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讲述我的班级故事
各位评委,各位前辈,你们好。首先我想说,正如我平凡的论坛题目,我也是位平凡的小学老师。很荣幸也很喜悦能在县第二届班主任论坛上说一说我的班级故事。
“班主任”这三个字,从我工作起初到现在,已经相伴了10个年头。在这不短不长的时光里,在与孩子们,家长们以及班级任课教师们的相处,沟通中,我逐渐体会到这三个字的分量与珍贵。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当然,我也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在我看来,让学生拥有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令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价值的存在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来讲述我的班级故事。
1.
10年送走的毕业班——5班,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的。还记得第一天报名时,那一个个可爱稚嫩的身影。如今。有学生回访,转眼已是成熟的小大人了。在6个四季里,从一开始的接触融合,到后来的相互了解,凝聚共进,最后分别后的友谊和师生间的泪水。真的,心里很温暖。
第一次的自我介绍,我把学生们围成一圈,让他们做“记忆名字”的游戏(比如A是D旁边C旁边B旁边的A),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模模糊糊地初步认识了,也在一股喜悦的能量中,渐渐凝聚。
三年级下半学期时,我和班委为学生们准备了小便条,让他们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这群可爱的精灵们窜来窜去,书写下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有的具体,有的抽象,不过都很可爱,也很真挚。最后,当这些小便条贴在教室后面组成“305”的形状时,大家的嘴角都微微扬起,很是喜悦。
这六年间,通过这些或大或小的班级活动,并坚持内心的信念“班主任工作是心对心的工作,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爱”,加之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们。随着时间的沉淀,54颗心紧紧相依,形成了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
2.
学习方面,我一直谨记孔子老先生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就是不把学生的情绪激活就不可能启发思维;“不悱不发”,就是不让学生把内心的疑问讲出来就不可能开发智慧。从启发思维、开阔思路、培养联想能力入手,不仅教会他们“学会”,更教会他们“会学”。
成绩和分数固然重要,但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新东方的俞敏洪解嘲地说:“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得自己半死不活。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得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学生们说,而是要学会怎么鼓励他们。也正是在这种鼓励性教育下,5班,包括现在1班的孩子们,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存在感,有成绩好的,有演讲特长的,这个画画不错,那位钢琴弹得好,他爱劳动,她乐助人。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会觉得,我很重要。对的,能这样想更重要。
此外,这些时光里,我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年纪很小,却激发了我在班级教学中的灵感。他是我的孩子,QQ。
回想儿子的成长,因为想给他留一个无忧的童年,我没有刻意地教过他认字或算术。可意外的是,那天我将孩子们的考卷带回家批改,儿子看到那一篇篇看图写话,竟伸出小手指着读,虽是支离破碎,却也认了不少字。
我满脸诧异地看着儿子,问他什么时候认了这么多字,儿子仰起小脸,自豪地说:“《荷塘月色》里见过,《乡间的小路》里见过,你给我讲的故事里也有呢!”说着还拿起一本《幼儿画报》,连猜带蒙地读着一篇故事。
看着一脸认真的儿子,我不禁想起班上那些日日都为如何识字而苦恼的孩子们。每天十几个生字,要认、要记、要写,孩子们常常是顾了这头失了那头,愁眉不展。是啊,孤立生硬地来认字对孩子来说或许真是一种痛苦,而QQ的认字环境呢?是他爱听的故事,是他熟悉的歌词,是他的好朋友“红袋鼠”、“火帽子”,这对他而言是一件自然且乐意的事情,他能自己读故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罢了。
从那天起,我便制定了“识字计划”。首先消除他们对于识字的心理障碍,告诉他们放慢脚步,让“学习”与“痛苦”再见;然后,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尽我们的能力把“学习”做成“酒心巧克力”。先带着他们一起读、一起看,等他们认的字渐渐多了,再鼓励他们自己看,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良性循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不敢说孩子们的识字量有多大的飞跃,但庆幸的是,他们都爱上了阅读,想必这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的一大收获。
尹建莉女士在《好妈妈与好老师》中写道,教育的美妙境界是——“有心而无痕”。的确,做一名“有心”的班主任,在做人上,在学习上,“无痕”地带给他们正能量。这些,弥足珍贵。
以上便是我在这10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体悟的,现在我做的,还不是很完善,也有许多方面值得用心努力。但我有这个信心,在时间的积累下,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好姐姐!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