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电企业统计分析系统指标解释.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671347 上传时间:2025-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企业统计分析系统指标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电企业统计分析系统指标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电企业统计分析系统 指标解释 一、发电设备能力 1、发电设备容量: 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计量单位为“千瓦(kW)”。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代码BCF020)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报告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 期初发电设备容量 + 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 — 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 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代码BCF060) 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即可调出力) 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厂受燃料供应、水电站受水量水位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水量水位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二、供热生产能力 1、供热生产能力 热电厂供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出的额定蒸汽或热水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吨/时”。热电厂供热设备有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电站锅炉等。经过中间二次转换的,按二次转换设备容量计算。 2、供热机组容量 热电厂中专门用于供热的抽汽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及其它供热机组的设备总量。计量单位为“千瓦”。 3、锅炉生产能力 锅炉每小时的蒸发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4、期末锅炉设备容量 报告期末一日,发电厂全部锅炉(发电及供热用生产锅炉)的铭牌容量的总和。报告期末容量,即为下一期初容量。 5、锅炉平均容量 锅炉设备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平均计算的容量。其计算方法为: 每台锅炉的设备容量乘以报告期内该锅炉构成本厂锅炉设备容量小时数之积的总和,除以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所得的商。即: 由于锅炉设备一般变化不大,所以采用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 计算新增锅炉容量时,基建竣工新增设备投入生产的时间,应该与基建竣工新增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时间一致。 6、期末锅炉可能出力 从报告期末锅炉设备总容量中,扣除因锅炉本身及其附属设备存在缺陷所限制的出力,即得出期末锅炉可能出力。它包括正在检修中的设备能力。 7、期末锅炉实际可能出力 报告期末的锅炉设备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即期末锅炉可能出力减去正在检修的设备能力。 三、产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发电量:(代码JZJ110) 发电量是指电厂(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简称“电量”。它是发电机组经过对一次能源的加工转换而生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即发电机实际发出的有功功率(千瓦)与发电机实际运行时间的乘积。电量的基本计量单位为“千瓦小时”,简称“千瓦时”,常用的扩大计量单位有“万千瓦时”和“亿千瓦时”。 2、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代码HJF120)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 3、发电设备平均容量:(代码HDF130) 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平均计算的容量。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 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4、发电最高负荷:(代码HDF140) 发电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日、月、季、年)内,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和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和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供电地区或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以及供热最高负荷的计算,亦必须是同一时间的。孤立地区的最高负荷,原则上也应按同一时间的日负荷记录相加,找出最大的数值。