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一、 在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体会生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做到善想,即要求学生在入睡前,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演过一遍;要求学生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把想到的素材能写成什么作文.这样,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当学生写作时,就能做到有感而发,情感也就很真切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的水平.比如上课讲悄悄话,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后,认识了错误;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的事,使‘我’懂得同学之问应该团结友爱,等等小事,学生都积极动脑,把其记叙下来,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在学生信心的及时鼓励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是兴趣的支柱.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作文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以学生点滴的成功,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学习天地、黑板报、校刊上刊登或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习作,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写作中存在毛病,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老师指出小小闪光点,激发了兴趣,也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三、 在学生丰富材料的积累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生活本身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的美,在写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了.因此,我们要提醒要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接触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时,知道学生明确在观察中应当了解什么情况,收集那些资料,以及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只有明确了解目的,才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把注意指向并集中在需要观察的对象上.
四、在学生适宜的写作目标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问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写作目标: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日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例如我安排学生写日记:对好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一篇日记五六百、七八百字.但对差的同学,我们就不能这样要求,应引导他们超越自己:开始时,能写多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上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第二天,介绍自己的同桌的外貌,写两句话就行.第三天,介绍自己的教室,写三句话,前面、顶棚和两侧的墙壁各有什么.第四天,介绍各科教师,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老师个一句话,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60多天,后进生的日记字数也能达到每天500字左右了.因此,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位学生公平地享受学习的兴趣,进步的喜悦,达到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