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感恩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愈加友好,愈加亲切。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应当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朴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只要我们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愈加友好,我们就可以拥有一种美好未来。
二、活动主题:
感恩——我心永存。
三、目的:
围绕感恩主题,结合我校实际,“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协助我”等方面入手,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师表、感恩革命前辈,懂亲情、知友谊、感恩情,孝行为本、励志报国。
四、详细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
2、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各班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创设校园感恩气氛。
3、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感恩——我心永存”的主题班会,并将班会纪录上交学务处。
4、传唱感恩歌曲:《说句心里话》、《父亲》、《白发亲娘》、《烛光里的妈妈》、《懂你》《感恩的心》、《爱的奉献》、《为了谁》、《我的祖国》等歌曲,校园广播定期播放。
5、出一期感恩的手抄报。总结感恩教育活动的收获,谈谈通过活动后对“感恩”的认识。整顿感恩的资料,结合感恩新体会,出一期感恩的手抄报,学校组织手抄报展评。
第二阶段:全面实行阶段。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由于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谢父母是最起码的规定,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假如一种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也许爱同学、爱社会。
1、开展征文活动。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校内评比。参照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种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愿。
(2)给父母讲一种开心的故事。
(3)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品。
(4)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
3、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1)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2)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体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为父母过节。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劳了。为父母送上一种温馨的祝愿,让父母享有一份感动。母亲节团委负责组织学生给母亲写一封感恩的信活动。
5、各班组织一次感恩演讲比赛。主题:感恩——我心永存。
6、学校广播电台每天播放感恩歌曲。
(二)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感恩母校活动
母校是培养我们茁壮成长的摇篮。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是母校,为你此后的人生筑起了宽阔的平台。我们所要做的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母校。
(1)看望母校的校长、老师,向他们汇报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2)与母校学生结成“求学成才”友好伙伴,为母校的学弟学妹做一件故意义的事。
(3)帮母校老师做一件故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劳了”。
2、感恩老师活动
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由于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种提议,表一种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2)读一篇名人尊师的文章,写好在同学中交流。
(3)帮老师做一件故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劳了”。
(三)感谢他人的协助之恩
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由于他们不仅在每一种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种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1、“我为同学做一事”。
2、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
3、回忆对自己协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协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详细现你们的感恩心情。
4、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
(四)感谢祖国社会之恩
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现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帜,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1、搜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华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以“我爱我的祖国”,出一份手抄报。
2、为学校草坪、教学区域拟一条公益广告语,认领保洁区(操场、主干道)。
3、参与一项社会献爱心活动。
五、活动规定
1、本次活动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学务处详细组织实行。
2、时间:五月。
3、学校通过发放《家庭联络卡》,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邻居证明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毕。
4、学务处要制定考核细节,对各班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考核,活动内容结束,评比出活动开展好的班集体2—3个,每班评比孝星1—2名。
展开阅读全文