但如计算有困难时可根据负荷较大的发电厂或供电地区发生的最高负荷,加上另一发电厂或供电地区同时间的负荷来确定。 5、发电最低负荷:(代码HDF142) 发电最低负荷是指报告期(日、月、季、年)内,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6、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是指报告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即负荷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表明发、供、用电设备在报告期内达到的平均生产能力和用电设备平均开动的能力。计算为: 7、负荷率:(代码HDF144) 负荷率是平均负荷与最高负荷的比率,说明负荷的差异程度。数值大,表明生产均衡,设备能力利用高。计算式为: 负荷率(%)= 8、发电厂用电率: 发电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称发电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除计算水、火电合计平均厂用电率外,还要分别按水电、火电计算厂用电率。计算公式为: 计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时,发电(供热)厂用电量包括动力、照明、通风、取暧及经常维修等用电量,以及它励磁用电量、设备属电厂资产并由电厂负责其运行和检修的厂外输油管道系统、循环管道系统和除灰管道系统等的用电量。既要包括本厂自发的用作生产耗用电量外,还包括购电量中用作发电厂厂用电的电量。 9、上网电量:(代码JZJ171) 上网电量是指该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和购入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或销售)给电网的电量。即厂、网间协议确定的电厂并网点各计量关口表计抄见电量之和。它是厂、网间电费结算的依据。 上网电量=∑电厂并网处关口计量点电能表抄见电量 10、 购网电量:(代码JZF179) 发电企业从电网购入的电量。 11、标准煤量: 又称标准燃料或标准能源,是指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各种不同发热量的燃料按一定系数折合成标准燃料的一种方法。所谓标准燃料,是指每一千克含热量29271千焦的理想燃料。为了反映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能源的使用价值,便于计算企业的能源消耗并进行企业间的对比,需要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能源数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是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与标准能源的热值之比,称“折标准燃料系数”。 12、发电用标准煤量:(代码JZF190) 正常发电(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271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 13、低位发热量:(代码NBF222) 低位发热量是指燃料经完全燃烧,但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的反应热,它不包括燃烧中生成的水蒸汽放出的凝结热。 14、发电标准煤耗:(代码JJF200) 发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电发电厂每发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 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15、供电标准煤耗:(代码JJJ210) 供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组每供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电用率水平的消耗指标。因此,供电标准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公式为: 16、发电用原煤量:(代码JZF220) ·日耗用原煤量:通过计量装置,测算出当天发电耗用的原煤数量,减去应扣除的其他用煤量。有中间储仓的电厂,尚应包括原煤仓,粉仓存煤期末期初的差额。 ·月发电耗用原煤量:通过月终盘存和收、耗之间的平衡关系计算全月耗用的原煤量。 ·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标准煤量的计算式也相同): ·低位发热量是指燃料经完全燃烧,但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的反应热,它不包括燃烧中生成的水蒸汽放出的凝结热。 17、发电燃油耗(发电燃油耗率): 发电燃油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燃油量。计算公式为: 18、发电燃气耗(发电燃气耗率): 发电燃气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燃气、尾气等。计算公式为: 19、发电原煤耗: 发电原煤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耗用的原煤量。计算公式为: 20、电厂供热量: 电厂供热量是指火力发电机组在发电的同时,对外出售蒸汽或热水的总热量。热量的基本计量单位为“焦耳”,常用的扩大计量单位为“千焦耳”和“吉焦耳”。 21、供热厂用电率: 供热厂用电率地指电厂在对外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热电厂的厂用电率要分别计算发电厂用电率和供热厂用电率。为此,必须将热电厂的全部厂用电量划分为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两部分。首先,计算出各自的直接用电量,然后将发电、供热共用的电量,按照发电和供热消耗的热量比进行分摊,计算出供热与发电所用的厂用电量。 