祭祀人员进行斋戒。使行录详细记载斋戒相关内容如下:。原复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初三日己卯,晴。是日乃乘船吉日也。前期一日,一行沐浴斋戒,排设于永嘉台。六月初六日丁未祷海神于永嘉台,申旧礼也。既合众而誓曰各二日儆戒、一曰斋沐,断酒禁烟,不茹荤、不听乐自是夕,典祀官率诸执事诣坛场习仪,仍杳宿永嘉台。誓戒文:维岁次某年某月日,嗟我四船之众,是役也将缴惠于神明,今自有秩以下,至于徒史吏胥,凡在同舟而济 者,无问预祭与否,自今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听乐,不临丧问疾,不看刑杀文书,各处静室,一心致斋,如不惟誓,必有厥咎云 云。自是曰至十二日,海神祭致斋。九月初六庚申,晴,留

13、釜山。以海神祭习仪,三使与诸执事,同往永嘉台习仪。仍各致斋。从以上使行录中可以看出,航海祭祀前均需沐浴、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听乐;身处安静环境,一心致斋。斋戒时间为两日,祭祀成员需全部参加。然后陈设祭需。陈设祭祀所需器皿及谷物、肉类、水果等,每种食物规定数量,置于精美器 物之中。接着行奠币礼、读祝文,最后进熟、馈食。(三)祭 祀对象关于祭祀的海神形象,使行录中多次记载为“大海之神”,具体姓名不详。在南龙翼南壶谷扶桑录祭海神祝的祭文中有“东 溟有神,最著其霊”;金履乔辛未通信日录卷三海神祭的祭文有“神在溟东方之庇”,因此可大致判断所祭祀的海神是“东海神”。此外,由于日东壮游歌中,有“星星月亮

14、安静无声,只有 西风在吹,东海神 阿明该出现了吧(笔者译)”?的海神描写;赵 曝海槎日记收录的“祭海神文”中有“阿明之宅”等语句,可以推测永嘉台所祭祀海神 为“东海神”“阿明神”。山内晋次认为,“东海神 阿明”是中国自古以来祭祀的四海神(东、西、南、北海神)之一,在道教经典黄庭遁甲缘身经中,这是一种系统比较特殊的海神。?虽然不能从史料中获取更为具体的海神形象,但可据现有史料判断,通信使祭拜的海神不是朝鲜固有神灵,而是来自中国的海神形象。此外,通信使的航海祭祀流程与新唐书?礼乐志有极高的相 似 度:“凡祭祀之节有六:一曰卜日,二曰斋戒,三曰陈设,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庙之晨稞,六曰进熟、馈食

15、。”另外,有关斋戒,在唐吉礼中“大祀:天、地、宗庙、五帝及追尊之帝、后。中祀:社、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金译士东槎日录,第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海游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五册东槎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五册赵济谷海槎日记,第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二册南壶谷扶桑录,第页。金仁谦著,高岛淑郎译注日东壮游歌,东洋文库,年。其中关于海神的描述:“星心月心静圭返西風力僅妒仁吹東神神阿明氏炉現札亡山内晋次近世東了夕了海域仁扫 汀石航海信仰諸相:朝鮮通信使冊封琉球使海神祭祀奁中

16、心,待兼山论丛文化动 态论篇,年月日,第页。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四十三辑)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七祀、文宣、武成王及古帝王、赠太子”,祭祀“岳、镇、海、渎”之礼的海神祭祀属于中祀,中祀的斋戒时间为两日。因此,通信使的航海祭祀仪礼与新唐书之祭祀礼仪可谓一致。可以说,朝鲜王朝的礼乐制度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航海祭祀可谓是其缩影。三、通信使航海祭祀的政治寓意与文化内涵通信使航海祭祀活动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对神灵表达敬意。祭祀仪礼按照国家典制进行,呈现出丰 富的政治 寓意与文化内涵。(一)航海祭祀的政治寓意通信使航海祭祀活动在东亚范围内并非独立事件,几乎在同一时期的明清时代,

