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7666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A Review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李强*,尚宇辰,邵丹丹,夏楚瑜LI Qiang*,SHANG Yuchen,SHAO Dandan,XIA Chuyu摘要:场地规划与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物质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近现代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演变阐述:(1)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自诞生以来沿袭人本主义、景观与生态学及科学管理三大传统路径发展,并呈现合流的趋势;(2)发展至今,场地的内涵,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概念、目标、分析范式,以及具体实践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深化;(3)未来的场地规

2、划与设计理论需要整合三大传统,并基于人地关系理念形成统一的理论范式,最终在场地的基李强*(通讯作者)B.1973,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LIQiang*(CorrespondingAuthor)B.1973,PHD,PekingUniversityProfessor,FacultyofArchitecture,Civiland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ExecutiveDirector,ResearchCenterfor Spatial Plann

3、ingand Governance,BeijingUniversityof T本单元内实现人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Abstract: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andan important means of shaping the physical spatial environment.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of modern site planning and

4、 design theory,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Firstly,since its birth,thetheory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developed along the three traditional paths of humanism,landscape andec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Secondly,up to now,the connotation of the site,the concept,goal,analysisparad

5、igm and specific practice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have been deepened to varying degrees.Thirdly,thefuture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needs to form a unified theoretical paradig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the three traditions,so as to realis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human culture system

6、and natural ecosystemin the basic unit of the sit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关键词:场地规划与设计,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理论Keywords:site planning and design,site design,site design theory尚宇辰B.1996,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SHANGYuchen0序言tSoB.1996,PHD.Candidate,Beiji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邵丹丹B.1997,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

7、究生SHAODandanB.1997,Postgraduate,Beiji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夏楚瑜B.1992,浙江大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讲师XIAChuyuB.1992,PHD.,ZhejiangUniversityLecturer,Facultyof Architecture,Civil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 0 7 8 0 0 6定稿日期:2 0 2 3-0 3-2 9场地规划与设计(site planning an

8、ddesign)是连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物质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诞生前,场地规划与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被包含在相关的设计活动中。田园城市运动后,场地规划与设计逐渐从城镇规划中独立出来,并在理论层面上得到明确的概念界定与系统的论述。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开始沿着三大传统路径发展:(1)以满足人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人本主义传统;(2)以保护生态环境并使人类活动适应自然过程为主要目标的景观与生态传统;(3)以合理化、标准化及场地最大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科学管理传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大传统在理论思想上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多,并在当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9、观的基础上,呈现合流的趋势。然而,西方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设计程序及理论范式。究其原因,正如罗比内特(GaryO.Robinette)所说:“场地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及工程技术在内的多学科活动,其涉及到的每个专业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文献用以解决特定学科背景下的场地规划与设计问题 。因此,后人无法以更先进的文献或更深的研究深度去覆盖此前的研究内容,且难以形成专业共识。我国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中并没有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场地规划与设计内容相似的“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是基于“工程技术”的视角指导场地内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方法,非

10、法定体系之外与其相似的概念还有建筑学中的“场地设计”(sitedesign)。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满足上位规划需求与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场地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具有“建筑设计”深度的、细致的安排,其缺陷是过于重视刚性指标的落实以及场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而建筑学中的场地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使用功能要求、场地现状条件以及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的设计活动,缺乏“规划”视角。两者在具体实践中都存在着些许问题,包括难以准确认知并分析场地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历史要素特点,建筑理论割裂了场地与更大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等。这样的场地安排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场地未来的发展。自19 2 0 年代以来,受益于前

11、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场地规划设计逐渐成为了一门具有成熟教学体系的课程,并在此后得到了上百年的发展,其理论思想具有一定的高度,技术方法较为完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从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发展中取经验,可以对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进行有效补充。本文在对近现代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发展历程与演变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将场地规划与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提出,为新时代下的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范式构建提供支持。1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的三大传统1.1场地规划与设计的人本主义传统自19 世纪末的“田园城市运动”(GardenCityMovement)以来,城市规戈

