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鱼钓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城北中心校 徐列妮
课题名称
钓鱼的启示
科 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方法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但对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不到位,流于表面;
2. 五年级学生对钓鱼这件事并不陌生,而且已经阅读过很多有关遵守道德的文章,并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写出自己的启示,所以对文章启示应该有一些体会,但由于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在此加以适当引导;
3. 学生有些胆小,不敢在班上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应多鼓励。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明白文中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2. 从课文故事中受到教育,懂得用道德规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做一个诚实、守纪、正直的人。
二、 过 程 与 方 法
1. 通过抓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设身处地、入情入境的体会钓鱼这件事给我人生带来的重要启示;
2. 引导学生采用“品读感悟、读议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辩论,加深对父亲做法的理解和对写作意图地把握。
三、 知 识 与 技 能
1. 认识“涟、漪”等5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随、溅”等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让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去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及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难点:理解钓鱼这件事给我人生带来的启示,得到感情的共鸣与升华。
教学资源
1. 自制多媒体课件;
2. 网络下载相关图片、音频等;
3. 打印鲈鱼图片,剪下轮廓;
4.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
5. 多媒体教室授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1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并能说出生字所在词的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作者做出了件很难的抉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教学活动2
二、初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此处让学生充分阅读后质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重点研讨问题。
?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大家一定急着想探个究竟,赶快阅读4——10自然段,相信通过反复阅读你一定能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
教学活动3
三、 品读4——10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教师对学生语感要适当点拨,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
?
4.小组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根据同意与反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双方进行适当准备下,展开辩论,教师组织好秩序。
。)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活动4
四、 回归11自然段,仔细研读
1.父亲做的究竟对还是错呢?请同学们再读第11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提示:从以下几处进行讨论。
(1)、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2)、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3)、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此处情感跨度比较大,教师点拨学生结合课件中的表格去体会。
。
(4)、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以名人的事例,更具说服力。
。
(教师点拨:同学们面对诱惑抉择的是多么对呀,可在抉择的同时,又放弃了什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
4. 现在你们明白这里的“鱼”了吗?是呀,就是对自己诱惑的不应该得到的利益。
5. 师小结:放掉的是一条大鲈鱼,可是我获得的却是贵重得多的品德修养。来,我们再以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这让人深思的段落。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活动5
五、 拓展渗透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说出来与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活动6
六、 齐读道德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齐读名人名言!
1.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
2.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
3.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华。
教学活动7
七.总结:(指着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
教学活动8
八.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附:教学评价
通过本文的设计,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首先,我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强调探究性阅读,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
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默读自学、小组合作、开辩论会、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等,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最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及时自评,互评、小组评,自己在发现学生能过独立解决问题是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得到肯定与激励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加之自己比较年轻,理论知识不深,教学经验不足,还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自己的教学,再设计上有很多地方想不周全,不过,我会努力学习新的教育论,不断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