17、册封琉球使节也有相似的活动。虽然两者之间在祭祀仪礼略有差异,但在政治层面却 有 相 似的寓意。中国明清时期,官方派遣册封琉球使节,在正式航海前必按照礼仪典制举行祭海仪式。根据明朝使节记录,陈侃、郭汝林等出海时,只“祭海登舟”,未记载具体的祭海仪式。从萧崇业、谢杰开始,“合举祈、报二祭”,在福建闽江南岸长乐县的“广石”庙举行谕祭。到清朝,除了延续明朝的“祈、报二祭”,还需到“怡山院,奉谕祭文致祭于天后海神”。康熙二十一年()汪楫等上疏曰:“奏请谕祭海神其略云海神天妃灵感最著,是以海神 为天妃矣。臣等兹役遵例于怡山院致祭,按其地有天妃宫,仅一拈香,而谕祭之典,则又设位于江岸,实望祭也。”?可以看出

18、,清朝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祭拜天妃为海神。此外,明清在祭祀地点上有所差异,明朝在“广石”?举行,而到清朝改为在“怡山院”。?总体而言,明清时期册封琉球使航海前的祭祀属于官方使节的国家祭祀,使节受朝廷派遣,有固定的祭祀地点 与流程。通信使与明清册封使航海祭祀流程相似度 较高,在朝鲜王朝实录的成宗实录“礼曹启日本国通信使事目”中,有如下记载:祈风祭,蔚山二处,机张一处,东莱二处,金海一处,熊川三处,巨济一处,依前例行之。此条记事说明,通信使在世纪已经有祈风祭,多次在不同位置举行,且为按照“前例行之”。由此可见,此时祈风祭已经成为使行惯例。使行录中关于出航祭祀的记载多以祈风祭、海神祭命名。世纪的文献记载

19、如:金显门东槎录、申维瀚海游录、金仁谦日东壮游歌、金履乔辛未通信日录等,均出现祈风祭。到世纪则多称之海神祭。清李鼎元使琉球记,清代琉球纪录集辑,大通书局,年,第页。清周煌琉球国志略,台湾文献史丛刊第三辑,大通书局,年,第 页。广石:现在地址为福建省长乐市镡头镇广石村。怡山院:现在地址为福建省福州市亭江镇亭江中学。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成宗八年()月八日条,国编影印版 册,第页。召纷召号()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航海祭祀中的祈风祭与海神祭的称谓来自中国,两者既有 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祈风祭是宋代市舶司为祈求番舶顺风 而行的一种祭典,泉州地方官员对祈风祭尤为重视。据乾隆版泉州府志记载,宋元丰年间(

20、)巡辖官陈益“从守祈风南安延福神运殿”,这是宋代泉州地方官员到九日山延福寺举行祈风祭的最早记录。至元代,市舶司已不再举行祈风,只有祭海。海神祭主要是为祈求神灵保护航海安全。两者相 异之处在于,祈风祭一般由市舶司官员和地方官吏主持,尚不见朝廷派专使,而海神祭有时由朝廷派专使,祭海成为“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在某种程度已经超越了祈求平安的层面。通信使的航海祭祀也同样受到官方重视,虽然在“祈风祭”与“海神祭”的称呼上有些许变化,但在海神祭祀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通信航海祭祀亦有史料记载。有关航海祭祀的一系列 流程均 按照 朝鲜国家典祀“五礼仪”进行,申维瀚在海游录中有如下记录:东莱府伯徐命渊遣使