22、发电(供热)水耗率 发电、供热水耗率是指发一千瓦时电量或供出一吉焦热量所耗用的水量。计算公式分别为: 23、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代码HDF280) 正常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271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 式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1) 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可将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总量,按照发电、供热消耗的热量比重划分计算。公式为: 供热耗用原煤及其他燃料的数量,也可按上述方法划分。 (2)由锅炉直接供热的计算公式为: 24、供热标准煤耗:(代码HJF290) 供热标准煤耗率是批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 25、供热原煤耗:(代码HJF320) 供热原煤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原煤量。计算公式为: 26、供热燃油耗: 供热燃油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油量。方法同“供热原煤耗”。 为: 27、供热燃气耗: 供热燃气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煤气、尾气等。计算公式为: 28、发电单位成本: 发电单位成本是指发电总成本与厂供电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发电总成本是指发电企业为生产电能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它费用。 厂供电量 = 发电量 – 厂用电量。 29、供热单位成本: 供热单位成本是指供热总成本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供热总成本是指热电厂为生产热能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它费用。 四、可靠性指标 1、发电设备可调小时:(代码JZF332) 是发电厂按照调度命令,其发电设备可以参加运转的时间,通常按发电厂计算综合的电厂可调小时。计算公式为: 电厂可调小时(小时)= 式中:单机可调小时=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备用小时 单机可调容量=机组铭牌容量 – 限制出力容量 不论机组出力多少,只要按调度规定运转发电或调相运行就算该机组的运行小时。如果机组、锅炉和升压站等主辅设备,因电厂本身的设备故障、缺陷、事故以及辅机检修等原因限制了出力,即使在备用状态也扣除该机可调容量。 2、发电设备等效可用系数: 指发电设备在报告期内实现完全发电能力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或:=可用系数 – 机组降低出力系数 五、水库调度情况 1、正常高水位: 正常高水位也称正常水位、设计蓄水位或最高水利水位。它是指能满足兴利要求允蓄并能保持的最高水位。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水层深度称为水库消落深度或工作深度。 2、死水位: 死水位指满足兴利要求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水库调节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叫做死库容。死库容是为满足其它综合利用和考虑水库的淤积而留下的。 3、有效库容: 有效库容是指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即称有效库容(也称兴利库容或调节库容)。 4、防洪水位: 防洪水位是指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在调节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洪水时,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5、防洪限制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汛期防洪要求限制水库兴利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设计条件下的水库防洪起调水位即汛前水位。 6、总库容: 总库容是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水库容积,即水库的总库容。 7、水头: 水库上游位与下游尾水位之差称水头。水头愈大, 发电耗水率愈小。 8、发电用水量: 发电用水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水轮机的发电水流总量。 9、发电耗水率: 发电耗水率是指水力发电站每发一千瓦小时电源所耗用的水量。计算式为: 10、水量利用率: 水量利用率是指水库年利用水量与年来水量的比率,它是用来反映水库来水的利用程度。计算式为: 11、保证出力: 水电站的保证出力是指符合设计保证率要求的平均出力。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的指符合设计保证率要求的那一个供水期平均出力。与保证出力相应的供水期发电量即是保证电量。 六、发供电设备考核统计指标 1、发(供)电设备完好率 (1) 发(供)电设备台数完好率 (2)发(供)电设备容量完好率 2、发(供)电设备事故率 (1)发电设备事故率: (2)变电设备事故率: (3)输电线路事故率: 3、发(供)电设备占用人数 (1)发电厂每千瓦职工人数: (2)供电企业每百公里职工人数: 七、电能效率指标 1、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量耗用的热量,单位为“千焦/千瓦时”。它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热力循环的完善轮程度。