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一》 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3)
【学习目标】
1、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增温和降温的速度 海洋。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往往形成 气压,原因是 ;
冬季,陆地往往形成 气压,原因是 。
2、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
1月份,亚欧大陆上的 (气压中心M: ),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如北太平洋上的 (气压中心名称)。
3、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
7月份,亚欧大陆上的 (气压中心N: ),其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如北太平洋上的 ,对我国天气、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
4、由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
⑴北半球由于 面积大,且海陆 分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由于 面积大,气压带基本保持 分布的特征。
⑵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 而消长,位置随 而移动,对世界
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1、读下列甲、乙两幅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各题。
甲图 乙图
(1)反映1月等压线分布图的是 图;反映7月的是 图。
(2)在图出标出亚洲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
完成2~3题。
2、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3、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
①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读下图 “沿600N 纬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回答以下问题:
⑴两图表示的是600N纬线 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
⑵由图可知,经度 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 的影响;
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 (东、西经),这里低温的原因是
。
⑶a点的气温 (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 ;
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称 ,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 季风。
⑷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 。
二、季风环流
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变化的风。
2、季风的成因:
① 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东亚地区。
分析:东亚形成世界最典型季风的原因?
② 也是形成季风的另一个原因。
、 、以及我国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一带,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 季风,就是 形成的
3、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
(1)冬季风
(2)夏季风
读上面两图比较:
季节
地区
风向
源地
性质
成因
分布地区
1月
(冬季)
东亚
风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差异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南亚
风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
差异
7月
(夏季)
东亚
风
洋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
差异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
风
洋
高温湿润
补:解释西南季风的具体成因:
1、读左图回答:
(1)图中的P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该线以北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3)该线以南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4)该气候的成因是 。
2、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 ___,B 。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 ,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
气候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3~4题。
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
A.①② B.②⑤C.③⑤ D.③⑥
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