21、致祀具铺陈带幕灯烛器物,悉以新鲜 者备御。祭需依五礼仪,稻、粱、黍、稷各五升,芹、菁、韭、荀菹、鹿醢、鱼各二升,鹿脯、鱼脯各十条,奉、栗、榛、柏、胡桃各二升,和羹三器,醴齐三尊,蜡炬一双,龙烛三十。白伫币十二尺,盛以篚申维瀚作为第九次通信使的制述官,负责所有祭祀相关事宜,既是祭祀操办者又是使行记录人员。因此,在所有使行录日记中,申维瀚的祭祀仪礼记述最为详细,不仅记录了“祭需依五礼仪”,还对祭祀流程与祭祀物品一 一记录。其他使行录中也有类似记载,但内容相对简 略,如:“祭礼一依五礼仪海渎祭。”“而笏记则五礼仪祭海渎仪略加增 删”等。五礼是礼制的核心内容,指吉、凶、军、宾、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

22、曰:“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将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三类,每类制下再细分若干等,因此海神祭祀属于吉礼的一部分,是五礼中最为隆重的礼仪和仪式。使行录中记载的“五礼仪”指朝鲜王朝礼典国朝五礼仪,它是 承袭周礼与明制而成的朝鲜王朝礼仪大典,是朝鲜史上最权威的国典之宜,在朝鲜被认为 与周礼有等同地位,“是书之行,当与 周家仪礼一书并传不朽也无疑矣”。年,崔恒等以 中国周礼为蓝本编撰经国大典完 稿,成为朝鲜官政大法。年,申叔舟等以 中国大唐开元礼为底本纂修国朝五礼仪,充分吸收仪礼 大明集礼等成果而形成朝鲜国家礼仪大典,奠定了朝鲜王朝典制的根基。国朝五礼仪涉及朝鲜社会的制度、文化、经济、风俗等

23、各个方面,对研究中国和朝鲜半岛在礼仪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极高价值。古代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可引 比利 时学者塞姆?沃美尔士()曾经李玉昆试论宋元时期的祈风与祭海,海交史研究,年,第 页。韩愈东雅堂昌黎集注卷卷三一南海神庙碑,文渊阁四库全书。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海游录,第 页。朝鲜古书刊行会朝鲜群书大系续续第辑,年,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赵济谷海槎日记,第页。彭林中国礼学在朝鲜的播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四十三辑)彭林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页。金禹彤高丽礼制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

24、论文,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四册随槎日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金译士东槎日录,第页。提出的“统一本质,不同表象”来概括朝鲜王朝的礼制与中华传统文化,两者紧密联系、互为贯通。一般认为,中国的礼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可追溯至三国时代。高丽时代是传统礼文化东渐的关键时期,朝鲜王朝 时期 进一步制定出更加符合国情的仪礼制度。按照儒家观念,举行吉礼的目的在于使统治阶层内部和全社会树立君权天授的观念,确立君臣、长幼的尊卑秩序,蕴含深刻的儒家宗法观念,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通信使是朝鲜王朝正式派遣的官方使节,使行途中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彰显统治阶层的意志。

25、航海祭祀在仪程管理上有着严格规范,处处体现着礼的严肃性。这段时期,通信使的祭祀活动无论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朝鲜王朝国家礼制自身的发展,都是包含一定程度的国家政治 意图。(二)航海祭祀的文化内涵朝鲜王朝自太祖大王以来逐步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政典,其中国朝五礼仪被认为是朝鲜史上最具权威的国典。通信使航海祭祀所遵循仪礼均出自此典,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内涵 丰 富的祭祀系统。通信使航海祭祀流程依据朝鲜国典“五礼仪”进行,在祭祀过程中涉及多方面有关礼仪文化的内容。年,通信使随行人员洪景海在使行记随槎日录中有如下记载:初九日使臣晓行海神祭于永嘉台,旧例也。行中人皆参。祭文圣章所撰。今日即灵台