12、划师开始以健康、便利、美丽为目标进行城镇布局及场地规划与设计,并关注于城镇与乡村、住宅与花园的结合 2 。昂温(RaymondUnwin)根植于花园城市理念,将城市规划的研究视角从宏观的城镇布局规划拓展到了微观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昂温认为场地规划与城镇规划之间是没有分界线的,城镇规划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场地规划,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城镇规划会优先考虑城镇总体的便利性与主要道路的布置,与之不同,场地规划首要考虑的是建筑物布局与效果最佳的场地开发模式 3。昂温的场地规划原则主要强调:(1)创造美丽的环境;(2)从场地内的给定元素、背景和居民需求中得到经验;(3)对场地进行彻底的研究,并回应

13、每块场地的独特需求4。在具体实践中,昂温主张采取低密度的场地规划模式,通过节省道路建设成本来抵消由低密度开发导致的额外土地成本,并将释放出的大量开放空间用于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图1)。这种人本主义的场地规划思想对后来著名的“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初,人们从以往几十年的规划实践经验中逐步意识到,只有通过对每块场地的道路、建筑物和开放空间进行前瞻性的操作与合理的安排,才能获得最佳的场地开发效果。罗宾逊(CharlesMulfordRobinson)撰写了美国第一本关于场地规划的教科书,并在书中总结了自伊利诺斯州河滨小镇住区规划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场地

14、规划与设计实践经验与知识。他继承了昂温的规划理念,并认为在满足了合理的卫生、建筑和火灾防范要求后,场地规划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居民的便利、乐趣以及场地开发建设中的经济合理性。作为开创性著作,这本书传达了场地设计的最佳实践,并作为当时美国规划新街道、地块、公园和中心的指南 5。19 2 0 年代后,场地规划理论与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汤普森(F.LongstrethThompson)在场地规划实践(SitePlanning inPractice)一书中详述了场地地形问题、街道类型与规模、住宅区形式与美学以及场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他将住区场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首次提出将住房开发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

15、发展综合政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研究。汤普森认为场地规划是“对城镇一小部分区域进行适宜安排的过程”,在实践中不能轻易的从自然环境中剥离出来并接受基于技术效率的、纯粹的科学分析,而应该在哲学和社会学层面进行更多的思考,成为提供公民理想的一种手段。城镇规划师的职责就是在实际考虑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的对居民的需求、愿景进行指导和解释,并为居民提供物质上的舒适与便利。亚当斯(ThomasAdams)也有着丰富的花园城市运动经验。他在居住区设计(The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一书中提出了“家庭邻里”(home neighbourhood)的概念,并认为住区场地不应

16、该被视为一个孤立的“单元”,而应作为城镇的组成部分去研究。亚当斯认为对住区进行场地规划是提升人类福让的一种手段,应当尊重场地功能、自然条件、社会福利及真实的经济情况 7。在19 30 年代后,以罗宾逊教授和亚当斯教授的两本经典著作为教科书,场地规划与设计成为了美国大多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8。1960年代以来,凯文林奇(KevinLynch)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以及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以来收集的场地规划与设计相关资料,撰写了第一版场地规划(Site Planning),并在此后不断进行修订。林奇把场地规划定义为“安排外部物质环境以支持人类行为的艺术”。他肯定了昂温对于场地规划

17、不能大规模、批量化进行的观点,并认为每块场地都具有独特性,预设的、标准化的清单不能满足场地需求。同时,林奇也拓展了前人对场地内涵的定义,认为一块场地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集合,而是一个包含构筑物、地表、空间、生物、气候和各种详细资料的系统。作为前人实践与方法的补充,他在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住区场地规划与设计方法,同时也描述了包括公共机构、公用设施、工业区、商业区等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准则及使用规则 9 。自19 8 0 年代以来,场地规划领域发生了快速变化,可持续性的相关内容变得愈发重要。规划师们开始清晰地认识到,场地规划与设计不仅应该借鉴长久以来在物质环境规划层面的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还应当深深根

18、植于当代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8 。怀特(EdwardT.White)把场地视为一组非常活跃的网络,建筑物、使用者和场地环境以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规划师不仅有必要了解这3个部分各自的构成特征,还应该从区位、邻里环境、区划管控、权属特征、自然特征、人造特征、人文特征、气候特征、交通流线、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信息中,了解它们是如何对自身和彼此造成影响的 10 。第三版的场地规划由林奇和哈克(GaryHack)共同完成。他们在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场地规划的目标描述为“在道德和美学层面,打造一个能够改善日常生活的场所,解放身处其中的居民并赋予他们一种场所感”。林奇和哈克认为场地规划是一个循环的线性