汽轮发电机组的热耗率不仅受汽轮机的内效率、发电机效率、汽轮发电机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而且受循环效率、蒸汽初、终参数的影响。 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无再热凝汽轮机组的热耗率 汽耗率(千克/千瓦时)= 式中,主蒸汽焓指汽轮机人口主蒸汽焓。 给水焓指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联承阀后给水焓。 2)次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热耗率 式中,减温水耗率单位为“千克/千瓦时”。 3)背压式汽轮机的热耗率 4)单抽式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5)双抽式汽轮机的热耗率 — — 式中,汽量以“吨”,电量以“万千瓦时”,给水率以“千克/千瓦时”为单位。 2、汽轮机的汽耗率 汽轮机汽耗率是指在发电机端每产生一千瓦时的电量,汽轮机所需要的蒸汽量。计算公式为: 3、汽轮发电机组(绝对)电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效率是指电的热当量与汽轮机所耗热量的百分比。汽轮发电机组的电效率由汽轮机循环热效率、汽轮机内效率、发电机效率、机械效率构成。计算公式有: 1、 2、 其中, (1)汽轮机循环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2)汽轮机内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内部损失包括喷咀损失、鼓风损失、余速损失、漏汽损失、湿度损失等。 (3)发电机率:发电机运行中产生基本铁损耗、基本铜损耗、激磁损耗、附加损耗、机械损耗等。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机械损失主要是抽承、推力瓦的磨擦损失、主油泵传动损失、调速机械传动损失等。 4、管道效率 机炉汽水循环系统热力主管道运行中产生节流和散热损失,这部分散热损失相对稳定。管道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5、锅炉效率 锅炉效率的统计分为正平衡效率和反平衡效率两种方法。 1)锅炉正平衡效率 从锅炉的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直接求得锅炉效率,叫作正平衡法,利用这种方法求得的锅炉效率叫作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 + + + 2)锅炉反平衡效率 通过试验得锅炉在运行中产生排烟热损失、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锅炉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等各种热损失。采取从入炉热量中扣除各项热损失求得锅炉效率的方法叫作反平衡法,利用这种方法求得的锅炉热效率叫作锅炉反平衡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排烟热损失: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烟气从锅炉尾部排放时带走的热量形成的热损失。影响排烟热损失主要因素排烟温度与产生的排烟量。 可燃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主要是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甲烷等)未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出形成的热损失。 灰渣未完全燃烧损失:燃煤锅炉的灰渣热损失是由飞灰、炉渣中未燃烬的残存碳形成,此项损失亦称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影响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因素有燃料的性质、煤粉的细度、炉膛结构、燃烧方式、锅炉负荷及运行操作水平等。漏煤热损失发电在链条炉中。 锅炉散热损失:锅炉的散热损失是炉墙、构架、管道和其它附件向周围散布的热量损失,与保温质量、外界大气温度有关,随锅炉蒸发量的增大,损失百分率减小。 灰渣物理热损失:这项损失与锅炉排出的炉渣温度有关。可直接测量,或者采用800℃,对液态排渣炉采用灰份熔化t3加100℃。 6、发电热效率 发电热效率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的热当量与发电耗用热量的比率。是计入了锅炉效率、管道效率、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后的发电效率。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 方法2: 7、供热热效率 供热热效率是指热电厂供热与生产这些热量所耗用热量的比率。 8、热电厂全厂热效率 热电厂全厂热效率即热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热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八、火电厂技术经济小指标 1、主蒸汽压力 主蒸汽压力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指电厂锅炉出口和汽轮机入口主蒸汽压力。以“PMa”表示,即“兆帕”。 2、主蒸汽温度 主蒸汽温度也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指电厂锅炉出口和汽轮机入口主蒸汽温度。用摄氏温度“C”表示。电厂锅炉和汽轮机规程规定了运行温度的上下限。 主蒸汽温度和压力即是保证运行安全的监视指标又是保证运行经济性的考核指标,从低温低压、中温中压、高温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到超临界压力大机组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电厂的循环效率,使发电煤耗率大幅度降低。 3、排汽温度 汽轮机运行时末级叶片后的排汽温度。 