26、所卜乘船吉日也,为试开洋。食后,奉国书、备威仪、动军乐,一行皆着唐冠道袍,裨将战笠军服,如渡海仪,分登渡海船。倭人数十自倭馆出来,详视船只,亦有 前例云。通事三人、禁徒二人来谒于柁楼下,各馈一杯酒,皆称惶恐感谢,出入之际,跣足解剑,极其恭恪。其中俊三郎者善为我国语,少不龃龉矣。形容衣服极诡异,不问可知其为蛮夷也,其头发尽剃至于耳上,一撮净梳作髻 于脑后,以蜡油涂之,以纸绳括之,屈曲向上,长三寸余。童子则不剃,只削中央头发,而其作髻则同。衣服其长到膝,袖短而略有祛,缩臂而藏其手,衣襟太宽,藏物于其中。无袴,而有裳下垂分束于两脚如袴,而实非袴也。袜则分拇指与次指以下,着绳鞋而一绳当拇指次指之间,无

27、亿又无系。通信使在举行祭拜仪式之时穿“唐冠道袍”是仪礼的一部分,与倭人形成鲜明对比。洪景海的使行日记中有 较多篇幅描述来自倭馆的数十位倭人的衣着,“形容衣服极诡异,不问可知其为蛮夷也”。与此相对,使者形象是“一行皆着唐冠道袍,裨将战笠军服,如 渡海仪”,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金指南的金译士东槎日录中亦有 如下记载:“而使相及从官,皆着道衣唐冠。”申维瀚 在海游录的有关记录如下:“诸军官戎 服,碍于礼,不厕班典祀官以下执事及参班人员,各以序次坐外位,皆黑团领乌帽银带,惟三书记、医员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戴笠儒衣儒带。”从以上使行录记载中,可以看出通信使在祭祀之时衣着考究,并且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员也存在

28、服装差异。中国早在商周 时期,便形成较为完善的冠服制度,不同的祭祀仪礼穿着不同祭服。随着礼制的不断发展完善,祭祀 服装也不断在变化。朝鲜通信使的祭祀着装虽然在“唐冠”“儒衣”等方面有所继承,但是还夹杂了道教元素。总之,通信使祭祀中所穿祭服,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夹杂着宗教融合的特点。另外,祭祀礼仪中还有“乐”元素,这是古代礼乐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使行录中有如下记载:“设军仪,动风乐,徐出前洋。”“奉国书,整军仪,以次登船。”“设军乐于卜船,移登永嘉台而还。”可以看出,军乐在祭祀过程中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通信使作为朝鲜王朝官方派遣使节团,出使过程中所行之事 均代表国家。航海祭祀作

29、为出 国前的祭祀活动,既有倭馆人员参加,又有民众前来观礼,备受瞩目。可以说,举办航海祭祀仪礼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宣传礼仪文化的一个机会。通信使不仅承担两国官方的政治活动,同时也具备文化交流 功能。使节团在日期间,不仅往来于政府间进行外交活动,在日本民 间也受到热烈欢迎。当地文人得知通信使进人日本,纷纷聚集于沿途争相与之交流,索求汉诗、笔墨书 画或进行笔谈。因此,使行沿途及各藩都举行过规模不一、内容丰 富的文化交流活动。通信使为日本民 间带去大量朝鲜民俗,给当时的日本带去异于本土文化的感受,可谓规模庞大的“文化交流使节团”。江户时代初期,中国正处于明清鼎革之际,华夷思想盛行。朝鲜王朝在与日本交往过

30、程中,均以“小中华”身份自居,关于“礼仪”之争的事件时有发生。前近代东亚内部的价值攀比,是谁更“中华”和谁更“礼制”。?航海祭祀作为使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必定受到朝廷重视,祭祀过程也极力彰显国家礼制文化的内涵。朝鲜通信使与明清册封琉球使,在航海祭祀环节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受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影响,在祭祀礼仪的框架下遵循着相似的祭祀流程;不同之处在于,朝鲜礼制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融人了本土发展的需要,有宗教融合的特点。这些异同点 与 朝鲜和琉球在古代东亚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不无关系。明清与琉球属于册封关系,而朝鲜与日本是“交邻”关系。朝日两国在看似平等的外交关系中,都想获取更多对自己有