19、过程,规划师需要在场地规划过程的每个阶段中确定客户利益、场地可变因素以及潜在使用者需求等关键信息,从而系统地分析与指导场地规划。同时,他们也试图扩大场地规划师的知识范围,使其超出场地的物质层面,包括场地经济状况、场地建设组织工作以及场地规划的公众参与等(。盖尔(Jan Gehl)、马库斯(Cooper Marcus)和萨尔基西安(WendySarkissian)也提供了一套基于客观评估和调查结果来探究场地空间如何在动态的社会与环境设计背景下为人们服务的SSoTheory1过度拥挤与低密度两种场地开发模式对比,引自参考文献 2 Diagram I.SCHEMP1NO.ACRESSCHEMEII.

20、IOACRES三E34O.HOUSESaVERACSZOFPLOTCOST.RO.OS19747.402COSTCRLANO13.000TOTAL.COSTPERHOUSE243.7-6OUIVALENTGROUNDRENYPRWEEKRCLOTPLOTAVERAGEFRONTAGE2111152HOUSESBOWLINGCREEN,三日EOUIVALENTCROUNORENYPERWEEK。GOLEN.PR.CEOFPLOYAVERAGEFRONTAGE245mTWO SYSTEMS OF DEVELOPMENT CONTRASTEDPLOTAVERAGESIZE2248010%COSTOP

21、LAND3000TOTALCOST82795HOust方法论 12-13。哈克延续了林奇的场地规划与设计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可持续性、文化态度和新兴技术在场地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性。他进一步延伸了场地的内涵,并认为其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一件经济商品、社区中的一个方面,是人工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延伸,更是一块服务于居住者的领土。他在书中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分别从场地规划的价值观和愿景、场地分析技术、场地规划过程、场地基础设施及场地开发标准5个方面对30 多年来场地规划实践的快速变化予以回应 8 。1.2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景观与生态学传统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在18 58

22、年定义了“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一词,此后直到19 世纪末,景观设计师参与了美国各地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实践14。奥姆斯特德认为景观设计师是一个关注环境质量,并能够规划城乡开发细节的职业 15。这一时期景观设计师大多以保护和增强环境的视觉属性作为场地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正如西蒙斯(JohnO.Simonds)所说:“所有的规划都应该满足、但不能仅限于满足人的生理本能,还需满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更广泛的需要”16 。20世纪后,土地过度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利奥波特(AldoLeopold)批判了此前传统的、以经济为基础的人地关

23、系。他提出的土地伦理(land ethic)重塑了这一关系,并把人类和土地上的土壤、水、植物、动物等视为具有平等地位的生物共同体(bioticcommunity):“当一切事物趋向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17 。此后,卡逊(RachelCarson)在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中也生动地展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8 。这激发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并促进了包括场地规划在内的各个领域环境运动的开展。在19 6 0 年代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生态价值观的塑造,引导人们形成了一种从以消费主义和开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更加重视可持续性的未来社会的共识19 。这

24、种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延伸到了场地规划9S0与设计领域。麦克哈格(IanMcHarg)较早地提出采用生态调查的方法进行场地分析。他把自然视为一个拥有固定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该系统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基于此,麦克哈格将场地视为一个包含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野生生物等自然要素的整体,并通过分析多种自然要素叠加对场地的影响,确定场地适宜的土地利用形式 2 0 。这种观点将场地规划与设计由最初为了满足人类生理尺度需求而注重环境视觉属性的形式主义转向注重自然过程的生态主义,并对后来学者的基本观念与认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莱尔(John Lyle)提出了场地

25、形态的塑造应该是向场地使用者揭示和交流自然过程的表现 2 1。加拉托维茨(SusanGalatowitsch)也认为,使自然过程可见不应该以人为设计手法为主,而应该在场地中诚实地揭示生态现象(ecologialphenomena)2 。自麦克哈格的开创性著作之后,部分学者在其基础上,对景观与生态学传统的场地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进行了补充。这解决了麦克哈格理念中存在的一些唯环境论、唯技术论,以及在场地分析与生态调查中只针对于垂直层面的自然生态演化过程,而忽视了水平、动态的自然循环过程的问题。19 8 0 年代,以福尔曼(RichardT.T.Forman)为代表的学者将研究空间结构的景观设计学与研