4、高加投入率 高加投入时间/机组运行时间 5、锅炉平均蒸发量 锅炉运行时间内的总蒸发量与运行时间的比值。 6、发电机漏氢率 额定工况下,发电机每天漏氢量与发电机额定工况下氢容量的比值。 7、自动投入率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是指自动调节系统投入总数与全厂所安装的自动调节系统总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全厂热工自动化水平和装置、系统运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 =自动调节系统投入总数/全厂安装的自动调节系统总数*100% 计算热工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时应注意: 1.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时间大于该调节系统对应的主系统运行时间的80%以上时才能统计为投入正常。 2. 全厂热工自动调节系统总数按原设计的系统数统计,经主管局审定批准拆除工停用的调节器及系统可从原设计数目中扣除。 3.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因下列原因停用者,不影响其投入率的统计。 n 机组的热备用状态时; n 机炉运行试验,必须停用自动调节器时; n 机炉运行暂时不正常,必须停用自动调节器时; 8、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指锅炉低温空气予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排烟热损失是锅炉所有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影响排烟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与排烟容积。排烟温度越高,排烟容积越大,排烟热损失越大。 9、烟气含氧量 烟气含氧量反映烟气中过剩空气的多少,是氧量与烟气量的体积百分比。炉烟氧含量的大小影响燃烧效果,氧量不足,烟气中会产生一氧化碳、氢、甲烷等气体,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10、冷风温度 冷风温度指锅炉低温段空气予热器入口的风温,随季节和厂房内温度高低而变化。冷风温度高,排烟热损失降低,冷风温度低,排烟热损失增加。 11、飞灰可燃物 飞灰可燃物指飞灰中含碳量占总灰量的百分率。飞灰可燃物反映炉内燃烧的好坏,反映碳元素燃烧的程度,是影响锅炉效率的第二大因素。 12、灰渣可燃物 灰渣可燃物指灰渣中含碳量占总灰量的百分率。对于煤粉炉来说这种损失非常小,可忽略不计,但链条炉、液态排渣炉的灰渣可燃物需要计入。 13、漏煤损失 漏煤损失指未能完全燃烧漏入灰斗的煤造成的损失。链条炉有此项损失,煤粉炉没有这项损失。飞灰、灰渣和漏煤中的含碳量的多少反映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的大小。它与煤质、煤粉细度、燃烧调整有关。 14、真空度 真空度是指真空占大气压力的百分率。真空度的计算公式为: 提高真空度目的在于降低排汽压力。排汽压力愈低,绝热焓降愈大,汽机热效率就高。但有个限度,即达到极限真空为止。超过极限真空,反而不经济。 15、凝汽器端差 凝汽器中的蒸汽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是通过铜管传递的。因此,在管壁内外有一个温度差,排汽温度与凝汽器出口水温度之差为凝汽器端差。计算公式为: 端差℃ = 排汽温度℃ - 循环水出口温度℃ 凝汽器设计时选择一个设计端差,对多流程的凝汽器一般选取4.5 ~ 6.5℃。当循环出口温度一定时,汽轮机的排汽温度由端差来决定。因此,端差增大,排汽温度和压力增大,真空变坏。端差与行循环流水流量、凝汽器结构、汽阻、汽阻、空气抽出系统工况、铜管的清洁程度、真空系统严密性等有关。 16、凝结水过冷度 凝汽器中排汽经过温度时即产生过冷。计算公式为: 过冷度℃ = 凝结水温度℃ - 排汽温度℃ 正常时,过冷度不通过0.5 ~ 2℃。过闪冷度产生不可逆的汽源损失,是一项影响经济性的小指标。产生原因是真空系统严密性差漏入过量空气、凝结水水位老祖宗高、凝汽器结构不良等。 17、循环水入口温度 指进入凝汽器入口冷却水温度,是影响真空度重要指标之一。当凝汽器热负荷和循环水量一定时,循环水入口温度愈低,冷却效果越好,真空会越高,排汽温度也随之相应降低。开式循环机组其入口温度随季节气温变化;闭式循环机组入口温度除与季节气温有关外,还与冷却设备(水塔、喷水池)的冷却效率有关。 18、给水温度 指最后一个高压加热器出口的联承阀后给水温度(℃)。利用抽汽加热给水,目的是减少汽机侧冷源损失,提高循环热效率。给水温度与高压加热器投入率、机组负荷、加热器数量、结构关系密切。给水温度(给水焓)是常用的技术经济小指标。 19、排污率 排污率是指锅炉排污流量与实际蒸发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20、汽水损失率 汽水损失率是指电厂热力循环系统汽水损失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21、补给水率 火电厂补给水率是指化学制水供给锅炉的除盐水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22、给水泵用电单耗 给水泵耗电量是厂用电中最大的一项,因此,要制定合理运行方式注意节电。其计算公式为: 23、循环水泵耗电率 循环水泵耗电率是指循环水泵或供、回水泵耗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24、磨煤机用电单耗 25、排粉机用电单耗 26、送风机用电单耗 27、引风机用电率耗 28、除灰用电单耗 除灰用电是指锅炉除灰系统所消耗的电量,包括炉排、包括炉排、捞渣机、碎渣机、冲灰泵、除尘泵、灰浆泵、轴封泵、电除尘器及照明用电量。除灰用电单耗是指产生一吨蒸汽所有耗的电量。计算公式为: 29、输煤用电单耗 输煤用电单耗是指火电厂每接、卸、上一吨煤耗用的电量。卸煤、上煤装置耗电包括卸蛟龙、翻车机、地牛、上煤皮带、碎煤机、振动筛、电除铁、除尘设备及照明用电。计算公式为: 输煤用电单耗(千瓦时/吨煤)= 30、制水用电单耗 制水用电单耗是指电厂制一吨除盐水耗用的电量。计算公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