31、利的一面。朝鲜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在文化领域明显优越于日本,因此在出使过程中,力图显示自身文化的先进性。航海祭祀作为朝鲜通信使走出 国 门的第一步,正是其展示文化自信的平台。四、结语江户时期,朝鲜通信使文献中所记载的航海祭祀具有时间的持续性与内容的完整性,对研究东亚航海祭祀是较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年月,“朝鲜通信使”的相关资料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列人世界记忆名录的资料大部分是朝鲜和日本的外交、旅程、文化交流的记录。因此,通信使在江户时代对东亚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海游录,第 页。复旦大学文史研究

32、院编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第三册洪译士东槎录;第三册海槎录,第四册东槎录,年。韩 东 育东亚的礼争,读书,年,第 页。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四十三辑)通信使所记载的航海祭祀活动,不仅展现出使节面对未知海洋世界的敬畏之心,还体现了祭祀活动随着国家礼制的完善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朝鲜王朝在礼制形成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同时,结合本土特色进行发展与创造。朝鲜通信使的航海祭祀皆遵循国家典章制度“五礼仪”进行,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一套内涵 丰 富的 系统流程。航海祭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也是朝鲜王朝礼制不断发展的侧面反映。纵观古代东亚国家官方举行的航海祭祀活动,通信使与明清册封使尽管有

33、着相 似的祭祀流程,但存在着本质差异。朝鲜与日本是“交邻”关系,尤其在明清鼎革之际,朝鲜半岛与日本华夷思想凸显,日朝两国在交往过程中时 常以 中华正统为准则进行博弈。朝鲜通信使的航海祭祀作为礼制文化的一环,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信使航海祭祀活动原本属于宗教活动,随着礼制的不断发展完善,逐渐上升为国家礼仪的大事。随着航海祭祀在海洋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承载着船员航海安全的心理寄托;航海祭祀作为国家礼制的一部分,还发挥着对外宣扬国威的政治功能与文化内涵。附:朝鲜通信使行录一览表年代正使、副使、从事 官使行录 年(宣祖四十年、庆长十二年)吕祐吉、庆暹、丁好宽庆暹海槎录年(光海君九年、元和三年

34、)吴允谦、朴棒、李景稷李景稷李石门扶桑录朴椁东槎日记 年(仁祖二年、宽永元年)郑昱、姜弘重、辛启荣姜弘重东槎录年(仁祖十四年、宽永十三年)任統、金世濂、黄启任統任参判丙子日本日记金世濂海槎录黄启东槎录 年(仁祖二十一年、宽永二十年)尹顺之、赵綱、申濡赵綱东槎录佚名癸未东槎日记 年(孝宗六年、明历元年)赵珩、俞场、南龙翼南龙翼扶桑录赵珩扶桑日记年(肃宗八年、天和二年)尹趾完、李彦 纲、朴 庆后洪禹载东槎录金指南东槎日录 年(肃宗三十七年、正德元年)赵泰亿、任守干、李邦彦赵泰亿东槎录任守干东槎日记金显门东槎录 朝鲜通信使航海祭祀考续表年代正使、副使、从事 官使行录年(肃宗四十五年、享保四年)洪致中、黄璿、李明彦申维瀚海游录洪致中东槎录金搶扶桑录 年(英祖二十四年、宽延元年)洪启禧、南泰耆、曹命采洪景海随槎日录曹命采奉使日本时闻见录 年(英祖四十年、明和元年)赵職、李仁培、金相翊赵職海槎日记元重举乘槎录金仁谦日东壮游歌年(纯祖十一年、文化八年)金履乔、李勉求金履乔辛未通信日录柳相弼东槎录注:根据韩国海行总载国译本、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纂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整理 而成。,:(:),()(),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四十三辑),:;(本文作者分别 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