26、究能量流、物质流的生态学进行融合,形成了景观生态学 2 3。在此基础上,更多学者开始以区域生态系统作为场地分析的视角,并将垂直层面的自然演化过程、水平层面的动态自然循环过程以及场地自然与人文特征的交互过程作为规划分析与决策的重要信息,这弥补了麦克哈格方法论的缺陷。斯本(AnneWhiston Spirn)提出将所有生物体、结构体和过程视为相互作用的整体:“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将空气、土地、水和生物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彼此相互联系。”2 4 斯本认为设计应该结合场地的“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和“深层肌理”(deep context),前者表示基本的自然过程,后者

27、可以被认为是自然过程和场地文化交织形成的空间特征。她强调人类发展应该融人自然过程,而场地规划与设计可以在自然与文化相互交织过程的基础上,使具有独特空间特征的“自然过程及其循环”更加形象化 2 5-2 6 。斯坦纳(FrederickSteiner)继承并突破了麦克哈格的范式,他将生物物理和社会文化过程作为场地分析框架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社会要素与生物物理环境要素的结合。这将麦克哈格的规划需要被生物物理过程制约的观点,建筑理论为场地是更大的土地综合体中的一部分,场地规划与设计则拥有吸引并推动积极影响进人场地的能力。他提供了景观设计的可持续设计框架和标准,旨在通过场地规划加强或修复场地与区域环境的

28、联系,揭改造为规划是主动衔接生物物理过程的手段的观点 2 7 。马什(William Moulton Marston)认为场地是经过各种过程和系统的作用而形成的景观的一部分。规划师需要在比场地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环境分析,包括一定时间内区域土地与景观的变化;环境空间与生物的相互作用;营养流、水循环、生物运动等水平流的景观过程等 2 8。莱尔致力于场地层面的环境再生设计(regenerativedesign)。他认为光合作用、水的流动、生物生长、废物降解等看似没有联系的自然过程具有共通性和协同效应。他的核心观念是让自然做功,通过塑造场地环境形态、整合并优化场地功能,达到显化自然作用、引导功能流的目的

29、 2 1。此外,同时期还出现了以低影响开发场地设计(lowimpactdevelopment site design)为代表的以具体的某一生态过程(水循环)为分析框架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方法,也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 9 。许多场地规划、设计与分析的理论方法跟上述观点相似,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述。20世纪末2 1世纪初后,景观与生态学传统的场地规划与设计相关研究开始明确以可持续性为目标,试图超越单一的、以环境为导向的理论范式,转向以环境为主导、整合多层级需求的范式,包括满足社会需求、经济需求、文化需求、生态需求以及人类个体需求等。鲁宾斯坦(HarveyM.Rubenstein)提出了一份详细

30、清单作为指导场地规划过程的基础。与林奇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一份详细清单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方法,为此后的场地开发建立指导方针。这份清单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文化和场地的美学特征等3个方面 30 。安妮(BeerAnne)提出了可持续场地规划的四大原则:(1)满足环境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在场地规划中首先要考虑保留肥沃的土壤、提供干净的水源与洁净的空气并建设适宜的底护所;(2)提供人类福让,规划者需要在地方环境、经济和社会特征的约束下,以更广泛的视角思考如何维护或创造能够维持人类福补的环境;(3)满足文化多样性,在提供支撑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同时,应该营造多样化的人类栖息地,以此减少未

31、来会发生的问题及社会成本;(4)关注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当涉及到土壤、矿物及某些特定生境等不可再生资源时,应当谨慎的进行场地开发。安妮认为场地规划的重点是保护自然环境、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并指导人们对过去场地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修复,但这并不意味着场地规划是一个“阻碍开发”或“减缓开发”的过程。任何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也都涉及到经济和社会问题,未能适当考虑自然环境的场地规划可能会造成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损失 15。拉斯(ThomasRuss)扩展了可持续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水资源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等等。他认为可持续场地规划必须考虑开发行为对本地生态系统及全球生

32、态系统在当下或未来的影响。他通过构建绿色场地规划和设计指南,致力于解决社会、经济、生态层面的可持续性问题 31。拉格罗(James A.LaGro)将场地规划描述为“一项旨在确保以功能高效、美观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土地的多阶段活动”。他制定了可持续性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总体框架,并提出可持续场地规划的三大基本原则: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文化、为人类设计场所。拉格罗的场地分析清单也涉及了重要的物质属性(土壤、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生物属性(植被、野生动物等)及社会文化属性(土地使用、法律、历史、公用事业等)等方面的内容 32-3。施瓦布(Kristin Schwab)认2CIAM第三次会议上

