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作业文件 三 TBMX/GL-DL-017
动力车间生产过程中
不合格的除盐水返回水和炉水的控制
1水处理除盐水
1.1根据GB1576-2008规定结合本车间实际运行情况,锅炉用给水应符合以下标准:
项目
浊度
(FTU)
硬度
(mmol/l)
PH值
(25℃)
溶解氧
(mg/l)
油
(mg/l)
全铁
(mg/l)
电导率25℃
(us/cm)
给水
≤2.0
≤5.0×10-3
≤8.0-9.5
≤0.05
≤2.00
≤0.10
≤50.0
1.2对各项指标的控制
1.2.1浊度的控制:当原水浊度超标时,必然影响除盐水浊度指标,所以要严格控制原水浊度。
1.2.1.1按5g/M3向原水中加入聚氯化铝絮凝剂。先将6公斤絮凝剂加入搅拌桶装满水,开启搅拌电机搅拌15分钟。再开启加药泵,打开出口阀门,调节阀门开度使转子流量计流量在200-300L/H运行。当加药桶里面的药水用完后在按上述程序重新加药。
1.2.1.2在洪水季节应将加药流量增加至300-400L/H运行。
1.2.1.3定期清洗沉降池。每15天应将沉降池的水放尽,将折流槽、斜板及水池底部的淤泥、苔藓的进行彻底清除。
1.2.1.4每班必须对砂缸清洗反清洗。先关闭砂缸进水阀,在关闭出水阀,开启反洗阀,当水位到达溢流口时,用钉耙不停搅动石英砂,直至反洗水变清澈为止。反洗后运行砂缸时,先开启砂缸底部排污阀,再开启进水阀,进行排污,当水变清澈后在开启砂缸出水阀,关闭排污阀。调节进出口阀门时砂缸水位在石英砂上面200-300mm位置,不运行出现现砂或漫水现象。
1.2.1.5 10个砂缸每次投用5各,另外5各必须清洗干净作为备用。
1.2.1.6每班对机械过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清洗。先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开启顶部排污阀,再开启反洗进水阀,冲洗5分钟左右,缓慢开启压缩空气阀,使滤料流化。当出水变清澈后关闭压缩空气阀,在关闭反洗阀,关闭顶部排污阀,开启底部排污阀,开启过滤器进水阀直至水变清澈。在开启出水阀,关闭底部排污阀,投入运行。
1.2.1.7机械过滤器为2台,运行过程中投用一台,另一台必须清洗干净作为备用。
1.2.2硬度的控制:当除盐水硬度不合格时,应及时对交换器进行再生。(再生方法见80页)
1.2.3 PH值控制:当交换器正常运行时,PH值变化不大,一般在7-9之间,当阴床和阳床同时失效时,一般PH值变化不大,电导率和含硅量则很快上升,当阴床失效而阳床未失效时,则PH值下降,含硅量上升,而电导率则常常出现先略下降而后很快上升的现象。当阳床失效而阴床未失效时,则出水的PH值、电导率和Na+含量都将上升,所以要对阴床和阳床水质分别进行监督。为保证锅炉给水PH值在8.5-9.2之间,防止管道腐蚀,还应对给水进行加氨控制PH值,加氨量视其PH值高低一般控制加氨泵阀门开度在20-60%之间。
1.2.4溶解氧控制:严格控制除氧器压力在0.02-0.04MPa工作,水温在102-105℃之间,保证给水溶解氧合格。
1.2.5油含量的控制:给水中含油一方面会形成油垢,另一方面会影响蒸汽品质,控制给水油含量在于控制给水油污染,防止在水箱等非密闭容器中进入油类物质。
1.2.6铁离子含量的控制:对水处理各水箱进行防腐处理,控制铁离子污染。
1.2.7电导率控制:对阳床漏钠,阴床漏硅进行严格控制,当出现漏钠、漏硅超标时,应及时对阳床和阴床进行再生,确保给水电导率合格。
2生产返回水(回水)
2.1根据GB1576-2008规定结合锅炉运行现状,生产回水水质应符合以下标准:
硬度(mmol/L)
全铁(mg/L)
油(mg/L)
电导率(us/cm)
氯根(mg/l)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标准值
标准值
≤0.06
≤0.03
≤0.60
≤0.30
≤2.0
≤50
≤15
2.2指标控制
