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 验 报 告
学院: 专业: 年 月 日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课程名称
电路与电子技术
成
绩
实验名称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
1.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原理;
2)、了解叠加原理的应用场合;
3)、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2.实验内容
1)、US1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参数的测定
2)、US2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参数的测定
3)、US1和US2共同作用时电路参数的测定
4)、US2的数值调至+12V时电路参数的测定
5)、开关S3投向二极管VD侧时电路参数的测定
3.实验环境
1)、直流数字电压表 2)、直流数字电流表 3)、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 4)、NEEL-11下组件或EEL-53组件或MEEL-06。
4. 实验方法和步骤(含设计)
实验内容如图所示,图中:R1=R3=R4=510Ω,R2=1KΩ,R5=330
Ω,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Ⅰ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US2用恒压源Ⅱ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为准),开关S3投向R3侧。
1)、U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源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将电源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测量各支路电流,按规定:在节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节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节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入表4—1中。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电压表的红(正)接线柱应插入被测电阻原件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电压表的黑(负)接线柱插入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电阻元件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测量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4—1中。
表4-1 实验数据一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S1 (V)
US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S1单独作用
12
0
8.70
-2.40
-6.27
2.37
3.15
3.15
4.39
4.41
US2单独作用
0
6
-1.20
3.62
-2.41
-3.60
1.21
1.21
-0.63
-0.62
US1,US2共同作用
12
6
7.50
1.25
-8。37
-1.21
4.38
4.39
3.87
3.96
US2单独作用
0
12
-2.41
7.25
-4.82
-7.18
2.42
2.43
-1.23
-1.23
2)、US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S2侧),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重复步骤1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记入表格4—1中。
3)、US1和US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US1和US2侧),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见上图。完成上述电流、电压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记入表格4—1中。
4)、将US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第2步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4—1中。
5)、将开关S3投向二极管VD侧,即电阻R3换成一只二极管1N4007,重复步骤1~4的测量过程,并将数据记入表4—2中。
表4-2 实验数据二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S1 (V)
US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S1单独作用
12
0
11.13
-0.53
-10.54
0.53
0.15
0.68
5.61
5.64
US2单独作用
0
6
11.13
4.01
-15.10
-3.98
-1.32
0.71
5.61
5.64
US1,US2共同作用
12
6
-0.64
4.06
-3.39
-4.03
-1.34
0.64
-0.35
-0.35
US2单独作用
0
12
-0.67
-0.02
-0.03
-8.29
-2.81
0.67
-0.37
-0.37
6)、关闭电源,拔下短接线,清理实验台。
5. 预习与思考题
1. 叠加原理中US1,U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S1或US2)直接短接?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和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6.实验分析与体会
1)通过该实验,我对叠加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实验中通过电路器件的使用,认识到叠加性与齐次性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3)实验输出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实验日期 : 2012年 03 月 28 日
教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