33、展览的住区场地规划总平面,引自参考文献 449KARLSRUHE,DAMMERSTOCK 1929WalterGropius设计的卡尔斯鲁厄-达默斯托克住区50FRANKURT,WESTHAUSEN1930RDAESOCIALSTTMSivrienArtheiBLSNENT DHARTATION:FOHNELEMRNTILRCULATIONVEXKEHRVelhriidwaleIENALLOEMEINESErnstMay设计的法兰克福-韦斯特豪森住区示与表达区域价值和个性,具体理念为:(1)保持联结性,包括场地与周边环境的联结、文化系统与自然系统的联结、景观生命的时间联结;(2)明确规划的意义

34、,定义明确的场所感,并使场地使用者参与到景观过程中去;(3)明确规划的目标,将场地中的景观视为空间和生活的媒介而不是背景,实现基于土地文化和生态的规划目标;(4)保证效率,在实施和维护中投人较少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满足多元的土地用途;(5)管理工作,以场地利益相关者为主体进行参与式与协作式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唤醒场地使用者的长期责任感。341.3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科学管理传统在19 2 0 年代初之前,昂温基于花园城市运动的实践代表了场地规划与设计的正统。19 2 0 年代末,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三次会议在布鲁塞尔(Brussels)以“基于理性的场地规划方法”(r

35、ationalmethods of site planning)为主题召开,从表面上看,正统的观点开始朝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4。在大会的场地规划方案展示中,出现了以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的达默斯托克住区和恩斯特梅(ErnstMay)的韦斯特豪森住区为代表的典型泽伦堡(Zeilenbau)布局方案(图2),即行列式布局的雏形。在这次展示中,所有住区场地规划与设计方案都以这种标准化、科学的布局方式呈现35。这与此前受花园城市理念影响的典型住区布局方案截然不同,但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开放空间、花园、树木,并以低成本、标准化的模式满足了每个人在获取开放空间、绿地、阳光上的平等。格罗皮乌斯

36、在CIAM第三次会议的总结中,称其为“最经济的、对社会最有益的场地规划方法”。这种场地规划与设计模式的转变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 0 世纪初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泰勒(Fr e d e r i c k W i n s lo w T a y lo r)在科学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ScientificManagement)一书中就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一词,并认为最有效的生产方法来自于合理化(rationalis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sation)136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建筑师在CIAM第一次大会上对

37、建筑的本质及建筑师职责进行了探讨,并在拉萨拉兹宣言(La SarrazDeclaration)中提出了将合理化和标准化直接作用于现代建筑和建筑行业的工作方法,这开启了科学管理场地规划与设计传统的序幕。不仅运用lad/Soperfic于住区场地,这种基于最大生产效率的科学系统理论其实更多的被运用于工业建筑场地规划中,其主要07.2-32,883#2810ZS0内容是对场地内包括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在内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和布局。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有美国密歇根高地公园福特工厂、红河区福特工厂等。科学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思想不仅在欧美国家盛行,同样也传人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在19 2 0 年

38、代后的几次“五年计划”中对苏联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工程师兹斯曼诺维奇和卓洛突金Theory参考文献1ROBINETTEG.Energy Efficient Site DesignM.New 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83.2UNWIN R.NothingGainedby Overcrowding!:How theGarden CityType of Development May Benefit BothOwnerand OccupierMj.London:Garden Cities andTowPlanningAssociation,1912.3UN

39、WINR.Town Planning in Practice:An Introductionto the Art of Designing Cities and SuburbsM.London:Longmans.Green&co,1909.4MARK S.Rationalityand rationalism:Thetheory andpractice of site planning in modern.architecture 1905-1930J.AAFiles,1983(4):49-59.5ROBINSONCM.CityPlanningWithSpecial Referenceto th

40、e Planning of Streets and LotsM.New York:KnickerbockerPress,1916:127-134.6THOMPSONFL.Site Planningin Practice:An Investigationof the Principles of Housing Estate DevelopmentM.London:HenryFrowdeandHodder&Stoughton,1923.7ADAMS T.The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BasicConsiderations,Principles and Methods