2.2.1生产返回水采用先进入软水箱再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再进入除氧器。对不合格的生产返回水进入水箱后,立即将水箱的水排掉,严禁进入锅炉使用。待返回水合格后再重新进入水箱。在生产返回水管道上安装在线检测电导率仪,一旦检测到返回水不合格,将立即切断进水阀门,确保返回水合格率达到100%。如若在线监测电导率仪出现故障,使软水箱存水受到污染,可手动关闭污染水箱出口阀门,并打开污染水箱排污阀,将受到污染的水排掉,在重新往水箱注入合格的返回水。
3炉水
3.1根据GB1576-2008规定,锅炉炉水指标应符合以下标准:
全碱度
(mmol/L)
酚酞碱度
(mmol/L)
PH值
(25℃)
溶解固形物
(mg/L)
磷酸根
(mg/L)
亚硫酸根
(mg/L)
相对碱度
≤4.0
≤3.0
9-11
≤2.0×103
5-20
5-10
<0.2
3.2指标控制
3.2.1全碱度:全碱度又称为甲基橙碱度或总碱度,主要由CO32-和0H-组成,在有磷酸盐处理时还有PO43-,
是炉水中各种碱性物质的总和。控制碱度在于控制锅炉给水指标合格,并且每班对锅炉各定期排污点不少于1次排污,视其碱度高低开启连续排污阀开度在5-30%之间。
3.2.2酚酞碱度:酚酞碱度是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只能测得炉水中的部分碱度,即只能测得CO32-和0H-物质,故控制酚酞碱度和控制全碱度方法一致。
3.2.3 PH值:当炉水中PH值较低时,水对钢材的腐蚀性增强;其次炉水中PO43-和Ca+的反应,只有在PH值足够高的情况下,才能生成容易排出的水渣;PH值过高炉水中的游离NaOH较多,钢材的碱性保护膜溶解,容易引起碱性腐蚀。要保证炉水PH值稳定首先要保证给水PH值稳定,其次PH值的高低还与连排开度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连排越大,PH值会呈下降趋势,反之则会上升,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PH值情况对连排作相应调整。
3.2.4溶解固形物:指水已经过悬浮物分离后,那些仍能溶于水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类,在水浴锅上蒸干,并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所得的蒸发残渣。控制溶解固形物一般是通过控制炉水中氯化物的含量来进行控制的。氯化物是表示水中氯离子的含量。这是因为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炉水中的CL-既不挥发,也不呈固体析出,所有氯离子在锅内的浓缩情况与相同条件下炉水中溶解固形物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控制CL-含量在于监测返回水的CL-含量,因为在水处理生产用水使用复床制水系统,已经除掉了水中的各种盐类物质,所以当监测到返回水CL-含量超标后,应立即停止生产用水,并将受到污染的水排掉,防止进入锅炉引起CL-含量超标恶化蒸汽品质。
3.2.5磷酸根:是指锅炉内PO43-的含量。炉水中保持一定量的PO43-含量可以在锅炉金属表面形成磷酸铁保护膜,又能进行防垢,因为磷酸盐会和水中的残余Ca2+、Mg2+反应生成松散的磷酸盐水渣通过排污排掉。PO43-含量过低反应不彻底,不能完全除去炉水中的残余硬度,过高时会生成Mg3(PO4)2水垢,使炉水溶解固形物增加。所有要根据PO43-含量及时调节磷酸盐的加药量,即调节加药泵的开度在5-30%之间。
3.2.6亚硫酸根:亚硫酸根的含量,是给水进行亚硫酸钠除氧处理的情况下,对锅炉亚硫酸根过剩量进行控制的一项指标,当过剩量太大时会增加炉水的含盐量。在锅炉没有使用亚硫酸钠除氧的情况下,硫酸根主要来自返回水,所有当返回水中出现硫酸根时应停止使用返回水。
3.2.7相对碱度:表示炉水中游离NaOH的含量和溶解固形物的比值。当比值过高说明炉水中游离NaOH含量过高,容易引起金属的苛性脆化。游离的NaOH主要是由于阴床在再生后置换和清洗不彻底将留在树脂中的再生液带入除盐水中,炉水中碳酸盐和磷酸盐反应也会生成NaOH,要控制好NaOH的含量就必须控制好炉水水质,主要是控制好炉水的PH值和总碱度。
■桐柏明星化工有限公司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