41、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1-50.8GARYH.SitePlanning:International PracticeM.Cambridge:TheMITPress,2018.9LYNCHK.SitePlanning2rdEditionM.Cambridge:TheMITPress,1971.10EDWARDTW.SiteAnalysis:Diagramming InformationforArchitectural DesignM.Tallahassee:ArchitecturalMedia Publishers,1984:1-21.1

42、1LYNCHK,HACKG.SitePlanning 3rd EditionM.Cambridge:TheMITPress,1984.12GEHLJ.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M.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87.13COOPERMC,SARKISSIANW.Housingas ifpeoplematter:Sitedesign guidelines formedium-densityfamily housingMj.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86.14FABOSJ

43、G,MILDEGT,WEINMAYRVM.FrederickLawOlmsted,Sr;founderoflandscapearchitecture inAmericaM.Amherst: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Press,1968.15ANNEB,HIGGINS R.Catherine.Environmental Planningfor Site Development:AManual for Sustainable LocalPlanningand DesignM.Abingdon:Routledge,2000.16SIMONDS JO.Landscapearch

44、itecture:the shapingofmans natural environmentM.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61.17LEOPOLDAASandCountyAlmanac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49:191-212.18CARSONR.Silent spring/M.Boston:HoughtonMiflin,1962.19哈夫.城市与自然过程:迈向可持续性的基础 M.北京:8S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2.20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6:1

45、2 5-141.21LYLEJT.RegenerativeDesign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Mj.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4.22GALATOWITSCHSM.Ecological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ProblemSolvinglJ.LandscapeJournal,1998(S):99-107.23FORMANRTT,GODRON M.LandscapeEcologyMNewYork:John Wileyand Sons,1986:1-15.24SPIRNAW.The Granite Garden

46、:Urban Nature AndHuman DesignM.New York:BasicBooks,1984.25SPIRNAW.ThePoetics of City and Nature:TowardsaNewAestheticforUrbanDesignJ.LandscapeJournal,1988,7(2):82-93.26SPIRNAW.TheLanguageof Landscape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2000.27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M.周年兴,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4:1-15.28马什景观规划

47、的环境学途径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1-2 4.29PrinceGeorges County,Departmentof EnvironmentalResources,Programs and PlanningDivision.LowImpactDevelopment HydrologicAnalysisR.Prince GeorgesCounty.Maryland,1999.30RUBENSTEINHM.AGuideto Site PlanningandLandscape Construction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6.基于

48、科学管理思想撰写了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一书,并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包括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及铁路、道路运输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其主要设计内容与目标包括:(1)确保生产流线以及人、物、机在空间上的连贯性;(2)确认建、构筑物的大致尺寸与层高;(3)考虑与周边区域规划进行协调;第四、确定运输与工程技术管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场地的竖向标高;第五、确定场地的美化设计。他们把这类场地规划与设计称为“总平面设计的科学”,是研究“互相协调的一系列问题的实际学问”37。这是苏联最早的对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理论进行系统介绍的书籍。此后,苏联专家对我国进行了工业建设援助,并以这本书作为教科书,将工业场地总

49、平面设计理论传人了中国。此后的几十年里,“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被我国专业相关人员称之为“总图运输设计”,并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8 然而,苏联的这套工业场地规划与设计方法受限于冷战的时代背景,无法与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理论方法接轨,导致其存在偏定性分析、唯经验论等问题 38 1。19 50 年代后,欧美学者开始提出基于系统论、运筹学的工业场地规划与设计方法,他们将其称之为设施规划(facilityplanning)。美国著名的“工业设施系统规划之父”缪瑟(RichardMuther)在实用工厂布置(PracticalPlantLayout)一书中首次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工业场地总

50、平面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39 。19 6 0、19 7 0 年代后,缪瑟(19 6 1)在系统布置设计(Sy s t e m a t i c La y o u t Pl a n n i n g,简称SLP)中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场地布局规划方法和特定的、可供遵循的规划程序,这深化了他的工业场地布局规划思想。他在书中提出了场地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1)尽量减少物料搬运,特别是运输的距离和时间;(2)根据需要的变化保持安排和操作的灵活性;(3)促进在制品的高流动率一一保持其运转;(4)控制设备投资;(5)节约利用建筑面积;(6)促进劳动力的效率;(7)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环境。SLP的场地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